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族长不在乎刘老实他们一家子的死活,却不得不重视刘家的名声。尤其是,这件事情可是牵扯到了刘老爷。狗蛋儿已经被刘老爷收为养子,到时候少不得要把刘老爷给牵扯进来。
周大夫从屋子里走了出来,叹息了一声。就算是平静的村庄,也会有着狗叫。
“周大夫,我娘怎么样了?”大丫看到周大夫,着急的上前问道。
“头上的伤没什么大碍,就是这几天要好好的养养。不然,怕是肚子里的孩子都要保不住了。”周大夫的话让大丫几个人都有点儿风中凌乱了,主要是何氏今年多大了?三十多岁了吧?
若不是大哥读书,怕是现在都要成亲了。
大丫晕乎乎的陪着周大夫开方子,又亲自把方子给放好了。李老太太倒是反应的快,不讲怎么样添丁进口的都是好事儿。
原本站在李家门前的人,看着李家的人都热热闹闹,高高兴兴的迎接着新的生命的到来。众人都好笑的看了一眼依旧堵在李家门前的刘老实,春婶子进门的时候生了狗蛋儿,后来又怀了一次,不知道怎么的,没有留下来。
春婶子摇了摇嘴,觉得自己都要被人群给笑话死了。脸皮子发烫,就算是她一项脸皮厚,可这一会儿人家又要添丁进口了。
刘族长瞪了一眼不甘心坐在地上的春婶子,骂道:“丢人现眼的东西,还不快点儿起来。”
而此时,秦老太太也扶着孙子的手走了过来。原来小胖子回去骑马,秦老太太才知道李家发生了大事儿,至于说报官,她觉得不过是大丫气不过才说的,因此就拉着要去镇子上面报官的孙子。
“你娘怎么样了?”秦老太太看到大丫,着急的问道。
大丫摇了摇头,惹得秦老太太差一点儿没哭出来。还是李老太太看着自家这一会儿反应迟钝的孙女笑着解释道:“他娘没什么大碍,就是有点儿头晕。不过,这一次还真是多亏了周大夫,我们家又要添丁进口了。”
秦老太太一听,也是觉得高兴。
小胖子低着头,很是羞愧的走到大丫的身边。“对不起,我奶奶拦着我了。不过,要是你觉得不开心,我一会儿再去。”
大丫也就真的是一时的意气之争,升斗小民的心思,前世的她就知道。就算是前世的自家,还算是小有资产,可也不敢和人家官二代硬碰硬。
“没事儿,我不过是吓吓他们而已。”大丫不以为意的说道,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这是中国几百年的教训,尤其是在这个吏治并不清明的时代。
“哦,我还担心你会失望呢。”小胖子松了一口气,露出来一口的白牙。
最后还是刘老爷和里长两人出面,驱散了李家门前的人。他们决定,还是等到李三郎回来之后再说。而且,李族长和里长有着自己的考量,现在村子里面,李三郎一家一枝独秀。就算是李三郎家有两个秀才,可县官不如现管。人家刘老爷毕竟是四品的官员,等到孝期一过,立刻就能够重新为官。
而此时的刘老爷,也是满面的愁容。
郎氏不解的看着自家的老爷,老爷在朝为官的时候,都没有露出来如此疲惫的面容。这一刻,就像是面临着生死一样。
“夫人啊,你说说咱们刘家怎么样?等到我从朝廷上面退下来之后,你说刘家的那个儿孙适合在官场上面?”
郎氏听了刘老爷的话,也是陷入了沉思。几个儿子,她都清楚,不是什么聪慧的人。就是进入国子监读书,都是刘老爷走的关系,进了官场之后尔虞我诈,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腾儿不是挺好的么?就是现在年纪小,有点儿调皮。可我看着,这几天每天还会自己看书温习了。”郎氏自己说的都有点儿心虚,可也的确,刘腾这几天比着以前乖多了。
刘老爷也是欣慰的点了点头:“腾儿倒是懂事了不少,不过还是少啊。我这些年,就一个人。独木难支啊。”
郎氏也知道老爷的顾虑,若是老爷出身世家,到时候出仕的事情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可,现在却成了一个未知数。
“老爷如何打算的?”郎氏问道,看着刘老爷不断的搓手,就知道他遇到了一件为难的事情。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三十一章
李三郎从县城戴着两个儿子回来,看到媳妇儿头上的沙包,差一点儿美上门把刘老实给剥了。还是李老太太眼明手快,赶紧把儿子给拉着了。
“现在人没事儿了,就好。和他们计较那么多做什么?”老太太一辈子都有喜欢以和为贵,凡事少争执。
“这还是没事儿,那什么算有事儿。娘,这一次是他娘幸运,若是改天岂不是要杀了咱们全家。”李三郎说什么都不同意,这已经威胁到了他们一家人的生命安全了,不能在容忍下去了。
“哎,三郎。一会儿等到族长和里长来了再说啊,等一等啊。”老太太和李三郎两人正说着,李家的族长和这个村子的里长都走了进来。族长和里长两人是亲兄弟,为人很是公正,因此村子里的人对这两位都很是尊敬。
“二叔和三叔来了,快点儿坐吧。”三郎看到两位长辈进来,脸色微微的缓和了一点儿。昨天族长亲自站在门前坐镇,李三郎表示很是感谢。
