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彪悍公主记-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在这个特殊的时刻,皇位空悬,先立太子的国策,竟然被众大臣全员通过了!
  即使是再忠贞的保皇党,也是想着等太子再健康一些,再上奏其他事宜吧!
  毕竟,大臣们面临的选项也很少,还是一个不如一个!
  肖先帝那一代的兄弟,早在夺嫡的战乱中死了一批,剩下的状似老实的王爷,也在肖先帝刚继位,皇子们就接连去世的时候,被肖先帝迁怒,那些王爷家连大人带孩子,统统因为不明原因去世。
  (肖先帝狰狞脸:我家的儿子快死光了,凭什么你家儿子还活着!是不是你害的!然后,皇室就变得很光棍儿,很干净了。)
  到了太延帝这一代,太延帝生性仁厚,再加上公主执政,倒是留下了两位王爷。但是,一位犯过大错,残害手足,被废除了太子之位;另一位似乎与肖先帝又死了一批儿子有关。所以,两位王爷被肖先帝削去资格,赶出京去。
  若是有大臣敢选择这两位,这是与皇室有多大仇啊!才会召回残害皇室血脉的凶手!
  (喂,骄阳公主和皇家宗室正拿着屠刀,虎视眈眈地看着你呦!)
  接下来就是第三代,太延帝的两位皇子,一病弱,一年幼,再加上汉王世子与和王世子,目前有资格当太子的也就是这四位了。
  可惜,虽然两位世子都很健康,但是他们不在京城,在各自的封地上。这远水也解不了近渴!虽然他们有一争之力,但是,不在京,这不是白说嘛!
  说到这儿,得补充一些旧事。因为骄阳公主与汉王兄妹感情深厚,于是,汉王当时上奏说,嫡子体弱,愿以庶子为质,长居京城。骄阳公主答应了。和王那边也是如此行事,骄阳公主也便一同应允。
  (朝堂上谁敢不应允,太皇太后已经准备好了眼泪与雷霆,正要找地方哭呢!)
  现在在京城的,是两位王爷唯唯诺诺的庶子!你说这事儿闹的!简直是选无可选啊!摔!
  最后,太延帝的二皇子,就这样,顺理成章地被封为太子,并昭告天下。
  现在,太子有了,朝政基本稳定。起码,大家知道了以后谁是皇帝,彻底将汉王、和王一脉出局。
  可是,事情的焦点又回来了。思想传统的大臣们认为,国不可一日无君。
  很快,李浩李大人,也就是很机敏地在画舫上搭上李姑姑的线,投靠骄阳公主的那个——这可是骄阳公主在那一年唯一选中的英才——当初不起眼的小人物,如今也立在了朝堂上,他,上了奏折。
  奏折上写道:国与国之间相处,都是君王与君王平起平坐。如今郑国无君,岂不是以后要矮人一头?骄阳公主乃肖先帝与太皇太后的嫡女,身份够,如今又是摄政公主,所以,为了国家计,应请骄阳公主为帝!
  这下子可捅了马蜂窝。
  大家都知道是一回事,还可以装傻,假装不知道嘛,但是捅破了,就必须得知道,得处理这件事情了!
  “关于女帝能不能上位”一事,朝廷上的大论战正式开始!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有亲们七个留言,两个地雷哦,吼吼吼,好幸福!献上厚厚的一章!
  谢谢小猪蹄扔的地雷,2015…05…07 13:31:55 
  再次感谢小猪蹄的地雷,2015…05…07 13:31:58
  觉得这样排列好有感觉,哈哈! 

☆、第105章 女帝(一)

  
  首先,女帝登基有理论基础。
  礼部潘平大人早就开始造势。他已经准备了很久,可以从佛家、道家典籍开始说起,再引申以前,郑家的开国祖先有一半游牧民族的血统,那时候王后能与大王平分权利。大王出去打仗,王后就能全权处理所有国事,为女皇的雏形。
  然后,潘大人就带头,领着一批臣子,与古板的大臣们进行辩论。
  白胡子的翰林学士愤怒地翘着胡子,沧桑而又悲凉地拖长了声音,发自肺腑地在金銮殿上喊道:
  “祖宗之法不能改!若是公主要一意孤行,臣子只好一头撞死在这儿,以示决心!”
  潘平义气凛然道:
  “公主为帝,乃大势所趋,潘某还怕你不成!来来来,你若撞死,我必相随,我们一起去找先帝去评理!”
  ——你想以身护法,一头撞死,留美名于青史!嘿嘿,我还非要搅得你像个吵不赢我,就以此做威胁的小人!
  旁边的大臣们见势不妙,连忙拦住,其他人也不闲着,继续情绪激昂地辩论。
  一方臣子摇头大叹道:
  “女子怎可为帝?这男后该如何率领后妃,做天下表率?若是天下臣民都如女帝、男后一般,这太可怕了,简直无法想象!”
  另一方大臣反驳道:
  “所有事情都是发展变化着的,就连郑国先祖也没有一直抱着祖宗之法不改。否则,郑国现在还在骑马、搭帐篷住!就算是礼法、律法,也应该因时、因势改动,比如说现在,就适合女帝登基。若是想象不出,只能说你才智单薄!聪明之人不妨来礼部,共同修改、监督新律法的出现!”
