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大唐逍遥王-第3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爹嫌弃多了,说啥平白吃了这么多肉食,只沾着老子的光,整日除了吃喝玩乐啥都不会,所以这不是厚着脸皮让表弟提点提点嘛!哈哈哈,小十三郎啊,咱们是表兄弟,我又是你姐夫,都是自家人,不用说两家话了吧?”
    贞观七年(633年),程处默尚李世民第十一女清河公主李德贤,当时清河公主时年十岁,授驸马都尉、左卫郎将,封东阿县公,食邑一千户。想到程处默居然连对十岁的小女孩儿都能下得了手,崔瑾一阵摇头,真是怪蜀黍。咳咳,大哥不说二哥,自己不也是时年十三岁便那啥了吗,幸亏武珝自己大三岁。若是面对长孙聘婷,再如何漂亮现在都不忍心下手下嘴,太禽兽了。
    崔瑾赶紧将这些不雅念头甩开,握着拳轻咳两声,道:“现在来说说天竺的佛教。佛教由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二十岁时离家成道,此后被尊称‘佛陀’,意为觉悟者,简称‘佛’,所传宗教被称为‘佛教’。佛家与道家之不同在于,一是修来世,一是修今生。佛家讲‘放下’,只要你肯放下心执念,即便你做尽坏事杀人无数,你都可以立地成佛。而我道家却一直讲求修心养性,所传弟子须得‘品行’二字,宁缺毋滥。故此,那佛家寺庙无论你是否作奸犯科,是否心存善念,是否真正的一心向佛,只要你肯‘回头是岸’,肯放下红尘万念,均可成佛。正因如此,佛教自从传到原后,便发展迅速,占领了大片的好山好水好田好土,不事生产,不交赋税,还千方百计骗取老百姓的钱财,着实让人恼恨。幸好啊,这几年朝廷开始整顿包括道家在内的宗教组织,无论是谁,只要你在大唐的地界儿开店赚钱,那得税。想传道布法,得先通过相关考试,取得度牒。哎呀,话题说远了,咱们再转回来啊!”
    他轻轻地扫了一眼,见不少人眼露深思,眉头轻蹙,面含疑虑,不由轻笑。前几年,道家便首先提出要整合统一道义,清理整顿道家队伍,并主动提出纳税,这得到朝廷的极大支持。这也引起了佛教的激烈反对,双方经常举行各种辩论会,宣传各自的教义。因为崔瑾的原因,原本对佛教极有好感的李世民也逐渐疏远了佛教。想当初,少林寺曾助李世民平定王世充,所以,李世民后来登基后,告谕少林寺座寺主等人,表彰少林寺僧助唐平定王世充的战功,并亲笔草签的“世民”二字。佛家也想紧紧地抱住李世民的大腿,可惜,虽然李世民念旧,但李氏更想给自己弄个好出身,将自家拉成太老君后裔,自大唐开国后即尊崇道教,规定道教为三教之首。到了武则天时期,为了让自己名正言顺地称帝,抑道尊佛,借此打压皇室李。不过,到了玄宗时期,尤其崇信道教,加封老子尊号为大圣祖玄元皇帝,以《道德经》为科举考试科目。
    崔瑾之所以提到佛家道家,不过是给某些人提个醒,因为,他们的家人便有不少信奉佛家,经常到寺庙捐灯油钱,见朝廷整顿宗教组织,还私下说闲话进行阻挠,前次回京,李世民也在自己面前嘀咕,很是恼火。特别是看到那些数据,触目惊心,如此庞大的佛教力量,如此庞大的土地面积,不仅不向国家纳一个铜子的税,还白白占领下那么多土地,又将这些土地高价佃租出去。因为过去担心引发混乱,所以一直忍耐着,但崔芮在江南便逐渐开始抑制佛教的发展,捉到各大寺庙的痛脚,然后大刀阔斧地进行整顿,驱除大量假和尚,特别是那些“立地成佛”、“回头是岸”的家伙,一律收监,按律判决,决不手软。这下子,将隋炀帝杨广辛辛苦苦忍辱负重建下的和谐局面彻底打破,将江南士族的铜墙铁壁打破,让江南这块热土终于回到央的怀抱。李世民见到这个成功案例,自然是欣喜无,开始着手逐渐推广开来。
    见到崔瑾对那佛教似乎不屑,大家默然。崔瑾笑道:“各地有各地的风俗习惯,我们即便是不信,但也要尊重。不然,买卖不成,反倒是积怨成仇便不好了。”

第四百一十一章 到达天竺
    闲话间,便到了崔瑾所说的天竺。请大家搜索(六零文学)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汉书记载:“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但那时,主要是通过西南丝绸之路进行,东汉时,永昌郡境内已有身毒人(即天竺人)长期居住生活。从海走,自然是要快捷许多,无须翻山越岭,像唐僧那般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一路沿着海岸线行进,到达一处,便停靠几日,卸下一部分货物进行销售。现在,大唐皇家远洋贸易配备的货物可是齐整,各类布料、茶叶、铁器、金银器、陶瓷器、糖制品、漆器、镜子、工艺品、书籍及其它豪华奢侈品,换取来琥珀、珍珠、香药、沉香、安息香、象牙、犀角、玳瑁、珊瑚、翡翠、犀象、珠宝、金银等。至于吉贝(棉布),如今大唐已经开始栽种棉花,所以并不需要了。而珍禽异兽,原本崔瑾是不想要的,但禁不住别人稀罕,只得同意适当地购买一些,担心路途折腾死了,划不来。最让崔瑾关注的是各类经济植物种子,包括粮食、蔬菜、瓜果、花卉等等,每到一处,他便留下话,让当地人搜寻。
