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重工-第5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海帆笑笑,道:“卡佩拉先生,我们中国公司是非常讲究诚信的。如果我们的一台设备成本是5万美元,那我们就会加上一个合理的利润,报5。万的销售价格。我们不会像某些企业一样,把5万成本的设备报出一个25万的高价。”
    尼玛!
    好吧,其实海因茨尔在心里说的是“法克”,毕竟他是不懂汉语的。杨海帆的话说得再明白不过了,简直就是诛心之论。他的意思是说普迈等一干欧洲公司向客户报了一个不合理的高价,明明只有5万的成本,却要按25万报价。可天地良心,普迈造一台泵车的成本远远不止5万好不好!
    按照纯粹的制造成本来算,一台泵车5万美元倒的确是够的。但企业卖产品怎么可能只算纯粹的制造成本呢?
    比如说,普迈有一个非常庞大的研发部门,专门从事新产品的开发,这个部门简直就是一头吸金兽,每年的成本支出高达数亿美元,这些钱都是要分摊到设备中去的。欧洲市场的竞争是如此残酷,任何一家企业如果在研发上落了下风,就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说真的,很多技术的创新对于提高设备性能并没有太大的帮助,但别家搞了,你如果不搞,客户就会觉得你的产品不行,所以普迈不得不每年都把大量的利润投到研发中去,为此就不得不大幅度提高产品的价格。
    再比如说,工程机械产品是很容易出故障的,一台设备出了故障,就会影响到一系列的施工工序,所以客户总是要求厂商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提供技术服务,帮助排队困难。为此,公司就需要在各国设立服务中心,常年派驻维修工程师。一个外派的维修工程师一年的工资、津贴、差旅费,随随便便就是上话了,他是纯粹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杨海帆能够把海因茨尔的气焰打下去,卡佩拉就有了与海因茨尔讨价还价的余地。如果普迈坚持咬住25万美元的价格不松口,卡佩拉还真有点想买中国产品的心思了。

第六百二十四章 天下苦秦久矣
    买设备要考虑的因素是很多的,性能、价格、质量,这自不必说,以往的使用习惯、与生产厂商的关系等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特别大的差距,卡佩拉当然更愿意继续采购普迈的产品,至少用得更踏实,不用担心会有什么不适应的地方。但辰宇公司的产品实在是太便宜了,正如杨海帆所说,买一台普迈泵车的钱,可以买4台辰宇泵车,哪怕辰宇的泵车排量只有每小时80立方米,4台也能达到320立方米,远远超过了普迈的20立方米。泰利公司又不是只有一个建筑工地,各个工地需要的泵车多达上,前来参展就是一次免费旅游,能卖出产品当然更好,卖不出产品也无所谓,所以在宣传推广方面就没有太多的积极性了。包成明是要从销售额中抽成的,当然不能像各企业那样懈怠。
    “我们需要30台推土机,请问报价是多少?”
    “如果我们的采购量能够达到00台,你们的小型挖掘机价格还能够再降低一些吗?”
    “2台自卸车,不过我们希望签一个质量保证协议。”
    “你们中国能生产汽车起重机吗?能否帮我询问一下00吨全地面起重机的报价……”
    一拨又一拨的客商挤到了中国展台跟前,一开始只是询价,了解产品性能和质量,再往后,便陆续有客商提出采购意向了。他们的情况都和卡佩拉差不多,拿着中国人的报价去找熟悉的西方企业侃价,希望西方企业能够照着中国企业的标准把价格降下来。但西方企业又岂能被中国企业所左右,因为中国人带来的产品价格低,就让他们放弃利润去血拼,这不是开国际玩笑吗?
    在受到所熟悉的企业拒绝之后,一部分客商无奈地接受了高价,另外一部分客商则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回到了中国展台,决定先采购一批中国产品回去试试,万国产品真的如他们标榜的那样能够保证质量,而价格又是如此便宜,那么自己以后是不是就不用再受那些西方装备巨头的勒索了?
    天下苦秦久矣!

