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找马维兴,告诉他把这个铁厂原先的工人全找回来,尤其是会制造火枪的那几个匠人,一个都不能少。”李鸿基对身边的一个亲兵吩咐道,同时心里想,以后绝对不要让马维兴去管理地方,否则只能是一个灾难。
“是”亲兵连忙回答后,骑马走了。
李鸿基看到这个铁厂后兴致勃勃,绕着这个铁厂转了一圈,这个铁厂也就占地一亩多的样子,一个月只能打一百多副农具和兵器,火枪也就能造上十来只左右,那怪马维兴看不上,不过幸好没有停工多久,只要有人马上就能开工。
“这里的原料从那里来。”李鸿基问道。
“前面不远处有一个地方有铁矿,这里直接把铁矿运过来,诺,大人这个炉子就是用来炼矿的。”
袁宗第也在这里做过一段时间监工的工作,因不愿对工人太坷克,被调走,对这里熟得很,这次也是故意带李鸿基来此,原先铁厂的那些人不做农活已经有好多年了,参军的还好,可是种田的就叫苦不迭了。
后来看见原先的熟人在马维兴身边,就多次哀求让袁宗第求求马大人重开铁厂,让他们有口饭吃,袁宗第在马维兴面前试探了几次,无奈马维兴实在看不上那个小铁厂,这次袁宗第知道自己陪着的人就是马维兴的首领后就故意带他来此。
李鸿基听到附近就有铁矿,大感兴趣,连忙让袁宗第带过去看看,走了不远,就听见有叮叮铛铛的声音,“那儿有人采矿。”李鸿基感到奇怪,铁厂都停了,谁在采矿石。
袁宗第连忙回答:“大人,这里原先只有几十人在采矿,马大人说矿石大人有用,就没有停。”
李鸿基点了点头,知道自己会带工匠过来,采矿就没停,看来这马维兴还是不糊涂。
李鸿基走近一看,只见旁边已堆满了两座小山似的铁矿石,外面有几十个人不停得进进出出搬运,从速度来看,这井应当不深。
想到这不由问道:“这采矿石的井子深不深。”
袁宗第回答道:“不深,只需进去二十来丈就有矿石了,井下也只有几丈深。”
李鸿基大喜,这简直是一个露天矿床。看来自己在山中就可建起一座兵工厂,用手将旁边的铁矿石拈了拈,挺沉的,依自己的测算含铁量至少超过百分之五十,若能大量开采,自己还可以做做兵器生意,问道:“他们采矿为什么不用炸药。”
袁宗第一愣,用炸药,那不要把矿弄塌了,开矿最怕的就是落毛,(即塌方)却不得不回答:“大人用炸药太危险,还是这样安全。”
李鸿基不知道,这个时候对火药的使用在民间极少,除了烟花爆竹外,火药一般用在军事上,管制比较严,而且一般的民众都对火药都有种惧怕的心理。
“放心,在这样的浅层用炸药是不会有危险的。”李鸿基见袁宗第好象有点吓着的样子忙安慰他。
这几天参观完整个商洛山,李鸿基很满意,军事方面交给马维兴完全可以放心,自己便将手接过政务,其实政务方面李鸿基也并不懂多少,但好歹比他们多了几百年的见识,只要大体说一下,自有王长顺他们去做,马维兴摆脱了政务大为放松,而王长顺他们没有的马维兴的瞎指挥也觉得顺手多了。
这商洛山中倒是有不少读书人,都是因为避祸才搬到山中,李鸿基本想招些人过来帮着管理,但这帮人都是挺有骨气,对这只自称是闯王的部队倒也不敢得罪,接受了它的统治,但出来帮着做事却不愿意,李鸿基也不便强迫,只得放弃。
李鸿基只有绞尽脑汁,回忆起以前农村的基层组织是怎样,商洛山中有四百多个村庄山寨,以前马维兴每个山村派了十来人驻守,一下子去掉了五千多士兵,这显然不行,十来个人如果单纯防范地主壕强倒是没问题,但有外敌来攻肯定没法守。每个村庄不设人也不行,收税,调解纠纷,传递消息,防止有地主土壕反扑等等都需要人。
李鸿基最后想出建立农村治安委员会,每个村选出七人来管理,如果七人决定不了再往上报,每十到二十个村建立一个乡治安委员会,每个乡有二十名管理人员,驻扎有五十个士兵,然后把派驻在每村的士兵都撤了回来。这样只需一千多士兵就基本可以了,力量反而有所加强。
在李鸿基到商洛十天后,李守信他们带着四万多人终于到了,这些人大部分是青壮年或者都是工匠,除一部分士兵外,李鸿基想让他们都成为工人,商洛的矿产太多了,安排这四万多人完全没有问题。不过看他们的样子路上也吃了不少苦,李鸿基忙问起详情。
++++++++++++++++++++++++++++++++++++++++++++++++++++++++++++++++++++++++++++++++++++++++++++++++++++++++++++++++++++++++++++++++++++++++++
老茅决定由三K党向四K党进军了,各位多多支持,票票不多啊。
第八章火枪
