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废土崛起-第4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十万美元的安家费已经预付了两万,足够拉曼对辐射生化实验室多几分信心。而飞抵魔都后,现代化的虹桥机场更是让他的信心翻倍。
    和范国华的见面很顺利,两人确定双方的权责和身份后,再次登机前往东北的某个省会城市,然后一路大巴给拉到了位于天阳郊区的荒地里。
    真的是荒地啊!
    湿婆大神,你在跟我开玩笑吗?
    这就是将要投资三亿美元搞建设的辐射生化实验室?这就是一片长着杂草,布满石块,沟壑不平,人迹罕至的荒郊野外而已。拉曼原本火热的心头顿时被塞了冰块般,凉飕飕的。
    “实验室就不能建在魔都吗?”拉曼对魔都的感觉还是挺好的,可这一路上从魔都飞过来,感觉就是从一个超级现代化的大都市来到一个穷乡僻壤。
    这片荒地附近甚至还有个看着平常的村子,甚至能听到鸡鸣狗叫。真是悲催,感觉这里不比印度好到哪里去啊?
    “可能是上面的投资人考虑到成本的问题。”范国华也觉着这事挺荒谬,但现在他只能努力解释,“不过我们居住的环境还是不错的,每一家都有一套别墅。您的家人虽然数量多,但也住得下。”
    拉曼和范国华再次移步几百米,两人很快走到附近一片别墅区。这里是袁枚一个月前买下的烂尾别墅,仅仅一个月时间,这里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居住条件确实不错。”拉曼看到几百平米一栋,带前后花园的别墅,立刻喜欢得不行。而进入别墅内,他的大家子也是发出一阵欢呼。
    宽大明亮的客厅,布局合理的房间,典雅适用的家具,现代化配置的各种电器。所有的一切都尽可能的让居住者倍感舒适,袁枚在每栋别墅上花的装修和配置费用就超过三百万软妹币。
    一百多栋别墅,外加完善的道路和各种管,折算下来就要花掉近四亿软妹币,折合五千多万美元。这个装修工程一次性投放出来,把天阳以及周边好几个县市的建筑工程队欢喜的天天都跟过年似的。
    一个月的时间还不足以让整个别墅区完工,大概三十多个工程队依旧在忙碌。拉曼走到自家三层别墅的阁楼上,透过窗户看着外头像工蚁般忙碌的民工,感叹不已。
    “你们打算多久完成这些工程项目?”拉曼向范国华问道。
    “我们这里已经忙碌一个月了,初期十五栋别墅都已经完工,再过一个星期还有二十栋别墅完成。袁总已经下了要求,再过一个月不能保质保量干完活的工程队就滚蛋,没资格拿到后续的合同。”
    范国华说到这也很是自豪,“我们袁总实在有魄力。这天阳市的人都知道,只要能从她手里拿到订单就不愁发不了财。”
    “也就是说两个月就要完成这一百多栋别墅的改建装修?”拉曼很想说:这速度也太夸张了点吧?
    “这不算什么,别墅区有两千多人在干活呢。日后这里将会有独立的安保和勤务人员,专门负责保障实验室学者的安全和生活。”范国华想着自己也能分到一套这样的别墅,顿时心头火热的不行。
    “那边在干什么?”拉曼推开窗户,眺望几百米外。
    “那就是我们刚刚看过的那块地啊,是辐射实验室主楼的位置。由于地价很便宜,也不需要高层建筑,所以我们买下了很大一块地。只要把地面平整就可以开始大规模地面建设了。”范国华解释道。
    “平整需要多久?”拉曼又问道。
    “那块地不算大,也就一天吧。”
    “一天?!”
    拉曼顿时目瞪口呆,他很想说:知不知道我们印度修条路要几年?平那么大一块地起码也要一个月。你给我说这偏僻的地方只要一天?我不相信!
    拉曼没有当面驳斥,但等范国华离开后,他就站在新居的阁楼上眺望,他就想戳穿范国华的牛皮。
    但很可惜,现实是地面的平整真的很快。拉曼抵达后没多久,场地外就来了十几辆挖掘机。前面一边挖掘,后面就有几十号民工用铁锹对地面进行修整,最后几辆压路机将规划中的路面碾实压平。
    白天完不成的工作,夜里拉来大功率碘钨灯,工人们继续干活。没有人催促,没有人抱怨,拉曼也就在阁楼上看了一夜。等到天亮,他来时看到那块野草丛生的荒地真的被平整好了。
    地面平整后,挖掘地基的工作继续进行,没人对这事太过惊讶,除了在阁楼上坐了一夜的拉曼。他这会脑子里来回只有一句话这里的人施工速度也太快了!未完待续。

第746章 工地经济学
    刘老蔫最近一直站在村头看热闹。他们村处于天阳市城乡结合部,对面一片荒滩地种不了粮食,五年前被卖给个南方来的开发商。结果近几年整个东北经济都不好,开发商赔的底裤都没了。
    只不过上个月传闻那块烂尾别墅区有人接手。接手的人还最近在天阳市鼎鼎大名,被人称作女财神的袁总。人家收破烂起家的事可励志了。
    刘老蔫到不知道什么励志不励志,他只知道自从对面的别墅换了主家,原本烂尾的工程又开工了。这一开工就有钱赚啊!
