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说男孩子长得好的,比大哥好看的,多着呢。还有,家里娶两夫的,只怕不是只有她一家吧。生两个女儿的,也不是她一家吧。光她知道的,她们现在的小周村里,生了两个女儿除了她家,还有林家,周家,王家。好几户呢,咋就看上她家了呢?
李于双怀疑,可偏偏她又挑不出啥来。
两个人正嗒嗒咯咯的说着些有的没的,一会儿李行书回来了。
刘媒婆见了李行书回来,那脸上的笑容就更加的灿烂了。
李行书看了一眼李于双,李于双可不想让刘媒婆把大哥就这么的给忽悠走了,反正她现在还是孩子呢,在这里赖着不走,也没辙。于是,李于双还没等李行书说话呢,她直接就拿着个小板凳,放到李行书的腿边,往上一坐,直接就把两只小胳膊放到了李行书的大腿上了,头往上搭,撒着娇的,就是不走了。
李行书看了看难各小女儿一回的四儿,也没赶她出去。
刘媒婆也知道李行书现在正忙着,就把对李于双刚才说的话,又详细地对李行书说了一遍:“她李娘子啊,这条件放在这十里八村的,也是个高的。所以呀,你看看,大郎呢,人长俊,性子又好,这嫁过去也是正夫,怎么着也是好的,最少,不用像在家里这么累了,你也是个疼人的人。也是个识字的,这条件对于大郎来说,是不错的了。”
李行书也觉得,这个条件对她们李家来说,是真的不错呢。
李行书这边正想着呢,那刘媒婆又想起来了什么似的说:“看我,竟然把大事给忘了呢。这林家啊,在我来的时候已经说了。知道你家的情况,说是如果应了这婚事啊,这聘礼啊,就放六四十抬过来,你们家啊,什么都不用准备,就是连新人的衣服,人家也都准备好了,一并的送过来呢。”刘媒婆拍着手,盯着李行书直道。“人家也说了,并不急着要人过去。怎么着也得等大郎成年了,才成亲的。”
李行书觉得,大郎今年也都十二岁了,再过个三年也就该成亲了。现在上门提亲到也不算是早了,而且,这家的条件到也是真的好。于是,想了想便道:“刘婆婆这话先就放在我这里了,等我们家里的两个人回来,我们商量一下,你三天后来听信可好?”
刘媒婆点头,笑着说:“那是呢,咋也要打听一下才放心呢。这是你们家头一个孩子呢,我明白,那就这么说定了,我三天后来听信。”说着,刘媒婆起身就往外走。
李行书想了想,回身从东屋里拿了十文钱出来,追上已经走到院子里的刘媒婆,把钱放到了刘媒婆的手里:“多少是个意思,别让您白跑了。”
刘媒婆也没嫌少,放到了怀里,笑着走了。
李行书心里装着事,看着跟着她到院子里的李于双道:“我回去,叫你二哥回来陪你。”
“娘。”李于双扯住李行书的衣角,“真的就这样定下来了?”
李行书看着李于双:“林家的条件不错,又是个正夫,嫁过去,你大哥那性子才不吃亏。回头和你爹爹说说,看看他啥意思。”
“娘不想去那个西筒子村问问?”李于双总是觉得不对劲儿,再怎么说,这古代比现代还讲究什么门当户对的呢。以她们家现在的条件来说,咋也不能和这个林家门当户对的啊。
天上哪有掉馅饼的啊?
这里别有什么猫腻吧?那可是她亲大哥。她不能看着大哥日后的生活是泡在苦水里的,如果嫁过去再过不好,那一切都晚了。
“嗯,你说的倒是对。好吧,我这就和你两个爹爹商量一下,看看,地明天就差不多种完了,抽个时间去西筒子村暗地里看看,打听打听。”李行书说着,匆匆地出了门往田间去了。
李于双回身坐在门槛上,望着村里面发起呆来。
不一会儿李韩仲回来了,见李于双坐门槛上,忙拉她起来:“快起来,坐这里干啥,多凉啊,看再病了。”
李于双起身,拉着李韩仲道:“哥,西筒子村离咱村多远?”
“远着呢,有七八十里路呢。”李韩仲看了一眼李于双,“比城里还远呢。”
李于双垂下头,七八十里路,那么远,咋就听说她家大哥了呢?
这里一定有鬼,李于双不放心,有些着急,生怕李行书就这样把人许了出去。可是她年龄小,偏偏又没啥正当的理由不让娘亲订下这事。
“你别想了,娘决定的事,谁也改变不了的。”李韩仲坐下来,抓过锄头,“不是要翻后院的地么?走吧,你说我做。”
李于双看着个头和锄头一样高的李韩仲道:“没啥好翻的,到时候,咱们浇够湖水就成了,你还是去找一下郑夏,告诉她,明天下午来家里,帮忙种树好了。”
李韩仲点了点头,转身出去找郑夏去了。
李韩仲一走,李于双再次陷入了沉思。
她一个小丫头,绝对是不可能一个人去西筒村打听的,而且,听娘的那个意思,只怕要打听是肯定要打听的。可到西筒子村打听,就她娘的那个木样,还真不一定能打听出来。
再说了,林家既然能让媒婆上门,那肯定是有准备的啊。就算是去打听,只怕也未必就真打听得出来。
这事她还得自己办才放心,李于双这么想着。有些烦恼地拍了拍自己的头,暗骂自己:天生就是个操心的命啊。如果她不操心这些,还不是一样的活着。
李于双有些郁闷地仰着头看天:“老天爷,你在考状元呢?这么算计我?”