族长和里长两人都呵呵笑了,随和的坐在凳子上面。先是问了一下李老爷子的身体是否还好,然后又问了一下何氏的身体现在有什么问题,若是需要什么直接说出来不用和他们客气。
李三郎也客气的拒绝了,族长和里长的日子比着村子里的人算是好的,可还是比不上他们李三郎家的。
族长和里长把自己的来意说了一下,李三郎就沉默了下来。毕竟供养族中的孩子读书,可不是一件小事儿。那是细水长流的事情,若是族里面的人不配合,怕是自家倾家荡产都不够。
族长看着拧着眉头不说话的李三郎,心都要跳出来了,倒是里长还冷静一点儿。
“现在咱们村子里,一个私塾都没有。倒不如咱们先办一个私塾,先生就让石头和铁柱两人担任。”李三郎听到要让铁柱和石头做先生,更是心中不乐意。可,这些年来,村子里面明的暗的闲言碎语,里长和族长都秉公办事,因此他对于这两位老人很是感激。
“现在他们两人都在县学里面学习,我不想耽误了两个孩子。”李三郎委婉的拒绝道,不是他不想为族中做什么事儿,而是不想耽误了两个孩子的前程。
族长和里长对于读书理解的不多,只想着刘夫子是名秀才,就能够在村子里教书,他们李家的两个秀才照样也能。坐在外面一直注意着爹和族长说话的石头,却是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
“爹,我想回来教习一段时间。”他们现在每日去县里面也是无事可做,每日里也就是和那些个秀才逛逛酒楼,倒是耽误了不少时间。先生对于他们的行为也是清楚,却没有加以制止,因此石头觉得自己还是回来教学的好。
大丫不知道为什么老是喜欢说那句话:半部论语治天下。可,他们读书甚多,却很少能够精心研究下来。
石头觉得自己每次读论语的时候,都有另外一层的理解,在家里面教书不但能够让族中更多的孩子读书,还能够温习功课,何乐而不为呢。
李三郎愣了一下:“可这样会耽误你的功课啊。”
石头笑了笑:“爹,不会的。我准备到后年才去参加举人考试。在县城里面,先生也是布置了功课,更多的时间还是看着自己。”还有一句话,他没有说出来。那就是,这一次刘老爷回家乡,说是带回来了许多的书籍,想着有机会能够研读一下。
旁边的铁柱也赞同哥哥的说法,李三郎看着两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主意,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族长和里长倒是高兴的很,觉得这样真是给李家人长脸啊。
“好,你们都是好样的。族里的人一定不会亏待你们的。”里长高兴的拍着石头的肩膀,才发现小时候那个总是默默地带着弟弟在山脚下玩的孩子,已经长成了一个翩翩少年郎了。
石头和铁柱既然是已经决定了办学,那就要办的好,因此两人准备骑马去镇子上面拜访一下刘夫子,请教一下经验。
刘夫子从学堂里面出来,就看到在外面等候的两人。很是高兴的,领着两人回家。
“你们准备在家中办学?这可不是一家容易的事情啊。”刘夫子说着,也很是遗憾。有的时候,一个有远见的族长真是一个家族的福气。看看李家的族长,想想自家的族长做的那些事情,他就觉得恶心的慌。
“不瞒你们说,当初你们二人走后,李家的族人去学堂的也多了。可,……”刘夫子叹了一口气,想起来族长给他说的,不要多管李家的学生,还要给刘家的族人开小灶。这是一个族长能干的事儿么?
石头和铁柱两人对视了一眼,就知道里面有着他们不知道的事情。可,既然刘夫子不愿意说,那他们不问就是了。
“其实办学也没什么大事儿,主要是要有一个上课的地方。刘家的族学几十年都没有人修理,你们也见过,里面的桌椅都破破烂烂的,说实话你们考上秀才我真的很开心。”
“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买不起笔墨纸砚,当初你们进学的时候也清楚,那些东西耗费了很多家庭的心血。”刘夫子说完,就双眼瞪得大大的。
“我其实内心一直有个想法,授课的课本一直都是我一个人抄录的,等你们上学的时候,让你们拿钱来买。其实你们可以在镇子里面买点便宜的笔墨纸砚,到时候分给大一点儿的孩子,让他们教导下面的孩子。或者是,一个字一个字的教,到时候一本书教导完了,他们也有了自己的书本了。”
可惜的是,那个时候的自己没有那么大的财力,若是有倒是减轻了不少人的负担。
石头和铁柱都觉得先生的话,给他们打开了一扇窗。三人商量着怎么把村子里的学堂给办好了,至于教学的教室,刘家的人不愿意出,他们李家人愿意啊。
李家人祖祖辈辈都希望能够出来一个读书人,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三人正商量的热火朝天,刘夫子的童子敲门进来。送进来一个烫金的帖子,石头和铁柱两人都看直了眼。
刘夫子打开帖子一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