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的。〃我说。
〃我想三个月时间够我教你巴厘禅修,用这方式帮你找到神,〃他说,〃也许四个月。你喜欢巴厘岛吧?〃
〃我爱巴厘岛。〃
〃你在巴厘岛结婚?〃
〃还没有呢。〃
〃我想再不久吧。你明天回来?〃
我答应明天回来。他未说起我搬去和他家人同住的事,因此我也没提起,偷瞄了厨房里的可怕老婆最后一眼。或许还是待在我那可爱的小旅社吧。反正也比较舒服。有马桶,等等。不过,我需要一辆自行车,才能天天来看他。
该走了。
〃很高兴认识你。〃他握了我的手说。
我马上教他第一堂英语课。我教他〃高兴认识你〃和〃高兴见到你〃的差异。我说我们头一次遇见某人时才说〃很高兴认识你〃。在这之后,每回我们改说〃高兴见到你〃。因为你只认识某人一次。可是现在我们日复一日彼此见面。
他喜欢这堂课,于是予以练习:〃高兴见到你!我很高兴见到你!我见得到你!我不是聋子!〃
我们全笑了,连马里奥也笑了。我们握手,同意明天下午再过来。此时,他说:〃回头见。〃
〃再见啦。〃我说。
〃让你的良知引导你。假如你有朋友来巴厘岛,请他们来我这儿看手相……爆炸案后,我的银行现在很空。我是自学成才的人。我很高兴见到你,小莉!〃
〃我也很高兴见到你,赖爷。〃
巴厘岛人笃信印度教,位于长达一千公里、有全球最多穆斯林人口的印尼群岛的中央。因此巴厘岛是个奇罕的地方;它甚至不该存在,却果真存在。巴厘岛的印度教从印度经由爪哇传入。印度商人在纪元四世纪间,将其宗教带往东方。爪哇诸王创立强大的印度教王朝,如今所剩无几,除了壮观的婆罗浮屠(borobudur)寺庙废墟之外。16世纪,一场伊斯兰暴动席卷该区,崇拜湿婆的印度教王族成员逃离爪哇,成群结队避往巴厘岛,后世将这段期间称为麻喏巴歇大迁徙(majapahitexodus)。上层阶级的爪哇人只带了自己的皇室家族、工匠与祭司来到巴厘岛……因此,据说每个巴厘人都是国王、祭司,或艺术家的后裔,并不夸大。巴厘人的骄傲与才华正源于此。
。。
印尼故事(5)
,
爪哇殖民者将自己的印度教种姓制度带来巴厘岛,尽管社会地位的分界线不像过去的印度那般严格施行。然而,巴厘人认定了一套复杂的社会等级制度(光是婆罗门即分五种)。想了解这套依然盛行此地的错综复杂、环环相扣的宗族制度,简直比破解人类基因还难。(作家艾斯曼[fredb。eiseman]写过许多关于巴厘岛文化的好文章,进一步详细说明了这些微妙之处;我从他的研究中取得大部分资讯,不仅引用于此处,本书各篇章皆有受惠。)一言以蔽之,每个巴厘岛人都属于某一族群,人人清楚自己属于哪个族群。倘若因严重犯规被族群踢出去,你还不如去跳火山算了,因为老实说,如此一来,你无异于死去。
巴厘文化是世上最有条理的社会与宗教组织系统之一,具有井井有条的任务、角色和仪式。巴厘人镶嵌在一套精密的习俗中。此一网路的产生,结合多种因素,但基本上可以这么说,巴厘岛的出现,是传统印度教的丰富仪式叠置于辽阔的水稻农业社会之上的结果,这个社会有必要依赖精细的社群合作来运作。稻米梯田需要大量的共同劳动、维护和工程始可成功。因此每个巴厘岛村落都有个〃里〃(banjar)……由人民联合组织而成的机构,通过共识制定村里的政治、经济、宗教、农业等方面的决策。在巴厘岛,团体的重要性绝对超越个人,否则谁也没饭吃。
宗教仪式在巴厘岛至关重要(别忘了,此岛有七座变幻莫测的火山……你也免不了要拜佛脚)。据估计,典型的巴厘岛女人整天有三分之一时间花在准备仪式、参与仪式,或仪式结束后清理仪式的工作上。这儿的生活是献祭与仪式的恒常循环。你必须顺序正确且动机正确地操作这一切,否则整个宇宙将失去平衡。人类学家米德(margaretmead)写过巴厘岛人〃难以置信的忙碌〃,完全没错……巴厘人家少有偷闲时光。这儿有必须每天举办五次的仪式,还有必须一天、一星期、一个月、一年、每十年、每百年、每千年举办一次的仪式。这些日期与仪式皆由祭司与圣者参照三套复杂历法组织而成。
巴厘岛上的每个人都有十三大过渡仪式,每个仪式都有个高度组织的典礼。心灵抚慰仪典终其一生都在举行,为了让心灵免受一〇八种罪行的侵害(又是〃108〃这数字),包括暴力、偷窃、懒惰、说谎等这些缺点,巴厘岛的每个孩子都得通过一场重大的青春期仪式,让犬牙或〃尖牙〃磨平,以增进美感。在巴厘岛人看来,粗俗与兽性是最糟的事,尖牙被视为是一个提醒,提醒我们的野蛮天性,因此必须去除。在这个组织严密的文化中做野蛮人是危险的事。某人的杀人意图足以破坏整个村子的合作之网。因此在巴厘岛最好做个〃alus〃,即〃有教养〃或〃美化过〃的人。在巴厘岛,美是好事,无论男女。美受人尊崇。美安全无虞。儿童即要学会在面临痛苦时〃面带笑容〃。
