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甲午之华夏新史-第4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如果有飞艇就不一样了,飞艇不仅仅是一个侦查单位。更是一个信息传递中枢。上面装备的无线电可以极大的提高信息传递效率,而且相对于地面侦察,飞艇还有一大优势那就是可以长时间在目标区域反复侦查。而且安全xing极高。至少在历史上的同时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威胁到飞艇,当然了,要是碰上狂风暴雨的话除外!
    而在广袤的南海。虽然让飞艇直接前往荷属东印度进行侦查并不现实。但是至少可以保证沿海的监视,如果华夏可以从菲律宾或者英属马来亚获得前哨基地的话,那么在南海方向上活动的俄国舰队必将处于华夏舰队的监控之下,当然了,飞艇数量一定要足,除了搜索面积过大以外,信息的中继传达也是个问题,毕竟当时的无线电是按百公里级计算的。一条信息要想传回去。没有装备无线电的哨船或者飞艇提供帮助是绝对不行的。不过这也总比单纯靠船只搜索靠谱,尤其是在临战的时候。有飞艇帮助的一方一定可以更详细的掌握双方舰队动态,做到知己知彼。
    如果说飞艇的作用仅限于侦查的话,那么潜艇的作用可就太大了,其实在1900年一艘成功潜艇所需要的技术已经全都具备了,只不过当时的人们还不知道如何把这些东西都用在潜艇上。早在1893年土耳其海军就已经有一艘260多吨的潜艇,从吨位上来看已经不小了,不过这艘潜艇用的是蒸汽机,而在稍后的几年里,霍兰制造了一艘成功的作战用潜艇,这艘不足50英尺的小家伙可以搭乘5人并且有一个鱼雷发shè管,使用汽油机提供动力,水上航速7节,续航力1000多海里,水下航速5节,以电池为动力续航力达50海里。而在1900年法国人已经生产出来了双层壳潜艇,并且装备了专门的潜shè鱼雷。
    可以说现在的潜艇距离成功只差一步之遥,这就是柴油机的应用!只要装备上柴油机,此时的潜艇和1战时的潜艇已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了(1906年德国海军接受了第一艘u艇),柴油机做动力,蓄电池提供水下航行动力,配备有新式的装备有陀螺仪的热动力鱼雷,在加上蔡司生产的品质优良的潜望镜,可以说,只要设计得当,制造一批原始版u艇并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如果再优化一下船型的话,在南海范围内执行任务并不是不可能。
    而在当时没有声纳的时代,唯一可以用于反潜的就只有那些不怎么靠谱的水听器了,对了,还有那些故障频频的深水炸弹!而在徐杰的计划中,徐杰需要依靠德国出众的柴油机和新式潜望镜来武装这条还未长成的鲨鱼!
    新式的潜艇吨位必须达到400吨到500吨,只有这样才有足够的续航力抵达南海的另一端去执行战斗任务。同时还要配备新式的500mm以上口径的大威力鱼雷。至少也要有4个以上的发shè管,毕竟鱼雷装填起来很是费劲,再加上潜艇速度过慢,基本上打一轮后就再也没有攻击的机会了,鱼雷管的数量直接决定了潜艇的打击效率。此外还要给潜艇装备无线电,虽然不打算靠这东西和总部联系上,但是至少可以在一定限度内让潜艇之间保持联系。
    这年代还没有无线电侧向技术,不用担心使用无线电暴露了行踪。同时可以实现共享数据,如果俄国人真要利用荷兰人的港口的话,那么所有出现在南海的荷兰籍和俄籍运输船都将是打击目标。对了,最好还能带一点水雷,潜艇携带水雷对地方港口实施攻势布雷的话,这倒是很不错吨的主意,想到对方在家门口就撞上水雷,徐杰不由得笑出声来。
    总之,潜艇战的物质条件已经具备,现在徐杰需要认真的制定一个体系,一个适合现在情况的潜艇战体系。在对俄国人实施潜艇战的同时,徐杰还需要制定一个完整的反潜体系,应对俄国人可能采取的潜艇破袭战,虽然历史上俄国人有潜艇并没有投入战斗,但是现在情况发生变化了,徐杰可不敢赌!
