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让尼古拉二世支持这个计划,英国人甚至表示这支部队的费用和消耗都可以由英法两国来提供,在英国特使的描述下,这支全盘英法化的部队将组建成一支精锐的快速机动部队,以便在最关键的时刻投入到最重要的战场上。这些军队将被编组为一个独立的集团军进行部署和作战。他们将由沙皇最为信赖的元帅来指挥。当然,还会有英法陆军的高级参谋人员来提供“协助”。
这个意见在尼古拉二世看来还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他认为到了最关键的时候英法不会再做对自己不利的事情。而且这支军队还可以节省大量的经费。更为重要的是,英法比自己还不能容忍对德妥协,此时的尼古拉同样意识到德国人可能正在自己的宫廷之中寻找“代言人”。所以培养这样一支能打硬仗并且绝对不会“投降”德国的部队还是很有必要的。
因此俄国的军事改革在一开始就呈现了“双轨制”的特点。一方面是旧军队的规模继续扩大,同时增加了军工生产能力,部分军品还是扩大在民间工厂的订购。这些部队的指挥官依然是旧贵族,整个体系和指导思想依然是俄国旧有思路。这支部队从数量上来看构成了俄国陆军的整体。而另一部分则是在英法华夏三国重新打造的新式俄军。三个各怀心思的国家居然在这个问题上罕见的达成了一致。为德国“培养”一个永远的敌人成为了三国共同的目标。
“这支军队除了要彻底隔绝亲德势力的影响之外,还要隔绝俄国国内各种其它势力的渗透。比如说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或者其它什么政治势力,对了,还有沙皇的大贵族们。这将是一支纯战斗部队,一支为了维护协约国和诺曼诺夫王朝统治的纯战斗部队。”在英国政府文件中是这样描述这支部队的。
有一句话,是怎么说的呢,叫人是一种不会满足的生物。当在英法华夏等国的帮助下俄国陆军开始缓缓恢复的时候。沙皇尼古拉二世还是对它的舰队有些念念不忘,不知道是不是君主们对这些海上的浮动堡垒有一种共同爱好,反正历史上无论是德皇威廉二世还是尼古拉二世亦或者奥匈帝国的弗里茨。他们似乎都非常热衷于建造大型战列舰。
一方面俄国人联系英国船厂看是否能为俄国建造一批新式战舰。而另一方面俄国政府则电令依然在东南亚的埃森,让他和杰里科会面,然后就俄国海军的未来听取一下这位未来的英国大舰队司令的意见。而这一次让埃森感到相当意外的是,杰里科在私下里竭力阻止俄国人购买英国新设计的无畏舰。
“听我说,我的朋友。为了俄国海军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为了波罗的海的安全。我希望未来的俄国舰队不要从英国购买战舰,至少是不能购买英国设计的战舰。费舍尔这个老眼昏花的家伙将海军建设弄的一团糟。我实在无法想象一艘战舰在吨位不变,火炮扩大1。5寸左右,航速提高2节的情况下,它的防护到地会变成什么样子。”杰里科满含怒气的说道。
杰里科是实在没有办法了,作为一个有良心的军人,作为一个有大局观的军人,他实在是不能看着英国海军掉坑里的情况下再看到俄国海军也掉坑里!英国人家大业大丢几艘船没关系,但是俄国人可不行啊。而且波罗的海太小了,小到了几乎没有回旋的余地。
“那我们怎么办?德奥意三国不可能给俄国提供军舰,而我对俄国自制军舰和美国船实在没有信心。我们的战舰性能始终弱于对手,这不是一个好的情况。”埃森脸色微微一变。
“其实从华夏购买军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至少现在看应该没问题。为了节省军费,华夏海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不会大量添置战舰了,而为了养活那些造船厂和工人,他们一定会承接外国订单,土耳其人和德国人已经准备订货了,你们也要快点动手。”杰里科看来周围的人小声说道。
感谢书友zhouyu1976的打赏以及书友虎愤仕的月票支持和书友hqw0813的评价票。
第七百七十章 来到远东的霞飞
“俄国人依然和原来一样冥顽不化,俄国的贵族和高官们依然像原来那样醉生梦死。俄国的军队依然是由那群看不到希望的士兵和贪污成性的高官组成,我实在是对我们的盟友没抱有什么太大希望。”霞飞将军在给法国政府的信中这样写道。其实他还想加一句话,那就是:“我甚至怀疑我们为此付出的法郎是否值得!”但是想了想还是没写上。
作为帮助俄国人训练陆军的法国将军,霞飞将军可以算相当尽职,在到达俄国后,除了礼节性的拜见了俄国沙皇和一众高官后,就一头扎到了俄队中,他的足迹遍布俄国大大小小的军营,结果每一次访问,他和他的法官团就失望一次。倒不是因为俄国人装备差素质低,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改变。
