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人的名字将会伴随着这所学校到遥远的岁月。
县电视台记者为这面功德墙专门拍了一个纪录片,后来这部纪录片还在北辽省的新闻单位主办的评选中获了一等奖。
五层楼的校舍基本解决了将威村几千学子的学习状况,与学习相邻的幼儿园也解决了将威各企业员工小孩入托的问题。
明年三月,新校舍将启用,将威村三千学子和近千名学龄前儿童在最好的环境里学习,茁壮成长。
将威所有企业员工的后顾之忧万峰算是帮助他们解决了两个。
衣食住行老婆孩子这六个生活要素其中重要的住和孩子的教育问题他给解决了。
其余的衣食行加找老婆找老公就需要他们自己解决了,他就爱莫能助了。
学校当初收到的募捐款项超过二百万,建学校和幼儿园用了大约九十万,余下置办家底大概还需要十万,还有百万的盈余。
剩下的钱在学校验收后万峰一并转交给了村里。
这些剩余的款项将作为基金,为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和好学生奖励做出贡献。
谭春在收到了学校的工程尾款后终于送了一口气,东山二期和学校这两个活交完,他手里现在还剩下的工程就剩一个建到一半的鞋厂。再有就是明年五月才能开工的吴圈开发区的建设。
今年终于能轻轻松松地过个轻松年了。
短短两年的时间,他从一个十余个人小瓦工班班头急速成为一个有三四百人队伍和几十套工程工具的建筑队长,回头一看宛如做梦。
记得几年前他刚结婚的时候,他媳妇像拖死狗一样拖着他去算了个命,算命的告诉他这辈子有贵人帮,一辈子吃穿不愁。
当时他认为算命的胡说八道,根本没当回事儿。
现在他觉得还应该再去找那个算命的算一回,准备多给些钱。
可是看着手里的钱却硬气不起来,这些钱付了员工的工资和工程材料款后,自己估计就能剩下几千块钱了。
估计过年都不够,今年过年又得借钱过年了。
这两年他干工程不能不说没赚到钱,多了没有,四五十万是赚下了,但是却没有攒下一分,全部都购买了工程设备攒家底了。
一个基建公司工程工具是很大一笔支出,他这两年赚得钱全部搭在这上面了。
现在家底也攒的差不多了,再干活他就能看到钱了。
单吴圈开发区一个工程,他估计就能给他带来超过百万的利润。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第1755章 北上试车
但吴圈的工程量太大了,近三十万平的面积,各种厂房面积近十三万平,办公室和住宅区面积十二万平。
其余的五万平是绿化面积。
他觉得就是把自己的所有力量都集中到吴圈两年时间也拿不下来,别说将威这边还有鞋厂和三角地的开发。
一些工程必须要转包出去了。
鞋厂他已经干了一半了,当然是不能转包了,那么要转包的不是三角地的住宅楼就是吴圈开发区的一些建筑了。
三角地的设计图他还没勘探设计,吴圈的设计图倒是出来了。
看来开发区的一些建筑是要转包出去了。
不转包出去他的工程队根本就干不过来。
眼睁睁地看着大把的钱自己赚不到谭春也是相当的烦恼,虽然转包出去他也能赚到钱,但大头毕竟给了别人不是。
谭春面临着幸福的烦恼。
与谭春既幸福又烦恼不同,万峰此时却只有幸福没有烦恼。
无他!在外面进行极限试炼的车队回来了。
车队是八月十五号离开将威,十一月十五好回归,整整历时三个月。
本次车队试炼既承受了热带雨林气候的洗礼,也闯过了沙漠戈壁的磨炼,各个项目的考核全部合格。
某人龙颜大悦,承诺今年会给车队大大的奖励。
现在,南湾集团的三款车就剩下冰天雪地的试验了。
经过协商,这三款车包括90摩托的冬季试验初步定于十二月一号出发,到二月一号回归,历时两个月的试验。
二月十五号就过年了,他们将在腊月十五赶回来过年。
这次因为出去的车不论是样数还是数量都非常的多,万峰因此要亲自跟着出去。
龙江的冬天最低气温零下三十多度,很多问题弄不好需要他亲自出面解决。
不说别的,就说在严寒气候条件下车队需要的三十五号柴油这就是个困难问题。
少来少去在当地的石油公司有可能买到,但是数量大了就有买不到的可能。
他这一个车队出去连试验车辆带保障车辆,一天怕是就要消耗一吨多柴油。
就算出发的时候一辆车可以带两吨油出去,半个多月这些油也就消耗的差不多了,后续也需要买很多油。
这次试车的基地就选在黑禾,起码他在黑禾还是有一些人脉的。
在冰天雪地里试验车,后勤是必须要做好保障的。
