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坦克是未来装甲兵的中坚力量。但是数量不如协约国和华夏,质量也不如华夏29型坦克的4号坦克如何能胜任这个角色?”莫德尔对于凯特尔的意见持不同意见。
如果自己同级别的武器不如对手的话,那么至少要在数量上有优势,如果数量和质量上都没有优势的话,在不考虑战术水平和官兵素质的情况下。那几乎就没法打了。这一点德方高层还是很清楚的。从陆军水平上来说,开战初期的德军师级单位装备的机枪数量远超对手。火炮是更适合在法国东北部作战的榴弹炮而不是类似法国m1897型75式火炮。重炮数量更是占优,所以虽然总量比对方少。但是火力效力上是高于对手的。而即使这样,德国也只能把东线的俄国人打崩,至于西线吗?虽然交换比和损失方面一直优势。但是最终也只能握手言和。
保持质量优势是德国陆军乃至德军能活到现在的根本原因!德国陆上扫平俄国逼和英美法靠的是质量。在海上公海舰队能和皇家海军鏖战数年靠的也是质量上的优势!在未来,同盟国工业总量不如协约国加华夏的情况下,想要在远离本土的地方打赢对手同样要依靠质量,质量就是总纲!是不能碰触的红线!质量上无法保证优势那么一切战略都很难展开。工业产能、结构还有其他的什么东西都是空谈。
“如果我们再研究一种正面防御和火力超群的中型坦克怎么样?至少在正面交战中不会落下风,同时也因为不用追求虎式坦克均衡的防御而增加太多的重量。其实40吨坦克如果设计的好,同时只强调正面对敌的话,那么正面性能也不会比重型坦克差太多。”这时候一名负责装备研发的少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们可以给这款坦克安装至少80mm倾斜55度的首上装甲。并且安装使用正常发射药的88mml56火炮。这样的话,可以做到和高炮以及其它火炮通用弹药。或者使用身管长度更长的75mm炮,比如说75mml70火炮。这个级别的火炮足够对付非重型坦克目标了。正面装甲也可以免疫75mm级别的火炮。”看着双方都没有反对自己的意见,海因茨少将完善了自己的观点。这计划说白了就是弥补4号和虎式坦克直接的空挡。制造一种性能和成本介于4号坦克和虎式坦克直接的武器。毕竟从30多吨到将近60吨的虎式直接的差距有点太大了。
“这个计划我看行,双保险,一方面不会可以使现有生产体系不受到太大冲击,另外一方面在4号坦克颓势尽显的时候有另外一款坦克来替代它。”兴登堡对这个建议还是比较满意的。这个办法同时兼顾了双方的要求,而且从技术上来讲也比较容易实现。
“这款坦克的重量定在45吨到48吨为宜。这个重量在保证正常军备的情况下,我们除了保证车体装甲的强悍之外。同时可以将炮塔前部装甲提升到140mm以上。而且车体前部的侧面也可以有所提升。50度倾斜20度应该还是可以的。这样的话,算上对方侧击的角度,那么车体前半部的防御力也会很不错。”海因茨进一步完善了这个方案,于是乎后世大名鼎鼎的豹式坦克的原型基本形成了。
这款坦克的出现几乎是历史的必然。因为在这个位面上德国装甲部队碰上了和历史上类似的遭遇。4号坦克在和t34的较量中居于下风(仅纸面数据而言。)即使长管四号坦克也不过是依靠那门威力巨大的75mml48坦克炮而具备了相互摧毁的能力。到了t34…85后还是不如。虎式坦克是厉害,但是产能严重不足,(好吧。从后期产量上看,总感觉这是德国人自己不努力。否则产能会上去很大一截。)于是乎最终重量介于虎式和4号之间,战斗力和机动性都俱佳的豹式坦克诞生了。并且最终逐渐成为了德国装甲部队的主流。这个位面虽然四号坦克比历史上强悍了很多,但是奈何对方也增强了,相对质量还是不行,所以豹子的出现就成为了历史的必然,这次不出现,那么在以后大规模交锋后豹子依然会出现!
不过和4号和老虎一样,这个位面的豹子同样比历史上强大不少。从目前来看车体正面防护几乎持平。炮塔和侧面前部的防护则有所提升。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豹子侧面45mm垂直装甲不堪一击的毛病。至于火力上虽然打算用原版的75mml70火炮,但是实际上豹式坦克的潜力是很大的,可以上更大的88mml56强装药版火炮。后期的豹子和前期的虎式火力几乎是一个级别。至于后期虎式坦克上105mml53级别的火炮后再次超越豹式那就成了后话了。而且因为发动机和变速箱同时后置,节省了大量空间,所以虽然火炮和弹药都变大了,但是载弹量下降的并不大。更为重要的是,这款坦克的架子本来就是按照40吨级坦克设计的,各方面都留下了相当的余量,于是乎这款坦克稳定性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而最终这款坦克重达47吨的重量也算在德国陆军的计划之内。当然因为研究时间较晚,同时部分子系统不太适应中东干燥多风沙的环境,这款坦克在2战初期也没有大量装备。不过在随后的战斗中逐渐取代了部分4号,成为了德国装甲力量的中坚!
