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博士把具体要求提一下,我安排生产处组织生产出来,你们象征性地付个预付款,比如50万,然后就可以把设备拉走了。至于还款的条件嘛,就照冯总说的,以三年为期,到时候是选择还本付息,还是债转股,得由我们决定。”
“没问题!”祁瑞仓抢着回答说。正如冯啸辰说的,祁瑞仓要的4000万投资,其实也是用来采购设备的,现在拿不到钱,能够赊到一套设备,也是好的。至于说几年后林重可能会把这套设备款当成股本,在集装箱厂分一杯羹,原本也是榆北招商局和陈纻心里有准备的事情,只要把蛋糕做大,也不在乎多分一两个人了。
沈金宝见祁瑞仓答应得这么爽快,立马就觉得自己吃亏了,他向冯啸辰说:“冯总,你刚才说,陈博士的集装箱厂有一半产品面向出口,那么他们的创汇肯定不会少吧?”
冯啸辰笑眯眯地说:“是啊,怎么,沈厂长有什么想法?”
“你还别说,我真有一点点想法。”沈金宝说,“其实我的要求也不高,那就是未来集装箱厂赚到外汇之后,是不是可以换一部分给我们厂?”
“完全没有问题!”冯啸辰大包大揽,“只要沈厂长答应在集装箱厂参股,未来的外汇收入,当然要按股份计算在各个股东的名下的。林重出了800万入股,相当于2亿投资的4%。如果集装箱厂一年能够赚到3000万美元的外汇,林重可以分到120万。”
“才120万?”沈金宝摇着头,不满地说:“你们到底有没有2亿投资,我还得让厂里的会计师去审计一下,就你们榆北那几家亏损企业,也敢算出2亿的价值?”
“这个完全可以。”这回是陈纻说话了,“沈厂长,如果林重打算入股我们企业,我们肯定是要出具验资报告的,我们可以请一家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来进行验资,保证不会损害林重的利益。”
“啧啧,不亏是在美国读过博士的人,做事就这么讲究国际规则,我们这些土鳖可真是落伍了。看来,我们林重和陈博士合股经营,也是有好处的,最起码,能够向陈博士学到不少国际市场上的规则呢。”沈金宝发着不着边际的感慨,倒是半推半就地把这事给应承下来了。
冯啸辰见事情说得差不多,便让祁瑞仓和沈金宝互相交换了联系方式,让他们在宴会之后再具体洽谈合作的事情。接着,他告别沈金宝,带着祁瑞仓、陈纻二人,又来到了罗冶厂长辛瑞江的面前。一见面,还刚刚握上手,冯啸辰便又是那一套说辞:
“辛厂长,你是知道的,我和老王是在经委冶金局时候的老朋友了,我一直把老王当成我的老大哥,所以罗冶就相当于是我的娘家。这不,我刚刚听到一件大好事,对于咱们罗冶未来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我就赶紧来向辛厂长汇报了。辛厂长,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回来的陈博士,他手里拥有几十项国际领先的技术专利,拒绝了美国几十家世界500强公司的高薪聘请,毅然回国……”
最快更新 ww。
第六百四十九章 紧急任务
“这就行了?”
宴会结束之后,陈纻站在酒楼门外,看着祁瑞仓和冯啸辰二人,茫然地说。
“什么行了?”祁瑞仓一时没有明白陈纻的意思。
“4000万投资啊。”陈纻说,“就喝了这么几杯酒,就解决了?”
“你还打算怎么样?”祁瑞仓没好气地笑着斥道。
刚才这一会,冯啸辰带着他们俩,挨张桌子找企业领导们化缘。各家企业的反应不同,有的如林重那样答应赊销几样设备,有的则表示可以拿出一些资金来入股。根据各企业实力的不同,出资的数量也有差异,有些小企业甚至只能拿出十万、二十万这样的小数目,但冯啸辰也是来者不拒,让祁瑞仓一概记录在案。
出钱最多的,是辰宇工程机械公司。杨海帆听罢冯啸辰的介绍,直接答应拿出1000万元入股,但同时要求与陈纻的集装箱厂共享一部分专利。陈纻是海洋工程专业的博士,手上的专利大多与工程机械相关,辰宇工程机械公司是能够用得上的。此外,陈纻本人也是一个技术高手,杨海帆与他商定,未来辰宇公司在遇到技术难题的时候,会请他出马帮助会诊,陈纻愉快地答应了这个要求。
等到一圈走下来,祁瑞仓和陈纻发现,他们拉到的赊销设备和入股资金已经达到了6000多万,超出了原先的设想。不过,他们最早提出4000万的资金要求,也是压了再压的结果,主要是担心额度太大难以筹措。谁知道冯啸辰的面子竟有这么大,只在一个酒会上帮他们做了点宣传,他们就拿到了6000多万,这使得他们的项目成功率又高了若干个。
冯啸辰吃了一惊,问道:“去您那里?您还在单位吗?”
