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闯王李自成新传-第3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良佐、刘泽清、吴三桂等数十名唐军将领排在两旁。静静地等待着皇帝的决议。

唐军对安庆一直是三面同时进攻,江上则由郝摇旗领着水师拦截,以防安庆府中的大昌军借水道溜走。但出动地部队却只有三分之一,今天轮到左良玉刘良佐、刘泽清、吴三桂等一班人马攻城,许多人都羡慕的看着他们。今天的机会实在是太好。眼看城破在即口不想却被一班降军所得。

这次跟着皇帝亲自出征,吴三桂等人还心头忐忑,生怕皇帝将他们当然炮灰,事事让他们打头阵,哪知唐军地将领打起仗来疯狂地很,事事争先。从涨州将张献忠一路追杀过来,他们稍有迟疑,根本就捞不着仗打,张献忠在直隶所占地数十个县城。不到十余日就丢了个一干二净。

虽然有张献忠本身心急要救老家,有故意放弃那些地方之意,但唐军进攻迅速也是一个原因,看着唐军中的个个将领立功如探囊取物般的容易,吴三桂和左良玉他们也都急了,不能立功还如何让皇帝看重,只好奋起直追,才捞到了几个县城,比起唐军中的其他将领的功邸却已相差太远。

到了安庆城下时,为争先锋,各支部队更是挤破了头,左良玉,吴三桂他们前段时间的表现,自然被排在最后面。没想到在后面却有后面地好处。

李鸿基扫了帐下的众将,如何不明白他们的心思,呵呵一笑道:“各位,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弘光朝已经和我朝签定和约,还送来了一百万两银子,十万匹绸缎。”

众人大讶,没想到弘光朝真会和大唐签和约,签和约也就罢了,还送来一百万两银子,十万匹绸缎,这不是资敌吗,没有实力,谁会真得的相信那一纸和约。

弘光朝稍有见识地大臣自然知道和约不可靠,无奈朱由崧铁了心要和唐军签和约,杜郧说什么都答应,胳膊扭不过大腿,高弘图还是把这份和约签了,不过,他将二十万匹丝绸还价到了十万匹。

李鸿基交给杜郧的任务并没有真要让他完成的意思,只是想让弘光朝能动摇援助张献忠的决心就可以,超额完成任务,杜郧自然没有坚持那十万匹丝绸的必要。

宋献策马上起身回道:“恭喜万岁,贺喜万岁,如今我军就不用顾及弘光朝的水师了,破了安庆,马上就可以长驱直入,灭了张贼,报我直隶被夺之仇。”

以唐军如此强大的实力,弘光朝和张献忠的军队全部聚在一起也未必会怕,唐军唯一有顾忌的就是弘光朝的水师,江西水网密布,不但有长江,还有潘阳湖,若弘光朝的水师对张献忠支援,唐军就会处处受置,三面合围张献忠的策略就要泡汤。

唐军对安庆的围攻一直没有用全力,又何尝不是顾忌到弘光朝的水师出现,唐军的火器威力虽大,但物质消耗也严重,若是弘光朝的水师在长江一堵,唐军就是攻过了九江,物质的补给也会接应不上,而且弘光朝和张献忠的军队有了水师接应,随时可以抄唐军的后路。

众人没有想到弘光朝真得会蠢得和唐军签定和约,坐看张献忠灭亡,还送上了一大批财物,一个个齐声道:“恭喜皇上!”

拓养坤马上闪了起来:“皇上,即如此,我军无后顾之忧,不如今日全军出击,一举攻下安庆。”

吴三桂大急,到手的功劳可不能让人分薄了,马上道:“皇上,不需劳动诸位将军,末将愿立军令状,今日一定破城。”

李鸿基见帐下士气高昂,点头应道:“无需立军令状,朕给你们半天时间,若半天时间还拿不下来,就莫怪朕要换将了。”

吴三桂,左良玉等人齐声道:“遵旨!”

拓养坤只得失望而下,盯着吴三桂等人嘿嘿一声,意思很是明显,若是吴三桂到了中午还拿不下安庆,那就要换他了。

吴三桂等人领令后,匆匆出去,向已方大营赶去,吴三桂负责北门,最先到达自己的大帐,此时士兵们已吃好了早饭,他的亲兵给他端来了一大碗米饭,还有两个小菜,吴三桂只扒了几口,马上对祖可法和刘良臣两人道:“传我命令,一刻钟后进攻。”

刘良臣回道:“大将军,不等东西两边一起进攻吗?”

吴三桂咽下一口米饭,含混的道:“不等了,时间宝贵,他们回到营中见到我们这边进攻,自然会马上进攻。”

今天的东门由左良玉负责,西门由刘泽清和刘良佐两人负责,他们从北门皇帝的大帐赶回自己军营,差不多还要二刻钟,吴三桂如何愿意白白浪费这二刻钟。

“是,大将军!”刘良臣和祖可法两人一抱拳,马上出去布置,不一会儿,惊天动地的炮声已经响起,无数的炮弹呼啸着砸在安庆城墙上,升起一股股的尘烟。

昔日的关宁铁骑已全部换装,他们正在紧张的擦拭枪管,每人腰间还别了一把大刀,一支匕首,二枚手雷,等待着命令,随时冲向城墙。

手雷威力巨大,而且是消耗品,唐军不作为士兵的配套装备,为了不让手雷流出军营,平时士兵接触不到手雷,只有训练,或出征时才可以申领,而且每次剑练或出征归来,士兵手中的手雷都要重新收剿,统一保管。