整个巴厘岛是个矩阵,由圣灵、指引、道路与习俗组成的庞大组织。每个巴厘岛人都清楚自己的归属,在这幅庞大无形的地图内确定其方向。只要看看几乎每个巴厘人民的四个名字……老大、老二、老三、老四……提醒每个人自己在家中的出生时间和所属位置即可知晓。即便把孩子叫做东、南、西、北,也不会比这种社会分类系统更清楚。我的意式印尼朋友马里奥告诉我,只有让自己的心灵和精神保持在垂直线和水平线的交点处,处于完美的平衡状态时,他才感到快乐。为此,他必须时时明白自己位在何处,无论与神或与家人之间的关系。倘若失去平衡,便失去力量。
因此,说巴厘岛是全世界的平衡大师,并非荒唐可笑的假设;保持完美的平衡状态,对他们而言是一种艺术、科学和宗教。对我而言,在寻求个人平衡时,我期望从巴厘人身上学习在这混乱的世间维持平稳的方式。然而对这文化读得愈多、看得愈多,我更意识到自己与平衡相距甚远,至少从巴厘人的观点看来。我习惯漫游世界却无视于自己身在何处,并决定走出受限的婚姻家庭网络,使我……就巴厘议题而言……成了鬼一样的东西。我喜欢这么过生活,然而就巴厘人的自尊标准看来,却是可怕的生活。你若对自己的定位或所属族群一无所知,如何找到平衡?
。。
印尼故事(6)
生小 说+网
尽管如此,我不很确定能把多少巴厘岛人的世界观,纳入自己的世界观内,因为,目前我对〃平衡状态〃似乎采用较为现代的西方定义。(目前我将这个词转译为〃相等自由〃,或在特定时间落入任何方向的几率相等,视……形势发展而定。)巴厘岛人不等着〃看形势发展而定〃。这是可怕的事情。他们直接〃安排〃形势的发展,免得搞砸事情。
走在巴厘岛路上遇见陌生人,他或她问你的第一个问题是:〃你去哪里?〃第二个问题则是:〃你来自何方?〃对西方人来说,素不相识的人提问这类问题似乎颇具侵犯性,但巴厘人只是想给你定位,想让你进入安全舒适的组织系统中。你若告诉他们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或只是漫无目的到处走,你的巴厘新朋友将感到窘迫。你最好挑选某个特定方向……哪儿都好……让大家感觉好些。
巴厘岛人几乎肯定问你的第三个问题是:〃你已婚吗?〃又是定位的询问。他们有必要知道这点,以确定你生活在完整的秩序当中。他们真正要你回答的答案是〃已婚〃。听你说已婚,使他们大感欣慰。你若单身,最好别直接说出来。假使你离了婚,我真心建议你绝口不提。这只会让巴厘人大感忧虑。你的孤寂只是向他们证明脱离组织的危险。你若是在巴厘岛旅行的单身女子,当有人问你:〃你已婚吗?〃最好回答〃还没〃,这比回答〃不〃来得礼貌,亦表示你乐观地期待尽早结婚。
即便你已八十岁,或是同性恋者,或是激进的女性主义者,或修女,或八十岁的激进女性主义同性恋修女,从未结婚也不打算结婚,最礼貌的回答还是:〃还没。〃
马里奥早上帮我买了自行车。就像一位风度翩翩的准意大利人,他说:〃我认识一个家伙。〃而后带我去他表哥的店,我花了不到五十块美金,买下一辆山地自行车、一顶头盔、一把锁和篮子。如今我可以在我的新城乌布自由行动,或至少让我在这些狭窄、迂回、维护不良、挤满摩托车、卡车和观光巴士的路上自由行动,感到安全。
午后,我骑自行车前往赖爷的村子,和我的药师一起过头一天的……管它做什么事。老实说,我并不确定。英语课?禅修课?美好的老式阳台闲坐?我不晓得赖爷为我安排了什么,我只是高兴受邀进入他的生活。
我到的时候,刚好他有客人。是一户巴厘乡下小家庭带来他们一岁的女儿找赖爷帮忙。可怜的小娃儿正在长牙,已经哭了好几个晚上。父亲是俊俏的年轻人,穿沙龙裙;有着苏俄战争英雄雕像的健壮小腿肚。母亲漂亮害羞,从羞怯低垂的眼睑底下注视着我。他们给赖爷的服务带来小小的奉献……两千卢比,相当于二十五美分左右,摆在比饭店酒吧的烟灰缸稍大一点的手工制棕榈篮内。篮子里有一朵花、钱和几粒稻米。(他们的贫穷和傍晚从省会登巴萨[denpasar]前来造访赖爷的富裕人家……母亲头上顶着装花果和烤鸭的三层篮,香蕉女郎看见她也会自叹不如的头饰……形成强烈对比。)
赖爷对待他的客人随和亲切。他聆听这对父母说明孩子的问题,而后他从阳台的小箱子里掏出一本古账本,里头以巴厘梵语写满小字。他像学者般参考这本册子,寻找合适的文字组合,自始至终与这对父母说说笑笑。然后他从一本上面有只克米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