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同人)红楼之玉错-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下大概也有些疑惑,但未必就怪李纨。见主子们如此,贾环又还没醒过来,赵姨娘又在门外大哭,别人更是不敢劝。

陈公公将这些都看清楚也听明白了,才扶着黛玉到贾母床前。贾母如同见到隐隐佛光,终于睁开眼来,拉着黛玉坐在床前,哽咽难言。

等黛玉行过礼后,陈公公劝道:“老太太放宽心思。依我一点儿拿不出手的见识,事情也许未必就是这样的,还请大奶奶先起来的好。”

贾母勉强问道:“要依你说,又该是怎么样的?”

陈公公应道:“我服侍太上皇的时候曾听得大师说过一回,神鬼有欺人的,也有怕人的。虽听说马道婆有那么一说,但她未必能肯定,便是此意。珠大奶奶性格平和,兰哥儿又是嫡长孙,只有别人抢他的份儿,哪有他夺别人的理?”

众人听得都有些意思,尤其是王夫人处处辖制她,众人心知肚明,因此都暗自点头附和。又想着陈公公那句“神鬼有欺人的,也有怕人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贾母想想也在理,便问道:“你说的也不错,能给我们解解吗?”一边儿看看李纨,让人先扶她起来,且听陈公公怎么说,再做定夺。

各位看官兴许会问,为何陈公公三言两语贾母和上下都能稍稍安静下来洗耳恭听呢?

这有个缘故,说来也不奇怪。一来大凡盛世,世人饱暖之余皆爱寻仇觅恨又信佛奉道,既是消磨时光,也是为后半生、子孙后代乃至自己的来世做打算。此时物用也丰足,因此能供养更多的和尚道士,因此庙宇扩增、僧道飞涨,香烟缭绕、钟鼓声声不绝于耳。

二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佛道是途径之一,自然取而用之;或者听之任之;也可能帝王也信奉此道,如此则上行下效,再加鼓励兹繁,天下就更多了。汉奉道为国教,术士得封侯;唐奉释为国教,佛陀为国师。到了这种境地,帝王是信奉其道义,还是信奉其能虚民心,就不得而知了,兴许兼而有之。总之历代帝王多采用其为辅,却是不争的事实。

本朝也不例外,开国至今,不仅寺庙倍增、僧道遍地,而且历代皇帝皇后等都特别信奉;宝灵宫的建立,便是见证。而到了太上皇,更是迷醉于此,只等大皇帝弱冠,便匆忙将帝位传给他,一心修持。寻常也多请得道高僧入宫讲经诵佛,参禅论道,天下皆知。

 第117节 第117章

陈公公在宫里服侍多年,又是内管,他之所言,众人必定信服。兼之上次提议让宝玉清净独居,虽说神智依旧不清,但精神气色明显好转,上下有目共睹。这会儿贾母也愿意听听他的话,也愿意相信他说的。兴许也是病急乱投医,府中上下让她烦恼,还不如听听这个局外人的说法,没准儿还能歪打正着,帮她一把。

当下听得贾母让他说下去,陈公公想了一想,款款说道:“此事究竟是环三爷冲撞了邪祟,还是有人有意诅咒,目今尚不能下定论。再则府中幼弱非他一人,为何独他中邪,也有待深究,但都不急于一时。毕竟这种事情事出有因、查无实据,不可不慎。

至于珠大奶奶,她人品行事,大家都知道,不能三言两语就抹煞掉。其二,她即为嫡长孙嫡母,又受府里上下尊重,老太太向来也体谅护佑她,此举并无半点儿益处。便是寻常之人也不会做下此等傻事,更何况珠大奶奶聪慧犹胜常人?其三,不仅大奶奶,贵府亲家李老大人以及李府上下素来都是知书达礼淡泊名利之人,又岂肯自污?

我并非有意为珠大奶奶开脱,一来是不忍见府中骨肉相残,良人蒙冤,贵府蒙羞,二来就事论事,三来则是另有一个缘故。曾闻神鬼有欺人的,也有怕人的。那欺人的神鬼,除了偶尔自己出来作祟外,也受那些邪祟之人做法驱使,四处去害人。但俗话说邪不胜正,若是遇上阳正之气旺盛的,不仅不能伤害他,只怕会遭反噬。或者不敢伤欲伤之人,而随便中伤其他人畜了事。因此兴许是有人作祟,也有可能是鬼神作祟,但作怪之人未必是珠大奶奶,本欲伤害之人也未必就是环三爷,可能是他小孩子家正巧路过撞上了。

如此则虽然环三爷命中与虎年狗月的人相冲,却非必此人害他,而只是无辜受害。兴许还是有人欲对珠大奶奶不利,或者对老太太不利,不想你二人福大命大,有天神护佑,那邪祟因而嫁祸他人。依的我说,此事还需慢慢细察,不论是暗处还是小人,都要多留心。待有了真凭实据,才可下定论。

而且眼下此事已经闹开,害人者大概也不会再将凭据留在手里,若是有,多半是嫁祸,不仅不实,而且容易中了圈套。不如先丢开手,日后再行查访。若那人就此偃旗息鼓,老太太不如也既往不咎,但设法治好环三爷,图个家宅安宁,家和万事兴,才是上策。”说来说去,陈公公也不想给王夫人脱罪,也不便直接指出赵姨娘,便含混其词,且看贾母的意思。

