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冷小熹看到邱振宁这样,立马想到尤氏家里昨晚的大火。
抬眼透过窗户看着外面的一片白,这么冷的天,也不知道尤氏这一家人一宿是怎么过来的。
天性的善良使得冷小熹对邱振宁说。
“等一下,你抽空是看看你的家人。”
闻言,邱振宁的脸上一滞,他想了下,恨恨地道。
“活该,都是我那不懂事的娘竟给嫂子找事、添麻烦,烦人的让他们自生自灭去吧!”
闻言,冷小熹的神色一凛。
“振宁,这句话不该你来说,在怎么说,他们也是生养你的父母,父母的养育之恩比天大,你快去看看他们怎样。”
说着,冷小熹转身从她为数不多的银子中,狠了狠心拿出了五十两银子来。
不为别的,只为尤氏曾经养育大了季博明,虽然尤氏做事叫人恨,恨的牙根发痒。
可她还是看不得他们一家人无家可归。
“振宁,这五十两的银子,你别说是我给你的,等今天忙过去,你就张罗些砖木,把他们的房子盖起来。”
看着眼前的五十两银子,邱振宁的心底立刻涌起一股的热浪,一瞬间,他是真的打心眼里感激冷小熹。
可是……
极快的掩盖住眼底的那一丝邪恶的贪婪。
冷小熹却还不知,由于她的善良,为今后埋下了多少的祸根……这当然是后话。
“谢谢嫂子,你就是咱家人的福星,我邱振宁会一辈子牢记嫂子的大恩大德。”
杏山村着火后的第三日,季博明知晓了此事,可由于他新晋升官,朝中有太多的琐事缠身,军中又大批的新近招募新兵,故此,深知小熹能干的季博明便派人捎了书信、银子回去。
冷小熹并不指望季博明回来,自己的相公她自然体恤他的不易。
离村子几千米距离的一座半山腰上,一个挖好的墓穴边上,杏山村的村民差不多全都来了。
冷德贵跟张秀英却因身体的原因,而未能前来送葬。
满山的萧萧,似是缅怀逝去的亲人,冷小熹泪流满面站在一大一小的两副棺椁前。
“奶奶,小妹,你们两个在世界的另一边,相依相偎不寂寞,奶奶,小妹,若是真的有来生,若是有穿越,我想今后咱还是一家人,到那时,小熹我保证,一定会细心的,好好照顾你们,绝不会让你们由此劫难了。”
有太多想说的话,可是,她们却不能再听到,泪水弥漫了小熹的眼眸。
邱振宁体贴的上前,拉开了冷小熹,命令早就准备好的人,把棺椁平稳的放入了坑中。
冷小熹含泪悲悯的填第一锹土下去,接着,纷纷扬扬的泥土很快叫冷小熹再也看不到棺椁,有雪从天空飘落了下去,合着泥土在半山腰间,就这样新添了一座衣冠冢。
不远处,新坟一座连着一座,全都是这场大火后的殉葬品。
接下来的几天,冷小熹细心的伺候神志不清的爹娘,亲自给他们调配药品。
蜜饯工厂又建了起来,冷小熹招募了大批的工人,果酒车间,啤酒车间的生产比平时量大了许多。
本书来自
220。第二百二十章:回京路上
几天的时间,冷小熹用季博明捎来的银两,添置了蜜饯车间所需器具。
三间工厂这几日生产出来的货品,一边源源不断的供应京城里的小熹杂货铺子,一面批发给一批批,前来订货的客商变现。
不消几日,冷小熹便还清了她在林倚天,肖良哪儿所借的银两。
之前跟小熹打过交道的票号、钱庄,没有因大火烧了银票而赖账。
不老少的银票因在钱庄、票号哪儿有底账,冷小熹拿回了本该属于她的银子。
清理、收拾场院废墟的时候,有人发现了被烧变了形状的银块,金块,冷小熹拿着这些被烧变了形的金银,找了地方,恢复了原形。
闻香大酒楼现在又由林倚天,林鹤轩的父亲坐镇,酒楼的生意很是平稳,每日前来吃韩式烤肉,以及烤羊肉串的客人有增无减。
冷小熹因林鹤轩的原因,她把拌肉配料的秘方,告诉了林倚天的同时,终止了跟闻香楼的合作。
今后闻香楼一切的利润,全归林家所有。
但是,冷小熹对林倚天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闻香楼所需的食材,也就是那牛羊肉,必须要从她的牧场购进。
这个唯一的要求,林倚天自然的欢喜同意,这正是他求助不得的呢。
谁不知道,小熹牧场里所售的牛羊肉是上上品。
自打小熹牧场的牛羊肉,推向市场的那一天起,便一直的很受百姓们的欢迎。
而冷小熹供应给闻香楼的牛羊肉,不仅要比批发给别人的要低,而且还首先满足闻香楼的所需。
这样的好事,林倚天怎么会不答应,这样,不仅大大的降低了牛羊肉的成本,还使得闻香楼的肉质更鲜、更美味。
