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冯啸辰原来的预计,秦重方面应当不会这样直接地提出自己的意见,而是会在具体的工作中表现出一些冷淡情绪。谁料想,就在这欢迎酒宴上,胥文良居然就直接开始发难了。
既然事先就知道了秦重的态度,冯啸辰当然不可能没有做什么准备。但他是打算结合设计和生产等环节去和秦重的领导工程师们讲道理的,没打算在饭桌上来掰扯这件事。饭桌不是一个能够谈技术的地方,要扯起来就只能是互相放嘴炮,而这对于冯啸辰来说是很不利的。
王根基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倒是替冯啸辰吸引了火力。冯啸辰不知道王根基打算说什么,不过,有他搅搅局也好,实在不行,自己再出来打圆场吧。想到这里,他也就笑而不语了,只是端起酒杯向宋洪生和贡振兴示意了一下,然后慢慢地抿着杯子里的酒,等着胥文良说话。
胥文良今年50多岁,是解放前的大学毕业生,秦重建立的时候,他就是厂里的工程师,算是秦重的元老级人物。他曾经主持过好几条国产热轧生产线的设计工作,70年代中期江城的1700毫米热轧机引进之后,他曾到江城钢铁厂去考察过,还向机械部提交过一份关于测绘仿制进口1700毫米热轧机的报告,可惜未获批准。
回到秦重之后,他组织了全厂的技术力量进行国产1700毫米热轧机的技术攻关,也取得了不少成果,这也是秦重有底气向国家经委提出由自己来承建南江钢铁厂热轧机项目的原因。南钢的热轧机最终花落西德,最为郁闷的就莫过于胥文良了。
前一段时间,接到国家要求秦重承接克林兹公司转包任务的通知之后,胥文良就一直在酝酿着给上级写一份万言书,准备有理有据地对这件事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更直接地说,是打算痛斥上级有关部门的崇洋媚外思想。他的万言书还没有写完,就听说新成立的重装办要派人下来视察工作,这可是瞌睡碰上了枕头。他把万言书里的有关观点进行了凝练,打算用来向重装办开火。
依他的想法,如果他的这一番痛斥能够让重装办的领导幡然醒悟,从而改变错误的决策思路,回到自力更生的正确道路上去,那就是最好的。即便达不到这个效果,至少也能让他们在未来做事的时候多一些顾忌吧。
让胥文良泄气的是,重装办派来的工作小组,居然清一色都是年轻人,岁数最大的那个看起来也就是30出头,而且还只是一个普通工作人员而已。工作小组的组长是个年轻得令人发指的小屁孩子,属于那种泡在蜜罐里长大的人,根本不可能理解他们这些经历过山河破碎,又经历过白手起家的老一辈的心情。跟这样一些小年轻谈什么自力更生,他们能听得懂吗
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胥文良憋了那么久的一股劲,如果不在这里泄出来,只怕会把老爷子自己憋出个好歹来。他也顾不上自己的岁数够当对方的爹,话里带着刺地便开始进攻了。
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我们从来都是举双手赞成的。50年代,我们就引进了苏联的先进技术,搞了156项重点工程,当时宋书记贡厂长王厂长他们,还有我,都是亲身参加了技术引进的。30年过去了,到现在这156项重点工程还是咱们国家的重要支柱,我们这些人,怎么可能会反对技术引进的政策呢
胥文良一上来便是摆起了老资格,他也的确有这个老资格。毕竟他们这些人在工地上挖土的时候,冯啸辰连液体状态都还不存在,王根基岁数大一点,勉强当时也是挖过土的,当然只是在幼儿园的沙坑里挖土。
既然是这样,那么胥总工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呢王根基问道。
胥文良道:50年代,我们国家是一穷二白,那个时候引进技术是为了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可是,经过30年的建设,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所有的工业产品我们都已经能够生产,好吧,我也承认我们的技术相比西方国家还有一些落后,但这也并不是追赶不上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从国外引进设备。
江城的1700毫米轧机,我们引进进来了。随后又是浦江钢铁厂的全套设备,从高炉到轧机,甚至连运煤的小车都是买进来的,这我就不明白了,我们搞了3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连个小推车都不会造吗
冯啸辰坐在旁边实在是无语了,胥文良说的所谓小推车,可不是工地上运砖的那种小车,而是高炉给料用的料斗,你说成小车倒也不算错。严格地说,这种料斗的技术含量没多高,自己造也不是不行,问题在于,成套设备的引进,很难分得这样清楚,你非要拿着一个螺丝钉说自己也能生产,所以不该引进这架飞机,这个道理怎么听都像是歪理吧
浦江钢铁厂引进了,到南江钢铁厂,又是引进,这又算个什么道理呢如果国家觉得造不如买买不如租,那么索性把我们秦重解散了,大家都在头上戴顶汉奸帽,到十里洋场当买办就是了。胥文良直接就给上纲上线了。
