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3年的开罗会议上,英国坚决反对收复缅甸的计划。英国认为即使中国被日本打败也不会对二战的战局有多大影响。英国的自私和殖民心态在战争中更加坚决。
1947年2月,英国在巴勒斯坦的殖民理想破灭了,但英国把巴勒斯坦搞得一团遭。英国宣布放弃对巴勒斯坦的统治,却把巴勒斯坦丢给刚刚成立两年的联合国处理。英国走了,给巴勒斯坦留下了仇恨。从此,中东的战火就经久不息地燃烧着。1956年英国不甘心失去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纠集法国和以色列发动对埃及的侵略战争。英国让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同时让克什米尔成功地成为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火药库。英国人炮制了麦克马洪线挑起了中国和印度的争端。英国的殖民帝国崩溃了,但是自私而又阴险的英国殖民者总是不遗余力地在殖民地种下仇恨和留下争端。
时至今日全世界仍然在为英国殖民者种下的仇恨和留下的争端埋单。
中东战争 六。五战争:空中闪电战
第二次中东战争后,美苏在中东的对抗更加激烈。以色列得到美国的支持,从美国获得了先进的武器装备。苏联大力资助阿拉伯国家。苏联向埃及、叙利亚等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以色列为了把巴勒斯坦变为纯粹犹太人的土地,拒绝在战乱中逃到国外避难的巴勒斯坦人返回家园。由于无法返回家园,巴勒斯坦难民越来越多。
1958年2月,埃及和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
1961年9月,埃及和叙利亚取消合并。
1964年,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在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利用约旦河的问题上达成协议,并得到埃及等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支持。阿方计划改变约旦河上游的流向,使之不被以色列利用。
1964年5月28日至6月4日,巴勒斯坦各界代表在阿拉伯联盟的支持下,在耶路撒冷东城区举行了第一次巴勒斯坦国民大会,确定组成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建立了巴勒斯坦武装力量“法塔赫”。从此,法塔赫为了把以色列赶出巴勒斯坦,可以不断的袭击以色列。
1964年11月,以色列出动空军对约旦河上游的阿方工程进行轰炸,迫使阿方取消改变约旦河流向的计划。
纳赛尔是“泛阿拉伯主义”的信奉者和领导者。纳赛尔夺回了苏伊士运河后,计划消灭以色列,解放巴勒斯坦,在中东建立一个大阿拉伯联邦国家。为此埃及从苏联采购了大批军火,其中有苏制地对地导弹、地对空导弹和T54主战坦克。阿拉伯世界已拥有T54坦克2300多辆。埃及军人的军装和钢盔也都是苏联制式的。
1967年5月22日,纳赛尔宣布禁止以色列船只和向以色列运送军火的外国船只通过蒂朗海峡,试图控制以色列的海上交通。
以色列不允许阿拉伯联邦的诞生,也不允许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壮大,为削弱阿拉伯联盟的力量,消灭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以色列发动了第三次中东战争。
以色列拥有正规军8万,预备役部队20万,空军0。8万,飞机约400架,其中作战飞机273架,坦克800辆,装甲车约1200辆。埃及、叙利亚和约旦拥有正规军29。5万,空军1。95万,飞机882架,其中作战飞机562架,坦克1560辆。
1967年6月4日,以色列宣布取消征兵令,希望以此来降低阿拉伯国家的警惕性。
1967年6月5日早晨7时45分,以色列出动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一切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的袭击,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也称“六·五战争”。
闪电空袭
为实施空袭,以色列进行了长时间的侦察和准备,基本上摸清了阿拉伯各国军队的情况。以色列对阿拉伯空军的情况十分清楚,对空军基地的位置、跑道状况、雷达设施和埃及军官的活动规律等都了如指掌。
