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喷神-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是能来个两三次,卫书记觉得自己就是去市局做副局长都没问题了。

    冯见雄刚才那番谈判时的话术,看似信手拈来,但细思之下,懂行的人都知道其背后另有乾坤。

    如果可以系统地总结出来,进入国家未来对刑侦体系内谈判专家这一块的新培训教材,软化数以千计的亡命徒,那可是活人无数的政绩。

    想到此处,卫书记不由笑得脸上绽出一朵微花,想了一想,就打着官腔跟冯见雄聊起来:

    “冯同学,你刚才提到的那个想法很不错嘛!目前国内在刑侦谈判专家方面的理论指导,确实比较陈旧,这和警务类学校普遍办学档次低、招不到文化课成绩高的生源和师资力量也有关系。

    我们这边就一直就有想,要跟辖区内法学专业实力较强的大学联合研究。就跟企业界目前推崇的‘产学研一体转化’差不多性质。所以,贵校缺乏刑法学方面的名师给你出课题的事儿,我看你也大可不必担心……”

    卫书记洋洋洒洒说了一堆,冯见雄闻弦歌而知雅意,当然知道对方打的什么算盘。

    有些话领导不适合开口的,自然有旁边的跟班架开电视台的耳目,然后把冯见雄拉到一边,补充说:

    “……学术成果当然是你的!发了《法学研究》或者《华夏司法》,第一作者当然挂你名字!只要把这个研究课题,是我们区政法wei委托研究的成果,就行了嘛……”

    这些细节一补充,冯见雄自忖没有任何损失,还能被人加一个课题的委托调查方,为将来文章的发表铺铺路。

    当然了,对方既然是“委托金陵师**学院”做这个课题,到时候肯定学校里还得拉一个刑法学的老师来装门面。只不过这个老师不用太牛逼,不用和此前单打独斗时那样,仅凭自己的名字就能发《法学研究》的程度。

    这时候,一旦风声露出去,就不是冯见雄要去求着教授,而是某个教授得来求着冯见雄,把他收为弟子了。

    冯见雄想了想,暂时也没什么个人倾向,心里只有个模模糊糊的想法:“嗯,去年刑法课的王教授,开始还说因为我三次点名没到,不让我及格,后来期末考试卷面分考了100,他就乖乖给了我总评分高分。如果实在没人选,就拿王教授千金市骨好了,也好让其他教授看清与我方便的好处。”

    这些都是小事,不配占用冯见雄的大脑思考时间。

    卫书记这边刚刚求分赃结束,看守所外又是一阵响动,众人看去,却是又有几辆江南卫视的采访车停在了大门口。

    “怎么回事?”警方的人有些不快地问。

    众人飞快地相互探寻看了两眼,女记者权此芳连忙认领:“啊,不好意思,这事儿赖我。刚才是我们觉得可能有大新闻,提高了节目优先级,是《金陵零距离》的几个制作组领导还有主持来了希望你们理解。”

    她刚说着,卫书记和其他警方人员就看到门口车上下来一个很眼熟的光头,每天晚上在本市新闻点评节目里都可以看得见的名主持人。

    “这里的事儿是要做成专题了?快,安排一下!把刚才我们的人的表现好好修饰一下!”卫书记一阵眼热,连忙交代手下人动起来,连官腔都来不及打了。

    刚和下属交代完,卫书记又换了张脸,跟冯见雄等人和颜悦色地说:“冯同学,你们都是区zfw委托课题的专项专家,一会儿记得把咱‘产学研一体委托’的成果大致说一下,或者再表演一下……反正你觉得怎么出彩怎么来,我具体也说不清楚。你们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吧。”

    冯见雄当然得给面子,先应承下来。心中却是暗忖:对方有此反应,也不奇怪。

    刚开始,现场的电视台工作人员只有以权此芳地位最高,而权此芳本意只是来采访一条新闻,同时给他冯见雄的个人事迹纪录片加点素材。

    所以警方也就只是怕出了人命后被报道出去,丢了政绩和脸面。

    但是,随着事态升级、冯见雄用巧妙的方法把贾明威给劝得重新有了求生意志之后,权此芳把最新进展实时上报到台里。连台里都觉得这事儿背后可以“总结”出一套目前国内刑侦系统空白的新成果,那就值得做一个专题了。

    专题和普通新闻,在电视台上投注的资源和最终的宣传力度,差距是很大的。

    普通新闻可能只是主播读一遍,然后放一点现场镜头。

    而专题,就有可能做成脱口秀,甚至请嘉宾去自吹自擂,谈成果是怎么来的、有多重大的意义。

    卫书记怎么能不抓住这个机会,好好刷一把脸呢?

