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使,一日也很难达到千里,在军情 紧急之时,要请示批准自是只能贻误战机,所以,将军拥有统兵、用兵全权, 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现代通讯如此快捷的情况下,事关全局的问题,前敌指 挥当然不该一人擅作决定,但战场的用兵问题,仍然应该由现场指挥及时决
断,而不可能、也不允许事事请示,否则将贻误战机。 说到 “君命不入军门”,汉朝名将周亚夫有这么一个事例。那是汉文帝 后元六年 (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境时的事。文帝任命宗正刘礼 为将军,驻军霸上;任命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棘门!任命河内郡守周亚 夫为将军,驻军细柳;共同防备匈奴。文帝亲自去慰问军队时,到达霸上和 棘门的军营,都是长驱直入,从将军到下属官兵都是敞开营门恭迎恭送圣驾。 但文帝的车驾到达细柳军营时却是另一番景象,周亚夫军中的官兵全都全副 披挂,兵器锋锐,张弓搭箭,戒备森严。文帝的前导人马到了军营门口,门 军不让入内。前导官员说: “天子就要到了!”军门都尉却说:“我们将军 命令说: ‘在军中只能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命。’我们没有得到将 军的命令,你们现在不能进营。”过了不久,文帝到了,门军仍不让进,文 帝只好派使臣手持符节给周亚夫下诏: “我要进去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 下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军兵又对文帝的车马随从说, “将军有规定,军营 里不准驱马奔驰。”天子的随从只得照办,拉紧缰绳,让天子的车驾慢慢行 进。文帝到了营中,周亚夫手持武器拱手行礼说: “穿戴盔甲的将士不能跪 拜,请陛下允许我以军礼参见。”文帝深受感动,面容庄重严肃地手扶车前 横木,向营中官兵致意,并派人向周亚夫致谢说: “皇帝特来慰问将军!” 文帝劳军完毕,一出营门,群臣都露出惊讶的表情。文帝却说: “唉,这才 是真正的将军呀!在霸上和棘门军营看到的,简直形同儿戏,他们的将军自 然很容易遭受袭击且被敌军俘虏。至于亚夫,敌军又怎能侵犯他呢!” 周亚夫不仅有不让皇帝随便入营的事,而且还曾在实际作战中不听皇帝 的诏命。那是在景帝三年 (公元前154年),吴、楚等七个封国叛乱,周亚 夫奉旨领兵前去征讨。周亚夫在荣阳会台各路军队后,吴国叛军正在加紧进 攻梁国,梁国形势十分危急,向周亚夫求救。而周亚夫却领兵到了昌邑,深 沟高垒,坚守不出。梁国天夭派人去向太尉周亚夫求救,周亚夫认为坚守对 全局有利,便不肯去救。梁国见周亚夫一直不肯去救,便上表报告景帝。景 帝派使臣送诏命给周亚夫,让他立即去救梁国。周亚夫拒不执行景帝的命令, 仍是坚守不出,只是派出轻装骑兵去断绝吴、楚叛军的运粮通道。吴国军队 缺粮,士兵饥饿,急于挑战,周亚夫的汉军仍是不出。夜里,汉军营中受惊, 营中军兵互相攻击扰乱,直闹到太尉周亚夫的营帐之外,周亚夫仍是安安稳 稳地躺着不起来。时间不长,营中也就安定下来。后来,吴军朝汉军军营东 南角奔来,周亚夫却让大家注意防备西北面。结果,吴国精兵果然到了西北 角,汉军防个正着,吴军攻不下来。吴军早已挨饿,攻不下便撤走。这时, 周亚夫派出精兵追击,把吴军打得大败,吴王濞只带着几千军兵逃跑。汉军 乘胜追击,彻底打败了叛军。 周亚夫的两个事例,生动有力地说明了孙膑关于兵权问题的论述完全正 确,授予将军全权是十分必要的。周亚夫若遵照景帝诏命去援救梁国,那结 果如何还很难说哩! 这篇文章谈论的第四点是赏罚问题。 “赏罚分明”也可说是一个老生常 谈的话题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毋庸赘言,尽人皆知。但孙膑在此强调的却 是赏罚的及时和一视同仁,这自有其道理。赏罚及时才能起到赏罚的作用, 若不及时,那便有可能徒耗钱财官爵而不能发挥其作用。至于一视同仁则更 加重要,赏罚不公,非但不能起到激励或警戒作用,反而会引发不满或更严 重的后果。在唐懿宗年间,有个岭南西道节度使,本来就不是统兵材料,奉
