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长久词-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锤龃χ弥ǎ∫膊恢α硕嗌俅停〉巳男θ莼刮词掌穑驯灰话讯冻銮实某そ#谒弊由稀6硪煌罚盥ψ硬畔破鹫绷保驯徽凿鹕淼阕⊙ǖ馈
  阿沅比着那剑,逼着潘三站到船头,微微一笑道:“船家好手段!”
  那剑不稳,在潘三的脖颈划出浅浅的一道血痕,血珠儿顺着那锋利的剑刃,摇摇欲坠。潘三瞪着那血滴,才晓得那是他的血!他惊惧起来,嘴唇哆嗦着。
  赵洵望着阿沅,此番情景,如此熟识,他微微笑道:“你吓坏他们了。”
  “是么?”阿沅眼睛眨也不眨,站定不动。
  潘三气若游丝地哀求道:“女侠饶命!此去水道二里……都是暗礁!若没我等效力,恐怕……”
  若杀了这二人,可没人撑船送到白水村。
  “你的意思是,不杀你们,让你们送我们到白水村?”阿沅问道。
  “小的们……不收……客倌的船钱。”李娄子站着不动,却还颤声叫道。
  “白送到岸?”阿沅问道。
  “白送。”潘三连忙答话。
  “可你们杀了很多人,都用你们手上的尖刀,剖开了肚子,挖出了五脏,塞进了石头,再抛进河里,喂了鱼虾鳖属。”阿沅平静道来,仿佛那潘三与李娄子是在她眼前杀人一般。
  赵洵晓得阿沅的脾气,就好似此时山间的云霭,阴沉得很。
  他隔岸观火,微笑起来。
  小乙迷迷瞪瞪,还晓得喃喃道:“姑娘若杀了他二人……我等一行……也要往水里陪葬……何必……”
  潘三与李娄子哀声称是。
  阿沅却道:“那么,等你俩将船划到白水村,我再杀你俩不迟?”
  潘三和李娄子脸色惨白!
  赵洵插嘴道:“若欠下他俩的恩情,就不好要他俩的命了。”
  小乙挣扎道:“那到了岸……再挑断……二人的手筋脚筋……让二人不能再……驾船害人。”
  阿沅道:“这也算是个法子,可惜——”
  “可惜,天道不公。”赵洵缓缓道。
  小乙几乎背过气去!这要命的时节公子竟还添乱!
  阿沅问道:“那该如何是好?”
  赵洵脚尖踮起船上的竹蒿,握在手上,道:“穷者自渡,也许我与你可以试一试,是吉是凶,听天由命便是了。”
  听天由命?
  阿沅闻得此语,脸上忽而露出了笑意,似是万全之策一般!
  潘三与李娄子听得痴傻,回过神扯起嗓子,一递声喊着女侠饶命!
  小乙亦是惊得紧!
  只在片刻之间,小乙的眼前急洒过血光!
  公子和阿沅姑娘竟已……竟已结果了那两个船家?
  小乙张大嘴,他怎么不晓得公子还会划船?
  更遑论那暗礁林立,有个不测,不就是翻船的下场?
  小乙自觉死到临头,索性幽幽闭上眼睛。
  他不曾瞧见阿沅姑娘杀了船家之后,将尸首踹进河里,亦不曾瞧见阿沅解下石柱上的缆绳,双手握着竹蒿,点在石壁,荡开船去。
  他更不曾瞧见公子站定船尾,觑着急流滔滔,也撑着蒿,轻巧避开礁石的英姿。
  他只晓得片刻之后,那船竟顺着风浪,稳稳当当。
  公子与阿沅姑娘竟如此默契?
  小乙咋舌之余,却也有些心动。
  若是换他站在船头,不知这世上,有谁能站在船尾,与他同舟共济?
作者有话要说:  本文分级的啊,十八岁以下要父母陪同。

  ☆、芍药云烟

  待到了白水村小小码头,小乙仍是手脚无力、神昏得很。
  他也有些惭愧,本该他照料公子起居,到头来,还劳公子往附近人家,寻牛车去了。
  此时,阿沅姑娘陪他坐在一间草亭下,一言不发。
  小乙的口舌松动些,道:“常大哥让小乙代为向姑娘赔罪,戴氏沽酒一事,望姑娘海涵。”
  阿沅点头而已。
  小乙又道:“常大哥是个性情中人,并非有意得罪姑娘。上一遭,他携小乙行走江湖,半道遇着一个旅人。那旅人的马生了重病,因是心爱的马,不肯弃在路边自生自灭。常大哥二话不说,双肩荷起那马,健步如飞,径直送到二十里外客栈,请人医治……”
  “我不会与你常大哥为难。”阿沅冷冷打断小乙话头。
  小乙一听,得寸进尺道:“若姑娘能在公子面前,美言几句。”
  阿沅反问道:“你们逍遥楼的人,都这般多话么?”