“在俄国的军队中,士兵依然被当成物品来看待,一些公园和高级场所禁止士兵入内,所谓的从军光荣不过是一句空话,各级军官对士兵的压榨依然照旧,而士兵们也麻木不仁。”
“在军事训练领域,他们有了一些改变,必然说以前需要一个营的士兵冲击一个宽度为500米的阵地,现在他们换成了2个营。在军官和督战队的威吓下,士兵们拿着各种陈旧过时的武器机械的冲向了对方阵地,炮兵支援和士兵的突击根本就没有配合。炮击结束后十多分钟,步兵才发起进攻。如果他们的对面是德国或者法国部队的话。我们的士兵甚至可以在对反炮击结束后后喝杯咖啡再用机枪收拾这些俄国人!”霞飞这样评价道。
有一句话叫蝴蝶效应,徐杰穿越后影响的可不仅仅是几个与华夏有莫大关系的国家的未来,甚至连法国这些在远东几乎属于打酱油的国家都发生了改变。而最大的改变就在于军事和战术上。首先,第一个改变是法国人暂时放弃了一直主张的攻势战略,从甲午时期的月峰山战役到平壤战役再到后来的旅顺口保卫战,再到第一次华俄战争中的数次交战和第二次华俄战争中的攻坚战,法国人充分意识到了自动武器和重炮的威力。
“即使如同钢铁一般的意志在强大的火力面前也变得一分不值!”能够认识到这一点的法国人就已经比历史上强太多了。一战的时候法国人战术可以说非常陈旧非常过时。如果说英国人突破对方的防线靠的是坦克加大炮。德国人突破对方的防线靠的是精锐突击队加大炮。那么法国人突破对方的防线完全就是靠人海加大炮,而且还是排的整整齐齐的队形!
而这个结果直接导致了法国在1战中整整损失了一代人!更导致了2战时期法国对战争的恐惧和保守。1战的堑壕体系给法国人留下了太多的教训了。历史上有一名参战的英官这样描述当时的法国部队冲锋时的惨烈:“所有法国步兵团在进攻的时候,他们的低级军官都会走在最前面。他们挺起身子无视对面的枪林弹雨,在他们后面是一排排的法国士兵,他们穿着鲜艳的军装排着整齐的队形高唱着战歌向对面阵地冲去。德国人的机枪一排排的将这些勇敢的士兵扫倒。前一排士兵倒下去后。后一排接着前进,结果继续倒下,两排士兵倒下的时候,之间的距离居然连50码都不到!”
法国人在一战的时候绝对称得上勇敢。但是勇敢归勇敢。绝大多数时候,他们的鲜血除了诠释自己的勇敢之外,永远与胜利保持着相当远的距离!以至于1战的时候西线的法军甚至都因为高伤亡率而发动了兵变!而一些法国将军也热衷用士兵的生命来为自己的升官进爵添砖加瓦。法国人本来就比德国人少,再加上这样浪费人力资源,要不是有英帝和后来的美帝,法国人这次输的肯定比上次普法战争都要惨!而在这个位面上,法国人从一系列的战斗中已经提前十多年发现了,自己战术和战略上的问题。并且开始摸索新的方向。
虽然很早法国人就发现了自己军队中存在的问题,而且也开始了各种摸索。但是摸索了好几年,法国陆军的战术,尤其是步兵战术依然在摸索……。结果摸索到现在,法国人的战术终于变成了散兵线加大炮的战术,以松散的队形降低损失,然后在重炮的掩护下缓缓的接近对手,最后发动进攻。步兵的攻击效果严重依赖于炮兵的支援,和个人素质,总体而言,各部队之间的配合依然比较少,而且缺乏兵种之间的协调,在一次次演习中,法国人已经习惯于用炮兵来清除障碍,比如说铁丝网、雷区和各种障碍。
但是问题是,并不是每个攻击面都可以获得作古的支援。所以法国人发现自己的攻击其实很难真正动摇对方的防线,原因很简单,重炮的数量是有限的,而且德国人远程火力还要比自己强,实际上能够给前线部队支援的火力非常的稀少。所以即使突破了一个点,又能如何?让防御方集中优势兵力打回去而已。所以到现在,法国人也没发现太好的办法。当然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骄傲的法国人认为自己比俄国盟友还是强很多的!有很多东西可以教给他们!
而俄国人确实比较配合,让霞飞和他的法官团在俄国人面前大出风头,一方面让霞飞等人极端失望,而另一方面却极大的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有一句话叫什么来着?嗯,叫痛并快乐着。现在的法官团就有很有点这个意思。就在霞飞等人用了数个月的时间在东欧平远晃悠了一圈之后,在法国政府的要求下,霞飞和部分随从将乘坐火车前往远东,来看看华夏陆军训练下的俄队到底如何了。毕竟这些军队的物资和经费可是英法买的单!法国人和英国人必须对自己的法郎和英镑负责!对于那个遥远的古老国家,一般法国人印象并不太多,也就是当年烧过圆明园后,在法国各种市场中出现的海量工艺品?然后就是上世纪80年代与清王朝之间打了一场战争?嗯,说实话,法国人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