前几次成功的偷袭都选择在周末,而这次空袭以色列打破常规,选择在星期一。埃及军队总以为以色列会在拂晓发动进攻。因此,每天拂晓埃及空军都派出两架飞机进行巡逻。每天5点,有5分钟警报时间,这时雷达全部打开,到7点半左右解除警报。按埃军惯例,开罗时间9点正式上班,8点45分,正是交接班的时间,也是巡逻机着陆的时间,大多数军官正在上班途中,大约有15分钟的间隙可以利用。从气象情况看,开罗时间8点45分正是尼罗河三角洲和苏伊士运河雾气消散的时刻,能见度好,便于对地面实施攻击。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飞机从特拉维夫和以色列中部机场起飞,保持四机编队,向西面地中海出航。以色列飞行员巧妙地利用朱第安山阻挡,躲过了约旦雷达网的搜索。随后,以色列飞机在离海面不到10米的高度飞行。进入陆地后,以色列飞机的高度升至20米,躲过了埃及雷达的探测。以色列飞机没有直接飞向所要攻击的目标,而是先飞到尼罗河三角洲北面,再突然折转向南,从埃及后方发起进攻。以色列飞机的攻击高度只有100—150米。在攻击中,以军飞行员都遵循“先打跑道,后打飞机”的原则。为了达到摧毁跑道的目的,以色列空军在战前对使用的炸弹专门进行了改装。
6月5日星期一早上7点45分,开罗时间8点45分,尼罗河三角洲和苏伊士运河上空云雾刚刚消失。埃及空军基地里,军官们正在上班途中,雷达值班室正在进行交接班。以军飞机突然发动进攻,打得埃及空军措手不及,大批飞机还未起飞,就被摧毁在地面。
1967年6月5日早上7点45分到下午17时,以色列空军对阿拉伯国家25个空军基地进行了三波空袭。第一波袭击了埃及的10个机场。第二波主要袭击埃及的轰炸机基地和混合机种的8个机场。第三波攻击了约旦、叙利亚和伊拉克的空军基地。在完成了对阿拉伯空军25个基地的攻击之后,5日17时15分到18时,以色列空军袭击了开罗国际机场和一个空军基地。
在战争爆发60个小时内,以色列共击毁阿拉伯国家飞机451架,其中埃及损失飞机336架,作战飞机损失了95%,整个埃及空军陷于瘫痪。叙利亚损失60架飞机,约旦损失29架,伊拉克损失25架,黎巴嫩损失1架。以色列只损失了26架飞机。
闪击西奈半岛
1967年6月5日早上8点15分,即以色列实施空袭后的半小时,以色列5个师以坦克装甲车为前导,自加沙、阿里什和阿布奥格拉大举进攻西奈半岛。
埃军在西奈半岛有5个步兵师和两个装甲师,共约12万人,分别据守在各个战略要点上。以军在反复攻击后,占领了加沙地带,进入了西奈半岛的阿里什、阿布奥格拉等地。接着,以军兵分三路,向苏伊士运河地区进犯:北路攻打坎塔腊,中路指向伊斯梅利亚,南路对准陶菲克港和苏伊士城。为了挽回败局,埃军顽强抵抗,反动了两次反攻,终因没有空军支援而失败。
1967年6月7日,北路以军攻抵坎塔腊附近;中路以军越过比尔吉夫贾法;南路以军进抵吉迪山和米特拉山口,堵住了埃军退路。埃军不得不封锁苏伊士运河。
1967年6月8日,以军全歼了埃及在西奈半岛上的5个师,一直进犯到苏伊士运河东岸。西奈半岛全部落入以军之手。
进攻约旦
在对埃及发动进攻后不久,以色列又发动了对约旦河西岸的进攻。约旦军队在约旦河西岸南北两个主要地段设置了防御阵地。北部防区以纳布卢斯、图姆卡尔姆和杰宁等城为主要依托,南部防区沿丘陵的山脊从腊马拉往南至耶路撒冷和希布伦一线布置。约军在以上阵地部署了8个步兵旅和2个装甲旅。以军向约旦河西岸发动进攻的部队有9个旅兵力,其中有3个装甲旅。进攻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占领杰宁地区,解除约旦炮火对以色列马特戴维居民点和空军基地的威胁,攻占拉特伦到腊马拉的公路;第二阶段目标是占领包括耶路撒冷旧城在内的整个约旦河西岸。
乌齐·纳尔斯基少将负责指挥进攻耶路撒冷及周围地区。纳尔斯基派米·阿里的第10机械化旅控制耶路撒冷走廊,切断耶路撒冷城与腊马拉之间的公路。古尔上校指挥伞兵旅负责占领耶路撒冷旧城。
1967年6月5日,以军在空军的配合下,首先进攻杰宁以西约军炮兵阵地。接着,巴尔·库奇瓦指挥的以军装甲旅卡巴蒂亚,切断了杰宁与纳布卢斯和约旦河西岸其他大部分地区的联系。约军装甲部队进行反击,双方展开了一场坦克战。库奇瓦部队突破约军防线后与一个步兵旅汇合,然后分两路进击杰宁,并占领了杰宁。
1967年6月5日夜,以军开始猛攻耶路撒冷。
1967年6月6日晨,古尔伞兵旅越过曼德尔鲍姆门和警察学校之间的地区。6日上午,以军夺取了耶路撒冷旧城至以色列占领的斯科普斯山之间的地区。古尔伞兵旅在山下占领阵地,并与山上取得了联系。
1967年6月6日,以军向东西两翼进攻纳布卢斯,并于当晚占领纳布卢斯。
1967年6月7日,古尔伞兵旅开始向耶路撒冷城内进攻,很快占领耶路撒冷城。
1967年6月7日,以军占领了耶路撒冷东区和约旦河西岸约旦管辖的全部地区。当日20时,约旦和以色列接受联合国停火决议。
占领戈兰高地
1967年6月8日,以色列同意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立即实现停火”和“限期停火”的决议。
1967年6月9日,以色列突然向叙利亚发动大规模进攻,进攻方直指戈兰高地。
戈兰高地是叙利亚西南边境内一条狭长山地,海拔600—1000米。从北部的谢克山到南面的雅穆克河,长60公里,中部最宽处约20多公里,面积1。15万平方公里。戈兰高地有公路通往大马士革。戈兰高地与以色列接壤,居高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