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可以加入汉奸军等等。
事实上,关于情报工作这行,庞岳完全是个外行。不光是他,整个赣州镇恐怕也没有几个真正有过经验的。至于大明的传统情报机构,东厂早在崇祯年间便已关张,锦衣卫也已经势力剧减、早已不复当年的辉煌,人员也已经大都失散。虽然庞岳也想去招几个干过这方面工作的行家里手,但无奈时间紧迫,已经容不得他慢慢地去寻找这方面的人才,只看以后能不能遇到了。…;
一切都准备完毕之后,第二天一大早,这第一批情报人员便秘密地奔赴了敌占区,开始了编织情报网的第一步。
接下来的日子里,赣州镇的一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新兵单独训练完毕之后,按照各自的身体素质和表现情况被分为战兵和辅兵,补充进了各营。在增加了几百青壮劳力之后,铁厂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军器局也在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各种兵器、铠甲。一切都比赣州镇刚组建时有了明显的进步。
但庞岳却似乎仍然不太满足,不仅加大了官兵们的训练量、制定了更细的奖惩措施,还从前段时间发的一笔小财里面拿出一部分作为奖金,鼓励铁厂和军器局的工匠们将生产效率提得更高。
虽然这种做法在多数人看来有些急功近利的味道,但庞岳依然没有丝毫动摇,因为他清楚地知道,日益严峻的局势已经不允许他慢条斯理地发展实力。目前,江西北部的广大地区已经落入清廷之手,正被被金声恒、王得仁部汉奸军占据,仍然掌握在明廷手里的只有南安、赣州和吉安等南部地区。并且,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年初,金声恒、王得仁部在会合了由高进库率领的另一路汉奸军之后,便会大举进攻赣南,明清争夺赣南的大战就此展开。
原来的历史上,赣州之战前,隆武朝廷从各地抽调至赣州的明军有来自云南的赵印选、胡一清部,来自广东的童以振、陈课部,来自湖南的曹志建部,江西本省的吴之藩、张国祚部等等,总数不下于四万,比起金声恒等部汉奸军甚至略有优势。但由于各部明军缺乏同心同德精神,督师万元吉也优柔寡断,最终白白错失战机,被汉奸军各个击破,赣州这一战略要地也就此易手。
熟知这段历史的庞岳明白,要想改变那场败局,完全依靠来自外省的客军是不行的,只有加强自己的力量才是王道。金声恒等部汉奸军的战斗力虽然比不上满洲建奴,但好歹也是正规军队,若以一群乌合之众前去迎战,那也是没有胜算的。因此,若要做到从容应战,现在就要抓紧时间准备。
第二十六章 隆武帝的决定
福州行宫东暖阁。
不久前,朱大典接到宫中太监传来的通知,说是隆武帝召见。得知这一消息,朱大典没有丝毫怠慢,很快便动了身。这段时间,由于郑氏兄弟的跋扈,隆武帝对其也越来越疏远,所以一有什么事都是找黄道周、朱大典等大臣来商议。面对皇帝的信任,朱大典自然是感动万分,勤勤恳恳做事以求报答天恩。朱大典来到东暖阁的时候,隆武帝正在看着几本奏章,示意他先坐一会儿。
没多久,隆武帝便看完了奏章,将它们放回御案上,站了起来,踱了几步之后对朱大典说道:“朱爱卿,最近这段日子弹劾庞岳的奏章接连而至,想必你也已经知道了吧?”
朱大典常在内阁办公,几乎可以接触到所有奏章,当然是知晓此事的,所以,听到隆武帝这么一问连忙站起身来答道:“陛下明鉴,臣确实知晓一二。”
“呵呵,奏章上罗列的罪名可是不少啊!”隆武帝不置可否地笑了笑,“私开铁矿、私自打造兵器、擅自扩军、拷掠士绅、图谋不轨等等。不知道朱爱卿对此如何看待?”
朱大典略微斟酌之后说道:“启禀陛下,老臣与庞岳曾有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对此人还是有所了解的。庞岳虽然年轻,但为人却颇有胆识,对朝廷也算得上忠心,不然当初也不会在逆境中奋力自荻港突围而出,并不畏艰辛、率部一路长途跋涉至杭州。眼下局势动荡,若要图谋不轨他又何必等到现在?至于拷掠士绅,就更不可信了!五月下旬,老臣曾与他同行过些许时日。那日路过泾水县,县令闭门不纳,就连老臣也气愤难耐,可是庞岳却能极好地克制自己的情绪,约束部下不得惊扰百姓,就连所需粮草也是按市价购买得来。这样一个知晓分寸之人,又岂会做出拷掠士绅的野蛮行径?”
见隆武帝微微点头,朱大典继续说道:“至于其是否私开铁厂、私自打造兵器和擅自扩军,老臣倒不得而知,不敢在陛下面前妄下定语。不过,依老臣看,陛下先查清来龙去脉再做定夺也不迟。”
朱大典这一番话里面虽然明显透着维护的意味,但也算得上有理有据,让人不好反驳。
“铁厂的事朕已经知道了。前段时间庞岳递交的申请重开铁厂的奏章,朕已经看过。”隆武帝说道,“虽说庞岳有些心急,在朕尚未批复之前便了付诸行动,但眼下局势非常,这倒也可以理解。至于说私自扩军,若是大规模扩军,朕不会毫不知情,若是小规模扩军,自崇祯末期以来又有哪个统兵大将能够幸免呢?”
