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小勇明天下午才能赶到,舒城准备林小勇来了之后,和自己一个房间。
安排好住宿之后,众人才下楼吃午饭,午饭之后,不少人想出去感受一下格尔木的风土人情。
因为舒城已经下令,今天不上班,大家可以自由发挥。
舒城没有一起去,他直接回到了宿舍,刚进门,舒城就感觉鼻子有液体流出,一摸之后,发现满手红色,显然,舒城是流鼻血了。
其实今天吃饭的时候,舒城就感觉有些头晕、不想吃东西,舒城便猜测自己是因为高原反应。
没想到刚回到宿舍,就变得这么严重。
舒城来到浴室,看着镜子内的自己,鼻子里依旧在流血,止都止不住。
无奈之下,舒城只好按住鼻子,仰起头,不让鼻血流出来。
“舒城,你怎么啦?”就在这时,一个惊讶声音响起,却见商航出现在浴室门口。
原本她是跟杨静等人出去逛街的,但忘记带钱包了,经过舒城房门的时候,见房门虚掩着,而在房门上,居然还发现了血迹。
商航一愣之下,直接推开了门,来到浴室门口的时候,便发现舒城满手是血。
“没事,可能有些高原…。”舒城刚开口说话,突然感觉一股暖流流入口中,让他忍不住闭嘴不说。
“我叫车送你去医院!”商航立马道。
这个时候,商航也不知道怎么办,唯有送到医院,才是最好的办法。
商航直接给李建打了一个电话,好在对方就在隔壁住,不到一分钟便进来了,发现舒城按住鼻子,二话不说,带着舒城,向楼下走去。
很快,在李建和商航的帮助下,将舒城送到了格尔木人民医院。
经过检查,舒城的确是因为高原反应导致的流鼻血情况,不过好在是轻微的高原反应。
医生给舒城开了一些药,对舒城道:“这些天要放松心态,别太紧张了,也别去做剧烈运动和急行,切忌暴饮暴食,如果抽烟喝酒的话,这些天也最好抽喝。保持良好的心态,虽然说吸氧可以解决,但一旦习惯了吸氧,你对它的依赖性就会很强,到时候你根本就离不开它。我的建议是,尽量让身体慢慢的适应这个环境,毕竟你说你要长久待在这边,长期吸氧不是个办法。”
舒城点点头,道:“谢谢医生。”
其实舒城心里很清楚,自己产生的高原反应,很有可能是压力过大导致的。
毕竟天路线,算是自己担任项目经理以来,干的第一个工程,说没有压力,那是不可能的。
回到宾馆,舒城便休息了,休息前,舒城给林芝打了一个电话,提醒对方关于一日三餐的事情。
毕竟林芝也是第一次,从一个工程开始进场,便开始干综合部长一职,很多事情,不交代一下,对方还真有可能忘记。
舒城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九点多了,打开手机,有条未读短信,是商航发来的,她告诉舒城,醒来后告诉她一生,她已经安排厨房堡了粥,不吃饭不行,身体会更加受不了。
经过几个小时的休息,舒城明显感觉好多了,那种头晕的情况,有所减轻。
给商航回了一条短信,不一会儿,李建便给舒城端来了粥,毕竟现在已经很晚了,商航再来舒城房间内,显得不合适。
这么多项目部员工都在,万一被撞见,对谁都不好,商航还是明智的选择回避。
第二天,舒城精神虽然有些萎靡,不过相比于昨天,已经好多了,他今天准备带着相关技术人员,先去探探路,看看自己施工地段,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下。(未完待续。)
第三九八章 风鸣山
根据施工指挥部前期提供的线路走向坐标,舒城能大概的知道,线路的走向位置。
在出发前,舒城先让技术部和相关负责人,在手机上,都安装了奥维互动地图浏览器,这玩意可以把所有的坐标输入进去,然后就能在地图上,大体的显示线路走向。
你输入的坐标越详细,画出的线路走向图就越详细准确。
依靠这个地图,还可以进行导航,不至于最后走偏或找不到大体的位置。
毕竟前往昆仑山和唐古拉山地界,都是广阔无人区,你想找个人问路,是完全没可能的。
在那些地方,很多都是沼泽、戈壁和荒芜之地,只能通过导航,才能找到大体位置。
除此之外,每一个出发的成员,都带好了保暖的衣物,毕竟越往昆仑山和唐古拉山走,海拔越高,天气温度越低。
尤其是唐古拉山,常年积雪,年平均温度都在零下,哪怕现在是夏天,温度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除了衣物之外,舒城专门安排林芝,准备了一些食物和水,从格尔木出发,要行使一百五十多公里,才到舒城施工线路的开头,中间荒芜人烟,更不要说住宿了,连饭都没得吃。
