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邓小平的谈话给卡尔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会见后,卡尔松对记者发表了如下的谈话:
我遇见了一位能掌握住国家局势的领导人。
毫无疑问,尽管他年事已高,他是一位声望很高,很有魄力的著名国际政治活动家。邓小平能够代表他的整个国家说话,他流露出绝对的信心,胸有成竹和意志坚强。
16
[美]洛克菲勒:
他是本世纪的伟人之一
戴维·洛克菲勒是世界著名的大银行家,曾担任大通·曼哈顿银行的董事长。
1898年5月,他率领大通·曼哈顿银行的国际咨询委员会代表团访华,受到邓小平的接见。据新华社报道,邓小平当时对他们说:“现在要迎着困难前进,保证政策和发展的连续性。”美联社当时也报道说,邓小平在会见他们时表示,在实现现代化和吸引外资方面,中国必须作出更大胆的努力。
会见邓小平后,洛克菲勒谈到了对邓小平的看法,下面的文字译自美联社北京5月24日电。
他(邓小平——译注)言谈举止非同寻常,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他极为坦率富有远见地谈了他对中国和世界的看法,证实了我和其他许多人的如下看法:他是本世纪的伟人之一。
26
[美]哈默:
邓小平将作为一位伟人而名垂青史
亚蒙·哈默是全世界家喻户晓的美国石油巨头。他是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
1898年,他生于纽约,父亲是一位医生。当他从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毕业时,他不仅拥有医学博士学位,而且已拥有百万家产。
1921年,哈默大学毕业后,前往苏联,成为38家美国第一流大公司在苏联的代表。他在苏联居住了9年,其间多次受到列宁的接见。哈默的商务活动对当时困难中的苏联提供了难得的帮助。此后他同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历届苏联领导人都保持了一种极为友好的关系。
哈默与邓小平相识于美国。
1979年2月,邓小平夫妇应卡统总统的邀请前往美国访问。在休斯敦西北部的西蒙顿,在当地为邓小平举行的盛大的烤肉宴会上,邓小平见到了来自于加利福尼亚的哈默。当译员按惯例向邓小平介绍哈默时,邓小平止住了译员的话,对哈默说:“中国许多人都知道哈默先生,你是列宁的朋友。
苏联困难的时候,你帮助过他们。
我们欢迎你到中国来访问。“
邓小平的这个表示使哈默非常高兴,他说:“我很愿意到中国去,可是我年纪太大了,坐一般民航飞机我可受不了,可是中国又不让我的民航飞机降落。”
邓小平听后大笑起来,说:“这很简单,你来之前先来个电报,我们会作出安排的。
希望你多带专家来。“
36
哈默自从在宴会上受到邓小平的赞许之后,对中国市场的向往之情与日俱增。
1979年5月。他乘坐自己的波音727专机首次降落在北京机场,并迅速同中方签署了关于石油勘探、煤炭开采、杂交稻种和化学肥料方面的初步协议。
此后,哈默几乎每年都要前来中国一趟,并同邓小平见面。其间,邓小平对哈默在中国的活动多次给予过方便与照顾。
特别使哈默感动的是,邓小平在1984年帮助他扫除了障碍,让哈默把中国的大熊猫带到了洛杉矶奥运会。
原来,1982年3月26日,哈默的美术收藏品展览在北京开幕以后,他在会见邓小平时首次提出了空运大熊猫的想法。哈默说,大熊猫伴随共产党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体育队伍,出现在奥运会上,会使洛杉矶人民感到高兴,并且对中美两国间的友好关系大有裨益。当时中国的法律禁止大熊猫向国外输出,各种各样的美国代表团来到中国洽谈,要求中国同意把大熊猫送到奥运会上去,也都碰了钉子。
但当哈默向邓小平提起这一建议时,邓小平立即看到了这个主意的价值,所以答应将指示让大熊猫出国。
在邓小平的亲自过问下,一架波音747飞机将大熊猫和它的饲养员从北京送到了加利福尼亚,并受到了如同国家元首所受到的那种隆重热情的接待,在奥运会之前,哈默还牵头为大熊猫赴美举行了一个盛大的招待会。
下面的段落摘自哈默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谈话,材料来源于第9499期《参考消息》。
中国现领导是本世纪少数几个伟人之一。而他目前在中国城市进行的改革必将成功。
正像上次旨在改善乡村与农民生活条件的农村改革一
46
样,中国这次的城市改革也一定会取得成功。这些改革将有助于改善中国之国民经济,给予各级管理部门更大的行动自由,并将大大提高城市工人的收入。这些改革在三个领域产生积极影响,即把管理知识、外资与先进技术引入中国。这正是西方石油公司目前在山西煤矿做的三件事。