    可惜,这个脸不是他想刷就能刷的,得冯见雄给他脸,他才有得刷。

第49章 理解不了就对了

    “孟哥,这边的情况是这样的……”小杏仁权此芳像鹌鹑一样卑躬屈膝地,跟文化学历比她低了好多的前辈介绍了一番这里的情况。

    那个听取介绍的,且称为光头孟哥吧,算是在场做节目的人里腕儿最大的了。

    他已经做了四五年台里收视最高节目的主播(电视剧不算),最近两年很少出外场了,大多是在演播室里发表发表看法、和前方记者聊聊。少数时候则是把嘉宾请到演播室里,捧哏逗哏现场脱口秀。

    今天也是刚好有空,加上权此芳实时回报的事件进展,让光头孟哥觉得这事儿有点趣,可以深挖,才亲自和助手赶过来,现场访谈。

    多年的经验,让他还是颇有几分干货的。听了权此芳的简单介绍,孟哥立刻抓住了要点:

    “这个事儿的关键,不是说服了一个亡命徒、减少了一起命案。那样专题就没做头了,只能当普通新闻播报。

    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案件,也说明了一个社会问题:那就是目前我们的警方、刑侦办案,更擅长和那些老油条打交道,要么就是那些临时初犯、但是做了坏事后马上后悔,很快容易被吓住震慑的嫌疑人。

    但是,对于那些此前处境优渥体面,因为冲动而犯了重案、以现有体制很难再有改过自新机会、从而突然心态失控破罐子破摔轻生的人,我们警方劝服对方的能力太低下了。社会也不能让那些体面的偶尔犯大错、重案者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要是能在这一点上做文章,甚至发掘出一个解决方案,哪怕只是把这个社会问题改良一点点,那都是功德无量的,绝对可以变成轰动全国的大专题,收视率比央视高都有可能。”

    从权此芳到卫书记,电视台和警方的两帮人,听了这番话后,细细咀嚼思索,都觉得深以为然。

    孟哥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权此芳喟然叹息:“确实,现在的惩前毖后体制,对于严惩已经没脸没皮的惯犯,以及对好人偶然犯小错,都是很有效的。但是偏偏对于那些‘体面、有财富地位的好人,偶然犯重罪’缺乏一套让人悔过自新重新做人的机会。

    对很多本性不坏、又在产业界/学术界做出成就的人来说,坐过牢就一身就此尽毁,自暴自弃还是很严重的。哪怕出狱后还能作为普通人衣食无忧,只怕也有相当一部分不愿意那样活下去。”

    面对这种说法,师**援中心这边的代表自然也有义务提醒对方、扫盲普法。

    田海茉本人是学电子商务的,不是很懂法理学。便扯了扯闺蜜兼副主任的南筱袅衣袖,南筱袅心领神会,立刻纠正道:

    “权记者,你这话也不能这么说。法律毕竟是有僵硬性的么。目前我国对于有过刑事犯罪记录的人的诸多限制,也是国情需要,毕竟保护了更多的人。”

    权此芳不是很懂法,见专业人士都发话了,也就讪讪地笑了笑,算是认同。

    不过挑起这个话题的孟哥却显然不是那么好说话地,他犀利地攻击道:“那这事儿就没有系统的解决方案么?法律如此,我们也可以总结一套更好的帮扶那些体面、偶然型重犯,让他们不要自暴自弃的法子……”

    “孟主播,这事儿不是想的那么简单能先关掉摄像机让领导说几句么?”警方那个谈判专家跳出来,先打了句圆场。

    孟哥也不为已甚,头一撇,算是招呼摄影师先关机。

    卫书记这才开口:“孟主播,说句难听的。《公务员法》、《律师法》,别的一堆人事类的法,之所以这么立,不给有过刑事犯罪记录的人任何悔过的机会。不问对方是蓄意犯罪,还是临时起意初犯、后来确实悔改了。

    最重要的原因,说到底还是‘华夏还怕没有人么’?做官的事情,立言的事情,缺了谁转不了?国家人口这么多,体面工作就这么少,竞争这么激烈,不用给人悔过机会,也是给人民更多机会。当然,这番话出了这个门我是不认的。”

    卫书记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沉默了。

    谁都知道这确实是立法时为了稳定而作的秩序妥协。

    用法理学的法言法语描述,这叫“秩序的法益位阶超过了自由的法益位阶”。

    (注:稍微扫盲两句,法理学上一般认为,立法时的各种权衡,都是在‘自由’、‘公平’、‘秩序/效率’这三项法益之间做出的。为了优化全社会利益的最大化,需要在三者之间进行取舍。

    大多数国家认为‘自由’或者‘公平’是最高价值,但是我国的法理学界一般认为‘秩序’是最高价值,至少我当年司考论述题要这么答才有分。因为在我国“稳定是压倒一切的”,而且国情是人口最多,法理学如果和国际接轨就太反动了。)

    其实,国人之所以怕留下污点,甚至很多没犯过罪的人一旦犯事就直接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求死,和这不无关系。哪怕是药xx撞了人后宁可捅死再自己求死,只怕也有几分这种宁为玉碎的考虑(当然占的比例很小)。

    不过,卫书记说这番话的本意,显然不是为了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