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事实证明,一两年下来,这条解释背后的法律风险非常之大。我的导师刘渊明教授,这两年就在深入研究这个问题了,发现了一些因为这个制度而被漏放过去的、本该无效的发明专利。最近,作为国知局的顾问专家,他也在奔走呼吁,并且出专题的学术专著,让各方重视这个问题。
在这些案例中,难道国家复审委的委员们,是故意放过那些无效专利的么?那些最高院法释办的专家们,难道不够为国为民吗?不是的,只是作为一些纯文科生、法学博士,那些法释办的专家们对于现代科技的前沿细分程度一无所知。他们都不知道自己不懂,就把似是而非的东西放过去了。
因此,在面对严谨的自然科学领域,面对一级混沌系统的‘研发工作’时,我们一样要保持‘用人要疑、疑人也用’的制度,才能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然,我提到的‘疑’,具体操作方式是灵活的,也不限于‘疑’别人的人品。更多的时候,对方完全可以是在人品道德毫无瑕疵的情况下,仅仅因为不知道自己的无知,而犯下错误我的疑,就可以挽救这些错误!”
……
陈名目瞪狗带。
“嘶……嘶国一!”
冯见雄根本没没兴趣跟他“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一个水战、一个陆战”。然后抢地盘,像下围棋那样最后斯斯文文地数目数分胜负。
冯见雄很干脆地冲到看似是陈名主场的立场上,然后一脚踩死,直接吊打,吃掉将军。
你的抵抗,就仅仅是卖弄一下“一级混沌系统和二级混沌系统哪个占主流”?
不好意思,哪个占主流都没关系。
因为哥已经论证了,不管在哪个领域,都要“用人要疑,疑人也用”。
充其量,只是哥的“疑”的具体操作方式,你本来想不到,也没法想象而已。
但这也没办法,陈名毕竟是个大四应届生嘛,他有的只是口才,怎么去跟冯见雄这种口才和阅历能力双绝的家伙比?
人家可以一直保持虚怀若谷、都不拿权威压人,最后才轻描淡写、看似毫无显摆卖弄之意地不经意流露:其实哥的水平,已经是国家某某总局级别的顾问专家了。
陈名被吊打小学生,也就不奇怪了。
当然,说得严格一点,顾问专家是冯见雄的导师刘渊明。
但刘渊明算什么?不过是金陵师大这种本来法学院水平只能排进全国前20名的大学的教授。
有多少人会真心相信,刘渊明这两年取得的学术成果,真是他突然灵光一闪、智商爆发取得的?要真那么牛逼,冯见雄来之前,你老小子已经当了十年教授了吧?怎么不见你出成果?
在国内学术界,导师拿学生的成果,那还需要想么?稍微找个带脑子的,用膝盖思考一下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场内的评委和观众,对此都是心知肚明。
而他们对冯见雄的肃然起敬,也就更加强烈了。
那是一个不靠任何学阀背景、话语权。完全100%靠智商博弈、靠操破那些立法专家们穷尽智商想出来的新法中的漏洞,从而结结实实把自己导师顶上国家某些总局顾问专家的恐怖存在!
此子竟然恐怖如斯!
至于冯见雄说的那些内容,是否能被查到,倒是没什么人怀疑。哪怕个别多疑的,现场百度一下,应该说是上道客和其他论文、专著文献查询机构上一找,也就全都有了。
冯见雄这学期的硕士毕业设计课题,刘渊明早就为他量身定做好了,就是戳破这个最高院和国知局博弈的泡沫么。
所以,那些系列论文中前置的小成果,已经陆陆续续在顶级的,至少是双核心的法学期刊上发表过了。只差最后的几个关键节点和总结论还没抛出来。
其中,以冯见雄本人为第一作者署名的、《法学研究》和《中国法学》上的论文,就足足已经有四篇。
这着实让场内一些在读研究生的两校学生观众、乃至到场的教职人员、鲁省本地名校大学师生们惭愧汗颜。
“人家一个硕士研究生,一上手就是四篇《法学研究》,要是在我们学校,哪怕没有任何年限,这样的论文级别和数量,都能直接评副教授职称了吧!难怪人家可以硕士读一年就毕业,值了,应该给的。这是人家的实力。
不过刘渊明看起来倒也是光明磊落,居然舍得放跑这么恐怖的一台论文机器,没想着放在自己身边继续压榨……不对,刘渊明肯定也是知道自己的斤两,知道自己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驾驭不了冯见雄这样的大牛。人家肯来读他的研究生,肯定是背后许了多少宽松的条件和好处都不知道了。”
众人乱纷纷地想着,连场面都一度有些嘈杂,害得央视摄制组的工作人员不得不临时上手段降噪,免得不该录进去的声音被录了,导致最后放送效果不好。
相比之下,总结陈词和评委提问还重要么?
