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灵性蒙古高原-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丹和铁蛋儿守在母亲身边束手无策,只等着天亮父亲归来。

    铁蛋儿妈虽然难受得很,但担心吓着孩子们,也一声不哈地硬撑着。

    一大早村里福全来借镰刀,看着铁蛋儿妈的样子,知道是淋雨后的伤寒,摸摸铁蛋儿妈的手,双手冰凉。叫铁蛋儿拿一根缝衣针来想给铁蛋儿妈放放血,但手指已经放不出血了,只好把肘窝的静脉挑破,血一下子就喷了出来。

    两边都放了血,铁蛋儿妈的感觉一下子轻松很多。

    她说好像头上身上被用大绳捆住的感觉一下子松开了。直到铁蛋儿大的脚步声响起,一家人才好像终于走出地狱。

    铁蛋儿大急急忙忙去找邻村的一个赤脚医生,医生放下手里的农活儿急忙赶来,挂起了输液瓶。

    挂了几天输液瓶,铁蛋儿妈不愿再输,她舍不得钱。铁蛋儿妈说命不该亡时有七十二个救命圪垯呢,她说福全放血救了她的命。福全住在村东头,铁蛋儿家在村中间,那天福全居然突发奇想到铁蛋儿家借镰刀,这就是神打发他来救她的命。

    只是,铁蛋儿妈的病确实很严重,她的脖子转不了弯,走路也不稳当,那一年她三十八岁。

    她其实很恐惧,她跟山丹说:“你奶奶就是三十八岁上去世的,我不会步了她的后尘吧?”

    山丹一边照顾母亲一边喂养一家子的猪、鸡、兔,还要做一家人的饭和秋收的干粮,每天累得要撒架的样子,同时内心也充满恐惧。

    小小年级的她担起了生活的重担,她除了做好该做的事情,还抽时间复习功课。

    她决心好好学习走出草原走出农村,不再过这样辛苦艰难的生活。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一家人的命运。

    正赶上村里生鸡瘟,刚孵出两个月的小鸡个个垂头丧气,山丹就每天把不活络的小鸡宰一只为母亲炖来吃,二十几只小鸡吃完,母亲的病也好了大半。

十五、塞北的寒冬

    该作已签约起点,起点网专一作品,请勿转载,否则作者和起点将维权,追究盗版责任。

    如你喜欢,敬请收藏。

    十五、塞北的寒冬

    生活虽然艰难,但仍不能剥夺孩子们的快乐。

    蒙古高原的冬天经常下雪,加上六、七级的大风,白毛儿旋风是蒙古高原冬天的主要角色,不过草原的冬天也是孩子们的快乐时光。

    蒙古高原的冬季,往往有零下二十几度三十度的温度,滴水成冰。

    人家开玩笑说:撒尿不等到地面都已成冰。乡下是没有厕所的,记得当地人向远道而来到处寻找厕所的外乡人说的一句话:草原有多大厕所就有多大。

    冬天最好玩的当然是下雪天,最好是没有风的下雪天,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像棉花糖一样绵绵续续。用深色的衣服把飘下来的雪花接住,可以清楚地数到每一朵雪花形状各异的六个花瓣,每一个大的六角雪花由若干个小六角雪花组成,都是那么规整那么晶莹。每次小伙伴都会为发现了一种不同花瓣的雪花而欢呼雀跃,给大家“显摆”。

    雪花落在罩有黑布面子的羊皮手套上,不用担心它会融化掉,直到个个孩子都一睹雪花的晶莹美丽后,他们会把手套上的雪花再一次抛入空中。

    下雪后,天地都是白茫茫一片,鸟儿没有了食物吃,便也是套鸟的最好日子。

    山丹和毛蛋儿就会找一块平整的木板,把马尾毛一根根搓成双股活套,把一个个套用棉花球订在木板上,就做好了一块套鸟的“设板”。找一块麦场的边缘,(秋天麦场边的余粮可以吸引鸟儿们经常光顾)用扫帚扫开一块空地露出黄色的土地,把“设板”浮浮地埋入土中,调整好马尾毛的套圈,上面再撒上黄灿灿的谷子。一个圈套或者说一个陷阱就设好了,只等饥饿的鸟儿们上钩了。

    成群的鸟儿先落在附近观望,其实它们明明知道那是一个圈套、一个陷阱,它们先是在边缘探头探脑地观察,伸长脖子在边缘偷吃一两颗谷子,(有经验的人会知道谷子要撒在“设板”的中间,再分散几粒撒在边儿上。)慢慢地鸟儿们禁不住饥饿地驱使吃掉边儿上的几粒就自然而然走到中间去了,挪动脚步时鸟爪已经被马尾圈套住,套上鸟腿的马尾圈越扯越紧,脚爪总是比腿粗的,鸟想飞起来就成了奢望。扑棱棱拍着翅膀使劲想挣脱,逃掉是不可能的,有时鸟多一次可以套几只。有百灵鸟、画眉、鹌鹑。。。。。。一个冬天下几场雪就可以吃到很多鸟了。

    有时极冷的天气,鸟儿们夜里冷到不能安睡,就胡乱地飞,当初只有一根电线是通到水库的。早上,勤快而馋嘴的山丹早早起来穿戴整齐,沿电线杆走一趟便可以捡到几只撞死的鸟,最多的是草原沙鸡。

