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正说司马家-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水火之中。
皇帝没想到此事是曹操用来探测人心的一个阴谋,曹操早就安排下了人手紧密监视皇帝及周围大臣们的一举一动,董承很快就被抓了起来,搜出了衣带诏,曹操以此为理由将董承以及一大批忠于皇室,对自己不满的大臣全部杀了,为了斩草除根,甚至连董承的妹妹,皇帝的董贵妃也杀了。曹操这么做,一时间朝野大哗,舆论四起,都说曹操现在变得跟当年的董卓一样,欺君罔上,无法无天。
这时候司马懿也犹豫了,他原来之所以看好曹操,就是因为他拥护天子,代表正义的一方,司马懿相信正义永远会胜过邪恶。但如今曹操的所作所为大出他的意料,他甚至怀疑,曹操一旦失去了道德的高地,他还有什么能胜过袁绍?论地盘,论兵力,论名望,论势力,曹操都不如袁绍,那他打算用什么去和袁绍争?在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下,自己贸然去投靠曹操是不是有点太心急了?一旦曹操落败,自己岂不是跟着完蛋了?
5 以退为进——关于出仕的艰难抉择
每天脑筋都动得飞快的司马懿半躺在卧室里,他整日都在研究自己每一步行动的方向,靠窗的那方榻床上垒着各种收集来的资料,似乎整个时代就在他的手心当中,需要他认真做出每一个决断,抬眼遥望着窗外的天穹,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当中。
本来想好是投靠曹操的,但现在事情发生了变化,局势有一点看不明白,这短短的四个多月里,时势犹如白云苍狗,变幻莫测,一瞬间已是斗转星移,许多事情都变得面目全非了:正当司马懿挟“肃贪除奸”之美誉,踌躇满志地准备跨入许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之际,曹操擅杀国舅董承、缢死董贵妃的消息猝然传来,一下让他有些犹豫了!
作为对权谋无比热爱的年轻人,司马懿看任何问题都是从阴阳两面来分析,从权谋之术的角度来看,无论许都城中真实的情形怎么样,曹操在这个时候突然以一己之名而公然擅杀董国舅、董贵妃,都是极不明智的贸然之举!这会让他背上与董卓一样“专权跋扈、欺君肆威”的恶名的!
曹操之所以能成,不但依靠他的实力,而且更依靠他奉天子以令不臣的道德标杆,现在曹操这么做,就有了恶名,他既是负有这等恶名,今后在与袁绍、刘表、马腾、刘璋、刘备等人的交锋之中,又岂能继续在“奉天子以讨不臣”的名义上占得优势?你曹操的“不臣之迹”已赫然昭著,又能凭恃什么去讨伐别的也有“不臣之迹”的诸侯呢?你和袁绍、刘表、袁术等“悖逆之臣”又有多大的区别?
司马懿一直认为,道义高于一切,凡是想成就大事的人,首先在道义上不能有缺。曹操本来是很重视自己的政治影响力,所谓站在道德的高度,但这次事件让曹操在政治高度方面的优势已大为削弱!正所谓“有道则竞于德,无道则竞于势”。
那么,曹操若失去了至高无上的道德标杆,仅以军事实力而言,他不占优势,与袁绍的大战是否能胜,只怕就难说了。这次事件让素以“忠君爱主、匡扶汉室”而自诩的曹操,几乎便把自己的政治美誉度降低到与袁绍、袁术之流的水平上去了!然而,单就一个“势”字而言,曹操又如何抵挡得住兵强势众的冀州袁绍?唉!曹操也算英明睿智,居然在此大敌当前之际出了这样一记错招,把自己置于四面孤立之境,实在是可嗟可叹!
司马懿本来就是一个投机分子,他所想所做就是看人下菜碟,谁强拥护谁,曹操既然有些动摇了,他当然要重新考虑,经过反复权衡比较,仔细思考,研究了曹操袁绍等各路势力的现状后,司马懿暗暗抑住了入仕之念,在与父亲司马防、大哥司马朗多方商议之后决定:鉴于当前许都时局尚不明朗,曹操又犯如此草率之失,且荀彧、杨彪等汉室骨干之臣,是否会如先前一般鼎力支持曹操,而今也难说得很,河内司马氏便只有潜伏下来,隐入幕后静观其变,然后伺机应变、审慎而动。
鉴于曹操已经下发文书征召他入职,怎样才能完美得体地拒绝加入曹操集团呢?于是,在曹操的司空府辟书送达司马府的前几日,司马懿在一次外出上街巡视市井百业的途中,突然从马背上重重跌下,那一跌摔得他双腿筋断骨折,从此足不能动、身不能行,再也做不成什么官差公务了。太守曹仁也被他骗过,曹仁可没有司马懿那样的诡诈心机,见他伤情实在严重,便准许他返回温县孝敬里家中好生养护治疗。
6 天才的演员——司马懿必须足够坚韧
演戏就必须演得像,既然做了就尽量做得逼真,想要瞒过诡诈的曹操,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古语有云:祸不单行。曹操派来的征辟使者赶到孝敬里前去探访之时,却又被司马懿之父司马防一把鼻涕一把泪告知:据医师诊断,司马懿跌下马来的那重重一摔,非但摔成了他严重的腿折骨断,而且还伤及了他背脊筋脉,导致他的风痹之症发作,怕是数年之内再也无法出仕做官了。
