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明日不落-第2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勉武在一开始当官的时候也未免有些飘飘然,不过很快他就发现了当南明的官儿有多么的不易。由于大明公署分工是极其细致的,他这种分管经济的官员,甚至是接触不到财税这一块。税务都是由专门的国税局在管着,他们拿到的预算只有国税局按照比例截留分下来的。
    以往的那些地方官,有着很大的权力贪墨一些火耗之类的钱,这些都是正常的操作。那么大个衙门,官员们还要养着自己的家族和幕僚行政班子,都是需要钱的。可是大明的行政改革之后,地方官的薪资上涨了不少,但是绝对没有可能去截留税务了。
    去年就发生了一个广东地方公署强制截留国税局地方分局的钱款的事情,结果地方公署相关的官员全部被法办。
    这就是从制度上杜绝官员伸手的可能,公署管不了国税系统,只能巴巴地等着财政拿来钱。
    就算是靠着下面的人送礼也是行不通的了,公职人员是有纪律的,收受超过一定金额的礼品是犯法的,一旦被检举,那么仕途基本上就完蛋了。王勉武已经亲眼见到几个不把规则当回事的有前途的官员落马的事情了。大明公署对于官员的管理严格,这个都是老百姓们人尽皆知的事情了。
    公务员团队现在有一条格言,要想发财不要当官,可以说是很现实了。
    王勉武跟着上司在太平宫光复殿一间休息室内等待了一会儿,终于轮到了他们经发会进去作报告。刚才走掉的一拨人是文教部的,大家都是说完了事赶紧走,毕竟皇帝陛下还是很忙的。
    经发会来做报告的是一名侍郎,名叫蔡佰。
    王勉武是第一次拜见皇帝陛下,多少还是有点小激动的。他不由暗自打量这位新近登基的年轻皇帝,不由心中一赞,虽然皇帝打扮可以说是比较随意了,一件衬衫,外面套着一件灰色的毛衣,但是真个人气质不凡,从容淡定。
    两人鞠躬行礼,白明修随便挥挥手说:“坐。”
    白明修低着头快速地扫着文件,张口道:“……你们先前送来的报告,我大致看了一下,先不说正题,我要批评一下你们经发会的工作,这份报告写了十几页,内容倒是很翔实了,但是重点没有提炼出来,还要让我做阅读理解吗?不好意思,我知道你们的工作能力都很强,但是我时间有限,如果我感觉真的有必要,我会去看你们做的分析和描述,但是请你们在报告前面做一个摘要,把要点列出来。”
    蔡佰脑门上立即就出汗了,王勉武也是有些心惊胆战,因为这篇报告的撰稿者,就是他。
    “是,陛下,这是我们的工作失误……”
    白明修仍是摆手:“道歉没有必要,我准备发个文件到各机关,做工作一定要抓住重点,不能老搞形式主义,把时间浪费在次要的事情上。好了,批评完了,你们再跟我讲一下这个棉花供应的问题。”
    蔡佰忙道:“这位王勉武同志是我们主要负责这块的人,请他给您讲解。”
    王勉武心肝颤着,赶紧说道:“是,陛下。我尽量说得简短一些,简单讲,江南地区和广东地区因为快速的工业化,兴建起了一大批的纺织厂,各家机械厂的纺纱机、织布机、和缝纫机等设备,订单基本上都已经排到了三年以后。因为纺织业的利润非常好,再加上南方农村已经实现了农业合作化,统购统销的策略使得农民产出实现了货币化,农民发现他们自家纺纱织布的成本要比直接购买市场上的纺织品成本更高、质量还不如,于是纺织品的消费量爆炸性增长。我们甚至统计到了投产一个半月就盈利收回成本的企业。这种推动下,一大批纺织企业扎堆出现,同时对于棉、麻、丝、毛等纺织原料的需求剧增。尤其是棉花,在几个月来,棉花的价格近乎增长了三倍还多。甚至,早前有一批企业,包括国企就已经看到了这个趋势,囤积了一批棉花,现在拉高价格。我们已经发现,在原料方面,我国纺织业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供需不平衡。”

340 棉花供应危机
    白明修第一次听到类似这样的事情,也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按照正常的市场供求关系,会出现原料暴涨,也是非常正常,可是像是棉花这样不正常地狂涨,也是足够值得警惕了。
    “纺织业的利润有这么好的吗?”白明修觉得自己有一点跟不上形势了。
    王勉武点头,严肃地说道:“是的,其实长期以来,我国中下层百姓在纺织品需求上都处于一个低值,甚至是灾年衣不蔽体。我们前年、去年都经历了寒冬,由于农村地区实行的全面的农业合作化,并分田分产,统购统销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使得农民们获得了货币,农民一方面受到统购统销政策限制,没办法进行私人大规模储粮,但是棉布一类的纺织品对于农民来说,是同样的具有重大价值的储备物资。不论是江南、广东还是两湖的农民,他们发现自己家犄角旮旯田头种的一些土豆、地瓜,足以让他们在饥年活下去,那么统购统销收取他们的剩余粮食也自然不是特别大的事情。拿到货币之后,农民们很自然地投向了供销社……”
    王勉武稍微咽了咽口水,继续说道:“由地方公署、各国企乃至私企一起撑起来的庞大供销社体系,虽然成立时间短,但是因为直接勾连农合,所以很快满足了农民们很难保障的商品交换的需求。我们经发会走访各地进行调查,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那就是供销社基本上有什么商品,农民们就会买走什么商品。农民对于我们现在发行的纸币,仍旧存在一些不太信任的感情,能够换成可以用的东西,他们就去换,于是我们发觉农民们到供销社买棉布、买盐、买糖、买酒,能买的他们都在买,各地的供销社都时不时出现缺货的情况。销售端的火爆,自然引动了供应端。这个情况几乎所有的生产者都能看得到。以前没有人想过会存在供销社这种销售力强大的东西,只要把货扔给供销社,钱就回来了,这种好事不做白不做。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大量的资金涌入到了纺织业,雇佣技术工人,购买机器,建造厂房,好歹供销社的采购还是有把关的,不然一大堆质量有问题的产品都会流入市场。”
    白明修听懂了一些,点头道:“所以,现在的这个需求暴增,其实是一种报复性消费?”
