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袭击陈瓜的人是天京城一群街头混混,这群人平时好逸恶劳,不务正业,每日靠在街头小偷小摸,坑蒙骗抢为生。昨夜,那伙人中的一个领头的收了别人二十个金珠,假托陈去华找,将陈瓜诱至东巷坊,在巷口将陈瓜砍成重伤。这些人之后便做鸟兽散,各自躲藏,哪知第二日清晨就有捕快找上门来,措手不及之下,被一一擒住。
据那领头之人所供称,陈去华与陈瓜之名他们从未听说过,但是那出资之人将二人形貌细细形容了,并且特别嘱咐不能伤及陈去华一根毫毛,但是一定要让陈瓜的惨状现于陈去华眼前。此人还供称,他们也未想将陈瓜赶尽杀绝,只是想让他显得“惨”一些,却没料到陈瓜最终还是不治身亡。再问及那出资之人,供词只是称,从未在天京城见过此人,只觉得此人带着外乡口音。于是,天京府便安排四处张贴了这出资之人的画像,四处搜捕。
苏简听了,觉得与昨夜所想的差不多,那主事之人买凶之举就是为了震慑陈去华,从他们选择了伤害陈瓜这一点来看,极有可能与神武大营的寒衣之事有关。只是,陈去华曾经向陈瓜下过封口令,是什么人将陈瓜与陈去华联系起来的?那操着外乡口音的“买凶”人,到底有是什么来头?这些都是未解之谜。苏简一夜未曾好睡,此时只觉得头脑昏昏沉沉,一团混乱。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地等待抓捕结果的时候,天京府有人来报,道是云麾将军陈去华到。苏简等人互视一眼,起身迎接。
见到陈去华的时候,陈去华似乎已经恢复了他以往的冷静,看上去精神也好了不少,与宋子凯寒暄的时候,苏简恍然觉得那平日里镇定如桓的神武大营总教头又回来了。
陈去华的到来为苏简他们分析陈瓜一案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原来串不起来的几个环似乎能够被串起来。
原来,当日陈去华得知了寒衣一事之后,马上想到与户部联络,于是他便去见了负责调配军需的户部侍郎霍淮文。霍淮文只说不知此事,便唤了军需官李准前来询问。李准便拿出了所有征调这一批寒衣的所有文件凭据,并且提到他亲自验收,不曾发现过什么问题。陈去华见他狡辩,便着人去神武大营去取寒衣被褥,只因不欲令多一人知道,便托人带了话给陈瓜,推说陈瓜是自己的亲兵,让陈瓜把“那些东西”取来。
霍淮文与李准见到实物摆在面前,不好再狡辩,便开始推脱,霍淮文推说此事与兵部有关,征调令乃是兵部所下,因此希望有兵部侍郎能够一起在场交涉。这却是实情,陈去华想了想,发现也不好推脱。
而李准则嚷嚷着说确实不知情,说是要给他几天时间去与提供这批寒衣的山南织造去交涉。霍淮文为此特地宴请陈去华,恳求陈去华放李准一马,由户部自行对其处分。当日陈去华答复霍淮文,他并不想与户部过不去,他只想为神武大营的将士讨来冬季能够御寒的衣被。至于眼下这一批寒衣到底应该如何处置,他以为应是御史台的事。
在此之后,陈去华便通过兵部相熟的官员联络,希望能与之兵部一道过问此事。然而兵部居然先内部就其是否对神武大营有管辖权一事讨论了半日,将陈去华晾在兵部大堂里喝了半日茶。陈去华再返身去寻找霍淮文,霍淮文却只推说李准已经亲赴山南,查问此事。陈去华夹在各部之间,被推来推去,而此事则一拖再拖,看不到可以了结的希望。因此,陈去华的郁闷也是可想而知。之后便爆出了陈瓜之事。
第三十二章 将计
更新时间2013…7…30 9:02:50 字数:2324
苏简听了陈去华讲述的一番来龙去脉,想了想,唤了天京府的师爷过来,让他们去问一下那领头的混混,那“买凶”的外乡人是否带有山南口音。等了良久,得到的答复与苏简所料想的不差,至少从买凶人的口音上判断,这件事与卷入其中的“山南织造”应该不无关系。
众人在天京府商议了许久,苏简等人都觉得当务之急应是查证户部所属的军需官李准,而且索性应以卷入命案的理由要求天京府与刑部将李准羁押,而对户部也以“苦主”之名,要求部里帮助调查。毕竟小瓜是孤儿,只有神武大营能够为他出头了。天京府尹宋子凯对这个提议也无不可,但提到恐怕需要先知会刑部。苏简与他据理力争一番,这位府尹最终同意一面请示刑部,一面派人在天京城四处城门张贴告示,“请”李准回京,另外,宋子凯还答应了第二日去李准宅邸查探。
与天京府将诸事商定,时间已经不早了。冬日里昼长夜短,这会儿已经是暮色沉沉。陈去华与苏简等人拜别了天京府尹,走出府门外。刚刚出门,却听见一连串急速的锣鼓声,有人急急地向天京府内奔去,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走水了!快叫水龙队!登平坊走水了!”听到这声大喊,陈去华原先匆匆的脚步突然一顿,说:“不好!快走!那李准便是家住登平坊!”