由于大家都目睹了司马懿的不幸遭遇,司空府征辟使者也无可奈何,只得带着那一纸辟书和满车聘礼,一无所获地黯然返回。这司马懿正值年轻有为之际而遭此厄难,犹如雄鹰欲翔而双翅尽折,一时也成了河内郡内人人叹惋的不幸之事。
感觉上司马懿最近运气实在不佳,幸运女神不再眷顾这位本来前途无量的年轻人,就在这一片阴云笼罩在司马家上空的同时,大概是为了给司马懿冲凶去厄,一桩出人意料之外的大喜事又在孝敬里司马府锣鼓登场了:身负风痹之疾的司马懿,竟与同郡粟邑县令张汪的闺女张春华,举行大婚之礼,他是被贴身侍从刘星、司马寅搀扶着,与张春华拜了天地父母,送进洞房的。
这时候要举办婚礼,本身也是办给周围人看的,就相当于一次冲喜仪式,据参加这场婚礼的亲朋友人回忆:在这场婚礼上,司马懿满面泪痕、悲不自禁,仿佛是在为自己凄凉的下半生而恸哭不已。他曾经是那么的才华横溢、光芒四射,也曾经是那么被世人期许为“公卿之器、社稷之才”,但如今却是只能蜗居故里、困守寒庐,仅与妻子奴仆相对颓然,在默默无闻之中了却余生了。
外人自然不会知道内情,但司马懿的丈人家里是明白的,他老婆既然嫁给他了,也就成了他的忠实助手,双方连接为一体,共同面对纷乱的局面。亲朋好友们还是为司马懿感到了一丝欣慰:看得出来,粟邑张家似乎丝毫没有嫌弃这个女婿身残体废,非但岳父张林鹤在整个婚礼过程中始终面有喜色,而且那张春华出阁之后对司马懿亦是倾心相待、体贴入微。
虽然司马家是名门大族,但毕竟儿子残废了,等于失去了今后的任何人生希望,嫁给他就是照顾他的起居而已,大家都说:以司马懿目前的状况和条件,能够娶到张春华这样一个对他不嫌不弃、温柔体贴的妻子,已实在是大有福气了——除了张林鹤这个傻帽儿之外,谁还会把自家的黄花闺女嫁给司马懿这样一个半残废之人?
7 故乡的安闲生活——司马懿等得起
既然不能出仕了,那就踏踏实实过一段安稳日子吧,司马家毕竟富甲一方,儿子残废了算个啥?生活照样过得有姿有色,吃喝不愁那是不用问了,花园别墅佣人照顾,比一般的普通人活得精彩多了。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一切看起来又是那么顺眼,温县孝敬里的司马府内,司马懿每天过得充实而丰富:他上午便坐在榻床上与司马孚、司马馗、司马进等弟弟们研习典籍、吟诗作赋、评古论今;到了下午,他又让刘星、司马寅将自己抬到树荫底下,一边晒着暖暖的太阳,一边和妻子张春华对弈品茗、琴瑟和鸣,当真是怡然悠游、其乐融融。
女人嫁给谁就会更像谁,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这几年里,张春华在司马懿身边耳濡目染,渐渐变得愈发博学睿智起来。她在和司马懿讨论经史大义、经纶理迹之际,总有一些字字珠玑的妙语令司马懿暗暗钦佩。
司马懿对自己的这个妻子也十分满意,妻子嫁过来后,勤俭好学,谦虚有礼,他有时便深深感叹道:“看来,这世间贤与愚、拙与巧、成与败的差别,完全在于其人能否好学勤习而已,不好学、不勤习,堂堂须眉丈夫胸襟见识未必能及一巾帼女子;能好学、能勤习,巾帼红颜女子,器识才华尤胜缺才乏术之男儿——春华,你便是专而终精、自学成才的一位女中智囊!”
有些女人的悟性本来就高,只需稍加点拨立即触类旁通,张春华听着这话,心底里却轻轻地颤动:夫君,你可知道,经史子集上那些经天纬地的义理之学,历朝历代那些帝王将相的纵横之术,图簿古册里边那些山川形胜之迹,它们又枯燥又无味又艰涩又难懂,春华哪里喜欢得起来?
很多女人其实也就是为了丈夫的爱好,自己一点不感兴趣的东西照样苦学,希望能与丈夫有所沟通,若不是司马懿心目之中萦绕不息的便是这些话题与内容,春华为了让你躺在病榻上不至于生出寂寞之感,便也不会硬起头皮啃这些书籍,整理出一些点子和要诀,陪同你共坐畅谈,欣然度日。就我本意而言,也只想帮你每天过得快乐一些、充实一些,倒不是我有心借着这博览群书之际而成为什么博学多才的女子啊!
妻子对丈夫总是抱有极大的希望,每个女人都想望夫成龙,司马懿自然是不会清楚妻子这一番心声的,自顾自地与张春华读书对弈之余,埋头攻读典籍,写下了不少精辟深刻的心得批注。而张春华则将他这些批注整理记下,装编成一卷卷的书简,她时常称道:“夫君,妾身要将你这些警句箴言全部都收藏起来,以便将来制成集册流传天下。”
其实司马懿的抱负远不止此,有些内心的想法他也不能与妻子说得太多,对妻子的话司马懿听了,却只是淡淡而笑:“人之求学,须以面壁自得为本,以炫智于人为末;以陶铸器识为主,以交流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