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吐气扬眉。
裴青也是心中高兴,徐荣果然没有辜负自己的期望,甚至比自己期望的还要强大,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这么傲人的成绩,最后迫使匈奴投降,彻底解决了匈奴的问题,不仅安定了北疆,还能为己方提供源源不断的牛羊和马匹,这些牛羊马匹不仅能够为己方提供大量的军粮,同时还能提升人民的身体素质,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大汉的实力。
“这徐荣果然不愧为大唐战神李绩的基因,竟然取得这么傲人的成绩,这样的成绩即便是大汉对付匈奴的名将卫青和霍去病也都难以媲美,的确可以称得上是大汉的战神。”
裴青决定打造徐荣“战神”的名声,一方面让异族和各路诸侯全都受到震慑,另一方面也用以奖励徐荣在这一战中所做出的的杰出贡献。
与此同时裴青也收到了徐荣的书信,说是匈奴新任单于呼厨泉如今正亲自前往长安谢罪,希望裴青能够答应让匈奴作为自己的属国。
裴青当然知道这其中蕴藏着阴谋,不由冷笑着说道:“嘿嘿,匈奴想要以投降作为自己的韬晦之术,等过几十年实力发展了再反我,这世上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情?我定让你匈奴从此再也无法对我大汉造成丝毫的威胁!”
第319章 只能接受
数日之后,呼厨泉来到了长安。
之前他并不是没有来过长安,在关中大乱的时候他也曾经抄掠到过长安城下,那时候的长安一片残破,老百姓脸上皆有菜色,看起来这并不像天子脚下,反而像是一座荒凉的城镇。
可是现在的长安实在是他想都想不到的繁华,大街之上车水马龙,长安九市个个繁华,商品琳琅满目,华丽的丝绸,精美的陶器,还有各种叫不出名字的商品,令人艳羡不已,尤其令人称道的是,不论是高官显贵还是市井小民全都神采奕奕,面色红润,丝毫没有了之前身处乱世的那种凄惨,单单从这里看,他们简直就是生活在一片乐土,跟处在盛世都没有任何的区别。
呼厨泉本身就有些歆羡大汉的文化发达和经济繁荣,现在看到这一幕顿时就感到有些乐不思蜀了,甚至恨不能长久留在长安。
与此同呼厨泉暗暗对裴青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他很难想象裴青是如何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把长安从一个久经战火破坏的残破城市治理成了如此繁华的一座大都市。
正因为带着这种情感,所以呼厨泉在见到裴青之后十分恭敬的行礼,不仅对己方轻易发动战争的行为向裴青谢罪,还答应赔偿段煨段煨的家人一笔巨款以表歉意,同时也对长安的繁华景象表示了由衷的赞叹。
裴青当然不会因为呼厨泉这么夸赞一番就把匈奴过往的罪行给抹掉了,他义正辞严的将匈奴过往的罪行数说了一番,随即告诫呼厨泉一定要遵守规矩,好好治理匈奴,规劝匈奴人谨守本分,昔日恶行不得再犯,如若不然的话,以后可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对与裴青的话呼厨泉自然只能一一领受,不敢有丝毫的讨价还价。
呼厨泉本以为这样就算结束了,他很快就会被允许再回匈奴,然后教导匈奴军民好好遵守规矩,继续休养生息,过他们的好日子。
然而没有想到裴青赐给他华美的衣物,奢华的珍玩,还经常赐宴,让他品尝人间美味,还经常让呼厨泉去旁听长安太学的讲学,过了没有半个月的时间,一直在北方苦寒之地过苦日子的呼厨泉就乐不思蜀了,感觉以匈奴现在的状况,就算再发展一百年也绝对达不到现在长安的生活高度,反正现在的匈奴都已经这样了,没有个三二十年是难以成气候的,可是到了那时候自己恐怕早就死了,哪里会等到匈奴兴盛德那一天?与其如此,还不如好好把握现在,在长安过几年太平富足的日子呢。
“恨只恨我不是一个汉人,反而生在匈奴,不得过上这种奢华享乐的日子,不得享受大汉的富足和繁华。。。。。。”呼厨泉的心中常常感慨,却又不能说出来,毕竟匈奴是父母之邦,自己身为匈奴的君长,正是匈奴最需要自己的时候,自己怎能就这样舍之而去?
所以呼厨泉在经过一番权衡之后还是决定要回去,于是他就在某一次酒宴中看似无意实则有心的提出了自己想要早早返回匈奴的打算。
呼厨泉对裴青表现得很忠诚,而且自己还信誓旦旦的声称等到回去之后一定好好治理匈奴,让他们知道遵守规矩,不得惹是生非。
然而裴青却并没有直接答应他,而是笑着问道:“你说现在的长安是个什么样的城市?”