第六百二十五章 倾销
    “中国人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慕尼黑市中心一家名叫斯凯尔西的咖啡馆里,来自于十几家西方工程机械巨头的销售代表们正在进行一场非正式的磋商,他们讨论的核心问题,正是这一届展会上出现的新变数:中国产品的搅局。
    的确,对于各家企业来说,中国产品的出现,仅仅是搅局而已。在过去的三天时间里,中国厂商拿到的订单总共也不到1亿美元,相比这些工程机械巨头的销售额来说,也就是一个零头而已,根本构不成威胁,更谈不上是什么挑战。
    但由于中国产品的出现,各家巨头联手形成的价格默契便被撕开了一个口子。所有的客户都在向厂商抱怨,说他们的产品价格太高,吃相太难看。传统的从配件中攫取高额利润的做法也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客户们都说,中国企业的做法才是正确的,配件价格畸高,完全就是一种不正当竞争,涉嫌销售欺诈,这不是一种合作的态度。
    尽管大多数的客商在抱怨之后还是选择了采购西方企业的产品,但嫌隙一旦形成,未来就会越来越大,直到导致合作的破裂。有一些客商采购了90台西方企业的设备,同时又采购了10台中国企业的同类设备,很明显就是带着对比试验的心态。一旦他们发现中国企业的产品并不逊于西方企业,那么在下一轮的采购中,就必然会加大从中国的采购数量,削减从西方企业的采购数量。还有一些客户则减少了预想的采购量,等着看其他同行使用中国设备的结果,再决定后续的采购是否应当转向中国。
    这样的事情,各家厂商并非没有见过。30年前,日本企业就是这样一点点地蚕食着西方厂商的市场,然后逐渐壮大,发展成为西方的挑战者。在50年代,日本产品也是以技术水平差、质量低劣而著称的,西方企业丝毫也没觉得日本人能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可不知道怎么的,日本人居然就成长起来了,分走了西方人很大的一块利润。
    好不容易由美国人牵头搞了一个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升值,打压下了日本人的发展势头,结果中国人又来了,还是一样的物美价廉,大家的感觉就是累感不爱了……
    “这些该死的东方人,他们完全无视规则,照他们这样做,以后咱们的利润都要被他们抢走了!”海菲公司的销售代表莱斯特恨恨地说道。
    “我倒不担心他们抢走我们的利润,中国人那点可怜的制造能力,根本不足以和我们竞争。我只是觉得他们非常令人讨厌,因为他们的出现,我不得不花费三倍的口舌去向我的老客户们解释我们的价格构成。”来自于荷兰克顿公司的销售代表拉苏尔耸耸肩膀说道。他的公司生产的是一种大型压路机,这次中国展团并没有带来同类的产品,所以也就没对他构成什么竞争威胁,但他的客户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对于克顿公司的产品价格也是好一通挑剔,让他很是难受。
    “拉苏尔,你不要小看中国人的制造能力。要知道,中国可不是日本,日本只有1亿人口,无法支撑起庞大的产能,而中国却有12亿人口,这比整个欧洲加上美国的人口数还要多得多。”西班牙斯坦纳公司的销售代表萨迪提醒道。
    拉苏尔不屑地说道:“人口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据我所知,整个中国的识字人口只有不到七千万人,大多数中国人都是文盲,他们不可能掌握现代工业技术。”
    萨迪看着莱斯特,好半天才讷讷地说道:“拉苏尔先生,我觉得你对中国是不是有什么误解,中国可是一个拥有核武器和人造卫星的国家,你确信它的国民中大多数都是文盲吗?”
    拉苏尔道:“当然,你难道没有看过中国人自己拍的电影吗?就是在戛纳得奖的那几部。你如果看过那些电影就会知道,中国非常穷,在他们那里的农村,人们甚至连饮用水都成为问题。”
    萨迪摇头道:“我很怀疑这是中国政府的障眼法,这些电影的编剧和导演一定都是中国战略掩护部门的职员,他们拍出这样的电影,正是为了让像你这样从来没有去过中国的人忽略中国的威胁。”
    “的确,我没去过中国,但这又能说明什么?难道你去过中国?”拉苏尔脸上有点挂不住了,反过来质问道。
    萨迪道:“我承认,我也没有去过中国。不过我接触过一些到我们公司培训的中国工程师,他们的能力非常强,而且非常刻苦,我认为他们的水平丝毫也不比欧洲的工程师更差。”
    “这只是极少数人而已,而你刚才说的是12亿人。”拉苏尔找到了理由。
    “可是……”
    萨迪还想说点什么,海因茨尔打断了他的话头,说道:“各位,我想我们不应当跑题了,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是如何应对中国人的搅局。我认为,中国人可能存在着严重的倾销行为,他们在用低于成本的价格向市场上销售自己的产品,而这种不道德的行为损害了我们大家的利益。”
    “海因茨尔,你说中国人倾销,有证据吗?”莱斯特问道。
    海因茨尔道:“他们的报价单,难道不是证据吗?”
    “这可不够,要指控他们倾销,必须要证明他们在慕尼黑报出来的价格低于他们在中国国内的销售价格,否则是不足以称为倾销的。”萨迪说道。
    所谓倾销,简单地说就是厂家把东西打折贱卖,以抢占别人的市场。但各家厂商的生产成本不同,单纯看一家厂商的产品价格比别人低,并不足以证明这家厂商在进行倾销。国际上认定倾销的标准,是企业在海外市场上的报价低于其在本国市场的报价,比如中国企业生产的一台设备在中国国内报价是100万元人民币,约合12万美元,如果它在国外的报价是11万美元,那么就属于倾销,而如果报价是13万美元,就不属于倾销。至于西方企业生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