他们使用火枪的日子才二个月,却已是熟练之极,若是和其他唐军一对一单挑,或许不是对手,但要一队队对攻,即使有相差也不会太大,火枪手训练远比弓手,刀手训练容易,只要他们的队列不乱,装弹的速度够快,发射时能让枪身平稳就可以了,一排排的子弹射出来,根本不需要准度。

等到吴三桂吃完饭出营,昨天大昌军连夜修补的城墙已经是漏洞百出,那些临时加上的砖石早已倒塌,露出了一个个缺口,完全可以让步兵爬上城墙,炮声依然没有停,而关宁军已经开始向前进了,一队队的士兵踏着整齐的步伐向城墙接近,地上传来了一阵阵震动。

等到士兵离城还有数十米时,唐军的大炮才停了下来,前头的军官令旗一指,关宁军全都呐喊起来,放弃了队型,开始向城墙冲去。

等到了缺口处,关宁军士兵已登上了城头,大昌军才冒了出来,无数的箭支射了出来,落在关宁军的队列中,却很少有士兵倒地,许多士兵中了一箭,咬牙一拨,从衣里摸出一个止血包,往伤口上一塞,照样前行

唐军的内衣都用了丝绸,箭支入肉不深,而且箭头很难刺破绸衣,不需用太大的力就可以拨出,而要害部位都用钢甲保护,除非是射中头部,否则一支箭很难给唐军大的伤害。

这也是唐军会向弘光朝索取丝绸的原故,大战一起,唐军的丝绸往往不敷使用,民间的绸缎价格都要涨上数成。关宁军以前的装备在明军中虽然算好,但和唐军一比起来,还是相差太远,吴三桂刚领物资时都不敢相信。

大昌军的箭雨一过,唐军的还击也很快来临,“砰,砰”的枪声响声,有些士兵还拉响了手雷,相比于唐军的防护,大昌军士兵的防护少得可怜,多数人只是一件布衣,有的还光着上身,子弹打了上去,颗颗咬肉,一个士兵若中上数枪,即使没有打中要害,也会流血过多而死。

而手雷更是霸道,炸起来的气浪往往将数人掀翻,挨上的人更是断腿残肢,有的人腹部被炸开,露出了白花花的肠子,转眼又被鲜血染红。

唐军往往后发制人,两军相交的数十米,大昌军成片成片的倒下,他们却丝毫不敢迟疑,只能冒着死亡的危险,迅速向唐军逼近,唯有缠斗在一起,对方的火器才会有顾忌,伤亡才可以减轻下来。

第八卷 一统中原 第四十九章 逆水逃亡

    吴三桂的这番猛攻,让大昌军喘不过气来,他要一气在中午前攻下安庆,根本就不顾手下的伤亡,他的部下共有二万人马,分在四队,每队五千人,除了一队留下作预备外,其余三队全部投入到安庆北门的攻击当中。

大昌军这五六天来,白天必须全力防守唐军的攻城,晚上还要和民夫一起修补被唐军损坏的城墙,根本没有多少时间休息,许多人眼睛早就布满了血丝,虽然已无数人的代价冲进了关宁军的阵营,和关宁军肉博起来,但无论是体力,士气,兵器,都不如对方,大昌军依然是惨中着一片片的倒下。

刘文秀咬着牙,看着自己手下的这支部队在唐军的攻击下死伤惨重却毫无办法,唯有不停下达死守的命令。

二刻钟后,其他两边的炮声也响了起来,左良玉,刘泽清,刘良佐三人也是拿出了全幅本领,对各自负责的城墙发起了进攻。

安庆的百姓已经习惯了唐军的炮声,却依然躲在家中发抖,他们倒不是担心城破,甚至还巴不得唐军早点入城,毕竟唐军的名声要比明军和大昌军都要好许多,而是担心会被大昌军抓去守城。

张献忠进入安庆才数月,刚进来就对城中的富户,壕绅大势屠杀,但穷苦之人也沾到了一点好处,只是不久随着张献忠的扩军,为了维持宠大的军需,普通地百姓也被搜刮一空。他们自然对大昌军也没有什么好感,能躲就躲,被强行抓捕充当民夫之人也是不情不愿。兵凶战危,上了战场,唐军的子弹可没有长眼睛。

今天的大昌军明显感到了唐军死战不退之意。以前唐军只要大昌军逼近了自己地阵营。就会徐徐退去。以便再拉开距离,发挥火器的威力,甚至会直接退到城外,让唐军的大炮轰击暴露出来地大昌军,以减轻自己地伤亡。

双方近前混战,虽然还是大昌军吃亏。但唐军地伤亡同样会增大,以一名唐军换四五名大昌军,唐军依然不肯交换,毕竟如果拉开了距离。双方的伤亡比例可能会增加数十比一,这也是大昌军能守住安庆五六天的原因,进进退退,唐军的伤亡虽然减少了,但时间也担搁了。

今天双方短兵相接已是大半个时辰了,大昌军已经全线压上,还是被唐军逼得步步后退,大昌军却还在咬牙坚持,若不是唐军前几天有取得上风就退却的经历,大昌军可能已经崩溃了,唐军太受惜士兵的生命,这是大昌军唯一能抓住地缺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