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同内容的信件,可能也是在猜测,要是其他的人告状,一定会将揭发信到处投递,中央、省、市,一级都不会落下,这样的信,省里会很快批转到市委,县委书记是市委管理的干部,省里是不会直接调查的,可是,这么长时间没有消息,说明揭发信只是寄到了市委。
想到这里,袁自立内心大骂周卫,你他妈的也太笨了,用这样的手法掩耳盗铃,政治智商到哪里去了,对主要领导有意见,相互之间产生摩擦,无法立足了,被调离房山县,就要自我反省了,为什么要罗列这么多的罪名,状告吕景明呢,还有,这样的信件,要寄,你就多寄几封,漫天飞,大造影响,混淆视线啊,反正又没有被抓住现行。你周卫又想着保密,又想着毁坏吕景明的名声,估计是脑子进水了,世界上哪里有那么好的事情。
袁自立还想到了一个问题,周卫是李兵书记的前任秘书,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吕景明是朱国祥市长信任的人,在这场权力博弈中,李兵书记丢脸了,自己的秘书,居然联合县长,对付书记,不自量力不说,还闹的李兵书记和朱国祥市长之间不愉快。李兵书记调离周卫,肯定是非常憋气的,房山县的书记县长都没有调整,说明李兵书记妥协了,认为是周卫的问题,这种情况,对于一个市委书记来说,很难接受。
现在,周卫居然想到了用这种办法来对付吕景明,不得不说,周卫的个人品质有问题,有很大的问题。
袁自立开始体会到了李兵书记的痛苦,一方面,书记是一把手,在人员的调整中,不得不妥协,输给了市长,另一方面,自己曾经信任的下属,居然这般不争气,个人品质出现了问题,要是传扬出去,影响很不好的。
袁自立不知道的事情还有很多。
周卫在李兵书记调研党建工作的时候,在李兵书记面前曾经大倒苦水,说了吕景明的很多不是,当时,李兵书记严厉批评了周卫,要求周卫和主要领导搞好关系,服从县委的领导。袁自立更不清楚,吕景明和张大江分别找到李兵书记,相互攻讦,诉说对方的不是,李兵书记严厉批评了两人,要两人搞好关系,吕景明和张大江回到房山县,相互交换了意见,同时将矛头对准了周卫,在县委召开的民主生活会上,都点名批评了周卫,要求周卫安心本职工作。
周卫受到了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的批评,没有引起警觉,反而继续找到李兵书记,大倒苦水,说吕景明霸道,张大江不能容忍下属,周卫唠唠叨叨说了大半个小时,李兵书记什么都没有说,看向周卫的目光,充满了陌生。周卫大概感觉到了李兵书记的态度,痛哭流涕,请求李兵书记调整他的工作岗位,李兵书记没有多说,要求周卫回去之后,认真思索自己近一年的工作情况,明确自己有什么失误。
这个时候,李兵书记还是希望周卫能够承认错误,主动说出联合张大江,抵制吕景明的事情来,没想到,周卫直到离开李兵书记的寝室,一个字都没有说到自身的不足。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李兵书记对周卫彻底失望了。
周卫调整到市政协,据说吕景明和张大江都私下里找到周卫谈心,出于什么目的不得而知,可是,周卫的态度很不友好,和两人分别发生了争执。
回到淮扬市,周卫找到了李兵书记,对市委的调整表示不服,这次,李兵书记和周卫交谈了很久,肯定了周卫的能力,指出周卫在房山县一年的时间,理顺了财贸工作思路,同时,非常明确指出了周卫的错误之处,就是政治上的不成熟,李兵书记希望周卫到市政协,利用这段时间,好好反思,争取进步。周卫在李兵书记面前,不会发脾气,从头至尾,都在认真听李兵书记讲,可是,周卫的内心,已经恨极了吕景明和张大江,特别是对张大江,周卫认为,张大江出卖了他,为了保住县长的位置,毫不留情出卖了他。
袁自立不知道这些情况,可是,袁自立判断出来了告状信的始作俑者。
袁自立开始担心了,这封信,是一颗定时炸弹,随时会引发事端,朱国祥知道了,会怎么想,吕景明知道了,会怎么想,李兵书记已经是焦头烂额了,偏偏周卫还来这么一出,让李兵书记怎么处理。
此刻,周世平有了一股冲动,恨不得冲到市政协去,狠狠揍周卫一顿,周卫是40岁的人了,说起来,政治智商还比不上普通老百姓。
周世平为李兵书记感到悲哀,为自己有这样的前任感到耻辱。
本书来自
第七十一章 书记的情怀
一整天,李兵书记没有迈出办公室,中午是袁自立在食堂里面打饭之后,给李兵书记送进去的。 袁自立看见李兵书记的模样很憔悴,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袁自立有些忍不住了,虽然李兵书记说过,不要有人打扰,不过,袁自立是李兵书记的秘书,进去看看李兵书记,也不能算是打扰。
袁自立进入办公室的时候,李兵书记双手抱在胸前,站在窗户前面,正在看着外面的景色,看样子,李兵书记已经站了很久,地毯上,李兵书记站立的地方,绒毛已经微微陷进去了。
“小袁,你来了,今天有什么事情没有?”