因此,舒城必须带好足够的食物,以防出现意外,毕竟那些地方,手机是否有信号,还是一个问题。
万一车出了问题,到时候又联系不上救援,饿死就蛋疼了。
除了吃穿准备完毕外,还专门安排林芝采购了一些随身携带的医疗设备,还有随身携带的小型氧气罐。
这些氧气罐也是为了防止意外,毕竟随着前往唐古拉山,海拔是不断上升的,高原反应和缺氧,都威胁着众人,谁知道会发生什么意外。
从昨天舒城的感觉来看,这活比想象中的要难干,自己没干活都感觉不舒服,一旦施工,可是要消耗体力,呼吸加快,对氧气的要求更高。
舒城让众人想想,还需要带些什么东西,最后即便是手电筒等一些常用东西,也带上了。
项目部原本来了十四人,技术部的几人全部要去,包括徐晋、许敏、郭磊和程建灵四人。
还有舒城、吴霸天、李建,最后连商航和林芝杨静也跟着去了。
如此加起来便有九人,剩下五人留在宾馆,林芝留下来照顾后勤和接一些新来的员工。
占云天、闫宇阳做后勤总负责,万一有什么意外,还得依靠闫宇阳这边。
这一切准备完成之后,舒城等人,分两辆车,向昆仑山地带出发。
之所以开两辆车,主要还是怕一个车出现故障,有另外一个车的话,救援方面也比较方便。
众人出发的时候,已经是上午九点了,其实舒城今天的目的,并不是想走完自己施工的所有线路,只是想找到自己施工地源头。
如此一来,往后寻找铁路,就更加简单了。
舒城、李建、商航、杨静坐舒城的三菱车,剩余五人,坐商务车,驶向昆仑山。
从格尔木一路向南,走青藏线,驶向昆仑山。
其实舒城很清楚,天路线分为两段,其中一段为西宁到格尔木地段,这段修建时间,要推延到上世纪六十年代,这段修建的铁路,运行速度并不快。
后来在后半段,也就是天路线二期工程施工时,西宁到格尔木地段的线路,还进行了电气化改造。
之所以上世纪没有将天路线修建到西藏拉萨,主要原因还是在格尔木和拉萨之间,除了巍巍昆仑、唐古拉山山脉,还有高原冻土等问题,一直未能解决。
加上唐古拉山海拔超五千米,机车牵引能否通过这么高的海拔,爬上这么陡的坡,也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不止高原冻土制约天路线的建设,即便是机车方面,也受到约束。
随后,经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勘测摸索,尤其是对冻土的研究,终于找到了数种解决高原冻土的方案,达到预算合理、运行安全的要求。
天路线二期工程,从格尔木出发,几乎和青藏线平行,如同一条大蛇,在世界屋脊上盘旋,穿越巍巍昆仑山,绕行白雪皑皑的唐古拉山,驶入西藏拉萨。
一路向南,路上行人并不多,偶尔能遇到一些背包客,还有一些进藏的车辆。
因为天路线二期工程没有建成的原因,一般进藏的人,都是走青藏公路。
也许是因为没来过高原的原因,商航和杨静二人显得很兴奋,两人叽里呱啦的说个不停,丝毫不把舒城这个项目经理放在眼中。
舒城通过车窗向外望去,两侧都是戈壁,偶尔出现一些绿色的植被,但舒城很清楚,这些植被很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
天路线建设中,生态脆弱,是天路线三大难题之一,另外便是高寒、低压、缺氧和多年冻土。
在高原地带,哪怕行走快一些,都感觉胸闷,呼吸不畅,身体发虚,更别说在高原上施工,需要进行体力劳动。
继续向前行驶,两侧依旧荒芜人烟,时不时能看见一些动物,在戈壁滩上出现,但传说中的藏羚羊,舒城是没有看见。
“快看,雪山,好大好高!”不知道过了多久,商航突然惊呼,激动起来。
舒城一愣,随着商航手指的方向,只见遥远的前方,出现了几座大山,其中有两座大山顶部,还被白雪覆盖。
由于格尔木到昆仑山,海拔骤然从两千多米骤升到五千米,是青藏线海拔变化最为剧烈的地段。
前方看见的山脉,显然就是昆仑山,还没临近,就能感受到昆仑山的巍峨磅礴,被其所震撼。
随着车辆的行进,这几座磅礴的大山,显得更加真切,同时,在路的两侧,终于看见一些帐篷,还有一些羊群。
舒城甚至看见一个不大的补给地,里面还有加油站和一些商店。
同时,进藏车辆也逐渐增多起来,显然有不少人在这里做了停留,重新整装之后,准备继续出发。
继续往前走,按照奥维地图上的显示,离最近的地方,还有大约九十公里,里程走了还不到一半。
沿着青藏线继续行使,昆仑山越来越近了,两座主峰玉珠峰和玉虚峰,遥遥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