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重工-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海帆站在众人面前,用煽情的语气大声地说道。他还真有点当厂长的天份,演讲能力颇为了得,语气、语调的把握也十分到位。
    “哗!”
    众人一齐鼓起掌来,所有人的情绪都是发自内心的。一个德国技术顾问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是极高的,更遑论他还是企业的外方经理,是掌握大家命运的。
    原来农机厂的那些职工,早就盼着外方经理到来了,因为这就意味着合资不是一个幻觉,他们真的能够成为合资企业的雇员了,据说这种企业的工资水平都是翻着番往上涨的。
    至于从浦江来的退休工人们,心情也同样激动。他们是出于对杨海帆的信任才从浦江跑到这个落后的小县城来的,白拿了一个月的工资,在这里只干了点不值一提的工作,大家心里都有些忐忑,不知道杨海帆啥时候会突然来通知他们再返回浦江去。现在好了,外商真的来了,这家合资企业一旦办起来,他们起码有三五年的工作可做。想到杨海帆此前承诺给他们的薪水,每个人都是满面春风。
    佩曼装模作样地给众人说了几句话,冯啸辰正待上前把佩曼的德语译成汉语,人群中走出来一个戴着眼镜的老头,向着众人已经说开了:
    “各位师傅,佩曼先生说,他很高兴能够来到中国,并且认识咱们大家这些非常优秀的工人。他说他希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能够和大家愉快地合作,共同把咱们的企业办成世界一流的轴承制造公司。”
    翻译完佩曼的话,那老头又转过头向着佩曼点头致意,用德语做着自我介绍,道:
    “佩曼先生,我是新到本厂的工程师,名叫陈晋群,原来是浦江市双岗轴承厂工作,从事轴承设计30多年,也曾接触过油膜轴承。未来我将担任你的德语翻译,希望我的工作能够让你满意。”
    他的德语说得有些生涩,但语法和用词却十分准确,可以想见应当是一位精通德语的人士,只是缺乏与德国人进行口语沟通的经验而已。听他说自己是双岗轴承厂的工程师,冯啸辰微笑着看了杨海帆一眼,他记得杨海帆说过他父亲就是双岗轴承厂的厂长,看来这位老兄是把自己父亲的墙角给撬来了。
    佩曼听到陈晋群会说德语,不由心生亲切之感,同时也松了口气。他可不敢总是让冯啸辰给他当翻译,弄得他连话都不敢多说。现在有了一位其他的翻译,他就没有这么多心理压力了。看陈晋群的面色颇为和善,应当是一位比较好说话的老头,佩曼对于自己在桐川的生活又多了几分信心。
    “我再给大家介绍另一位领导。”
    看到佩曼与众人打过招呼,杨海帆拉过冯啸辰,开始介绍道:
    “这位是国家经委冶金局干事,北宁省林北重型机械厂生产处副处长,同时也是德国菲洛公司特邀代理人,冯啸辰同志。咱们这家合资企业,就是在冯处长的亲切关怀下引进进来的。在未来的经营中,佩曼先生因为还有其他的工作要做,不能常驻在中国,所以菲洛公司特地聘请冯处长作为菲洛公司的代理人,代表菲洛公司对合资企业行使管理职责。”

第一百一十三章 红红火火开张了
    现场一片沉默。
    在场的众人,实在无法消化杨海帆这段话里包含的信息:国家经委的官员,林北重机的副处长,还有菲洛公司的代理人,所有这些头衔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应该落在这样一位看上去年轻得过分的青年身上,可偏偏他一个人就包揽了全部这三项。
    经委和林北重机这两个职位,与大家的关系都不那么密切,也就罢了。菲洛公司代理人这一条,可就意味着是大家的领导了。岂止是他们这些人,就算是杨海帆这个中方厂长,似乎都是应当听从冯啸辰这位外商代理人的指挥的。
    换句话说,如果佩曼不在,那么这个冯啸辰就是这个厂子的一把手了?
    “怎么……大家鼓掌啊!”
    杨海帆脸上先挂不住了,连忙向大家示意。冯啸辰可是公司的真正老板,大家刚才给个假冒的外方经理鼓掌鼓得那么热烈,现在在真正的老板面前却无动于衷,这让他这个中方厂长情何以堪。
    “哗!”