    麻雀从来不会傻到去上人类的当,它们的祖先早已把它们变成了家雀儿。它们成群结队地出现在人们的草垛和院落,和鸡、羊甚至猪抢粮食吃。它们还把窝安在人们的房子里,盖房的椽棱缝隙是它们做窝的最好地方,有时拆掉旧房会发现屋顶和养层(北方土屋的吊顶)之间有若干窝麻雀巢。

    该作已签约起点,起点网专一作品,请您阅读在正版作品。

    下雪后的一天是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的最好日子,人们常常说到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的概念,估计只是很多人的想象,但草原人却时时把一巴掌大的雪球滚到像一只大箩筐一样大。几只滚好的雪球相互碰撞来比比谁的更厉害,欢声笑语在北方寒冷的冬季温暖地荡漾开来。

    堆一个奇形怪状的雪人——拿扫把作鼻子,羊粪作眼睛,掏一个洞就是嘴巴!把石头羊粪赛入嘴巴喂养这个怪物,谁说不是一件惬意快乐的事?

    下雪后的一段日子,经过西北利亚的寒流带来的寒风肆虐,地上的雪花变成了高高的雪墙。有时大门外和房子后面,只要是背风的地方都是一房子高的雪坡,用铁锹挖一级级的台阶上去,坐在顶上,后面一个伙伴用力推一下——滋溜溜滑下去,一个天然雪滑梯就诞生了。再加上房子和各种建筑物和雪墙之间都有一个空隙,可以容一个人通过,伙伴们像旅鼠一样一串串从雪滑梯滑下,在雪道之间跑来跑去地捉迷藏,这一片天地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一次山丹和毛蛋儿还有几个叔伯的姐妹在雪墙之间玩捉迷藏,一个姐姐在前面跑,山丹跟在后面,抓的人突然出现在前方,姐姐转头往回跑,一头撞上了山丹的头。姐姐比山丹高一点,山丹的脑门儿正好撞在姐姐的眼眶上,姐姐的眼睛顿时青肿了起来。山丹吓得不敢回家,躲在羊圈里不敢出来。

    好在堂姐说是自己撞上山丹的,山丹才在母亲的“山丹,回家来”的幺喊声中磨磨蹭蹭挪回家。

    跟着母亲买了一个苹果罐头去看望了堂姐。看着堂姐青肿的只剩一条缝的眼睛,山丹心里难过极了。

    母亲满满的赔了不是,也嘱咐孩子们以后玩的时候要当心,千万不要再磕着碰着。

    可是,不安快乐的童年是顾不得注意安全的。

十六、屋漏又遭连阴雨

    该作已签约起点,起点网专一作品,请勿转载,否则作者和起点将维权,追究盗版责任。

    如你喜欢,敬请收藏。

    十六、屋漏又遭连阴雨

    话说铁蛋儿妈的病还没有好完全,家里便又出事了。

    铁蛋儿大给人放牛,一头母牛发情,几头犍牛争风吃醋几个叠加起来爬在母牛身上,生生把母牛的一条后腿给压断了。

    那是一个炎热的中午,虽说已经秋季,但那天的太阳仿佛不放弃最后耍威风的机会一样,炙热地烤絷着蒙古高原江岸这块土地。

    中午,铁蛋儿大把牛群赶回村西的老榆树湾,自己回家吃口饭,装点水,多少歇息一下。

    就在他还没有把一个馒头吃完的时候,杨洛急匆匆地跑到他家,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快、快、快……出事了!牛、牛腿…断了……”铁蛋儿大放下一碗烩土豆,扔下馒头,两人一起就往村西跑。

    气喘吁吁地跑到榆树湾,老远就看到尘土飞扬,一群犍牛“哞、哞…”地吼着,瞪着血红的眼睛互相仇视着,牛蹄子刨的尘土漫天飞,其他牛惊恐地躲到一边看着。铁蛋儿大把手里的牛皮鞭子狠狠地抽向犍牛,几头牛才不忿地散开,虎视眈眈地守在周围。

    走到牛群中,一头母牛卧在地上,右边后腿笾向一边。

    一看就知道腿断了,而且已经错位。

    铁蛋儿大从前放羊接过断了的羊腿,那也是没有错位的羊腿,相对好接的多。因为羊体重轻,三条腿着地足可以支撑身体,不误吃草喝水,即使断腿没有接好,也不影响羊长膘,冬天宰了卖肉也可以卖个好价钱。

    如今是牛腿,牛腿断了,就再也站不起来了,况且又是母牛,总是没有公牛那么强壮。

    自从江岸出金矿以来,大部分人家买了四轮车,就不再养耕牛了,多是养母牛来下牛犊卖了赚钱。一头母牛可是要七八百块钱啊。

    偏偏断了腿的牛又是花凤家的牛,这可是捅了马蜂窝了。

    还有几头犍牛还在母牛身上压着呢。铁蛋儿大用牛皮鞭子使劲抽着,犍牛才不甘地离开母牛守在旁边,牛蹄刨着土眼睛紧盯着母牛,随时准备扑上来。

    铁蛋儿大和杨洛两人把母牛腿抬起来,看看伤得如何,一条腿已经歪到一边去了。站已经站不起来,两人费力巴哈地把母牛挪到一边,杨洛在一边看着,铁蛋儿大去找花凤来看看怎么办。顺路又招呼了几个人来一起抬牛回去。

    不想花凤三步并作两步地到了现场,一看母牛的样子,坐在地上就大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数落:“我的命咋就这么苦啊?好好的牛咋就成了这样了?我可是花工钱的,谁的责任谁负。我是不要这倒霉的牛了,你们看着办吧,呜呜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