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跟幕后大老板聊事儿,总是要这样开场白的。
七十年前海明威和菲斯杰拉德写信求珀金斯预支稿费的时候,也是这种措辞:
“我的新书长篇已经如何如何了,很快就要完本大卖。可惜我现在生活窘迫穷得揭不开锅,要是不先把稿费打给我,我就只能暂时把这本书太jian,先去干一票短平快的小huang文救救急……”
所以说,这叫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七十年前美国人的揍性,就是现在大陆人的揍性。(也是三十年前曰本人的揍性,和十五年前湾湾人的揍性。)
……
“所以呢?你想说什么?”冯见雄一点解冻的意思都没有。
罗胖子说完好话,就开始曲线提议:“但是我也学习了不少同事的运营做法,你看,宋老师的那种模式,貌似也为n站拉到了不少粉呢。他虽然也运营微信公众号,可是他更新的内容产品不只有n站的视频,也在微信上发布不少深度文章的。
所以他不仅从n站给微信公众号平台拉粉,反过来也会从微信平台给n站拉粉你看这不就对n站挺有好处的么?
您是不是考虑一下,只要本站知名大v,在微信平台上发布的内容,也同时双向宣传本站的话,就解除公众号禁令呢?”
罗胖子自问这番说辞,还是非常理据服的。
哥自掏腰包花钱吆喝,把人拉来,也不光是单向从n站往微信吸粉,还反过来把微信的粉吸回来。
冯见雄应该抵挡不住这种诱惑吧?
这种事儿,怎么看都是n站占了便宜的。
哪怕你说你现在突破了五千万注册用户量,跟qq和微信几个亿的数量级,那还是差了10倍的。
然而,冯见雄语气森然地拒绝了:“可是,你有什么内容,不能在n站发完么?非得放到微信公众号上一部分?我很不理解。今天我要是开了这个口子,明天你们是不是就敢在本站放个残缺的索引,然后把粉都导到别的地方?”
罗胖子觉得自己浑身肌肉一紧,辩解道:“这,也不能这么说吧,我看宋老师就是更新了很多专栏文章在微信公众号上,n站毕竟是一个视频网站,分享文字内容,甚至将来如果是音频内容,不方便啊。”
冯见雄笑了。
他站起身,和蔼地拍了拍罗胖子的肩膀:
“放心,会方便起来的,你不用忍几个月。微博能发的短信,图片,我们n站已经可以发了,想在你的n站个人空间里发长篇博文,也是可以的。
增加一些app的功能,并没有什么难度,甚至将来我们可以给用户更简洁的体验,把视频以外的内容单独拆分成一个极速版app,这些都会有的。而且,可以保证app之间一号通。
你们这种做知识服务脱口秀的,很多时候其实连脸都没必要露,只要给客户听声音就行了。我们在弄的音频版,会更适合你们的,要有耐心。”
冯见雄说得滴水不漏,让罗胖子震惊之余,也哑口无言。
这样一来,他确实没什么借口非要开微信公众号了。
“冯总,希望你慎重,创业最怕的是贪多嚼不烂。社交关系,是一种强关系,你的人脉网络在某个平台上,你就离不开了。内容服务,最多只是弱关系,只要他追的内容跳槽了,没人会对平台有留恋的,你可别高估了自己的粉丝忠诚度。
如果你做跟腾云、新浪一模一样的服务,只有它们拉走你的粉的可能性,断然没有你从它们那儿拉来更多粉的可能性。”
罗胖子这番话有些失礼,但也是大实话,确实是站在冯见雄的立场上说的。
冯见雄:“放心,所以我没做和腾云、新浪一模一样的服务,我做的是一块新的东西。”
罗胖子:“但腾云可以很快抄!”
冯见雄:“马腾懒得抄,因为他会看不上,觉得这块服务过时了。”
罗胖子愕然。
马腾都觉得过时的生意,你还做?
防盗感言(也是提前放出完本感言,但还没完本)
防盗感言。
如果看到了这段防盗感言,那是因为起床太早了,或者在更新后立刻阅读了本章导致的。请10分钟后重新下载打开本章,就能看到正常内容。
下面,说一下这本书之所以可以理直气壮太j的原因。
我觉得我哪怕太j了,也没有对不起任何人。哪怕是全订的用户,非要看结局,我大不了拉进q群里放个结局,但是不让这结局出现在网上就好了。我不希望让盗版的人也有资格看到我的结局。
我为什么有底气这么说呢?这要从这本书当年遭遇的侮辱说起。
这本书,其实早在去年11月份的时候,就已经被侮辱够了。
而侮辱的施加者,正是某些阴冷、养肥的读者。
当时,我如今的编在休产假,是别组的工作人员兼管这本书的。
在新书期,工作人员很负责地警告了我一次:别买票,别刷僵尸粉。
当时我很震惊。
后来听说,是我这本书被好几个人举报了,说我造假。
被人记恨和举报,我是不奇怪的。
毕竟《文娱救世主》是怎么404的,大家心知肚明,我这种人向来说实话得罪人。猪的大地上那些躲在阴暗角落想对付我的猪,能排出一个连。
可是,举报的人本身无法颠倒是非吧?