“陛下明鉴!”隆武帝的话让朱大典放下了心,他一向看好庞岳的能力,自然不希望看到这么一个可造之材被几本奏章给埋没掉。
“对诸位御史们奏章上罗列的那些罪名,朕也不大相信。今日听朱爱卿如此一说,朕又放心了几分。不过,今日找朱爱卿前来,还有另外一件事。”隆武帝的神色又严肃了几分,似有大事要交代。
“还请陛下示下!”朱大典作了一揖。
“江西总督万元吉上奏,请朕移跸赣州,以总揽湘、赣、闽、浙等各省事务。”隆武帝不紧不慢地说道,语气也很是平淡。
朱大典先是一惊,不过很快便恢复了平静:“赣州衔接湘、闽、粤三省,确属要害之地。不过,眼下江西北部各府县已尽入清虏之手,局势随时可能再次恶化,陛下又怎能以身犯险?”…;
“朕既蒙诸位爱卿拥立,就当恢复大明江山为己任,这么点危险又算得了什么?”隆武帝一脸的淡然,“朕在之前也已经考虑过很多次了,困守闽省终究不是上策。在你之前,朕还和黄大人商量过,他也支持朕的这个决定。”
可以说,隆武帝的这番话发自肺腑,代表了他的心声。作为一个本就不甘平庸的人,眼下又登基为帝,他是不愿困守一省之地而毫无作为的,更何况郑氏兄弟的跋扈和制肘早已经他极为不满。一想到郑芝龙,隆武帝就感到一阵隐隐的愤怒,此人仗着拥立之功便引以自傲,蔑视朝廷的法度和威严不说,竟敢还敢多次公然挑战自己这个皇帝的权威!户部尚书因仗义执言、指责了郑芝龙几句,被迫致仕之后居然还被郑芝龙暗中派人割去了一只耳朵!有郑芝龙这样的人在,福建已经呆不下去了!
见隆武帝态度坚决,朱大典感动道:“陛下贵为人君,却时刻以恢复江山为己任,此等高义,令我等臣子实在无地自容。既然陛下心意已决,老臣自当俯首听命,只是移驾一事重大,陛下不可操之过急。”
隆武帝点点头:“朱爱卿言之有理,移跸一事牵扯到多个方面,确实草率不得,这段时日朕还会和诸位阁臣仔细地商议一番,之后方可付诸实施。不过,眼下朕想请朱爱卿出去走一趟,不知道朱爱卿意下如何?”
朱大典似乎猜到了什么,略微一怔之后忙道:“陛下若有差遣,可尽管吩咐,老臣又岂有不从之理?”
“朕想让朱爱卿去一趟赣州,慰劳一下赣州镇将士,并顺便替朕好好地看看,庞岳在赣州的作为究竟如何,究竟有没有辜负朕对他的信任。”隆武帝说道。
朱大典在略微感叹了自己的预料之准确后作揖道:“老臣遵旨,多谢陛下的信任!”
这时候,朱大典已经明白,隆武帝这是派他去打前站,为离开福建做准备了。并且,隆武帝也在对庞岳进行着观察。若庞岳真是个有能力又有作为的统兵大将,隆武帝对移驾赣州一事自然是完全放心的,如若不然,那恐怕隆武帝恐怕还得好好地斟酌斟酌。
慕远,你可不要辜负了老夫对你寄予的厚望和陛下对你的信任啊!朱大典暗自思忖道。
十天后,兵部派快马送出的通报抵达了赣州,兵部尚书朱大典将代天子前来犒师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赣州镇的高层。
对这一消息,庞岳自然是相当重视的。知道历史走向的他,已经猜到这极有可能是隆武帝即将离开福建的信号,所以才先派朱大典前来考察一番,为日后的移驾做准备。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庞岳当然不希望自己和赣州镇的全体将士在朱大典乃至隆武帝的心目中留下什么不好的印象。
不光是庞岳对此很重视,赣州镇的其他将领如石有亮、卢启武等人,心中更是交织着紧张和期待,兵部尚书代天子犒师,这种荣耀可不是谁都能轻易碰上的。就连那赣州知府钱禄也颇有些期待,很想见见这个早在万历年间便出仕为官的风云人物,并希望能借这个机会好好地表现一番,以便在新天子那里留个好印象。
不过,还是有少数人对此感到有些心慌,肥头大耳的赣州卫指挥使黄文远便是其中之一。黄文远最清楚自己的底细了,虽然没有够得上砍头的大罪,但只要这次朱大典到了赣州之后一时兴起,查一查卫所的情况和各种账目,那自己被撤职甚至下大狱都不会是什么难事。要知道,这次来的可是一向以狠辣果断著称的现任兵部尚书朱大典啊!情急之下,黄文远只好趁着向庞岳汇报的机会含蓄地发出了求助的信号。…;
黄文远手脚不干净的事实,庞岳又岂能不知道,来到赣州之后不久他就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