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二号炮台被摧毁的话,那中国海军主力舰队将会深入海参崴,瘸腿的一号炮台被摧毁也只是时间问题…………重炮部队可以转移阵地,俄军的一号炮台可不会搬家。虽说三个最为主要的岸防炮台被摧毁也还没有到影响整个战局的地步,但是一旦陆军方面正面面对海参崴的防御体系进攻不利的情况下,谁又能够担保海军不会向陆军提出在海参崴南面又海军提供火力支援开辟登陆场直接打击要塞内部呢?
虽说这个设想有点太过夸张,多半不会被通过…………直接打击要塞内部的想法是很有诱惑力,可是登陆场就在海参崴的城区这可就不好笑了,刚下船的中国士兵将会面对四面八方而来的俄军,上了岸就要进行残酷的巷战,这个局面是非常不利的。不过海军方面迈出的步子要比陆军快这是不争的事实,连带联合参谋部中的李韬多少都感到有些没有面子。
不过海军方面也碰上了一些麻烦,原定后天要进行的二号炮台作战,起先是因为飞艇在黑顶子转运走海陆的时候被后勤系统搞错了晚启运了一天。随后便是受到风浪限制,飞艇无法在这样的天气里升空,而海军在这样的天气中战舰摇摆幅度过大舰炮射击命中率大大降低,虽说攻击二号炮台的主力是重炮部队,但是舰炮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视,同时第三舰队的两艘靖海级装甲巡洋舰也要在西侧对一号炮台进行牵制性攻击。意外的天气变化使得海军方面只得将作战计划后移,等待风浪过去再考虑是否进攻。
第三百零四章 … ~博弈~
当海参崴的炮声才刚刚响起,欧洲大陆的某些国家因为远东的炮声显得格外的雪上加霜,当然有感到倒霉的也有感到兴奋的…………法国和德国这两个宿敌国家和他们背后的利益群体都为这场战争而感到惊讶。同时围绕着当前欧洲最重要的议题…………摩洛哥问题,德法两国开始在谈判桌上进行角力,做为中国的“友好邦国”,中国对俄国的战争在目前来看战局对中国极为有利的情况下,海参崴所发生的一切对德国来说毫无疑问的是一剂强心针。
威廉二世在三月底到达丹吉尔时曾经公开表示德国对摩洛哥坚持将之视为一个独立的国家的立场,就想德国在年对待德兰瓦士一样。事实证明就如同令德国声名狼藉的发出致克鲁格电报一样,德国人对于自己究竟想要干什么并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只想显示一下世界上任何问题都不能无视德国的立场,他们也借此希望能够动摇牢固的英法协约甚至是俄法同盟。
此时德国在欧洲大陆上的军事优势已经达到了最顶点,不过即便如此德国依旧没有发动战争的打算,毕竟在欧洲大陆已经至少有一代人的时间没有发生严重的战争危机了,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则因为怂恿德皇威廉二世出人意料的访问丹吉尔使得法国陷入了空前的被动,在第二天他被威廉二世封为亲王。对远东海参崴发生的中俄之战,对于皮洛夫稳定自己的地位更是一场及时雨,他在谈判桌上对法国的德尔卡塞采取了更为积极主动的外交政策,从而迫使德尔卡塞与法国政府内部不和最终引咎辞职。
法国答应德国以国际会议的形式来讨论摩洛哥的未来,这对于德国来说是继色当战役之后,德国最为辉煌的胜利。荷尔施泰茵和皮洛夫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这次国际会议决无可能得到大多数同意将摩洛哥交给法国………要求召开这次会议是彰显德国的威力,而不是做为解决摩洛哥问题地手段,德国需要法国屈服,然后挟余威震慑俄国从而达到“大陆同盟”的目的。
英国人在摩洛哥问题上的漠然使得他们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做为年和法国签订的同盟条约。英国给予了法国它所能够给予地外交方面的支持,但是事情的发展总是出乎人们地预料,谁也没有想到中国居然在不声不响地情况下,今天和俄国断绝外交关系,明天大炮就已经打到了海参崴的门口。中国宣称在第一天的战斗中,击沉了俄国至少四艘战列舰。在数天之内将远东俄军分割成数个区块,海参崴已经被中国海陆两军团团包围成为一座孤岛…………做为一个要塞,被完全断绝和外界地关系。最终命运到底如何。即便是一个普通的士兵或是平民对最后的解决也并不看好!
