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福晋,既然事情已经发生,索性您干脆发个话,把这事情接过来。”雷嬷嬷道。
“怎么说?”郭络罗氏皱眉。
“说得了毛格格的提醒,确实疏忽了张夫人那边。从明日起,直接给张夫人拨份例。既不能委屈张夫人,也不能委屈毛格格。毕竟两人一个有孕,一个有伤。贝勒爷如今不在府里,您便是这府里的主人,当然要照顾好大家。”雷嬷嬷道。
她这番话算是在教郭络罗氏如何把事情扭转过来。如果继续不闻不问,每日让郭嬷嬷给张氏送冰,那也是她这个福晋的失职了。
郭络罗氏一时没吭声,但脸色却不大好看起来。
雷嬷嬷心里着急,时不时的看两眼她的脸色,盼着她能采纳意见。
“好吧,按嬷嬷说的做。这次便宜毛氏了。”良久,郭络罗氏才开口。
雷嬷嬷暗自松了口气,道:“还是福晋大度,不与她计较。”
郭络罗氏笑了一下,道:“她想收买人心可没这么容易!算是等贝勒爷回来为她请封侧福晋,也别想从我手分权!”
“福晋也可多给承德去几封信。贝勒爷不在京,理应多了解府里的状况。”雷嬷嬷道。她其实是在想提醒郭络罗氏多与八爷联络感情。
这管家的权力会不会分走,看的可不是身份地位,而是贝勒爷的宠爱!
一旦毛格格成了侧福晋,而福晋又失宠,架空了福晋完全让侧福晋管家的事情也不是没有的!
“一提写信我心烦!”郭络罗氏没好气的道:“我一写好几页,他到好,回两三句话!我看,他根本是不想理会我!”
“贝勒爷每日忙,自然回的少。福晋您多体谅。”雷嬷嬷安慰道。
“哼,我看他给毛氏的信肯定给我的写的长!”郭络罗氏道。
“福晋,您何必和一个妾。”雷嬷嬷劝道:“您才是贝勒爷的嫡福晋。这府里下下还是得您管着。不管贝勒爷回几个字,起码是回了不是?您殷勤些,保不齐贝勒爷空闲的时候也会与您多写几句的。”
“嬷嬷,我知道你是一片苦心,都是为我着想。”郭络罗氏突然神色落寞的道:“我写是了。”
雷嬷嬷突然觉得一阵心酸,脸还是笑着道:“福晋明白好。”
对正院那边把给张氏送冰的事接过去,毛彤彤一点都不觉得意外。当初她答应张氏的时候预料到了,但是没想到正院反应的这么迅速。
与她而言,正院管不管的,对她都没什么损失。不过这样一来,张氏那里用冰到更名正言顺了,反倒是件好事。
这年的夏天似乎格外热。眼瞅着七月要过完,离八爷他们回来的日子不远了,这天还跟三伏天似的热,透着一股不正常。
此次康熙离京只带了部分皇子走,剩下的三爷几个便同留下的几个内阁大臣一起处理着每天的日常事务。有紧急的便派人送去承德让康熙定夺。有些能做主处理的先处理了。
“三哥,听说京郊最近不怎么太平。”这天从宫里出来,七爷拉住了三爷。
虽说三爷这几年被康熙冷落,在朝说不什么话。但如今留下的人当,他毕竟为长,所以七爷还是习惯先和他说。
“怎么不太平了?七弟听到什么消息了?”三爷停下了脚步。
“我福晋的远方亲戚从河南那边过来投靠,说是那边一个月没下雨了,地里都旱得裂了口子,饿死了很多人。现在京郊附近已经有不少逃荒的流民了。”七爷道。
“不会吧?”三爷皱眉,“今日送来的奏折里没提这件事呀!”
“我也纳闷呢,怕他是想投靠,故意说的这么惨。所以我今日想拉着三哥一起去京郊看看。”七爷道。
三爷想了想,道:“那现在去吧。这事万一是真的麻烦了。”
“嗯。”七爷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才想着拉三爷一起。两个人可以互相做个见证,万一遇到什么事情也可以有个照应。
两人匆匆出宫的时候,碰到了刚给宜妃请安出来的五爷。当即把这事和五爷也说了。五爷一听,也不敢怠慢,于是三人便一同去了京郊。
离京城越远,果然流民越多。三人看得不由心惊。河南那边出现大旱,流民都已经快到京城了,可他们却一点消息都没收到!
是河南巡抚的奏报送的太慢,还是压根把消息瞒了下来没有报?
要知道前年山东大灾,当地官员欺瞒下,不仅没有好好赈灾,还官商勾结屯粮卖粮。后来康熙震怒,当地官场几乎被翻了个底朝天!从巡抚到下面的知县,大大小小的官员换了几十个!
有这个前车之鉴在,河南当地要还敢搞这一出,那可是胆大包天了!
☆、532。第532章 事出突然
532。第532章 事出突然
“三哥,这事恐怕是真的了。咱们得给皇阿玛写奏折。”七爷道。
五爷也道:“这事耽搁不得。如今逃出来的流民都到京城附近了,还不知道当地是个什么情况。老百姓们可不管咱们有没有收到奏报,定是认为朝廷不救灾!”