  小乙哽住,良久,幽幽道:“我们家公子平素不大爱说话。”
  “是么?”阿沅多问了一句。
  小乙愈发忐忑……
  幸而此时,一辆牛车向草亭而来。
  一个牧童赤脚晃坐在那车辕上,粗衣襟前,斜插着一支笛子。
  公子与他并排坐着,正与他讲谈一些村中旧事。
  那牛车停在草亭前,阿沅扶着小乙起来,那牧童跳下牛车来帮手。
  两个将小乙半推半拉的,摆弄他如挺尸一般,平躺在车板上。
  阿沅存了一段好心,将小乙的斗笠解开,遮住他的头脸。小乙霎那闻见沅姑娘袖底的香风,似又听她婉言,道了一句“濛濛雨天,莫要着凉”。
  只是小乙仔细一听,沅姑娘并未说话,仍是冷心冷面的模样。
  小乙索性闭上眼睛昏睡。
  那牛车不紧不慢,上了一个缓缓的坡,再往前去,村道泥泞,愈发慢了。
  不知过了多久,牧童闲心,横笛吹起一曲小调。
  那调子高远,初时譬有孤天之鹤,飞向旧枝,渐又有弥空之云,归于故岫。
  小乙听见,斗笠下侧过脸去,骤然望见一大片红白芍药,在田埂间绵延而去。那芍药本就浓丽,又兼烟雨,风致十分宜人。
  公子果然老谋深算。
  小乙不禁又望一眼阿沅姑娘。
  她坐在小乙身畔,公子却坐在车辕那儿,虽只有一尺之隔,未免生疏了些。
  若是两人并坐车辕,有感此景,岂非水到渠成?
  小乙思绪纷纷,端的忧心。
  阿沅看那牛车到了深处,来路与去路,皆是芍药拥径,花枝拂来,和淡清香。她回望远处,也有些花农,人行其中,有如东云见鳞,西云见爪。
  书上说,几生修得到梅花?
  那芍药又该如何?寻常人修得到么?
  她正沉思,赵洵从自个儿蓑衣下,取出一个白竹细篾的小巧笼子。
  那笼子里,有金铃虫鸣之音。
  赵洵道:“他们这儿的人家,倒也有些巧思,捉了些草虫儿,用秋梨膏来喂,听说能养到深秋。”
  小乙听见,心道,公子也会些花样儿。
  只可惜,阿沅姑娘不为所动。
  公子又道:“叶寡妇家,还有几里路程,你路上若有些发闷,不妨……”
  “我没那个闲心。”阿沅回绝。
  小乙瞪大眼睛。
  唉,连公子都讨不了好,男女之间,果然深微难测。
  幸而公子不大介怀,转而与那牧童闲谈。
  三年前,那叶寡妇吊死在贺家门首,乡里无人不晓,村民唏嘘之余,还有一件案中案。
  原来这叶寡妇还有一个娃儿,名叫乌头,自娘亲死后,不知所踪,村里人都道多半被人贩子拐走。
  阿沅向那牧童问道:“从此处白水村到七柳镇,若不走水道,走官道,有多少脚程?”
  牧童答道:“不过两三里脚程。”
  阿沅又问道:“叶寡妇家,还有旁的亲戚没有?”
  牧童答道:“正是没有,若有,岂有不大闹的道理?村里人都说,那贺家欺人太甚,仗着有些财势,不过发送些敛葬之费,便将一件人命官司压下。”
  阿沅默然不语。
  倒是赵洵与那牧童还有些闲谈,都不是要紧话,但既然没头绪,多问几句,也很应该。
  那牧童东拣一个话头,西拣一个话头,将那白水村的大小事都掏了空。
  快到叶寡妇家时,那牧童想起一件,道:“叶寡妇吊死前,曾有好些早起下田的村民,瞧见她赶夜路出村,灯笼也不提,跟掉魂似的。”
  赵洵听了这一句,问道:“她往哪里去?”
  牧童道:“去也不曾去,像是梦游之症走到村口,她家的乌头来牵她,她才肯回去。”
  几人听着,如堕云雾。
  牛车到了山脚,不过疏疏几户,往远处看去,才是大片人家,聚在芍药田外,有一条大道穿过,大抵是往七柳镇去的陆路。
  牧童送到此处,收了赵洵一些赏钱,再三谢了,眉开眼笑,驾牛车走了。那小乙药性渐退,手脚灵活些,也能自个儿走路了。
  但见那叶寡妇家是一排三间土墙瓦屋,附近的人家借了这几间空屋,堆了稻草、柴禾。小乙上前推开门,霉尘扑面,蛛丝粘连,不能住人。
  他向少主禀了几句,往村里另寻住处,赵洵吩咐他几句,不外乎老成一些的话,小乙这才去了。
  阿沅提剑,前前后后,将那三间屋子都看了仔细。赵洵往边上一处小小井亭,提上一桶水,脱了蓑衣、草笠,用那井水洗了手。阿沅转了回来,瞧见那井水,想着自己的手也杀了人,洗一洗血腥也好。她洗过手,又走出院子,向旁的人家打听去了。
  赵洵瞧她劳碌,想起往日,她就是这般东走西顾。
  彼时,两人将到钱塘,追兵愈急,她没法子,将他藏在河下,终于也肯笑一笑,对他道:“人生在世,有余力者少,你自求多福。”
  算来,那是她向他说的第五句话。
  他咬一根芦苇,潜在河里,直到天黑,终于等到她。那时,她满衣是血,却不是她的血。
  夜里,两个人在林子里烤火,她烤了半个馒头给他,又道:“人肉也并非吃不得,大腿上的,尤其好吃。”
  似是向往之意,又是经验之谈。
  这是她的第六句话。
  她说是这般说,倒没吃什么东西,躺在火堆边上,饿得睡不着,又求他道:“你是个读书人,你为我说一段庄周的庖丁解牛。”
  这是她的第七句话。
  这些年,他将她说过的那几话,来回寻思,并不能寻思出什么,只是他寻思惯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