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博冷笑,麻痹老子健身房的教练可是正儿八经的拳王,都拿过金腰带的,虽然老子没吃过猪肉但见过猪跑,这种破绽无数的防御姿势?
天下武功,无坚不摧,唯快不破!
王博迅速绕到旁边,看起来也是挥拳出击,实则脚下有动作,右脚带着雷霆之势在胖大汉小腿骨上狠狠踹了一下。
胖大汉双臂挡住脑袋缩着身子准备受他重拳,却没想到上身没有感觉小腿钻心的疼了起来,顿时惨叫着双手去抱住腿。
王博趁机冲过去,双手抓住他的脑袋往上一拉,膝盖呼啸,猛然顶了上去!
坚硬的膝盖就在大汉的面前停下了,他一把推开吓傻眼的大汉,厉声道:“做错事,就得道歉!不像个爷们!呸!”
大汉被这一套连环炮给打蒙圈了,被推倒在地后没有站起来,捂着脸竟然屈辱的哭了起来。
两个农场主上去扶起他来,王博盯着一行人冷冷的说道:“如果你们和这位娘娘腔一样,带着对中国人的歧视,那我就不用参加这个会议了。”
“至于这所谓的什么会员,你们随意给我除掉就可以,我就不在这里打扰各位了。”
说着他想走,哈尼抱着双臂慢悠悠的跟在后面。
这时候罗博上来拦住他,苦笑道:“嗨,别这样,王,我们是真诚欢迎你的到来。该死的,这是误会,我发誓,苏拉不是个坏蛋,他只是现在心情太糟糕,他的农场损失有点大,而他银行里还有上百万的贷款呢!”
又有人上来小声说道:“这和你是中国人无关,我承认,苏拉有点嫉妒你了,这有原因的。”
“你是个有钱人,对吧?你买下文思的小牛农场是为了投资,根本不在意收成,但你的农场却没受到雪灾的影响,而苏拉那么想经营好一个农场,结果……”
说着,这人耸耸肩,做出遗憾的姿势。
王博确实不在意这个所谓的农场主协会,不过他也不愿意因此得罪人,事实上经过几次事情后,他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人脉的重要性。
有了台阶下,他便缓和了脸色,说道:“他不该侮辱我们中国人,我承认,我和我的同胞吃过很多东西,但我们为了生存,就和他一样。”
“那家伙为什么那么努力的去打理农场?还不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存,那么他凭什么说我们贪婪?他尝试过有四五个孩子但家里只有一个面包的滋味吗?他尝试过饿了两天只能喝水的感觉吗?”
罗博上来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我替苏拉说一声,抱歉伙计,我们不该侮辱你和你的国家。”(未完待续。)
680。来年种点啥(1/5)
王博在犹豫自己要不要离开,这开头氛围实在不好,他留在这里也尴尬。
但在罗博、蒙多等人的簇拥下,他不得不往前走,两边有人跟他勾肩搭背,半推半主动,他就走进了别墅里。
胖大汉苏拉垂头丧气的跟在后面,有人也在搂着他低声说话,一个劲安慰他。
这些农场主倒是神经大条,刚才的事在他们看来不算事,王博心里有些芥蒂,可是随后看其他农场主,大家似乎没把两人的争斗当回事。
他随着人群走进屋,里面还有十几个人,这样合起来得有三四十号人,比门口的车要多一些。
显然刚才的冲突已经惊动了屋子里的人,一个络腮胡子看到他们进来问道:“这是怎么了?好像外面打起来了?苏拉,你个暴脾气的混蛋,肯定是你惹事了!”
“欠揍的苏拉,这个名字可不是白起的!哈哈!”
“雪特,肖恩,你才是欠揍的混球!”胖大汉立马瞪眼睛,又变得气势汹汹起来。
罗博不想纠缠这个话题,他拍拍手吸引众人注意力,说道:“没什么,刚认识难免需要磨合,主要是苏拉被狗…日了,所以我们才在外面乱作一团。”
“被狗…日了?”
“苏拉要改绰号吗?被狗…日的苏拉?哈哈!”
“法…克鱿!”胖大汉竖起中指四处骂。
小鹦鹉拍拍翅膀,鄙夷的说道:“啊,狗…日的!啊,壮丁日苏拉!”
王博扭头瞪眼,低声道:“不准再说脏话,老实点!”