中国偿还了其全部债务,并一向在履行契约方面很守信用,西方石油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将会证明是明智的。
邓是一个卓越的人,他将作为本世纪所产生的一位伟人而名垂青史。
邓将率领中华民族走向富裕之路,并将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共和国。
邓正在向中国引进许多健康的东西——所有资本主义的优点而不是缺点。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所有的银行、铁路及大工业还属于国家所有。
56
[美]索尔兹伯里:
我敢打赌,他能使中国腾飞
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是美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曾任美国文学艺术学会主席,现为全美作家协会主席。
1908年11月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
1925年中学毕业后,曾就读于明尼苏达大学,主修化学。后退学,从事新闻记者工作。
1930年至1948年,担任合众国际社记者、编辑。
1949年3月,出任纽约时报常驻莫斯科记者,达5年之久。
1961年以后,历任纽约时报编辑、助理副总编辑、副总编辑等职。二次大战期间曾深入前线,遍访前苏联广大地区。著有《列宁格勒被困九百天》等作品,闻名于世。
曾获得国际普利策新闻奖等奖励及许多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
1972年以后,索尔兹伯里曾多次访问中国。
1977年,他在北京第一次见到了邓小平。他说:邓小平“强有力的步伐曾使我浑身震动”。
1985年10月,索尔兹伯里在美国出版了反映中国红军长征的书《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立即引起全美轰动,并在欧洲、亚洲一些主要国家被翻译出版。该书被译成中文出版后,成为最畅销的书籍之一。为了写作此书,他于1984年专程来到我国,不顾年迈有病,怀揣心脏起搏器,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进行了实地采访。并访问了胡耀邦、李先念、杨尚昆、肖克、姬鹏飞、肖华、杨成武、伍修权、余秋里等老一辈革命家。索尔兹伯里在写作此书时,采用了他最擅长
66
的叙述个人轶事见闻的方法,详尽而生动地再现了史诗般的长征历程,倾注了他对中国革命和长征精神的崇敬之情;形象地描绘了毛泽东及其战友们的精神风貌和各异性格。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用较多的笔墨描写了邓小平同志,在题为“永远打不倒的小个子”
一章中,充分肯定了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作出的巨大贡献。
不久前,索尔兹伯里又发表了新著《天下风云一报人》,在该书中,他专章介绍了邓小平,邓小平“三蹶三起”的政治生涯使他感慨万端。
他说:“没有谁在政海波澜中沉浮得如此频繁的了。”他断言,邓小平“能使中国腾飞”。
下面的两段文字分别选自《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和《天下风云一报人》。
打不倒的小个子
在赣北新建县一处从未启用过的军校校长住宅的小院里,每逢夕阳西下,梧桐树开始投下长影时,邓小平就走出红砖瓦房,开始散步。他微低着头,迈着轻快的步子,在院子里,一圈又一圈地走着,深深地陷入了沉思。他每天都散步,以至他的脚步在红色的土壤上踩出了一条小路。
他的女儿毛毛从窗口看着他散步。
邓小平当时正被流放,时刻都在看守者的监视之下,她也受到同样的监视。
她后来说:“看着他那坚定而又敏捷的步伐,我心想,他的信念、思想和意志一定更明确、更坚定了,他为今后的战斗做好准备。”当年,那些穿着灰褐色制服、身负行李背包、
76
肩挂粮袋、腰挎驳壳枪、脚穿草鞋、目光坚定的人们,为了自己向往的前景而艰苦跋涉,翻山涉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战斗,邓小平就是其中的一员。自那时起,漫漫的长征岁月已经过去整整50年了。
看来,他们当时所向往的这种情景在思维敏捷的邓小平的头脑中刻下了很深很深的印记。邓小平这个最不可能(或许也是不可避免地要)成为中国领袖的人,现在却已成了中国的领袖。
当时,邓小平在贵州的五岭、川滇边界的金沙江江畔和陕北的黄土高原并不驰名。
1969年他困关在新建县的营房的日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