苏简等人马上反应过来,心里都是咯噔一声。几个人匆匆从一连串街巷中穿过,忙不迭地向登平坊李宅奔去。
众人赶到登平坊的时候,火势已经很大了。陈去华所料不错,果不其然就是李宅起火。这时候,李宅的大门封得死死的,里面冒出滚滚黑烟,直冲上天。水龙队没有苏简他们脚程快,还没有赶到。苏简他们几个人合力撞开李宅大门,一阵黑烟挟裹着火花就卷了出来,将几人逼了回来。
陈去华此刻叹了口气,道:“怕是我们来晚了。李准,或许并没出城。”众人明白他所说的是什么意思,李宅莫名起火,大门被封,里面死寂一片,再加火势如此凶猛,只怕是不再会有活口留下。只怕李准这一条线索又被人生生掐断了。
“木先生?”庾信有些诧异地唤道。苏简回过头,果然见木清寒青衣飘飘,立在众人背后。只见他伸手挟住庾信右手脉门,轻声说了些什么,将庾信轻轻一带,两人立即就消失在李宅旁侧的街巷中。苏简在后面大喊了一声“庾信”,却再无反应,无人理会。少时,水龙队到了,毛竹制成的水龙里喷射出一道道水柱,浇在李宅起火的房舍之上。苏简等人焦急地等待着,然而火势却并不见小,遇水反而烟雾更多,遮天蔽日的,呛得人咳嗽连连。
突然一个满身黑灰的人从李宅大门中直冲出来,奔到陈去华面前,单膝一跪,大声道:“属下振威校尉庾信,奉命探察李宅,见过将军。”陈去华心里奇怪,却依着庾信的话,道:“庾校尉无需多礼,可有什么发现?”苏简见庾信一头一脸的黑灰,须发已经被火燎得卷了起来,忍不住用袖子替他拂了拂,岂料一拂之下,庾信的脸上更加黑黑红红,成了一张花脸。
庾信听了陈去华的问话,从怀中取出一封信札,递给陈去华道:“末将方才从后巷入李宅查探,见到了军需官李准的……遗体。”众人听了,虽然已有预感,心里都是一沉。庾信又道:“末将在书房中发现了一封信札,封皮上署名将军亲启。因此末将带了出去,送给将军过目。”陈去华一面接了,放入自己怀中,一面问:“李宅之中……可有……活口?”庾信顿了一顿,道:“禀告将军,适才查探了一番,军需官李准在书房外毙命,死因不明。属下将他的遗体搬动到了不易火焚之处。另外,整个李宅之中……没有见到活口。”苏简听了,虽然她不识得李准,可是一宅上下,全部葬身火海,也令她心下恻然。
天元朝最大的军营,十数万件寒衣,已经令一名天部的士兵,身中数刀,凄惨无比地死在大营主将的面前,现在又令一名户部军需官全家葬身火海。这背后,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在操控?
冬季天干物燥,天京府水龙队用了近一个时辰方才将李宅的大火扑灭,所幸没有殃及邻里。火灭之后,水龙队入内清理火场,抬出十二具尸身,大多数被烧的面目全非,只有军需官李准的遗体,由于庾信将其搬动到了一片空地之中,没有遭到多少火焚之厄。在火完全扑灭以后,苏简等人进入火场检视,发现书房是整个宅邸中留存最为完好的建筑,这可能是因为书房处在上风口的原因吧。但是书房中的书籍家具多多少少还是被火舌所毁,因此只能说庾信能够从火场中抢出那份给陈去华的信,是个奇迹。
第二天清早,天京府尹宋子凯又苦着脸赶到李宅火场。两日之内,天京府出两起要案,将户部、神武大营两个得罪不起的牵扯其中,刑部少不得也要过问,没准还有御史台,宋子凯一想到这里,就开始头疼。天京府的仵作查验过军需官李准及其家人的尸身之后,得出结论,大多是被围殴重伤之后,在火场中窒息而死的。李准则是脑后挨了重击,一击毙命。这与陈去华等人的猜想一致。因此,陈去华在宋子凯面前反反复复地强调,若是没有那封信,陈瓜之案的线索就全部都断了。宋子凯一想也是,便说:“陈将军,既是如此,那么请陈将军将此信交与天京府,本官断案之时恐怕需要此物作为证物。”陈去华嗯了一声,一模怀中,皱起了眉头,道:“抱歉啊抱歉,昨日夜里回的神武大营,今日就没有带在身边,想必还留在营中。且待本将回营取了,给大人送到天京府去。”
宋子凯道:“不敢劳动将军,不过本官实在好奇,那封信中,究竟是何内容,又有何线索?”
陈去华皱了皱眉,道:“嗯,此事么,事涉机密……”说着,上前一步,在宋子凯耳边说了长长一串话,宋子凯不住地点头,最后还大声地说:“原来如此,本官明白了。”陈去华于是向宋子凯一抱拳,告辞而去。
天京府的师爷于是问宋子凯:“大人,陈将军都说了些什么呀?”宋子凯满脸郁闷,眉毛一抖一抖,悄悄地对那师爷说:“陈将军就一直在请本官……频频点头,末了还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