“给皇阿玛的奏折要写,河南那边的情况也要派人去探查。”三爷道。
“那咱们赶快回京和几位大人商量一下吧。等皇阿玛收到奏折再有旨意回来,是快马加鞭也得三天。三天时间可要耽搁不少事!不然让我先去当地看看吧。”七爷道。
“先别急,我们这回城商量了再说。算要去当地,也不能你一个人去。总要再有个人作伴。”三爷道。
“这事还得和四哥说说。”五爷道。
今日四爷因为府里有事,并未进宫,所以他们刚刚出来的时候也未叫他。
“嗯,那是自然。”七爷道:“四哥办差咱们的经验多。”
当下三人不敢耽搁,立刻策马回城,把四爷从府里叫了出来,又把留在京里的几个内阁大臣都召集在了一起。
几位大人一听这事,当即脸都变了。他们也都想起了当年在山东的那一出。
“这事还是得让皇定夺。”其一位大臣道,“算要去当地看情况,也得等皇的旨意。这样贸然前去,遇到一些事情不好处理。”
“我们先微服前去,等皇阿玛的旨意来了再让人给我们送信。”三爷道:“早一天了解情况,早一天做出应对。”
“我觉得三哥说的对。不仅如此,这几日还得让九门提督看好京城各处,不能让流民进了城。”七爷道。
“但是都聚集在京郊也不是个事。流民得不到安置,恐怕会闹出事来。”五爷道。
“三哥和七弟去河南吧,我与五弟留守京城安置流民。如果皇阿玛那边有什么旨意,我再让人送给你们。”四爷道。
他入朝办差已经多年,又常年跟着太子,很受康熙的重用。因此他这话一出,大家到没人反对了。
“那按四贝勒说的办吧。这事确实耽搁不得。”有大臣出来附和道。
有一个人出来附和,其他人也都没意见了。当下便分头行动。四爷拟好奏折后连夜让人送走了。
因为是紧急奏折,康熙这边第二日傍晚收到了。
“李德全,传太子、大阿哥、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还有李光地!”康熙沉着一张脸道。
李德全一看他这样子知道事情严重,忙一溜小跑的出去了。
今儿本是很悠闲的一天。康熙早早的让八爷他们各自回去休息了。后来是大阿哥提议,说今晚大家一起聚一聚,在他的院子喝酒去。这会正是快到晚膳的时辰,太子、八爷、九爷和十爷都在大阿哥这里聚齐了。
李德全到的时候,大阿哥刚让人把酒菜摆好,正准备开席。
“李公公,可是皇阿玛有什么吩咐?”大阿哥问道。
“诸位阿哥都在,到是省了奴才跑腿了。万岁爷宣诸位阿哥现在去他的书房。”李德全道。
“现在?”几人都是一愣,然后都起了身。
“李公公,可是京里有奏报来?”太子问了一句。
“嗯。万岁爷看了后脸色不大好。”李德全道。
这下几人都不敢耽搁,忙都往康熙的书房去了。
“太子,你来念念这奏折。”康熙直接把奏折扔给了太子。
太子接过奏折大概看了下,脸色也是突变。
“念!”康熙又说了一声。
“是!”太子点头,忙把四爷拟的奏折念了一遍。
几人听了脸色都不好。
“朕记得山东的事在前年吧!还是太子与八阿哥去的!”康熙沉着脸道。
“是儿臣和八弟去的。在前年冬天。”太子道。
“这才多久!”康熙气得拍了下书案。
大家都没说话。从四爷的奏折来看,此次也有刻意隐瞒之嫌。只是如今没有确凿的证据,所以说的还较委婉。可如果不是刻意隐瞒,怎么会流民都逃到京郊了,朝都无人知晓呢?
“皇阿玛息怒,儿臣此次愿再次前往,为皇阿玛查清事实!”太子忙道。
康熙摆摆手,道:“既然三阿哥和七阿哥已经前去,暂时不必再派人去了。明日启程回京,此事朕绝不姑息!”
“是,儿臣遵旨!”几人齐声道。
当夜,整个承德行宫都忙碌起来。明日要启程回京,很多东西都要准备。
不仅太子他们无法安眠,是奴才们也都忙了一整夜。
齐佳氏接到消息的都吃了一惊。出来一个多月,她期间被八爷召去了一次。那次八爷大概是憋得久了要发泄,在她完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来了两次。她不仅没体会到敦伦之乐,反而有些怕了。
那之后她还提心吊胆的,害怕八爷再叫她。谁知那次之后八爷像把她遗忘了似的,再没有叫过。
她这几日还在做思想斗争,想着争取回京前能让八爷再临幸两次。虽然那事做起来并不美好。但这却是她唯一可能有孩子的机会了。
她心里清楚,一旦回了京,八爷恐怕难去她的院子了。
哪知还没等她鼓起勇气去八爷那,被通知要回京了。
“肯定是京里发生什么大事了。”冬雪边收拾东西边道。
“是啊!”冬梅也是皱眉,“这种突然的旨意最让人心慌了。别是又要打仗什么的吧。”
“打仗也不会打到京城来。你担心什么。”冬雪道。
“你忘了,我哥哥在军呢!”冬梅道。
“啊,对!但愿不是吧。不是说噶尔丹已经平定,去年福建的海战也赢了么!”冬雪道。
虽然在后宅,但这种大事还是能听说到的。
齐佳氏听着两个丫鬟说着,心里也有些担心。要是真打起仗来,八爷是不是爷要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