胥总工,你这话就不对了。王根基把脸沉下来了。作为一名在部委里工作的官员,他的政治敏感是非常强的。胥文良说的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在当年是有着鲜明的政治色彩的,听到这样的话,王根基不可能再继续保持淡定。
其实,造不如买这句话,最早出现的时候是有其特定语境的。一个企业也罢,一个国家也罢,在某一个特定历史时期不可能自己去制造所有的设备,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才是正确的决策思路。在一时没有技术力量制造,或者来不及制造的情况下,通过购买一些设备来提高自己的装备水平,本无可厚非。
但在政治运动频发的年代里,任何一句话都可能被人抓住把柄,然后提高到政治高度,忽略掉一切语境,最终成为某个人的罪证。这样的事情过去发生过很多,如今也依然经常发生。
70年代中期,国家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技术引进,史称四三工程。70年代后期,有被称为洋跃进的新一轮大规模引进。进入80年代之后,技术引进更是成为常态。伴随着这些经济决策的推行,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句话也就经常出现在类似于胥文良这样的老一代嘴里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四章 跟我立个军令状
老胥,说重了,国家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小说
宋洪生出来劝解了,他是党委书记,这种时候是要坚持一点政治正确的。不过,他说话的语气非常随和,让人感觉他也就是不得不说这么一句,至于内心是否赞成胥文良的说法,就另当别论了。
国家是没这样说,我相信中央的领导同志不会得这样的软骨病,但下面的一些人是怎么样的,我就不知道了。有些人出了一趟国,回来以后口口声声都是国外如何如何,我看这些人就是骨头里缺钙,该吃点钙片补一补了。胥文良梗着脖子说道。
老胥就这个脾气,小冯处长别跟他计较。贡振兴在冯啸辰旁边解释道,同时偷眼看着这位年轻处长,想看看他有什么表现。
冯啸辰笑了笑,小声回答道:没关系,有什么意见,说开了更好。
是啊是啊,对于上级的想法,我们也是有一些不理解的,老胥的意见,反映了不少同志的想法。贡振兴道。
冯啸辰自然不会去追问胥文良的话是否也反映了贡振兴的想法,贡振兴这样说,暗示的意味已经非常足了。他没有继续深入这个话题,而是伸筷子挟了一口菜,在嘴里嚼着,让人觉得他不是一个工作小组的组长,而是一个来打牙祭的闲人。
王根基与胥文良的交锋还在继续,他冷笑着说道:胥总工,你说国家的政策是造不如买,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想方设法让德国人向咱们转让技术,还请你们秦重分包一部分制造任务这不就恰恰反映出国家希望自己掌握这些制造技术吗我们这次奉主任的安排到秦重来,就是来考察秦重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措施的,你们对于吸收这些技术,有什么具体的想法没有
消化吸收这些垃圾技术胥文良面露鄙夷之色,两台板坯夹钳吊,一套卷取机,几块导板,加上七八个轴承座,这都是我们20年前就已经掌握的技术,我们还需要德国鬼子来教我们怎么做吗
王根基一下子就被噎住了,他真的不懂冶金机械啊,胥文良说的这些设备和部件,都是由克林兹转包给秦重制造的,这一点王根基是知道的,出发前就已经在资料上看过。可要说这些技术是不是秦重在20年前就已经掌握的,他可就真不清楚了,胥文良这样一说,他都不知道从何反驳起为好。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秦重承接的板坯夹钳起重机,是两台65吨,42米跨度的起重机,没错吧冯啸辰淡淡地插了一句话,他的眼睛却没看着胥文良,而是盯在面前的一盘红烧大鲤鱼,研究着如何从鲤鱼的脸上撕一小块嫩肉下来。
嗯。胥文良从鼻子里哼了一声出来。
秦重过去生产过类似的板坯起重机,是40米跨度的,主副板厚度是12毫米,上下盖板厚度是22毫米。而这一次的设计要求是主副板8毫米,上下板16毫米,我想请教一下胥总工,咱们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措施能够达到这样的设计要求。
冯啸辰终于把那块鱼脸肉剔下来了,他把肉塞进嘴里,然后抬起头,笑眯眯地看着胥文良,问道。
我承认,我们的技术还达不到。胥文良吐了一口粗气,沉声说道。他是搞技术的人,自己有什么短处,他是非常清楚的,冯啸辰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尖锐,由不得他强词夺理,他只能承认。
冯啸辰却没打算放过他,而是继续追问道:为什么达不到呢
钢材品质不行。胥文良应道。
为什么不考虑使用进口钢材呢冯啸辰又道。
胥文良又喘了一口粗气,真特喵地郁闷啊,这个小屁孩看着蔫不拉叽的,提出来的问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