“是的,有紧急的事情,你马上过来。”屈建中匆匆说完,也不等冯啸辰再多问一句,便挂断了电话。
冯啸辰心里更是忐忑,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他向祁瑞仓和陈纻打了个招呼,那二人一听,也知道事情紧急,连忙让冯啸辰抓紧回经贸委,不必管他们俩。蒙洋叫来了小车,冯啸辰跳上车,说了声“经贸委”,司机一踩油门,车子便向经贸委的方向飞驰而去。
深夜的街上没有什么车辆和行人,冯啸辰的小轿车开得飞快,只是十几分钟时间就来到了经贸委的楼下。经贸委办公厅的一位副主任此时正等在门口,见冯啸辰下车,也顾不上与他寒暄,便领着他往楼里走,步履匆匆,显然是领导那边非常着急了。
进了电梯,副主任没有按屈建中所在楼层的电钮,而是按了四层的电钮。冯啸辰对经贸委非常熟悉,知道四层是会议室的所在。果然,在四层下电梯之后,副主任径直把冯啸辰带到了一间会议室门外,推开门把他领了进去。
一进门,冯啸辰有些愣了。会议室里已经坐了十几个人,当中的正是屈建中,旁边还有七八位,分别都是委里的司长、处长,冯啸辰和他们都打过交道,有一些还是关系比较熟的。更往边上看,有几位表情颇为局促的人,气质与打扮都与委里的官员很不相同。冯啸辰却是认识他们的,知道他们都是河阳省红山市红山港区建设集团的人,其中有集团总经理田耀瑞、总工程师翁思宏,还有另外的几名中层干部。看到他们,冯啸辰大致能够猜出一些事情了,屈建中在这个时候急匆匆地把他叫过来开会,想必是红山港区那边出了什么问题吧。
红山港区的建设,原本也是由重装办负责的。现在重装办已经撤销,装备工业公司对红山港区没有直接的管理权限,但许多工作还是与装备公司相关的。红山港区建设中出了问题,屈建中叫冯啸辰这个装备公司总经理来参与处理,也在情理之中。
“对不起,屈主任,我来晚了。”冯啸辰先向屈建中做着检讨。
屈建中摆摆手,说:“你没来晚,先坐下吧。这件事情发生得很突然,机械部、电子部和外贸部的同志正在往经贸委赶,咱们稍微再等一下,等他们到了之后再开会。对了,菊英同志,你把情况向小冯介绍一下。”
“好的。”基建司司长梅菊英应了一声。刚才冯啸辰进来的时候,屈建中便是让他在梅菊英身边坐下的,此时梅菊英便开始向冯啸辰介绍起情况来了。她刚说了第一句话,冯啸辰就全明白了。她说的是:
“我们刚刚得到消息,德国派沃亨公司宣布破产了!”
第六百五十章 直接上铐子
红山港是国家从70年代末开始兴建的大型煤炭外运码头,承担着把山北省、北宁省的煤炭运往南方以及出口海外的任务。红山港的建设规模极大,目前已经完成了两期建设,正在进行第三期的建设,未来还有四期、五期、六期等,最终仅煤炭吞吐能力就将达到2亿吨以上,这个规模放在全世界也是数一数二的。
红山港的定位很高,从建设之初就瞄准了国际先进水平,要求实现煤炭卸车、装船的全自动化操作。在从前重装办负责的重大项目中,便包括了红山港以及配套的重载运煤铁路专线。
由于国内技术水平的限制,红山港的许多自动化设备严重依赖进口,其中三期工程的自动卸车系统,便是交由德国派沃亨公司作为总承包的,中方的几家企业在其中分包了一些子项目,但最核心的那部分技术却掌握在派沃亨的手上。
也许是知道自己技术无可替代,派沃亨公司从上到下都非常傲气。装备工业公司曾经出面与派沃亨交涉了许多回,希望他们能够在建设过程中把一部分技术转让给中方,哪怕因此而收取一些费用,中方也是可以答应的。但派沃亨方面对于中方的要求不屑一顾,表示帮中国做项目可以,但要转让技术,那是绝无可能的。
这些年,国家采取“市场换技术”的方法,从许多外国大企业手里换到了不少核心技术,冯啸辰对于这一套做法也是轻车熟路。可谁曾想,这个方法在派沃亨面前却是碰了壁,人家一口咬住,就是不同意转让技术,你们中国人不想跟我们合作也无妨,离了我们派沃亨,还有谁能帮你们建成这套自动卸车系统?
冯啸辰当时还是总经理助理,亲自参与了与派沃亨的几次谈判,屡屡被气得七窍生烟,回去后找个角落拼命地画小圈圈诅咒这帮牛气烘烘的德国人。可诅咒归诅咒,最终中方还是不得不低头,把项目交给了派沃亨。红山港是一个大工程,自动卸车系统是三期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部分如果拖延了,整个三期工程就无法按时投产,所以港区建设公司也真没底气去和派沃亨较劲。
让冯啸辰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派沃亨居然破产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冯啸辰画的那些小圈圈发挥了作用。听说派沃亨破产,冯啸辰的第一感觉可绝对不是什么幸灾乐祸,他把目光投向了红山港区建设公司的田耀瑞、翁思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