可能是因为德国人在坦克性能方面的劣势太大了,所以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部队反坦克能力。在多次交战记录中都提到过坦克的缺乏和战防炮面对坦克、步兵战车和曲射火力的低生存性。再加上不少反坦克炮的性能并不咋地。比如说德国的50mm反坦克炮。这些东西很难威胁到华夏目前的装甲主力29型坦克歼击车。75mm炮威力也不是很够。而重型加农炮则数量不足,无论是88mm高炮还是105mm高炮绝大部分都是空军的。古德里安运气好,从空军那里搞到不少好东西,而要是大规模交战的话,空军防空高炮都不够用,哪还会给陆军?
感谢书友hukaikaka的打赏。下周没推荐,侧位只能依靠各位书友的支持了。
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巨人杀手
按照德军的编制,装甲部队因为要和对方装甲单位死磕,所以会有较多的反坦克炮,而普通步兵师配属的反坦克炮数量就很少,这就意味着一旦装甲部队跪了,那么步兵师面对对方合成装甲力量的打击将没有还手之力。补充反坦克炮是个办法,但是光这样还明显不够。于是乎德国人又开始从步兵反装甲武器入手。
德国人检查了一下自己的步兵反装甲武器,里面貌似就两种,一种是反坦克枪,另外一种是反坦克手雷。这两种东西对付装甲车还可以,打坦克的话还是洗洗睡吧。对了,除此之外还有使用聚能装药的枪榴弹。这东西说能破甲50mm左右,理论射程也有30到60米,但是实际上效果并不好。再说了在这个妖孽横行的位面,垂直破甲50mm的穿甲厚度能打穿谁啊!!这年代坦克出来不顶一个倾角装甲出来都不好意思混!
无后坐力炮加上破甲弹是一个办法,但是这东西本身也不轻。造价也不低廉,还是难以大量装备。于是乎德国人对新式单兵反装甲武器提出的要求就是第一,可以非常方便的依靠人力进行机动。第二,威力必须足够大。在有效射程内能击穿至少100mm以上的装甲。第三造价必须低廉,可以大量生产。
当德国陆军的装备把招标要求下发到各个兵工厂之后,面对堪称恐怖的设计要求,各大公司纷纷表示无法接受。这东西在他们看来简直如同聊斋一般。不过面对巨额订单,还是有不少厂家愿意一试的。也许这东西一个赚的比较少,但是架不住产量大啊!可以预见。在未来至少也是数以十万计的需求啊!
于是乎部分德国轻武器生产商们立即展开了相关科研工作。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有继续打算在枪榴弹方面挖潜的。有考虑增加反坦克地雷和手榴弹威力的,还有准备捡起反坦克枪重新炒冷饭的。而比较新潮一些的则把目光放在了新生的火箭弹身上。其结构简单,发射方便,容易生产的特点十分符合德国陆军的要求。而这导致了铁拳系列的提前出现。
自从出现坦克这种东东之后,双方就开始围绕矛与盾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除了各种平射炮之外,各国陆军还在寻找其它可靠的反装甲手段,毕竟火炮数量是有限的,而且行动不便。所以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自制或者制式反装甲武器。在历史上一战中,德国自从被英国坦克一顿暴揍之后就从各个方面加强反装甲火力。一战当中某些特等射手会配发一种名为k子弹的穿甲弹专门用来射击坦克的观察窗、油箱等脆弱位置。机枪手有时也会配一条塞满了穿甲弹的子弹带。至于说各种集束手雷、燃烧瓶等自制武器更是层出不穷。
也怪当时坦克装甲防护实在是太茶几。按照西班牙内战时的经验,有人断言,坦克面对战防炮时并不比步兵面对机枪好多少,甚至于大口径枪械都可以摧毁坦克正面的装甲。于是乎,本着成本低、够用、轻便的原则,2战前期各国都大量装备反坦克枪。比如说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苏联rtds41型14。5mm反坦克枪,子弹初速1000米每秒,在300米距离上据说可以击穿30mm的垂直装甲板。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反坦克枪这种重量很大(rtds重量在20kg左右)。威力有限、而且人机功效相当茶几的东西便被逐渐取代了。想想也是。反坦克枪和反坦克炮一样都是动能穿甲,小口径火炮都不够用,那么比火炮小的多反坦克枪自然更不行。
而当空心装药技术发明之后,破甲弹的出现给步兵反装甲武器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于是乎反坦克枪榴弹和各种各样的反坦克手雷就应运而生。这东西的发射器包括一把步枪、一发空包弹和一个发射管。最早的30型反坦克榴弹能打穿50mm的装甲。但是有效射程只有40米。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一发30型榴弹重量高达0。52千克,而发射药只是一发毛瑟步枪子弹的空包弹。就里面那点火药能把这东西推多远?如果仅从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