这一番话众人听了个七七八八,多半都点头称是。贾母道:“你说的不错。我也相信珠儿媳妇儿是个老实不肯多事儿的,这么多年她什么都没争过,反而处处让着别人,兰哥儿也带的很是不错,我们是不该怪她。至于眼下的事儿,就依你说的,鸳鸯,再催人去找找太医道士,好生将环儿治好,这事儿就先这样吧。”

王夫人不依道:“明明就是她,知人知面不知心,克死珠儿,又咒死娘娘,这会儿又来作怪,大概是想咒死老太太,下一个就该是我了。”

陈公公道:“咒死娘娘对她有什么好处?她和珠大爷情深意厚,才有的兰哥儿。兴许还是别人克死或者咒死珠大爷的,偏她命硬,躲过一劫,留得个孙儿,很该谢她才是。”

贾母道:“她那会儿才过门的时候,和珠儿恩恩爱爱,又能扶持珠儿,正是一对佳偶,大概真有人诅咒珠儿也不一定。既然这样,就改日再请些高僧仙道来做场法事,驱邪避祸。至于邪祟小人,还是慢慢再查找吧。”

凤姐儿道:“既然上回是有人故意诅咒我和宝玉,那就一定是我们碍着他了,如此倒也不难找。只可惜时过境迁,无凭无据的知道了也不算,却是白受了那一顿委屈。”想到这儿心下颇有些叹息,忽而也有些感叹。原来在她算计别人之外,还有人算计着她。

贾母有些累了,拍着黛玉的手道:“我老骨头没用了,大概也是有人想诅咒我早点儿死,日后你……陈公公,就劳烦你替我多照应着我这外孙女儿些。她好容易好起来,可经不起这般折腾。玉儿,日后……你很该自己照顾自己了。”说完闭上眼睛,困倦的昏睡过去,重重的喘着粗气,实在有些不堪重负了。

黛玉原还有些担心,鸳鸯道:“林姑娘不用害怕,太医说过,老太太身体不好,又一连几夜没休息好,睡一会儿就会没事了。”

众人见状才陆续退出来,劝慰赵姨娘的劝慰赵姨娘,请太医的请太医,请神的请神,又陈公公故意当着众人说出来,赵姨娘唯恐众人猜测是她做法不成遭了反噬,因而不过耍赖一番便回去了,依旧守着贾环,偶尔哭几声装个样子。

其他众人也渐渐散去,但想起陈公公的话,忽然都有些疑心起来,唯恐下次自己会受了无妄之灾;或者被拉出来当了替罪羊;或者自己的主子奴才做下此事因此受到牵连。总之府中上下一时间人心惶惶,相互猜疑防备起来,比先前又更乱三分。而人心一乱,行事就没有不乱的,加上宝钗不好再管家;王夫人更加不喜李纨,因着赵姨娘的事儿也不喜探春,这下上下更是……岂是一个“乱”字所能尽述的。此乃后事,暂且不表。

且说当下陈公公扶着黛玉回到潇湘馆,略微想了一下,赵姨娘想来也不敢因为他而嫁祸黛玉,因此只管命雪雁疏影她们好生服侍黛玉,别事不管。

过了片刻,婆子来回,厨房如今乱成一团,不能按时送饭出来,陈公公便命疏影她们另想办法,手里又有额外的银子,自然不愁。倒是李纨,一会儿等众人都散了,才回到园子直往潇湘馆而来,见了陈公公就要跪下给他磕头。

陈公公笑道:“善恶有报,大奶奶何须多礼?我也不过是举手之劳,若非林姑娘执意要我强出头,我也不敢多嘴。大奶奶当洁身自好、广种福田,多积善因,自有福报。”

黛玉亲自扶着李纨进屋坐了,又拉着她一块儿吃饭,一边儿劝道:“这事儿算是过去了。大嫂子护了我那几次,我怎么会不记得?咱们可是说好的,大家姐妹一场,要相互扶持。”

李纨抹着泪,红着眼,点头道:“怎么说都得多谢林妹妹。否则我受冤屈事小,若是我有个好歹,兰儿必定受牵连,他才是最无辜的,我不放心。”

黛玉拉着她的手安慰道:“不会有事儿的,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咱们心无偏私,而且又能齐心相助,必定能逢凶化吉。而且兰哥儿也大了,便是有个大小事故,他也必定能应付得了,大嫂子不必太为他担忧。自古英才出少年。乱世出英雄。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兰哥儿这年龄,正是成才的好时候。”

李纨道:“你知道的多些,虽然之前多有歉疚,但日后咱们只如姐妹一般,相互扶持。说起这个了,近来倒是还有件事儿,我突然想起来,只怕会让你蒙冤。不如将凤丫头和四妹妹叫来,一块儿计议计议,看可有妥当的法子应对,免得白叫人给算计冤枉了。”

黛玉奇怪道:“我一向凡事不管,怎么又连带上我了?”

李纨看了一眼陈公公,抿嘴低头想了一下,毅然应道:“也罢,我也不用顾忌那么多。虽则陈公公算不得府里的人,但今日相救之恩,我也只当是我恩人,有话就只说了。得罪之处,还请妹妹和陈公公多见谅。”

陈公公给黛玉另换了才贡上的云雾茶,也在一旁坐下来,吩咐雪雁小心去将凤姐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