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43年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员,完成著名的高司一波耐公式的内在证明和示性类方面的论著。后又发现“陈氏级理论”,把微分几何和拓扑学引入新境界。1976年获美国总统颁发的国家科学奖,1983年获国际声誉最高的沃尔夫数学奖。
美籍华人贝聿铭(公元1917—),生于广州,系现代派设计大师。毕业于美国马萨诸塞州(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工程系。他曾在纽约创建贝聿铭建筑公司,他设计的建筑风格独特的各种建筑物,遍布美国各大城市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菲律宾、伊朗、法国和香港。他的设计风格和思想,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先后获美国全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国际普里茨克建筑学奖金、法国建筑学院金质奖。并因设计北京香山饭店,1984年获美国建筑界权威机构建筑师协会荣誉奖。贝聿铭是美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建筑设计师之一。
林同琰(公元1911—),生于福州市。曾就读于唐山交通大学,毕业后赴美国加州大学深造,1933年获硕士学位。其毕业论文《力距分配法》被命名为“林氏法”。他应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了许多桥梁和建筑物。先后荣获叶西夫聂夫奖、加州大学伯克莱奖。美国土木工程学会还把预应力奖改为林同琰奖,这也是美国科技史上第一次以美籍华人名字命名的荣誉称号。
美籍华人在美国科技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充分显示了炎黄子孙的聪明才智。犹如灿烂的群星,在科学技术的宝库里,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此外,在拉丁美洲等地的一些学者,也有一些创造发明。例如,秘鲁华人农业学专家戴宗汉曾培育了高产良种水稻,1968年获得了秘鲁政府颁发的勋章和奖状,等等。
(3)华侨、华人在美国工商界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洲华侨、华人所办的工商业也有迅速的发展。
早期华侨靠的是“三把刀”即菜刀、剪刀和理发刀,以开办饮食店、洗衣店和杂货店为三大经济支柱。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不同了,到1982年,美国华裔企业已有52839家,在少数族裔中居首位,日裔企业次之,为49039家。华裔总收入为日裔企业的2。2倍以上。这种情况,在美国商务部1986年12月5日发表的《亚裔、印第安裔及其他少数族裔商业》的调查中得到了确认,即亚裔今天在美国经济生活中所拥有的资金已超过其他少数族裔,而华裔又已跃居各少数族裔之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美国华人中产阶级一般只有三五万美元的资产,而现在,三五十万、百万甚至数亿元的富户为数不少,称得上“王”的华人大富翁不下10家,其中四家(王嘉廉、蔡志勇、王安、刘立)已列入美国1000家最大企业家名单里⑨。
美国华侨、华人的银行储蓄普遍增加,甚至每户平均储蓄数额超过了美国人。据美国1960年的户籍调查,华人家庭储蓄7000—9999美元者,占21。1%,与美国人相等。10000—14999美元者,占14。4%;15000美元以上者占7。2%,则比美国人高。故平均家庭储蓄,华人为6207美元,美国人为5660元。华人财力之雄,达到了空前程度。
近几年来,华侨、华人经营的商店已日益增多。据美国商务部统计,加利福尼亚州华商开设的商号达5136家,其营业额已超过日商。仅该州的旧金山及其附近的奥克兰市,华商商号就达2300家。在纽约及新泽西州邻近纽约的地方,1972年华商商号就有1799家之多。这些商号,大都属于中小型,但有些是属于大型的。在70年代,加利福尼亚州华商经营的大明实业公司发展到43家分店。华商经营的连锁超级市场已发展到可以同美国西南部最大的超级市场(主要经营食品)赛扶威竞争。秘鲁首都利马市的华商刘铃具经营的文具、纸张等批发生意,营业额占利马市该行业营业额的80%。
华商经营进出口贸易的亦不少。美国纽约市华人陈霖经营的森美公司是年营业额达20亿美元以上的跨国公司,它所经营的食品种类达数千种之多。另一家专门经营中国工艺品和物品的旧金山国光贸易公司也办得很兴旺。它专门经营中国的藤、竹、柳条编织的用品和工艺品,在美国15个重要城市设有商品陈列室。巴西华商魏书骐对台湾出口薄荷油,占巴西该项输出总量的1/2以上。