    王勉武道:“也不能完全这么说,因为城市里的纺织品消费也在增长,大家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会消费更多的纺织品。只能说,我国本身就是一个人口众多、存在很强消费力的大市场国家,以往是生产力不足,难以供应广大劳动人民的纺织品消费,现在因为我们纺织业工业化了,刺激出这个需求来了,就产生了现在这个局面。”
    蔡佰这个时候也插了句嘴:“其实,最差的情况就是,市场根本是不理性的,原本棉花供应减少,价格上升,很多纺织厂已经提前把价格反应到了产品上,供销社的棉布类纺织品价格已经提升了,可是价格越高,农民就越买。我们当时还担心可能是存在炒作的可能,不过走访之后,发现只不过是农民单纯地在储备纺织品,仍旧没有超过他们自然消费的量。”
    王勉武补充道:“已经出现一部分纺织厂商,在撤销跟海运进出口商的订单,把供应转移向国内市场。大洋、广得利、明远等一些大牌船运巨头对此都不太满意,毕竟他们还想着凭借我国的工业品占领其他地区的市场。”
    白明修这个时候反而笑了:“这就是市场大的后果啊。”
    想一想英国工业革命,纺织业发展起来之后,产品根本在本土消耗不掉。而到了大明这边,场景完全就倒置了。蓬勃发展的纺织业,居然供应不了本土消费者的需求,而且还是自然基本需求。
    白明修问道:“对此你们经发会有什么想法吗?”
    蔡佰道:“这其实都是正常的市场行为,除了少数囤积居奇的,都是因为真实供求关系。所以,一方面我们只能组织各地区的农合,大规模地推广棉花的种植,在原料供应上想办法,另一方面,可能也只能看着棉花价格和纺织品价格出现一轮上涨。”
    白明修知道这种事情是没办法避免的,工业革命确实有这么强大的力量,生产力的增加会改变原有社会生产生活的面貌。一大群以前没有消费能力的农民现在成了消费的主力军。
    这也是大明在社会变革方面优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地方,白明修始终将提升全民经济生活水平作为第一要素衡量,欧洲工业革命虽然将一部分农民改造成了具有部分消费力的工人,但他们的消费能力仍旧不足,更别说人口没多少。现在英国人口才六七百万人,这点消费力不如大明一个省。
    棉花供应危机倒是也给白明修敲了一个小警钟,他作为一个后来者,要是迷信市场的作用那就是真的该死了。很多东西能够想到、能够计划到,必须提前进行规划。
    他还想着说,利用大明的强大工业力在海外市场拓展,但实际的情况反而是,大明的内需市场貌似更加的甜美一些。中国这块宝地,自古就面临着一个甜蜜的烦恼,中土天朝已经足够优越,你还要不要花费巨大的人力财力,再去不那么优越的地方开辟。本土市场都很够吃了,再去考虑外国消费习惯、拿下一丁点的外国市场,真的不够吃。所以哪怕到了后世,也有很多企业宁愿提高本土市场份额,也不愿意走到更远的地方去受苦。这本质上还是天朝上国人民的一种传统情结了。
    白明修最后又问了蔡佰一个问题:“大明第一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你们做得怎么样了?”
    蔡佰很明白皇帝陛下对此的重视,说道:“进度很快,应该能在年前共和院大议之前拿出方案。”

341 共和院
    元旦刚过不久,一则消息又一次引爆了大明的舆论。
    虽然现在老百姓们已经越发习惯,报纸上几乎过一段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