    掌声再次响起来了,不过声音显得有些参差不齐,估计是各种情绪都有,怀疑的、震惊的、嫉妒的,当然还有一脸懵圈跟着别人一块鼓掌的。
    冯啸辰不以为忤,古语说,犬不以善吠为良,自己有没有真本事,不是靠杨海帆几句忽悠能够证明的,也不是靠着几个头衔来支撑的,等到自己真正做出成绩的时候,工人们自然就会对自己膜拜了。
    视察完毕,冯啸辰让陈晋群陪着佩曼给大家讲油膜轴承生产的原理,即日起就进入工作状态,自己则与杨海帆离开车间,绕着厂区转圈,同时聊着公司的发展问题。
    “海帆,咱们的职工结构还不行啊。”冯啸辰说道。
    “我明白。”杨海帆道,“有点青黄不接,主要能做事的都是这些退休的老师傅,中青年工人数量太少。农机厂留用的这些人,热情是有的,但技术上的潜力不大,未来顶不了事……对了,你弟弟冯凌宇还真不错,学技术挺快的,好几个老师傅都跟我说,想带他做徒弟呢。”
    “是吗?”冯啸辰有些兴趣,他想了想,说道:“看起来遗传基因这种东西还真是存在的,我爷爷、奶奶都是机械专家,我和我弟弟身上多少都有些遗传吧。”
    “哈哈,肯定是这样的。”杨海帆道。
    冯啸辰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顺着自己前面的话说道:“的确是青黄不接的感觉,这些老师傅的技术我是充分相信的,即便是马上要接手菲洛公司的数控机床,我相信他们也会很快掌握其中的技巧。但他们的硬伤是体力不行,难以适应高强度的工作,另外就是干不了太长时间,我们不能刚刚积累起一点技术就因为他们退休而被带走了。”
    “我想过招一批年轻工人的想法,不过现在公司还没有开始生产,这个时候把年轻工人招进来,几乎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却要支付他们的工资,有些负担不起啊。”杨海帆说道。
    冯啸辰问道:“如果招收40名青工,一年需要花多少钱?”
    “一个人的工资按30块钱计算,加上劳保等等,一个人一年大概500块钱吧。招40个人,就是2万的支出。”杨海帆道。
    “才2万?”冯啸辰有些惊讶,他原来预想的数字比这个要大得多了。想想看,佩曼只是一个人,一年就要花掉六七万马克,考虑到汇率方面的因素,折算人民币得到10万上下了。而厂子里招聘40名青工,一年才花2万块钱,杨海帆居然还说负担不起。
    冯啸辰这也是自己有了钱,底气足了。想想他让陈抒涵在新岭开的那个饭馆,一个月累死累活,也就是千把块钱的利润,陈抒涵已经觉得烫手了。
    “2万块钱不是大问题。”冯啸辰沉了沉,对杨海帆说道,“我们现在缺的是时间,不能等着厂子投产了再来培养人才。如果有合适的人,现在就可以招聘了。”
    “我明白了。”杨海帆道,他的长处在于并不固执己见,他只是把情况告诉冯啸辰,如果冯啸辰认为2万元的支出并不是太大的事情,那么就照着执行了。
    “人员招聘方面,要把好关,一定要选择有一定文化水平,同时肯认真钻研的年轻人。我们这里不是政府的就业机构,不符合条件的人,不管有多少客观理由,我们都一概不接收。”冯啸辰叮嘱道。
    杨海帆迟疑了一下,问道:“啸辰,你这边有没有什么需要特殊照顾的人?”
    冯啸辰一愣,随即说道:“也就是凌宇了,没有别人。”
    杨海帆道:“桐川是你老家,据我所知,你家有不少亲戚在这里,难道没有什么需要照顾的人吗?”
    冯啸辰坚决地摇了摇头,道:“这些你都不用考虑。我这次专门带佩曼过来,就是拿他当挡箭牌的。如果有谁打着我的旗号要求进厂来工作,你就说招聘的事情是由佩曼决定的,你和我都没有权力改变。”
    杨海帆说的这个问题,冯啸辰从一开始就已经考虑到了。他没有让冯舒怡一起来桐川,就是为了避免受到这些亲戚的骚扰。如果冯舒怡来了,大家知道她是冯华的夫人,难免会求她开开后门,招几个亲戚到合资厂来工作。冯舒怡没来,仅仅是冯啸辰来了,大家就没有这个奢望了,在他们看来,佩曼是个德国人,肯定不会买中国人的账,冯啸辰在他面前肯定也是说不上话的。
    其实,如果仅仅是给亲戚的孩子提供几个就业岗位,也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事,谁没个三亲六故的,照顾照顾也无妨。但如果这些亲戚知道这家公司是冯家所有的,那么他们想要的就不仅仅是几个招工名额,而是要蹬鼻子上脸,提出各种非分的要求。这些亲戚的孩子在公司里也会有骄横的资本,自己干不好活不说,还可能会把整个企业的风气都带坏。
    考虑到这些,冯啸辰是绝对不会开这个口子的。
    “那么,县里或者地区领导打招呼呢?”杨海帆又问道。
    冯啸辰想了想,说道:“给你5个名额,你看着使用。招进来的人如果合用,就放到重要的岗位上去。如果不合用,就找个没事的部门放着,我宁可让他们多拿钱少干活,也不能让这些耗子屎坏了一锅汤。”
    杨海帆无声地笑了,在冯啸辰这样的老板手下工作,还是比较愉快的事情。冯啸辰不会拘泥于某些原则,而是知道如何变通。县里或者地区领导打招呼的事情,绝对是难免的,杨海帆当然可以拿佩曼去挡一挡,但如果一点面子都不给对方,恐怕就会产生出一些不可预料的问题。
    也幸好冯啸辰是把企业建在桐川这样一个地方,省里的领导即便有权力伸手,也看不上这个位置,不会把自家的孩子送到这里来吃苦受累。县、地两级的领导要打招呼,多少要掂量一下,不敢随便向合资企业提要求,这样企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