这些后勤保障包括取暖设备、应急食品和医药,以及故障维修和零配件储备。
此时离十二月一号的出发日子已经不远,南湾集团正在准备出发的车队做紧张的准备。
万峰也参与其中,把自己脑袋里的一些点子运用到实际中去。
本次出发的车队有用作冰雪气候试验的翻斗、卡车和皮卡各三辆,还有五辆摩托以及保障车队的十三辆车。
这些车一旦在冰雪中有良好的表现,就说明合格了,然后通过国家有关部门验收后就可以投入批量生产。
万峰不怎么担心车,他担心的人,冰天雪地的万一把人冻坏了这可是一辈子的事情。
因此取暖成为了重中之重。
在万峰紧张地准备车队出行的时候,张璇也在做回家的准备。
她准备在万峰的车队出发前回家,预计在家待半个月后于元旦前赶回来。
万峰给她派了两个保镖,杨建国和赵刚。
他们两个送提前送张璇回家后就赶到黑禾去给车队打前站,租下车队停留的地方,完善后勤服务。
家里的年会他是不能主持了,经过后勤部门和公关部门的讨论,万峰在拟好的奖励名单上签字。
年会就的让诸勇好周黎明主持了。
十一月二十七号,张璇安排好了传呼台的事情后和杨建国赵刚启程回龙江。
十二月一号,到黑禾去进行冰雪气候试验的车队也从将威出发。
车队出发打头的是三辆皮卡,每台皮卡的车斗里还装着一辆摩托。随后是翻斗,接着是做实验的卡车,殿后的是保障车辆。
换班的司机和保障人员都在由客车改装的保障车辆里休息。
翻斗车和卡车以及两辆保障车每辆车都拉了两吨多的高号柴油。
其中专门供人员休息的保障车辆是由四辆黄海大客车改装的,拆除了里面三分之二的座椅,换上了上下铺的床铺。
为了防止漏风,一些窗口也被铁皮焊死,仅仅左右留下为数不多的用来进阳光的窗户。
当时的车用空凋就别指望了,还是用排气管的取暖设备,实在冷了,车里还有烧炭的炉子。
反正晚上也不在车里睡,白天车里的温度已经足够用了。
万峰坐在第一辆皮卡车的副驾座位上,开车的是韩广家,原车司机则一个人仰歪歪地躺在后座上听万峰和韩广家扯闲蛋。
车队进行的速度不算太快,充其量也就是五十公里的速度。
车队出红崖奔垓县在垓县上今年才开通的申阳到渤海的高速公路。
当时的高速上半天都看不到几台车的影子,一个是因为车少,另一个就是上高速得花钱,很多车根本就不上。
这就给车队高速行驶创造了条件,因此一上高速,车队的速度就起来了,几乎全程保持一百多公里的速度一路跑到申阳。
车队到申阳是下午一点多钟,吃完午饭继续行驶,在天黑前到达四平。
车队将在这里过夜,明天早晨继续出发。
维修人员在抓紧做车辆检查,万峰则订饭安排住宿。
就这样白天走夜晚休息,越往北走气温越低,车队的行进速度也就越慢,一天勉强能保持在五百公里左右。
从红崖到吴县全程一千四百公里左右,车队整整走了三天,在十二月三日的晚间到了吴县。
提前到达的杨建国早就给车队找好了落脚的地方。
张璇和张志远也早就等在这里,等候车队的到来。
看到张璇,韩广家意味深长地看了万峰一眼,因为有司机在场他倒是什么话也没说。
但那意思已经表达的很明白了。
万峰只能假装看不见,他能说什么?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第1756章 重回小吴家
万峰见到张志远格外亲切,虽然有他是张璇父亲方面的因素,但还有其它的原因。
“张叔好几年不见了,您依然这么年轻。”
“净胡扯叔都快五十了,还年轻啥呀。”
为了避嫌,万峰把张志远介绍给试车队的人,重点突出数年前在黑禾市两人合作过,并且还讲了一些当初他的趣事。
因为今晚他是肯定要到张璇家去住的,让试车队的人以为是张志远的面子,别联想到张璇的身上。
果然张志远发出了邀请“小万小韩别人我就不邀请了,你们这么多人我家也住不下,你们俩就到我家去住吧,咱们晚上叙叙旧。”
“好今晚咱爷们好好喝喝。”韩广家答应的非常爽快,他知道万峰没法答应,这只能由他来了。
不过万峰并没有马上就走,车队需要安排妥帖了他才能离开。
人的吃饭睡觉问题和车的过夜之处都安排好以后,韩广家开着一辆皮卡拉着张璇张志远和万峰来到了张璇家。
张志远还住在兴北商店后面的胡同里,屋子还是那栋房子街道还是那条街道。
当车在张志远门口停下的时候,何艳霞从屋子里迎了出来。
“婶几年不见,你也越来越年轻了。”
万峰本来想说越来越漂亮,可一想这是自己丈母娘,这样说有轻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