英国人现在唯一感到不安地是怕法国用摩洛哥这样一个大西洋沿岸的港口或是拉巴特去收买德国…………由于英国舰队大部分将会调往北海,这一变数为英国人出了一道战略性的难题。英国人开始为此而上心,积极活动为法国人寻求更多的外交途径来解决摩洛哥问题这个大麻烦。
在远东谭延深刻洞悉了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脾气和禀性。在潜艇突击海参崴的两个小时后便通过电报向德国驻中国公使通报了此事,并且希望德国能够在未来战争的某个恰当的阶段或是战争结束之后,由德国来出面了解中俄之间的争端问题。最为重要地是谭延在电报中坦诚地向德国威廉二世发出了“热情洋溢”的邀请。希望德国能够派出战场观察员来近距离地考察中俄海参崴之战,并且通过一系列的中德之间的军事合作交流加深两国之间的关系……
德皇威廉二世显然是被谭延的一通马屁拍得找不到北,不知道他是否真的认真研究过谭延个人的历史,否则他会发现一个惊人的秘密…………凡是被谭延拍过马屁的人基本上都不会有好下场!德皇威廉二世立刻派出了一支海陆军联合参谋团队前往中国来观摩战争,不过他不知道谭延也就是嘴边说说而已,对他而言德国的战场观察团至少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才能抵达中国,而他却并不打算战争能够拖上两个月…………速战速决击败俄国,给予欧洲列强最大的震撼,奠定中国在这个世界上的强国基础。同时也是降低战争成本的最佳方式。
虽然如此。谭延还是希望德国人能够从中俄之战中看出点什么来,包括潜艇、要塞作战等方面。在他看来自己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但对于世界大势依旧没有任何帮助,欧洲大战势必会爆发,而德国变得越强对欧洲的破坏力也就呈指数形式上升,这符合中国的利益!他自己在心中还是有很大的私心的,这次中俄战争在他的规划中应该是最后一场战争了,当然如果有一天俄国想要来一场复仇之战的话,他也会乐于奉陪。等这场仗打完中国将会进入全面的建设阶段,而德国在化工、电气方面有着无可争议的领先优势,中国需要德国的技术来提升自己。事实上德国有技术,中国有资源,中国和德国的互补性是如此之强,如果不是早就知道德国肯定会在欧战中失败,谭延甚至有种和德国结盟来挑战世界的想法。
在现在看来除非谭延能够让中国吃了大力丸实力在十年之内暴增上百倍,否则中国还不具备逆天改命的实力,甚至谭延对世界大战的想法也只停留在敲敲边鼓在商业上得到切实的利益的层次上…………就算知道最后的胜利者,他还是不愿意将自己的士兵送上欧战战场,毕竟德国的火炮也不是吃素的!
欧洲还处于一片混乱当中,几个老牌列强正在分化组合,不断从背叛和小心的靠拢中寻求最终的组合,他们没有心情去关心俄国,最多是想从这场战争中空手套白狼要么要挟俄国,要么要挟中国来获得一些不可告人的好处。只是现在最着急地是俄国而不是中国,谭延对于送上门来的汇丰银行贷款非常大方的说了“”,这对于英国来说是极大的惊讶。同时也是深深的失落。不过中国却接受了美国五百万美元的低息贷款,还有德国地七千万马克的无息贷款………这似乎是德皇威廉二世的另外一种慷慨,当然马克地汇率还很低,不过即便如此一两银子对谭延来说也塞进腰包,对于金钱他从不掩饰渴望。
俄国实行普遍兵役法已经有多年,新兵从二十岁起被征召入伍。服二十三年地兵役,其中五年为正规军服役,十三年在预备役服役。五年在民兵中服役。俄国士兵在预备役中服役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刚刚进入预备役的士兵,另外一类则是年龄比较大的士兵,如果俄国政府发布“全面”动员令。则所有军区不分地域地第一类预备役士兵将会全部应召成为正规军;如果只是“局部”动员令,则不按照类别来动员征召入伍,而是按照军区所属范围地域来动员。在这种情况下某些军区的第一类和第二类预备役会全部被征召。
谭延和他的军事参谋们心中都清楚广袤地西伯利亚是一道天堑,但却不是万能的,这完全取决于俄国沙皇的意志,一旦俄国进入全国总动员的情况下,拥有两百万正规陆军的俄国会有至少五百万甚至是更高的的预备役,哪怕是其中的百分之十来支援海参崴,这对中国来说都是不可想象的灾难。
不过谭延也做足了准备工作,俄国没有能力进入全面动员状态,因为这个庞大地国家正在经历经济危机地阵痛。对于俄国中国却还没有“资格”来享受经济危机。因为谭延努力推行的工业化相对于中国地市场几乎微不足道。连国内的消化不了更不要说国外,相反中国在谭延强力的军事和经济手腕下。已经做到了绝大部分省份服从中央,形成了一个初步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结束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兴起的“山头林立”的局面。
即便如此,为了应对最糟糕的情况,谭延心中已经准备好牺牲外蒙和唐努乌梁海甚至是新疆等靠近俄国省份的心理准备…………这些省份也许现在还闹腾的比较热闹,一旦海参崴战役成为定局,那些关起门来做皇帝的地方势力必然会被中国军队吓破胆,至于外交方面完全可以通过谈判桌来解决。
恶劣的天气状况不仅耽搁的是海军的进攻脚步,连带陆军也受到了牵连,海参崴周围下了一场不大的雨,好在部队是通过火车来完成运输,这场雨影响的只是中国军队展开部署彻底完成包围海参崴的脚步。协调之后,重装备通过火车来运输,最先抵达战场的六个师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