  这一场学术上的大辩论,由朝堂开始,向民间辐射,几乎将郑国所有的读书人都席卷了进去。因为骄阳公主极大度地说了,不以言论治罪,此事可以畅所欲言。
  于是,两批人马开始了大论战。
  为了维护治安,骄阳公主命令各地官府,要在官衙附近搭建起一个古朴的棚子,任人围观,持不同观点的人,只有在此,才能畅所欲言地辩论,若是在别处争论,引起了事端,按罪惩处!
  而且,骄阳公主还命人在棚内准备了糕点、茶水等物,招待各位读书人,以示敬重。众人的言论还被专人记载下来,一字不改,全国发行。
  这下子,虚荣心被满足了,那些被重视的读书人开始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争的个脸红脖子粗,一人败退,好友顶上,不仅结交了一大批好友,还丰富了自己的学识,宣扬了自己的名声。
  真是一举多得呦!
  这时候,骄阳公主以前积攒的功德开始发挥了作用。
  骄阳公主掌权之后,很注意提高女子的地位。
  以前朝廷规定,老人年逾七十,将有国家奉养。骄阳公主早就改了规定。如今国家富庶,乡野间的老人年逾六十,就有国家奉养米粮,并送上布匹和少许铜钱。因为女子生育不易,为了宣扬孝道,老妇人可在五十五岁后,就享受国家奉养。
  现在么,呵呵,就算爱读书的孙子出门与人辩论,说骄阳公主不合规矩,不应当女帝,这头儿刚说出口,那边的奶奶就过来了,大拐杖直接轮了过去,颤颤巍巍地骂道:
  “你这个不孝的孙儿!公主给我吃,给我穿,给我钱花,你还说她不好!看我打死你呦!”
  对于老人家,是说不通道理的。她就认定了,骄阳公主是好人,做什么都是对的,就应该支持她。否则,骄阳公主被坏人赶下台了,家里头不就什么好处都没了?再过两年,就连老头子都可以领米粮,你这么可劲儿地说骄阳公主不好,可不就是不懂知恩图报,外加不孝顺么!
  于是乎,几天之后,一大批人,挨过揍后,开始改变观点。
  再说那些自己开店、当家、管理钱财的女人们,她们敏感地察觉到,若是公主下台,男皇帝当政,一举废除女子可当家的规矩,那全家还不得喝西北风!
  所以,她们联系几个处境相仿的好姐妹,出面支持“公主应该当女帝”这一方的学子,专门派了几名丫鬟,守在棚子里,为自己这一边的人准备水果,准备衣物,准备住宿,准备洗澡水……
  ——总是,女人心细,只有想不到,没有她做不到。
  到了辩论的时候,您再看,一方衣冠楚楚,神采奕奕,长条桌子上摆的琳琅满目;那一边么,呵呵,风尘仆仆,胡子拉碴,桌面上只摆着公主提供的大家都有的点心和茶水,怎么看怎么寒酸。
  接下来,他们不服!也找有钱人自愿支援。
  于是,场外的争斗开始升级。
  “小妹,母亲送来的那盘荔枝呢?”年轻的公子问道。
  “我吃光了。哥哥,你是知道的,我最馋荔枝了!”女孩子撒娇道。
  “好吧,你吃了就算了。还说要拿出去送人呢!反正也不是我吃。”年轻公子安慰自个儿道。
  谁知道,他一去棚子里就发现,对方那边桌子上放了一盘子荔枝,谁也不吃,就放在那里明晃晃地炫耀!看那盘子,和送到他房里的是一套。合着,他妹子吃了他屋子里的荔枝,竟然把她自己屋子里的荔枝送人了!啊啊啊!好想吐血!
  他回到家里,刚想质问,妹子就美如花、娇弱弱地迎上前来,弄得他都不好意思责备她。再责备,就怕她哭了,还要去跟母亲告状,说他欺负她。他叹了一口气,刚想说算了,就听见小妹说道:
  “哥哥莫要怪我,是母亲支持我这么做的!”
  他眨眨眼,突然明悟了什么一般,说道:
  “父亲也叮嘱过我,送一盘荔枝什么的……”
  家里头大人们要和和气气的,不好明白地摆出自己的态度,所以就唆使自己孩儿出面啦!不管以后公主赢没赢,都可以摆出一幅自家孩儿小,胡闹不懂事的态度来。
  这这这,其实大家族的大人们都很关注此事的好不好!
  都拿他们小孩儿当枪使,摔!
  “小妹,你对女帝登基一事有何看法?”他问。
  妹子狡黠地说道:
  “若是此事能成,我就去做官,日后给你添个帮手;若是此事不能成,我就只能嫁人啦,给你添个妹夫。”
  这做哥哥的想了想,妹子自小聪慧,总把他耍得滴溜溜转,比如荔枝之事。若是她当了女官,去耍弄别人,家里少个祸害,还能助他一臂之力,日后再嫁人,添个妹夫好助力,嗯,这才是真正的一本万利呦!
  还是女帝登基的好!
  嫡女教育得好,能撑起家业!
  至于那些除了嫁人,寻到了第二条光明大道的庶女们,也想女帝登基,自己好拼一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