老天爷没吭声,依旧是万里无云的架势,毫不理会底下那个正懊恼的小罗卜头。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来更新,看到又来了不少的新朋友,现在感谢一下噢
凌凌,英子,BOBO,多谢支持。
还有噢,欢欢,凡凡,都没看到你了,咋了?
LALA,不是说回来了吗?咋没见着露出呢?潜水当中么?
☆、偷听壁角(大改)
李于双这边正琢磨着要怎么去了解一下那个西筒子村的林家,而刘媒婆也正骑着她的那头小毛驴往西筒子村去呢。
李家的十文走脚银她还没看在眼里,光是她走的这一趟,都不止这十文钱呢。
原来林家请她去小周村说媒的时候,她就有些不愿意。路远说,而且,李家虽然是从城里出去的。可毕竟现在无法和在城里的时候相比了、
李行书现在已经分家了,只能一辈子呆在村子里乡下了。如果说让她去城里的李家说媒,她到是巴不得的。
好在林家托她说媒,给的谢媒银多。成了的话,要给一两银子呢,那可是一千文呢。
一般她说成了媒,人家也就给她四五十文钱和一些吃的用的,多说也就是值百十来文的。
这林家是西筒子村的富户,出手大方,她自然愿意跑了。
这得了口信儿便骑着驴返回到了林家来,到了林家,林家门上早就守着一个管家呢。看到刘娀婆一脸的笑着进来,忙让到了正厅里。
正厅里,林家当家的林如之正和自己的长女,下一当家的在厅里方位丰什么事呢。
见刘媒婆进来,也都笑着让了进来,吩咐人看茶倒水的。
刘媒婆把到了李家的事情一说,又把李行书说的三天后听信儿的话,说了一遍,然后才喝了口水,道:“林大娘子,这李家娘子可是说了,要和家里的夫郎说说,商量一下呢。而且,林家娘子许的那些个聘礼我可是都说了,看样子,这李家娘子倒是有着八分的愿意。”
林如之笑了:“刘婆婆跑了这么远的路,到是辛苦了。先吃个饭吧,这要是回城,可不就天晚了呢?”
刘媒婆哪能在这儿吃饭啊,把要说的话说完了,才告诉林如之道:“李家娘子说了,这两天就过来西筒子村来看看大小姐呢,到时候林家娘子也准备一下。”
林如之点了点头,见刘媒婆执意要走,也就拿了五十文钱谢了刘媒婆,着管家送走了,这才回头看着女儿说:“吩咐下去,那件事,要是从谁嘴里露出去,就不用在林家做了。”
林家的长女点头出去了,林如之有些头疼,家里就这一个唯一的女儿,她倒是娶了七个夫郎,可是,儿子生了七个,女儿偏偏就是头一个生下的。
当时林家可是高兴坏了,都以为头一个是女儿,那么下面的都会是女儿的,没成想,却都是青一色的儿子。
现在女儿也都十五岁了,也该到娶夫的时候了,偏偏女儿是个不争气的。在家里和家里的小厮竟然生下了全儿子来。
现在西筒子村里哪个不知道这个林家女是个风流好色的。而且还未成亲就生下了孩子,虽然是个男孩子,可是对于那些家里好些的人家,还是不屑于把儿子嫁过来的。
就算是林家富贵,许的是正夫之位。
可那林家女儿的德行也真是让人看不下眼去,而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好儿子嫁过去就做人家的后爹,这正不正侧不侧的,咋说都不好听。
林如之见本村寻不到好的,就托了媒婆去了临村,谁知道,这附近的村子有好人家听说与她家结亲,谁不问问啊。
林如之那时候还不知道女儿的事竟然闹得那么大,结果,说一门亲是黄一门亲,最后没有办法,林如之只得把主意打到了远一些的村子。
可又想要家世好些的,身世清白的。还要长得好的,可选来选去,就有人说起了小周村的李家大郎来了。
大郎今年十三岁,正好与林家女儿配得上。再过上两年正好娶进门来,这林家的主意打得是很好的,媒婆也没找相熟的。而且条件许的也多,这回听说个信儿来,自然是要把人的口封得牢牢的,不能再坏了女儿的事了。
李于双晚上吃过饭了,也不走,李行书也没让人散去。当着大家的面,把刘媒婆今天来说的话说了一遍。然后看着两个男人,问他们的意见。
韩小爹爹自然现在不能说些什么,他是个小的,而大郎又不是他亲生的,生怕多说一句,惹来于爹爹的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