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长姐-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能享用,而且我的女儿甚至还要跪拜她?该有的礼制不能享用,不该有的礼数却要遵守。徐皇后当然要忍不住克扣寿康一点儿。但就是这么一丁点儿,陛下都不肯忍,哪怕让皇后难堪了,都要加回去。放在谁身上,谁不怨恨?陛下加恩于寿康多少,别人就怨恨她多少。”
“陛下以为薛皇后就不怨恨么?日日战战兢兢,日日尊长公主奉长公主意为尊,这个皇后当得果真没有滋味儿。”
皇帝却仿佛无动于衷,“朕是天子,姐姐是皇长姐,名份在,礼制在,无论谁敢怨恨,徐家都是他们的前车之鉴。”
皇帝拂袖起身,“母后就安心在这慈懿宫养老罢。您如果喜欢,贤皇后所生永宁长公主也可以长久给您做伴儿。”
宫中去了个心腹之患,太皇太后自然是心情很好,也就有了闲心接着琢磨永宁的婚事。
永宁经过徐家的事之后,名声有损,其实并不是很好嫁了,但她毕竟还是皇帝的妹妹。即使没人求娶,皇家也可以强行指婚——这倒不足虑。真正足虑的是,嫁给谁才能不对皇帝的朝堂起坏作用。
“您想把永宁送给高丽的太子做太子妃?”寿康听了太皇太后的话不由一愣,心道,这祖孙俩在欺负外藩这件事儿上真是算计到一块儿去了。太皇太后佯装不悦,“什么叫做送?天子所予那是赏赐。”寿康道:“是,您想请陛下把永宁赏给高丽的太子?”
薛皇后小心翼翼地道:“这……岂不是让高丽大王做了陛下的……”她迟疑了一下,算了算辈分称呼,到底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叫,就只好退而求其次地统称了,“做了陛下的亲家么?”
亲家这个称呼虽然没说明白辈分关系,但太皇太后还是听明白了,便也觉得这个主意不好,“那可怎么好呢?东瀛远隔重洋,水路不畅,也不好让她去。你们也想想,还有哪儿好?”
寿康本想说陛下已经看好了缅甸,但转念又一想,缅甸如今战火又起,不知道皇帝到底是怎么个处置办法,这婚事八成儿是不行的了,便只道:“也未必就得是外藩,孙女儿瞧着蒙古的一些亲王之子也是好的。虽然不是世子,但只要自己能知道上进,总也能挣出头,不至于让永宁受苦。”
太皇太后是不怎么喜欢永宁,但也不至于就那么想让她受苦,所以之前虽然说希望她远嫁高丽太子但到底也是尊贵人。太皇太后想了一回,“这恐怕也不好,蒙古王爷们镇守蒙古,把永宁指给他们的儿子……恐怕未必得人心。”
“有不愿意攀龙附凤的,就必然有想沾光儿的。到底也是尚主呢。”薛皇后怕寿康脸上不好看,便帮衬了一句。寿康看着她笑了一下,然后对太皇太后道:“指给内藩是有些顾虑的,不过胜在离着近一些。”太皇太后叹了口气,“我也知道咱们家的公主历来没有送去外藩的,就算是汉朝的和亲公主大多也都是加恩所封。但永宁现在这样……恐怕反而是嫁给外藩对她自己要好些。”
薛皇后想了想,“老祖宗也是为皇妹着想,外藩若是得了正经的上了玉牒的长公主,必然是要对陛下感激不尽,更要尽忠朝廷了。”
“要是这么想的话……那个现在正和朝廷打仗的是谁来着?就是怀烈去的那个。”太皇太后灵光一闪,忙问道。薛皇后道:“是缅甸。”
太皇太后笑着拊掌,“是了,就是他们了!他们的王多大的年纪?或者可有个年纪跟永宁相当的兄弟么?”
寿康心中称奇,“这倒没听说过,不过如今双方正打仗,这些事儿恐怕还不好说。”
“天兵一到,缅甸还不得老老实实就范?到时候再赏他们一下,许他们迎娶永宁,那可不是天大的恩典了么?”太皇太后越说越觉得这着实是个好主意。
寿康和薛皇后对视一眼,均道:“老祖宗实在英明,如果事成也算是天作之合。”


☆、十八

怀烈人在半路上自然不知道自己还没到战场,战果就已经被祖母和妹妹惦记上了。
不过比起怀烈,和顺最近过得更不安一些。
徐家祸事之后和顺便觉得不妥,就要递牌子入宫给太后请安,但宫里传出消息说太后欠安,不见人。和顺更是坐立不安,便又提出要见寿康,寿康却也不回应。
和顺的驸马是个老实人,不知道宫里的许多弯绕,便安慰和顺道:“长公主别太担心,徐贵妃虽然和外朝官员勾结,但太后怕也是不知情的。这次病了大约也是节气缘故罢了。”和顺勉强一笑,“可不是么?最近这天儿实在闹人……”驸马见她还是不高兴,但又想不出话安慰她,就只好陪着她坐了一会儿,最后还是和顺说让他不必担心了。
就这样提心吊胆了小半个月,太皇太后终于宣了和顺三姐妹入宫说话。
一进慈晖宫三姐妹就觉出不同寻常来,以往太皇太后宣见,身边总是跟着太后、寿康和皇后的,但这回却只有薛皇后在侧。三姐妹互看了一眼,然后各怀心思地行礼请安。
太皇太后和颜悦色地叫起,又让人赐茶赐座,“今儿咱们祖孙再加上你们嫂子,咱们一块儿说说话。”太皇太后笑眯眯地看着这姐儿三。和顺三人只是称是,却谁都不敢多说。太皇太后冲和顺招招手,拉着她的手让她在自己身边儿坐了,“我瞧着安茹瘦了?”和顺强笑道:“近来天儿热,瘦些反而好受些。”
太皇太后慈爱地看着她,“我晓得外头有些浑话,你不要放在心上,你是先帝的公主,谁也动摇不了这一点。”
荣安看了一眼昌宁,二人脸上都明明白白地写着,‘这么快就杀入正题了么?’