小熹对林倚天说过,要想酒楼做得好,就得童叟无欺,万不可在肉上精打细算,第一量要足,第二要保证肉的新鲜,万不可大意。
再说,牧场里的肉,不仅新鲜还纯绿色的纯天然。
之前供应闻香楼牛羊肉的,那肉铺胖子老板,现在已经从小熹牧场订购猪、牛、羊肉。
南邱镇上,甚至是江晨县的许多肉铺老板,也不怕远的来小熹牧场订购所需的,猪,牛。羊,甚至是家禽。
小熹牧场饲养出来的家禽,很受人们的欢迎。
牧场里的草场肥沃,家畜的繁殖力很快,每日出栏的牛羊很多。
故此,从牛羊身上所扒下来的牛皮、羊皮,这田庆富都按照冷小熹的吩咐,叫工人们晾晒在旷野中,晾干的牛羊皮,堆积成了两座小山一般。
几次,冷小熹看着堆积成山的牛、羊皮,心中便不自觉的会勾勒出,另外一幅场景。
尤氏被烧的房子,在邱振宁的张罗下盖了起来,盖房的中途,冷小熹又几次拿银子给邱振宁。
一座崭新的三间大瓦房,连同瓦房两边的厢房,被清一色的青砖高墙,气派的围拢着。
跟本村的梦大地主家,气派的房子,有的一拼了。
尤氏一家人,虽然没有如愿的住上新楼房,可看着砖瓦一新的新青砖瓦房,亮堂堂的,自然是满心的欢喜。
邱振宁因冷小熹之前的叮嘱,不许他说出盖房的银子是她提供的。
故此,邱家人便打心眼里感激邱振宁的同时,更恨冷小熹了。
冷小熹之所以,不让邱振宁跟尤氏说银子是她的,自有她的道理,没人比她了解尤氏的性格。
她怕尤氏得知,自己花钱为她盖房子的事情,恃宠而骄的蹬鼻子上脸,狮子大开口的无节制跟自己要钱。
故此,一家人见邱振宁在冷小熹这儿,时间不长,便能赚了如此多的银子,便都跟着眼热的蠢蠢欲动。
同时,也因此对冷小熹赚钱之多,却舍不得分他们一些。
也因杏山村的大部分村民,住上了高楼,而他们家也着了火,却还得住在村子里的平房,而心怀恨意。
家里的事情,冷小熹料理的差不多,冷德贵跟张秀英的身体恢复了很多,也能够自理,不需要人照顾。
冷小熹便嘱咐了春兰,看好工厂,幼儿园的事情由春花娘照顾,工厂每日的膳食由菊花嫂子负责。
村长马大脚负责外围的事情,村长跟里正也说了,他们会不时的来溪边转转。
鱼塘、牧场里的事情,交由春花娘的相公田庆富全权负责。
两栋原本留着自己所用的房屋,现在都住满了人家,着火的阴霾被喜悦所替代。
故此,每日夕阳西下时分,工厂下班,富足了的村民们,各家各户便飘出肉香、鱼香诱人的气味。
住在新房子里的人们,孩子有学上,小孩子被送进了幼儿园,人们享受着美好的生活。
一切都归于平静,小熹也因季博明的一封书信心急,她要回到季博明的身边,回到久别的镇军府。
这日清晨,浓雾还未散尽,小熹拜别了父母,随着运输货品的十几辆车,组成的马队,跟邱振宁一起往京城的方向而去。
冬日的寒冷,使得泥地上的土质坚硬,马蹄踏在地面上,发出清脆的蹄声。
这支马队,咱不得不说一下,马队是由邱振宁组建而成,是杏山村跟京城之间搭建的桥梁。
从邱振宁的能力而言,看这支精良的马队,都使得冷小熹不得不对邱振宁的能力,刮目相看。
马队经过江晨县的时候,坐在车内的小熹,闭目想着事情,想着邱振宁的能干。
邱振宁适时的递上他怀抱了一路,带着他体温的水壶。
“嫂子,你渴了吧?喝点水。”
伸手从邱振宁的手中接过水壶,水壶上的温度,使得小熹冲着他微微一笑。
“振宁,你别只顾着照顾我,外面冷,不妨你也进来,暖和暖和。”
“不,嫂子,我不冷,我是男人,我替我哥照顾嫂子是天经地义的。”
邱振宁扯唇,露出好看的白牙,醇厚的一笑间,闪身出去,跳下马车。
冷小熹探头去看,之间他奔着一个铺子而且,转回来间,手上多了一个用炭火升温的手炉。
“嫂子,你抱着这个,身上就不冷了。”
邱振宁细致入微的举动,再次温软冷小熹的心。
“振宁,外面冷,你坐进来。”冷小熹招呼了他。
“不了,嫂子,我在外面照顾着车队,我才会放心,嫂子,有我在外面,你睡一会儿。”
说完,邱振宁闪身出去,雷打不动的坐在车辕上,乖巧的不再多说一句话。
透过门缝,小熹看着邱振宁略显纤瘦的背影,不由的心中一阵温软。
没想到,尤氏的家里能出邱振宁这么一个,善解人意的孩子。
自打有他在身边陪伴,自己在好多的方面,的确放心不少。
马队在前行,累及了的冷小熹禁不住昏昏欲睡。
冷小熹这一觉,因怀抱着暖炉,一直睡到了天黑。
“嫂子,住店了。”邱振宁打开了车门,轻声的呼唤着她。
冷小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