    这些年,年轻人出去找工作都不回来了。村里人口净流失,就剩下些上年纪的,家庭收入自然每况愈下。现在忽然有了工程,一些简单的事让附近一些闲散劳力也能赚点外快。
    比如说,刘老蔫专门卖他家的茶叶蛋。一开始他还只是把自家几只老母鸡下的蛋煮了送到工地上卖。后来就发现那片工地上的人越来越多,他的茶叶蛋居然供不应求了。
    对面工地上愣是在短时间内聚集了两千多号民工,周围十里八乡的人都跑来打个短工。每人一天一个鸡蛋的话,累死刘老蔫也忙不过来。
    不过这茶叶蛋好卖么,竞争对手也立马出现。刘老蔫就发现对面老赵的媳妇也开始卖茶叶蛋,立马抢了他一半的生意。
    可恨!
    原本刘老蔫还满心指望能靠垄断经营,卖茶叶蛋赚它个盆满钵满。一块钱一个的鸡蛋太便宜了,应该卖到五块十块一个最好了。可现在有了赵家媳妇出来,美梦破灭!
    就当刘老蔫想着是不是跟赵家媳妇商量一下,两家联手涨个价。不说五块一个,好歹一块五一个啊!可他就发现这市场经济太讨厌了一个星期不到,卖茶叶蛋的冒出是好几个。
    唉,茶叶蛋一块钱一个也有赚,这么个工地两千多人,需求可不小,赚一点也是一点。
    可对面的赵家媳妇不比刘老蔫这个没志气的,人家发现卖茶叶蛋竞争对手太多,利润太小,可工地上的人吃饭都是个难题,立刻进行产业升级,人家改卖盒饭了。
    盒饭荤素搭配,丰俭由人,赵家媳妇还特别弄了辆炊事车,主动把饭菜送到工地上买。服务热情,顾客至上,生意立刻做大了。
    这下刘老蔫可不干了,他原本一天卖两三百个茶叶蛋,现在能卖二三十就不错了。这不是每个卖茶叶蛋的都能做盒饭,有些人立刻就被市场淘汰了。
    刘老蔫也想跟着产业升级,但他就不太会做饭,拼这个他拼不过赵家媳妇。而且人家女人家不但一个人干,对方还把自己七大姑八大姨都给拉了过来,这盒饭产量节节攀升,售价不变,利润却反而增加。
    眼看赵家媳妇一天光卖盒饭都收入几千块,刘老蔫心里这个又气又急,这么好的赚钱机会硬是砸在自己手里了。
    可恨!
    刘老蔫的茶叶蛋生意最终是落得个惨淡经营,直到有天别墅区住进一家老外,一打听据说是印度来的。
    而且那个老外也挺有意思,居然没事就站在工地边一看一整天,还带着一家十口跑到刘老蔫的小摊前买走一整锅茶叶蛋,尝过之后还笑笑不停摇头。
    虽然语言沟通完全是鸡同鸭讲,但刘老蔫还是很快搞明白对方摇头是表示他的茶叶蛋味道不错。
    这是条路子啊!
    刘老蔫也决定产业升级了,他搞了个麻辣烫的摊子,而且专门做夜宵生意。这下赵家媳妇总不会半夜做盒饭来抢生意了吧?
    结果这麻辣烫的生意一炮走红!
    实验室的工地是日夜倒班,时刻不停的抢进度,半夜一样有人要干活要吃东西。刘老蔫的摊子第一天夜里被几百号人保卫,因为生意太好差点把他累死。
    接下来一周,刘老蔫也学赵家媳妇扩大生产,喊来自己几个亲戚一起帮忙,终于也尝到了数钱数到手抽筋的感觉全是一块几毛的零票子,看着一大堆,其实也就几千块。
    自打这实验室主楼开建,工地上更是忙忙碌碌,各种施工车辆川流不息。据说省里好几个大型施工队都跑来了,就为抢这栋地面四层,地下两层,建筑面积两万平米,从施工到装修总造价近十亿的项目。
    而在工地上看热闹的老外还变多了,从最开始只有那个印度人很快变成十几个,几十个。所有人都对着工地指指点点。
    工地有什么好看的?这年头到处都盖房子,最不稀奇的就是工地了。刘老蔫最关心的是自己的麻辣烫生意,因为这生意太好,市场上很快出现有实力的竞争对手。
    隔壁村的张麻子在考察过市场后,认为这个实验室肯定会有大量人员在此工作生活。他决定对这个餐饮行业进行战略投资,一举引进了更加先进的经营模式和管理层人家在村里开了家饭馆!
    当饭馆开张的鞭炮一响,这经营档次立刻比刘老蔫的麻辣烫高一个阶层。随便一个席面就几百甚至上千的毛利,盈利能力成十倍甚至百倍的提升,足以傲视群雄村头一帮摆小摊的都傻了眼。
    过去没竞争,不管是民工还是工头白天就吃赵家媳妇的盒饭,晚上就吃刘老蔫的麻辣烫。可现在工地上但凡有点身份的有更高层次的追求,都觉着麻辣烫不够档次,要上饭馆才好。
    这真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要跟上人民群众对物质和精神明的需求啊!
    可恨!
    不行,不能任由张麻子如此抢占产业链的顶端,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