和顺想要说话,太皇太后却笑着摇摇头,“丫头,祖母知道你要说什么。你不要问你母后怎么了,也不要问你母后的病。祖母说的你听着就好。你皇姐她是看在你先皇嫂的面子上,也是看在你的面子上,本来是打算掩着这事儿不吭声儿的,但凡事就是如此,内宫与外臣勾结不是好话,外戚自重更是大忌。你皇兄不可能容得下这样的事儿。我也不能。”
和顺低着头捏着帕子不说话,太皇太后又看了看昌宁和荣安,“这几年总有人在外头议论你们皇姐的仪制,我一直不说什么是因为看你们都是懂事的。但这回之后我也长了教训,你们再懂事也难免身边有些不明白的人要嚼舌头,听得多了不免就要和你们姐姐离心。”她顿了顿,“大道理都是说烂了的,什么祖宗社稷、天下万民,说多了也就没意思了。祖母和你们说些实在话。你们姐姐命苦,有此一劫,后头的什么尊荣都是弥补这一劫的,谁羡慕这尊荣,谁就比着寿康的例去历劫,回来之后如果还能不疯,我这老婆子就亲自去求陛下把寿康有的,统统都赏她一份儿。不能,就老老实实的,该磕头磕头,该干嘛干嘛。”她看了一眼薛皇后,“我们都是凡夫俗子,因果已定,谁都更改不了。寿康种了自己的因,如今收了自己的果。徐家也是。老天有眼,一个也跑不掉。”
薛皇后知道,虽然小林子的事儿已经查完了,但太皇太后到底对自己有了些疑虑。其实这也不奇怪,如果换作是她自己做这个太皇太后,恐怕也会怀疑。毕竟,小林子的事儿一出,第一个影响就是封后当日,寿康的一拜。而且小林子也的确是和凝儿说了这些,而凝儿又是自己的心腹。如果太皇太后不怀疑,那反而是件怪事了。但薛皇后也并不急于辩驳,这种时候越是心急越让人觉得可疑。
正在这时,宫女通报说寿康长公主过来了。
寿康一进来就看见和顺三人和薛皇后都已经到了,心里多少有点儿惊讶,但也没说什么,只是跟太皇太后请了安,又和几人问候过,便坐了。她还没来得及说话,和顺就突然跪下,膝行至她面前,求道:“皇姐,我知道母后曾经对不起姐姐,也知道母后此番的确是大错特错。无论是从感情还是从国法,我本既不该求姐姐原谅母后,也不该求皇兄宽恕母后。但她毕竟是我生母,她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我,如今她受难,我实在不能袖手旁观求个独善其身。求姐姐成全我一次,我愿意落发出家,代母后在佛前赎罪。”
寿康俯下身扶她,却被她抓住手臂制止,用了两次力没有扶动她之后,寿康便只是维持这个姿势,也不再使力,“妹妹要学缇萦,这份孝心,我本是不该阻拦的。但母后本就无罪,又何必妹妹以身代之呢?”
“姐姐,此处除了皇祖母和皇嫂,便只有我们四姐妹。我们之间还有什么不能明说的?母后做的错事我都知道,即使她是我母亲我也没法儿说她这些事都做的有理,但我……姐姐,往事不可追,往事不可改,我知道我说什么都无法弥补已经造成了的伤害,所以我不求您和皇兄饶恕她,我只求……是!是了!我只求您和皇兄同意让母后比贤皇后例,入福佑寺为国祈福。我则愿比永宁例,陪母后常伴青灯,在佛前赎罪。”和顺说着便忍不住哭了出来,“姐姐,我什么都不要了,如果您还生母后的气,您就让皇兄去了我的封号,毁了我的玉牒,将我贬为庶人罢。只要皇兄不迁怒于我儿女,那要怎么处置我,我都无怨无尤!”
寿康垂着眼,脸上一片木然,她收回了手,什么也没说。太皇太后再怎么不喜欢太后,和顺也都还是她的亲孙女,看着和顺这样,老太太自然要不忍心,“安茹,你先起来。你皇兄……”太皇太后想说,你皇兄不会处置你,也不会迁怒你的孩子。但这句话在嘴边打了个转儿,不知怎么还是没说出口。太皇太后叹了口气,让自己的宫女去扶和顺。
和顺却只是推开了,“姐姐,从前我一直妄想着您和皇兄什么也不知道,我们还能就这样做兄妹、姐妹……我总想着,如果我一直做个好妹妹,是不是就能偿还一点儿我欠姐姐的债,是不是万一有一天你们知道真相的时候,就能稍微原谅我们母女一点儿……我……”
“够了。”寿康打断了和顺的自白,“当年耿氏向陛下求的是我,如果真让你代我去了,那才是我对不起你。所以,你没去是应该的,没有对不起我。我也不必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