旨去平定南诏叛军,他不懂什么指挥,只知一昧奏请增兵。皇帝派了八个道 的军兵去增援,他仍是一战即败,他派出的一万军兵,刚接触敌军便损失了 八千,吓得康承训手足无措。亏得节度副使李行素领兵修好壕沟寨栅,才保 住了邕城。邕城被蛮兵围住,诸将请求乘夜去劫敌营,康承训却不同意。经 天平军的小校再三力争,他才同意。那名小校召集了军中三百勇士,夜里用 绳子缒出城外,悄悄摸到敌寨,有的高声呐喊,有的放火,一齐闯入敌寨, 一阵乱砍乱杀,杀死蛮兵五百有余,众蛮兵大惊逃走。可惜康承训事先没有 部署,待敌军逃跑再派兵迫击,已是追之不及。这位节度使打仗不行,邀功 却是大行家,当即向朝廷报捷,说是大败蛮兵。唐朝末年,皇帝昏庸,得到 捷报非常高兴,满朝庆贺,加封康承训为检校右仆射。这还不够,更可气复 可恨的是康承训不为那位小校及三百勇士请赏,而是把功劳全归于自己的子 弟亲信,为他们请功受赏,真正的功臣却无一受赏。这一来,军中将士大为 失望,怨声载道。后来岭南东道的韦宙把真相上报宰相,康承训怕追究罪名, 便上表自称有病,由朝廷降职另调完事。康承训身为统兵将官,赏罚不肯一 视同仁,而是谋取私利,便闹得军心涣散,自己也难辞其咎。将军必须具备 大公无私的美德,这是一点也不能含糊的。 这篇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将军应有的品德。其实,何止统兵将领, 哪行哪业的领导能例外呢?政府官员自不必说,就是企业的厂长、经理们, 也应具备这几项品德,才能办好企业。
将 败 '原文' 将败:一曰不能而自能。二曰骄。三曰贪于位。四曰贪于财。'五曰□。' 六曰轻。七曰迟。八曰寡勇。九曰勇而弱。十曰寡信。十一'曰'……十四曰 寡决。十五曰缓。十六曰怠。十七曰□。十八曰贼。十九曰自私。廿曰自乱。 多败者多失。 '译文' 统兵将领遭致失败的原因有以下种种:第一种是自己本来没有能力却自 认能力高强;第二种是骄傲自大;第三种是贪图权位;第四是贪图钱财;第 五种是……第六种是轻敌;第七种是反应迟钝;第八种是缺乏勇气;第九种 是表面勇敢,实际懦弱;第十种是缺乏信誉;第十一种是……第十四种是优 柔寡断;第十五种是行动迟缓;第十六种是懈怠懒惰;第十七种是……第十 八种是暴虐;第十九种是自私;第二十种是自己把事情搞乱。将领的毛病越 多,失败就越多。'解析' 这篇文章仍然是论述统兵将领的品德修养和指挥素养,但和前面两篇不 同,不是正面论述将领应有的品质,而是从反面为将领设镜,把可能招致失 败的种种缺陷、错误一一列出,足以让将领们引以为戒。这篇论述实际是前 两篇的继续和补充。 孙膑把将领们常犯、易犯和可能犯的错误分门别类地逐条列出,竟达20 种之多,可谓十分详尽,十分具体,可见孙膑对此研究根深,分析很细,也 可见他对此十分重视。孙膑最后警告说:“将领的毛病越多,失败就越多!” 可做为统兵将领的一面明镜。 细读孙膑所列各项,可说条条都是致命错误,一条也犯不得。谓予不信, 可看下面实例。 唐朝开国之初,隋末反叛群雄并未全部降服,隋朝将领也还有的尚在顽 抗。宇文化及便是隋未的一员大将,他杀了隋炀帝之后,自称大丞相,仍拥 有重兵,几经转战到了魏县。在这个地区既有自称夏王的窦建德,又有奉唐 高祖李渊的诏命进击魏县的唐将淮南王李神通。宇文化及抵挡不住李神通率 领的唐军的进攻,只得放弃魏县,用隋朝宫中的珍宝买动山东的反王王薄, 一同拒守聊城。宇文化及支持了一些时日,城中粮食将尽,又听说窦建德要 来攻城,军心开始动摇。宇文化及十分恐慌,派人向李神通送信,表示愿意 投降。谁知李神通却怒骂, “弑君逆贼,还想屈膝求生吗?”李神通的副使 崔世干进谏道: “他既愿意投降,不妨允许。”而李神通却斥责说,“我军 征战已久,无非是为了诛杀逆贼。现今逆贼已经粮尽计穷,旦夕之间我军便 可攻克,我正要进城诛杀逆贼,以扬国威,并且夺取他的钱财珍宝赏给将士, 如果今天接受他投降,试问,我还能以什么名义出动军队去惩罚他?我又拿 什么东西去奖赏众军呢?”崔世干又说: “现今窦建德马上就要到了,宇文 化及又未能平定,我军内外受敌,必败无疑!现今如若受降,可以不战而取 得聊城,平定逆贼,为什么却要因贪图敌军的财物而拒绝其投降呢?”这番 话说得十分中肯,分析透彻入理,谁知李神通不但不听,反而勃然大怒,把 崔世干关在军营之中。随后,宇文上及给宇文化及运来了粮食,宇文化及也 不再谈投降之事。当时有一位贝州刺史赵君德,也归李神通指挥,他带领军 兵攻城,正当他身先士卒,奋勇登上城头之际,李神通反而鸣金收军,赵君
德孤掌难鸣,只好退下,结果功亏一篑。赵君德回营后诘问李神通,为什么 让他收兵,李神通说: “窦建德的军兵马上就到,我军不能继续攻城了。” 赵君德遥望东方,并未看见一兵一卒到来,知道是李神通妒忌争功,只好一 声叹息。过了一夜,才听见锣鼓喧天,窦建德督促军兵杀来。李神通一见夏 军声势浩大,不敢迎战,领兵退走。 李神通功败垂成,就是犯了孙膑所说的错误,而且不止一条,他本来没 有能力却自认高明,不肯听取副使崔世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