华侨、华人经营历史悠久的餐馆业也有很大发展。在美国各大城市中几乎都设有中国餐馆。据1981年粗略估计,美国共有中国餐馆15000家,其中纽约市最多,约有5000家,占全美中国餐馆的1/3,平均每200人就有一家中国餐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美国主要是广东餐馆和福建餐馆,战后增设了上海、北京、四川、湖南、云南和山东等省的餐馆。中国各地的地方风味,在美国几乎都可以品尝到。有些大饭店为招徕顾客,还特别讲究排场——悬挂富丽堂皇的中国宫灯,张贴着气势磅礴的山水画,配以古香古色的中国式桌椅,播放着悠扬动听的中国民间乐曲。店内具有浓郁的中国情调,使顾客像到了中国一样。这几年来,华侨、华人经营中国餐馆的规模越来越大,有的同时可以摆几十桌酒席,容纳几百人。例如,美国纽约的“银宫酒家”、“第一酒家”和“富满楼”等等,都是一流的中国餐馆。在秘鲁首都利马市,60年代就有400余家中国式餐馆、酒馆营业,资本达1200余万美元,占该市饮食行业总资本的40%⑩,其中最著名的有曹万芳开的“龙凤酒家”、李光明开的“光明酒家”、蔡伦开的“万国酒家”等等。“龙凤酒家”是拉丁美洲最大的一间中国餐馆,拥有资本约70万美元⑾。墨西哥首都华人、华侨开的餐馆多为合股经营,有的拥有资本100—150万比索,纯利润约占经营额的40%左右。
一些较富有的华侨、华人还在美洲投资开办和经营工业企业,但多属中小规模的轻工企业,如氧气厂、制冰厂、塑料制品厂、皮革厂、碾米厂、家具厂、织布厂、面粉厂、酱油厂、汽水厂、榨油厂、水泥厂、烟草厂等等。不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洲亦开设了一些华人经营的规模较大的工业企业,美国电子科学家王安的电脑公司就是一例。王安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4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电子实验室工作,发明了磁芯记忆系统,两年后制造出第一架程序计算机,1951年创办了王安实验室,1958年组成王安电脑公司。1984年王安电脑公司已拥有25000名雇员,其中大多数是技术人员,其资产总值达50亿美元。美国还有唐仲英创办的唐氏工业公司,拥有工厂15家,资产总额估计超过一亿美元,生产的矽钢占美国中部地区市场销售额的70%。号称“船王”的魏重庆所创办的复康轮船公司拥有上千名职工,为美国南部海运一家强有力的轮船公司⑿。巴西圣保罗市巴西籍华人林训明开设的愉港植物油公司,其下属企业的豆油出口量占巴西首位,资本总额达几十亿美元,在巴西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曾多次陪同巴西总统出国访问。在巴西,还有我国国家副主席、企业界知名人士荣毅仁的亲属与巴西人合资经营的大工厂,也具有相当的规模。
(4)美洲华侨、华人与金融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华商、华侨企业的迅速发展,美国华人从50年代起逐渐投资参与兴办银行。1952年开办西雅图联合储备贷款会、1961年在旧金山创设金山通商银行、1962年开办洛杉矶国泰银行、1966年在萨克拉门托开办协兴储备贷款会、1967年在纽约华埠的中国银行支行改组成为当地注册的中美银行、1972年由马来西亚华人周旭东财团创办了美国加州银行、1974年由华人董浩云领导的香港、台湾、东南亚财团创办了美国亚洲银行。本世纪70年代,以印度尼西亚华人温孔文为核心的财团购买了乔治亚国家银行,1976年并以20%的股份买进了田纳西农民银行,当时曾轰动了整个美国银行界。此外,还有泰国和香港的华人所经营的银行亦在美国开设了支行。由此可见,华侨、华人在美国金融界也开始占有一定的地位。
(5)美洲华人开始在政界崭露头角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洲华侨、华人基本上处于被歧视、被排斥的境地,对侨居国的政治无权问津,战后随着他们在文化、科技、经济界地位的日益重要,在政治界亦开始崭露头角,其中有的还积极参政,担任各级政治机构职务。
参政是指参与政治活动或参加政治机构。前者是指关心政治,参加投票,对国家的各项政治问题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后者是指参加各种竞选活动,并担任各种行政机构的不同职务,行使各种行政权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华侨、华人参政者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为数甚少。以史书查阅,美国华裔参政最早的是邝友良。邝友良1938年被选为夏威夷准州的众议员,1944—1948年期间先后任众议院副议长和议长,并于1959年被选入美国参议院。他是进入联邦参议院的第一位华裔,同时也是美国参政的第一位亚裔。
紧随邝友良参政的是夏威夷华裔谭福善。他曾参加共和党,1942年以共和党人身份当选为夏威夷准州毛依郡行政委员会委员。1946年,美国本土的华人邓悦宁又竞选亚利桑那州众议员取得胜利,并成为进入州立法机构的第一位华裔⒀。
可以这样说,邝友良、谭福善和邓悦宁是美国华人参政的先驱。开创了美国华人参政、议政的先河。
直到20世纪70年代,参政、议政成为美洲华侨、华人的一种浪潮,参政者越来越多。例如在美国有加利福尼亚州州务卿余江月桂,她是加利福尼亚州有史以来任此职的第一位华裔。洛杉矶市法官黄锦绍,他是美国大陆上任此职的第一位华裔。纽约司法警长李卓生,他也是任此职的第一位华裔⒁。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空军后勤中心司令刘国英少将,他是至今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