如果我的数据很完美,相信他们也无法让我处于嫌疑之地。
可后来,我发现一个问题在某点,一本书有大约200多个实际花过钱的粉丝之后,网站会在前台显示方面,自动白送30倍粉丝数。(也就是一本书的粉丝数到了200多之后,突然就会跳到0。6万。听不懂的人,可以现在去点开任何一本书的粉丝榜求证。)
这个设计是内行人都心知肚明的,也是网站为了数据好看,显得人气高。既然是公平地送,那也没什么,我觉得很对。(粉丝数太少的时候,网站不敢送,是怕人对账穿帮。)
但问题是,我的《喷神》,在公众期第一个月结束的时候,收藏涨到了1万,可粉丝依然只有80个。也就是只有80个人在免费期打赏过,至少打赏1块钱每人。
而网站的平均水品,是一本书基本上不用到一万收藏,大约七八千的时候,就能凑够200~300个打赏活人。
因为没有迈过“满200多后送30倍”这道门槛,所以我的80个粉就只显示80个粉。别人比我多3倍的,240粉的,就显示7千2粉了。
这时候,攻击我的人就天天下眼药:这本书都显示获得了“1万收藏”的作品荣誉了,才80个活人粉?别人收藏一样多的,都7000粉了!
所以,这个1万收别是花钱买来的僵尸粉吧?(事实上是80活粉对200多活粉)
因为引起了揭发,加上“过了200多就白送30倍”这种借口是不能拿来公开说的。所以为了平息民愤,《喷神》最后在没有证据证明买了僵尸粉的情况下,被选择了冷处理,果奔上架。
一本新书期结束1万收的书,没有三j,没有强推。等我上架确实有六七百首订,后来才给了我点小推荐。(这我也理解,因为如果一个有买僵尸粉嫌疑的人,被继续给了很多好推荐,社会影响会很恶劣,导致其他诚实的人效法。所以对于这个处理,我是心服口服的,哪怕是为了社会公示效益。)
可是,一本书的三j、强推这些证明自己的荣誉,《喷神》永远错过了。彻底洗刷我没买僵尸粉的机会,也失去了。
当时,也就是今年年初的时候,刚百万字时,其实我就该把《喷神》完本的,以证明自己的清白和骨气。
只是,我常年的老书友都知道,我老婆去年11月初刚给我生了儿子。我太忙,没精力好好筹备新书的开头。而且我开了新书,万一要防盗的话,我也不忍每天早上5点多设闹钟打扰老婆儿子休息。
所以,就把《喷神》不温不火放着,又多写了足足五个月。
可以说,我当时如果果断太j,我也没对不起任何人,因为我是要证明我没有买僵尸粉,我是为了个人的名誉清白而太j的,不是为了别的目的。我断更得堂堂正正。
这一万个收藏里、或许每一个人都没做错。
如今的1300多均订,每个全订的人,个体来说都是对的。没有任何对不起我的地方。
可是,当这一万个收藏拧在一起,变成一股“大数据”的时候,在网站看来,你们就是侮辱了我人格的帮凶,陷我于买僵尸粉的不义。
因为,你们的集体行为表现模式,比网站上其他书的书友群体,表现得更加阴、忍至少三倍。
在别人看来“1万收有两三百个人至少打赏过1块钱”,才是附和大数据统计模型的。而“1万人只有80个打赏1块钱的活人,明显是买了僵尸粉”。
你们每个人单独看来,都不是僵尸,都有可能是活人。但是拧到一起,这个看数据的时代,就认为你们是僵尸。
谁肯信是因为“看律师这种老阴哔题材的读者,本身也比较阴,比较忍,比较喜欢养肥”这种解释呢?
没法解释的,因为全某点只有我一个人写这种题材!
这种题材的读者该有多阴忍,多舍不得在上架前花哪怕1块钱证明自己不是僵尸粉,没有大数据可以告诉他们!(虽然我一贯看不起兵王,但是不得不说为什么兵王文多?因为看兵王文的人热血,前20万字稍微看到一个爽点,就几块钱打赏出去了。所以大数据抓取的时候,粉丝活跃度很高,永远不会被人误会。)
这也是创新者受到的偏见压力之一吧。
其实我很理解那些真正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创业家。
他们有些是真的在创新,可因为交出来的数据报表投资人看不懂,无法附会到任何一类已有的业务模式上去,然后就被人误会成“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