谁都知道,不管总结的时候怎么说,武大一方都已经毫无机会了。
最后十分钟的煎熬,虞美琴干净利落地完成了最后一击,然后等待宣判。
“现在请大家稍事休息,等评审团进行评议。”主持人说罢,场内的噪音又大了一些。
金陵师大这边来围观冯见雄的小迷妹团们,已经做好庆祝的准备了。
第126章 休教天下人负我
五分钟的讨论后,评审团代表、北大张教授把折好的硬纸信封双手递给主持人。
主持人萨贝宁接过,然后郑重地打开,宣布:“现在我宣布,本场比赛的评审团评决结果为:0:5,金陵师范大学代表队获胜!让我们祝贺他们!”
“本届国际大专辩论赛的最佳辩手,是金陵师范大学代表队的冯见雄同学,一并祝贺他!”
秒杀,卫冕。
冯见雄谈笑风生地站起来,一脸“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的和蔼谦虚,但再谦虚也掩饰不住他喷薄而出的本能傲然。
真是一个奇怪的综合体啊。
和两年前相比,唯一的级别降低,可能只是颁奖嘉宾的档次星岛毕竟是鼻屎小国,所以遇到这种国际大赛,出个国wu院资政(副…总…理级别)的人来给冠军和最佳辩手颁奖,也是应该的。
但是,今年是第一次挪回国内,华夏毕竟是泱泱大国,不可能让日理万机的“档和国家l导人”级别的人来颁奖。所以最后只是来了个文化部的副部长给颁奖,着实有点掉冯见雄的价。
要知道,在国内,文化部这种部,可是经常有作家出身的人都能当部长的,并非什么实权很牛逼的部门。
只是逼格比较高,然后手上可以和谐的权力比较大(这一点对于想过审游戏、电影的人倒是挺值钱。)
冯见雄不卑不亢地领了奖,表情毫无波动,握手的时候也没有丝毫的卑躬屈膝。
“雄哥就是帅!就是这么霸气!不畏权贵!”看台上不少学妹组成的小迷妹团暗暗激动,当然也包括一些冯见雄的熟人。(比如马和纱,也算是小迷妹,看得激动得不要不要的。)
“超神了吧,就算不超神,至少也是神格结晶了。”
“已经超过当年号称‘亚洲喷帝’的白执中了吧?白执中也是两届最佳,但湾湾世新大学并没有两届冠军!”
“就是,何况白执中都是晚节不保,被雄哥给终结的。雄哥最强!雄哥板载!雄哥赛高!”
一番喧嚣,人潮散去。失败的陈名,带着武大校友说了几句场面话,就走了。
冯见雄也不为已甚,还安慰了对方几句:前阵子贵校出身的某鄂省大状,应该还算是你“同院学长”,刚刚被老子喷得身价大跌,官司都少接了不少。
另外,青华出身的评委、教授,不也刚刚疯了、偏执狂了两个么?
陈兄能精神健全地全身而退,足以说明阁下口才已经非常了得了。
冯见雄的用词本身肯定不是这样滴,要文雅得多。
但意思就是这个意思。
陈名听了怒也不是,谢不疯之恩也不是,就这么僵硬地走了。
最后,是例行公事地央视记者采访,让冯见雄说些感想。
近期冯见雄已经说过好几次感想了,只不过前面那些感想都是有备无患、拍了没放的,当时冯见雄的语气也很客气,都是些套话。
所以,这次央视方面安排记者时,似乎也不觉得他会说出什么惊人之语来,因此丝毫没让做思想准备。
只是派了一个冯见雄的老熟人来采访他。
看到那个女记者的外貌时,冯见雄就是一愣,原来正是当初靠他的事儿,机缘巧合爬到央视的权此芳三年前她还只是江南省卫视的一个记者呢。
冯见雄本来是不想坑权此芳的,毕竟是有点交情的熟人。然而,他都装了那么久的斯文了,如今终于拿到冠军,怎么会继续低调呢?
“冯同学,请问您对这次带领母校卫冕成功、并且本人再次夺得本届最佳辩手,有什么感想?”权此芳看到冯见雄的时候似乎还挺高兴,连例行公事的问题,都问得言笑晏晏很是兴奋。
“还行吧,意料之中。”冯见雄淡然一笑,先铺垫了一句。
权此芳微微一愣,心说也太不谦虚了,不过她也没有因此就有想法。
以冯见雄的实力,非要这么说也没错。大不了后面审片的领导那里通不过,把这句话剪辑掉就是了。
这次是总决赛,所以对夺冠者的采访,最后肯定是要在电视上放出来的。不比前面的初赛,稍微不和谐的就可以彻底不露脸。
权此芳想了想,换了个锐利了些的问题:“看来冯同学对自己的实力很有信心呢。不过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泱泱华夏,冯同学就不怕‘野有遗贤’?你认为你下一届比赛还能继续卫冕冠军么?”
对于这个问题,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