军长撇撇鸟嘴,不满的弯着脖子想将脑袋塞进翅膀中,不过灰鹦鹉脖子短,塞不进去,倒是差点抻着脖子……
接下来又是一波介绍,三十多位农场主,有的是名字有的是姓氏还有的介绍了绰号,老王即使记忆力不错他也记不住,只能记个大概。
客厅里烟雾缭绕,新西兰虽然一直在倡导禁烟,但这肯定是不可能,特别对农牧场主们来说,烟即是生命。
老王不抽烟,不过他知道烟是沟通感情的桥梁,于是进屋后随时抽出一根叼在了嘴里。
他没必要向这些农场主妥协什么,可是作为一个成熟的人,入乡随俗的觉悟必须要有。
房子没有暖气系统,只有空调,大厅里的壁炉一直在熊熊燃烧,篝火上架着一个悬挂式咖啡壶,里面有香气往外冒。
王博嗅了嗅,这香味真一般,比自己家灵泉煮出来的咖啡差远了。
互相认识后,农场主们没有再去纠结先前发声的事,这是新西兰乡野文化之一,大多数农夫和农场主的性格跟他们的穿着一样,粗犷、粗线条。
在蒙多的引导下,话题倾向于了王博:“伙计,你春天打算种什么?还跟老文思一样吗?”
买农牧场的时候老王了解过了,文思以前种植牧草、大豆、玉米和啤麦,全是规模化种植。
他的做法是典型的新西兰农场经营模式,少数大农场占据了农产品销售总额的大部分,产品单一化,一般小型农场只生产一两种产品,大点的则生产三四种。
王博沉吟了一下,说实话他还没想好,他不是个合格的农场主。
蒙多热心的建议道:“王,你可别跟老文思学,种植那么多的东西干嘛?我们只是中型牧场,种植两样比种植多样更赚钱呀。”
根据统计,新西兰价值超过50万美元的农场中,有四分之三生产的产品种类不足三种。
不光是为了统一管理,还为了更好的销售。
新西兰的农场主不仅是农民,还是企业家,他们一方面要从事农业生产,另一方面还要为自己生产的大量农产品寻找合适的市场,谋求更好的价钱。
多项发展是文思家族的传统思路,他们家里人不像是新西兰人更像中国人,喜欢稳妥发展,不喜欢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王博搓了搓下巴,道:“我今年,可能会改变一下思路,比如种植点蔬菜,你们知道的,现在有机蔬菜越来越受欢迎。”
蒙多点头,道:“这是个好办法,我也打算开辟一片土地搞蔬菜种植,但该死的,我没有技术,还得重新购置机器,或许这又不是什么好办法。”
船大了不好调头,尾大不掉,一个道理,这些农场一旦决定种植什么经济作物,那此后很多年都得干这个,因为新西兰农场对机械的依靠性太大,不同作物播种和收获需要的机械不同。
其他人讨论了起来,络腮胡大汉嘟囔道:“我还是想种植粮食,我去年刚搞了两个60吨的储粮罐,花了我四万块钱呢。”
有人叹道:“我也想种植蔬菜,可是那样资金压力太大了。中国人,你全部打算种植蔬菜吗?那样你得投入上百万吧?”
“上百万可不够,至少得两百万以上,他的农场多大呀,我表姐家的农场只有两百英亩,改建为蔬菜种植场后还花了九十万呢。”
王博也知道,有机农产品适合小型农场种植,诚然,这些农产品终止后不需要利用化肥农药,省工省力。
可是后期要进行简单加工,然后投放上市场,利用比普通蔬菜高出几倍的价格来盈利。
这些活没法实现全机械化工作,期间还得雇佣人工,而新西兰的人工费很贵,小型农场自己家人搞一下即可,农场太大,雇佣的工人太多,盈利空间反而没那么大了。
王博知道这点,所以他只是设想,因为过去一年他种植的蔬菜园,秋后给他产出了大量的蔬菜种子。
这些种子必然是改善过的优良品种,不种植有点浪费,但种植了的话,他又没时间管,而牧场之心可管不了这么远的距离。
于是,他听着众人的讨论,沉默了一下说道:“如果我实在无法决定种植什么,也可能将土地租赁出去。”
农场租赁在新西兰很常见,许多大农场主除了自有土地外也租用土地,以便使生产和销售更加契约化,通过租用土地扩大生产,是降低债务危机和农产风险的好办法。
(未完待续。)
681。突然之间就红了(2/5)
不过他要将农场出租出去不容易,南岛没有什么大农场。
造成南北岛农业生产力失衡的原因,是南岛山地多且高,山地的面积能占到全岛的70%,丘陵有21%,而平原只有9个百分点,天生没有开展大农场的条件。
听他说可能将农场租出去,倒是有人眼睛亮了,立马有人问道:
“嘿,伙计,你打算什么价格租出去?”“租一部分还是全租出去?”“我是你的邻居克拉克,我想我们可以聊聊。”
罗博笑道:“你们可真是积极,都知道王的农场土质最好,是吧?不过如果你真的要出租,我也感兴趣。”
哈尼低声说道:“头儿,你的农场别往外出租,他们会毁了你的农场。”
王博知道怎么回事,新西兰的土地长时间进行单一耕种,就是一片土地年复一年的种植一两种植物,早就榨干了泥土中的养料。
于是,为了提高农作物的收获,各个牧场不得不拼了命的往农田里使用化肥养料,化工产品用的多了,土质会下降,甚至会形成一种地瘟。
文思的农场这方面保护的很好,这也是他们进行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