原来李守信和高杰两人带着四万多人在山西穿城而过,最先发现的是万山县县令,小小县城一下子涌进四万难民,可把他吓得够呛,而且这四万人大部分是青壮,更是不敢殆慢,一旦民变可就不得了,又是施粥又是搭棚,并派人向上急奏。
李守信,高杰他们吃着官府准备的稀饭也是不自在,明明自己有充足的粮食也只能吃个半饱,山西巡抚宋统荫接到有四万多青壮灾民也吓坏了,赶快要求各县赈济并查清灾民主要是来往哪里,可是这批人主要是以不沾泥和王嘉胤的俘虏为主,这两人在陕西和山西到处乱窜,各处的人都有,每个地方的乡音都不同。
官府也实在查不清了,好在他们在各地也不久留,只是待上一两天就走,各地赈济的官府都如蒙大赫,也顾不得查了,反正离开自己的辖区就好,李守信他们只有到野外时才可能自己生火做饭,这样一直半饥半饱,到最后真的和逃荒的人一样了。
看到李守信高杰他们都平安到来,李鸿基很是安慰,看来自己当初让他们走山西是走对了,对着李守忠和高杰道:“你们辛苦了,先休息几天,养养身体再说。”
李守忠和高杰应了一声就下去了,李鸿基看到高杰的脸都瘦了一圈,这次是吃了不少苦头。
等众人休息几天之后,李鸿基先把工匠都抽出来,这次带过来的铁匠有四百名,基本上是金县的全部铁匠了,又抽掉了五千青壮加入铁厂,再加上一千人采矿,围绕整个铁厂竟然有七千人,马维兴和高杰他们不知道李鸿基要干什么,纷纷反对,李鸿基也不答,只是表示过几天他们就知道了,众人见李鸿基铁了心,只得等待,几天后不能让大家满意再反对就是。
李鸿基决定生产出燧发枪来,以前在金县没有条件,商洛可是各种条件都具备,对于一个特种兵来说,最熟悉的就是枪支了,若不是各种先进枪支的子弹要用机器,对他来说各种步枪,机枪都可以做出来,不过这个时代有燧发枪也可以了。
由于原先有几个人会制造火枪,经李鸿基一指点,燧发枪很快就制了出来,这种枪支用了改进过的火药后,已经可以射击到三百步外的目标了,枪一出来,李鸿基就拉着众人到外面试枪。
当李鸿基一枪将二百步外的一个木板击穿时众人都傻傻的发愣,马维兴更是满脸通红,张大了嘴吧,听到李鸿基想发展火枪部队时反对最激烈的就是马维兴,说还没等到用枪的人点火就被人杀了,当听到李鸿基工人就要用七千人时更是反对。
李鸿基碰了碰马维兴:“好了,嘴别张那么大,小心合不扰。”
马维兴忙跪下,心服口服得道:“原来火枪经大人一改,变得如此利害,末将不明,请大人治罪。”
李鸿基将马维兴扶起道:“不知者不为罪吗,不能你明知我是错的,也不反对那就遭了。”
“大人,有此火枪可比训练弓箭手容易多了,有此利器我军步兵实力将猛增数倍。”马维兴兴奋的说,又一转道:“不过发射一次就要装一次弹,不能连续射击,否则骑兵也捞不到便宜,有点可惜。”
“以后会有可以连续射击的火枪,但现在用另一种方法也可以达到连续射击的效果。”
“什么办法”一旁的高杰连忙问道,一直以来高杰都对骑兵情有独钟,一见可能对骑兵造成威胁的步兵,怎能不详细问清。
“那就是三连击了,这样能连绵不绝的保持射击。”接着李鸿基又向众人详细解释了什么是三连击。
“大人,一定要让我的部队配上这种武器。”李守忠一听有如此妙法克制骑兵,马上就忍不住了,李守忠为人沉稳,对步兵一向喜欢。
高杰,李万庆,马维兴他们还是啥不得骑兵那种来去如风的感觉,高杰还是迟疑得问道:“大人,骑兵好象不适合装上火枪,马上不好装弹。”
“当然,这种枪在马上根本不能装弹,不过可以到达目的地后再下马作战。”李鸿基回答道。
“下马,那骑兵不是变成了步兵。”马维兴问道。
“不错,这样的士兵既有骑兵的机动性,又有火枪的强大火力,我叫它快速反应纵队。”李鸿基毫不客气的把后世的理论变成自己的成果。
旁边的几个人听了这话都在沉思,这样的部队只是少了一个骑兵冲击力而已,但对上现在的军队只要火药足够,基本上可以说立于不败之地。
边的李万庆一直没有开口说话,这时也不由跃跃于试:“大人,我想任这样一支部队的指挥官。”
李鸿基大笑:“好,好,以后你们都会有机会使用它。”
回去之后,众人见到了这只火枪的威力,对兵工厂的事都热心起来,并形成了一个共识,所有东西都优先供应兵工厂,不过要生产火枪,还差得远,厂房要新建,炼钢炉要新建,采矿力度要加大,除了小批量的先生产一点外,离大规模生产起码也要一年时间。
李鸿基不能常在这里,后续的事还得马维兴他们来做,李鸿基才匆匆忙忙做出了这支火枪,为的就是要让手下的将领看到这种武器的效果,否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