呼厨泉连想都没想就由衷地夸赞道:“长安交通发达,商贸繁荣,实乃四方辐辏之地,如今百姓安居乐业,安享太平,文武将官尽忠恪守,实乃天下首善之地,下官恨不能常驻长安,以便享受这繁花似锦的生活,只不过令人遗憾的是,下官还要再度返回匈奴,去做匈奴人的单于,继续在北方苦寒中度过这个漫长的冬季。。。。。。”
“哦?既然你如此歆羡我大汉的繁盛,不如暂且在长安住着,至于匈奴,你也不用担心,我自会拜托他人代为治理,有一点你可以放心,你还是匈奴的单于,是他们的王,只不过治理百姓这些劳神费力的事情也都不用去管了这样你就能专心享受长安的繁华了,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末将求之不得,还请裴公速速为之安排。”呼厨泉之所以答应的这么痛快,一是因为他的确喜欢长安,而另一方面其实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虽然裴青在笑吟吟的征求自己的意见,可是实际上早已做好了决定,现在不过是把现成结论直接告知自己而已。
“既然反抗不得,他也只有默默地受了,至于匈奴的事情,那就让那些真正的管理者去头疼吧,”
呼厨泉正是因为抱有这样的打算,所以才如此爽快的答应下来。
裴青闻言自然很高兴,于是上表天子,拜呼厨泉为匈奴单于,封归义郡公,赐予田宅,金银钱帛,允许其在长安蓄奴,并且可以雇佣奴婢、家丁和农夫等等。
而对于匈奴的局势,裴青则拜徐荣为平北将军兼护匈奴中郎将,并以娄圭为长史,负责管理匈奴的内政外交,而匈奴的部族则被分为前后左右中五部,每部选出一个德高望重、有资历有威望的官员担任,比如前任匈奴单于于扶罗之子刘豹就担任匈奴左部帅,右贤王去卑则担任匈奴右部帅,五部帅直接对护匈奴中郎将负责,负责赋税的征发,士兵的征调,还有牧场的经营和榷场贸易的保护等等。
虽然无论是呼厨泉还是新选出的匈奴五部帅都知道这是裴青分化瓦解匈奴的手段,可是因为匈奴如今实力大减,再加上徐荣的强大震慑力,这让五部帅们全都不敢有所异动,只能无奈的表示接受。
其实虽然接受了,但在一开始这五个人还是比较默契和团结的,然而过了没多长时间,随着徐荣不断地挑唆,他们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团结尽皆荡然无存,整个匈奴各部之间互不信任,只能靠不断地向徐荣靠拢,通过牺牲其他部落的利益来换取己方的利益,于是匈奴彻底走向衰落,并且彻底成为了汉军的附庸,多年来匈奴对大汉的威胁彻底解除了。
第320章 对徐荣的声讨
随着徐荣迫使匈奴投降,成为了大汉的英雄之后,对于他的各种声讨也都随之兴起,这种声讨主要集中在一点,那就是徐荣杀伤太多,残忍凶暴,有干天和,同时也违背了儒家“仁孝”的传统。
当然,在一开始持有这种观点的都并非是在裴青集团,而是站在裴青对立面的许多势力,而最开始对徐荣展开批判的则是曹操集团。
这当然不是说曹操就是儒家的卫道士,而是曹操妒忌徐荣的功业,想要把他的名声给搞臭。
不过曹操的心中也大惑不解,这个徐荣之前跟他交过手,而且还曾经把他给打败,可是那是自己在没有顶尖谋士辅佐的情况下,可是现在自己身边有了郭嘉、荀彧和程昱等一流的军师,如果再度对战徐荣的话,曹操相信对方必败,然而没有想到这个徐荣竟然又取得了如此大的战果,仅用了不到半月的时间就横扫匈奴,迫使匈奴投降并且内附,如此大的成就实在是震铄古今,这意味着裴青麾下出现了一位千古名将,这怎能不引起曹操的忌惮和忧虑呢?
于是曹操召集了麾下谋士商讨对策。
不过曹操商讨对策的办法十分特别,他不是直接把自己的意图表达出来,让众谋士拿主意,而是对徐荣大加赞赏,说这个徐荣智勇双全,胆略无双,功比卫、霍,实乃千古名将等等,他这样赞誉徐荣当然并非是真心,而是让麾下那些众文武因此而对徐荣心生嫉妒,随后想办法诋毁徐荣,以便破坏徐荣的形象。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麾下的谋士毛玠当即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徐荣虽然善战,然而残酷好杀,下官听说他就连老弱妇孺都不放过,甚至就连两三岁的小孩子都不放过,这一役仅仅半个月的时间,徐荣就杀伤十万人以上,如此残忍好杀,殊非正义之士所为,大违我朝仁恕之道,与昔日董卓之暴行有何区别?下官又听说裴公准备任命徐荣为护匈奴中郎将,如此一来实在不知道匈奴人以后要受徐荣怎样的迫害?所以下官呼吁朝廷应当免除徐荣这等暴徒的职位,乃至问罪于他,至于这护匈奴中郎将自当另择贤明前去担任。下官听说于禁将军治军严明,与此同时却又没有残忍好杀的恶行,所以建议由于将军担任护匈奴中郎将。”
对于毛玠的说法曹操当然十分喜悦,他立刻向天子上书,述说徐荣的各种恶行,并且建议天子撤销徐荣的职务,改派于禁担任。
对于护匈奴中郎将这样的职位他可是垂涎已久,因为只要安排自己人去任职,这就意味着己方将会有源源不断的战马,这对于己方来说绝对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只不过曹操也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也不过是看看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