“李书记,没有重要的事情。”
“我知道了,小袁,坐坐吧。”
袁自立什么都没有说,端着李兵书记的茶杯,续上热水,然后在沙发上默默坐下了,李兵书记依旧看着窗外,好长时间,李兵书记开口说话了,不过,依旧是看着窗外。
“小袁,你在我身边工作一年多了吧。”
“李书记,我在您身边工作一年3个月了。”
“时间过的很快啊,转眼,我在淮扬市工作6年了。”
袁自立没有说话,他知道,此刻,李兵书记想了很多事情,周卫的事情,李兵书记在反思,袁自立忽然有些紧张,周卫出了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对自己今后的前途造成不好的影响呢,袁自立内心更加痛恨周卫了。
“小袁,在我身边工作,要有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你的悟性是不错的,今天,和我谈谈,你是怎么看这封告状信的事情的,要说真话。”
袁自立的心开始剧烈跳动,这是李兵书记在考验他,这不是简单的询问,不是简单的谈话,自己的回答,很有可能影响到李兵书记对自己的印象,不说是不可能的,作为市委书记的秘书,没有了起码的政治敏锐性,就是不合格的,说的不好,一年多来,辛辛苦苦的工作,可能化为泡影。
“李书记,我觉得,这份告状信,可能是出自房山县的领导班子成员之手。”
“小袁,详细说说。”
“李书记,关于吕景明同志的这些问题,普通百姓是不可能知晓的,也想不到那么多,能够掌握这些情况的,只能是房山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不过,从写信的手法和内容看,写信的人没有掌握实职的证据,只是根据平时和吕景明同志的接触,猜测到这些事情的。”
“小袁,这些情况,前些天,你已经说过了,我想,你应该知道一些情况的,有什么话,就直接说出来。”
“是,李书记,我觉得,这封告状信,很有可能是周卫同志写的。”
“哦,你说说理由。”
李兵此刻转过了身体,看着袁自立,目光深邃,袁自立没有回避,神色坦然。
“李书记,去年和您到房山县调研党建工作,我就感觉有些奇怪,周卫同志是您的秘书,应该知道,您需要调研哪些方面的问题,可是,房山县委的准备,实在是出乎了我的预料,由此可见,他们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周卫同志是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一定是要参加县委常委会的,从准备情况看,周卫同志没有向县委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出现了这种情况,说明周卫同志对县委、或者是县委主要领导不满意。春节之前,吕景明同志和张大江同志分别找到您汇报工作,同一个县的县委书记和县长分别汇报工作,前后相隔一天的时间,我就觉得不正常,说明县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之间,存在工作上的分歧。结合党建调研发现的问题,我觉得,吕景明同志和张大江同志之间的工作矛盾,与周卫同志有很大的关系。今年,周卫同志被调整到市政协工作,印证了我的判断。我以为,吕景明同志和张大江同志相互交换了意见,对周卫同志的做法不满意,市委为了房山县工作有利开展,调整了周卫同志的职务,周卫同志心存不满意,很有可能写了这封告状信。告状信只是寄到了市委,没有扩散,说明周卫同志的目的很明确,想给吕景明同志造成不良影响。”
“小袁,说说你的感受。”
袁自立知道,自己的分析基本正确了。
“李书记,我很不赞同周卫同志的做法,在工作中,对上级领导有意见,可以交换意见,可以向上一级党委反映,采用这样的手法,体现出了三个方面的缺陷,一是个人的政治品质有不足,告状信、大字报的作风,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时兴的那套做法,早就被否定了,一起工作的同志,存在重大问题,可以俱实向上级党委反映、举报,采用污蔑、捕风捉影、中伤的办法泄愤,体现出个人品质有问题;二是个人缺乏起码的全局观念,房山县委、县政府的班子成员,是市委直接管理的,市委对县委、政府的班子成员,经过了长时间的考核,将他们放到重要的岗位上,不是随意的,一方面是对这些同志的信任,一方面是对他们的重视,他们代表了县委,更是承付着市委的重托,告状信的出现,破坏了这种氛围,轻者对房山县委造成了打击,重者否定了市委的正确领导;三是个人没有认识到不足,缺乏自我反省的意识,无论工作成绩如何,不能处理好和同志之间的关系,就是缺乏能力的表现,人人都会出现错误,能够及时反省和改正错误,才会不断进步,可是,不知道反省错误,将一切责任都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