    到达天竺的一个港口,船来船往,很是热闹。但见了这铺天盖日高大如楼宇的船队,港口一阵喧腾,船只纷纷避让,担心被那巨船拍打的大浪一不小心掀翻了。还好,从汉以来,天竺便与华夏商业来往密切,有人见到了那巨船迎风飞舞的龙形大旗,又有人在真腊等地见过大唐的旗帜,认得面的“唐”字。
    很快,港口官方主事赶到码头,见到如此阵仗,两股战战,心道,这么大的船只能装多少人啊,若是全都是士兵,怕是好一场战争。接着,从巨船放下数十艘侦察船,船不过最多十人,打头几艘船的人穿着极为精细,一看便非普通商人。其,便有崔瑾和一名翻译。为了此次出海,可是花了好大力气四处寻找相关翻译,其便有一名会说几句天竺话的。崔瑾跟着学了一阵,仗着记忆力、领悟力超群,很快便能掌握基本的对话用语,让一干同时学习的儿郎们愤愤不平,凭啥自己如此刻苦仍是拍马也不?难道真是因为他是天人之姿?最后,李治笑嘻嘻地道:“人不人气死人,我啊,有自知之明,不去惹这个闲气,反正能学多少学多少。”与崔瑾长期相处的李崇真等人也点头称是。李元昌对那波斯极为敢兴趣,单单学那波斯话,旁的都不理会,所谓贪多嚼不烂,专注于一项,却他人都学的更快、更好。
    “兄长,这些天竺人与你描述的差不多呢!”崔玦略带兴奋地道。这一路所见所闻,与书所记载一对应,让他收益颇丰。怪不得兄长三岁时便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不过,后来兄长又补充道:“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可不是呢,兄长教导自己时,从不会说“你应当如何做”、“你不该做什么”,而是指引一个大致的方向,然后便让自己去思考、摸索,最后找到答案。算途走错了,纠正过来行,当成一个经验教训,从此再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这便是兄长所说的“悟道”。道有千千万,各人有各人的道,为人之道、学习之道、为官之道、经商之道等等,各自不同,又殊途同归。
    崔瑾心暗自庆幸,幸亏自己后世是研究历史的,对唐代这时段历史进行了极为细致的钻研,不然,到了这时代,可不是两眼混沌。他呵呵笑道:“早两年为兄便四处收集这方面的资料,所以才能了解沿途各国各地的风土人情,不然哪里知道这些?难道玦弟真以为凡事为兄都费神占卜?”
    崔玦一听,忙握住兄长的胳膊:“那可不行,占卜最是耗费精神,哪一次兄长不是要歇息好一阵子?所以,若非关系生死之事,兄长万万不可如此费神了!”他记起多年前兄长闭关数月的那次,听说是为了替圣和太子续命延岁消除生死劫难。虽说此后崔氏得到莫大的好处,但阿耶说,那是兄长用自己的寿命来换取的。
    崔瑾微微一笑,还是亲兄弟最心疼自己。因为拜了袁天罡为师,这些年的占卜相面之术也不是白学的,虽然没有像袁天罡、李淳风两位牛人那般弄一个《推背图》,将千百年后的事情都算得清楚明白,但也大街那些举着八卦幡子耍嘴皮的算命先生要强几分。如那个“偶遇”的慕承之,虽说仪表堂堂、风度翩翩,脸又装作真诚无的模样,但自己轻轻一瞟,便察觉此人对自己有计较。所谓相由心生,无论你如何会掩饰,只有心有企图,有了坏心眼,总会泄露出来。什么“偶遇”,该是特意吧,一次不够,两次,甚至企图混到船来。虽然此刻未看出他心怀不轨,只是从那眼神透露出好,但既然能够耍诡计“结识”自己,这人的本性值得怀疑了。现在,自己并非单单是世家子,身后还牵涉到不少利益关系,所以凡事均得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那次,身边人别人收买,便足以给自己一个深刻的教训。
    岸,护卫们隔开港口主事,待崔瑾、崔玦和李崇真岸。翻译前双手合十行礼,那主事连忙还礼不迭,待证实果真是来自东方之华夏,如今那朝代更迭为“唐”,心不由暗暗吃惊。华夏不是没有商船到这天竺,但从未见过由朝廷官方出海的,再听闻其不仅有四位王爷(汉王李元昌、晋王李治、蜀王李愔和越王李贞),还有一位国公(谯国公柴绍)、数位驸马(崔瑾、柴令武、房遗爱、程处亮、杜荷)等等,算是出使他国,也从没这么高的规格。所以,他既是兴奋又是纠结,此事肯定是要赶紧往面报送的,最好能将这些贵人留下来,待收到国主谕旨才放行,不然,国主定要治自己一个怠慢他国使臣的罪。哎,来来吧,干嘛要派这些贵人来?还弄得这么大的声势,简直要人命啊!他一边小心翼翼地向翻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