    感谢书友胖子石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续。)

第五百一十一章 潜艇战和反潜体系
    ()    任何武器都要依赖一个体系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任何望向单纯靠武器本身的xing能而大杀四方是不可能的。无论是曾经纵横海上的战列舰,还是那些曾经让大英帝国紧张不已的纳粹狼群亦或者是在太平洋上横行无忌的航母战斗群,他们都是依托体系而作战的。
    对于潜艇来说也是这样,当年德国2战的海底狼群可以横行一时,其根本原因就是德国海军为潜艇打造了一套从情报收集到后勤补给一整套海上作战体系,其中情报收集和补给被称为德国潜艇横行大洋的根本,毕竟依靠航速偏慢的潜艇想要在茫茫大海上搜索敌人那无异于大海捞针,而在辽阔的大洋上要是没有补给的话,潜艇有限的续航力将使破交效率大大下降,出去一次吗都捞不着也是正常的。
    针对这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德国人当时是这样解决的,首先侦察方面可以说是三管齐下,在国外的间谍将搜集的情报送回国内,同时在靠近欧洲的地区派遣fw200远程巡逻机进行搜索,最后就是靠潜艇跟踪定位。当得到运输船队的情报后,德国海军部会通过长波电台将信息送到目标海域,然后各潜艇之间进行协调和配合,当夜幕降临后,展开对护航船队的围杀。。 。
    而在补给方面,除了尽可能的提高潜艇的续航力外,剩下的重要手段就是举世闻名的nǎi牛补给潜艇。庞大的nǎi牛提供的燃料和弹药让u艇的作战范围拓展到了大洋彼岸,曾经让美国沿岸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但是因为技术条件限制。徐杰不可能获得如此全面的体系,所以在情报和补给方面,徐杰打算这样安排。情报方面依然需要依靠隐藏在荷属东印度地区的特工提供情报。但是考虑到有线电报在战争时期一定会被严格控制,徐杰只能想方设法将无线电报发报机送到荷属印度尼西亚。然后藏在隐蔽地点。
    也许有人会说一旦被发现了怎么办,怎么说呢?荷兰对殖民地的控制其实还是很薄弱的,有万岛之国美誉的印度尼西亚直到现在都有不少岛屿上没人定居,更别说在1900年时了。在远离城市的地区,只要能摆平当地的土著,弄个无线电台一点问题也没有。当然考虑到临时电台的作用距离。直接给潜艇提供信息还是不够的,为此,徐杰不得不寻求英国人的帮助。依靠英国人在马来亚的电台中转情报。
    而在潜艇布局方面。徐杰决定学习2战潜艇jing戒线。派遣潜艇组成编队在目标海域呈弧线展开,潜艇之间间距50到75千米,重点区域是在马六甲海峡东部出口和荷兰重要海港附近,在广袤的大洋上寻找敌船无益于大海捞针。但是在一些交通要道上守株待兔就不一样了。如果可以。徐杰还打算趁着夜晚派遣潜艇部队在港口的航道上布上几枚水雷。
    而在后勤补给方面,徐杰做不出可以在海上为潜艇提供数百吨柴油和鱼雷的nǎi油,更为重要的是,没有长波电台的支持,不同潜艇群之间的联系很难进行,也就是说,在大海上双方碰一起都难,更别说补给了。所以说潜艇补给方面要么靠高速商船进行补给。要么就和英国打成协议,在马来亚英国属地进行补给。从效果上说后者无疑更好。不但可以补给所需要的燃料,而且绝对安全。
    除了靠岸补给外,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在海上补给,利用高速伪装补给舰在海上为潜艇提供弹药和柴油。考虑到俄国人会有一些高速轻型巡洋舰可能在海上巡弋。(历史上在ri俄海战中俄国人就有25节的三等巡洋舰。)徐杰必须给这些伪装补给舰配上足够的武备,毕竟现在的航速到了25节就很难提高了,即使换上蒸汽轮机,航速提高的依然有限,在外海上,机械疲劳和附着在船底的各种水生物很容易让战舰的航速下降1到2节,所以单纯靠航速摆脱追击并不可靠。
    所以徐杰捉摸着是否能把原来的归远级战舰弄成一艘伪装补给舰。换装新式的煤油混烧锅炉,保证能跑出24节的航速,甩开对方的主力舰即可,碰上高速三等巡洋舰的话能打过就行。考虑到航程不够的问题,战舰在进入交战海区之前会在菲律宾或者马来亚进行一下补给提高续航力。
    潜艇问题解决了,剩下的就是反潜问题了,自从潜艇出现后,一直到反潜飞机大量服役之前,对付潜艇唯一的办法就是靠密集的护卫舰,尤其是在没有声呐的时代,只有依靠水听器和密集的防护网才能保证船队的安全,至于舰队方面,则是要依靠高速和不断改变航向来规避对方埋伏的潜艇,虽然历史上看,俄国人并不重视,但是徐杰可不敢拿宝贵的无畏舰去赌俄国人的潜艇打不着自己!
    对于可能存在的潜艇危机,徐杰能做的只有增加各种辅助巡洋舰的数量,然后给他们按上足够多的水听器和深水炸弹。同时徐杰还打算参考一下臼炮,提前弄出个反潜迫击炮什么的。再有一个方法那就是给战舰安装防雷网,此时的鱼雷还没有在雷头安装成熟的切割器,而且鱼雷速度也不够快,防雷网还是很好用的。
    在历史上,ri俄战争中的旅顺战役中,俄国战列舰塞瓦斯托波尔号在5天之内遭到了104条鱼雷的攻击,直到最后因为船尾没有防护才被打的坐沉。由此可见,在面对低速和没有切割器的鱼雷时,重型防雷网还是很好用的。
    而且防雷网展开还算比较迅速,一般在2到3分钟的时间里就可以完成收放,而且即使是防雷网展开的情况下,船队也可以以6节速度低速航行。也就是说,如果外围的护卫舰发现对方的潜艇后,也是有充足的时间收放防雷网的。
    当然了,防雷网的高效率是建立在鱼雷不算很先进,而且有提前预jing的情况下,如果到了1战,高速鱼雷和成熟的雷头切割器就让这种船用防雷网防御彻底成为了鸡肋。(在港口中的防雷网还是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