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之帝国再起-第2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依附强者,然后成为强者,这就是那些小部落的生存之道,而帝**当初在长城外之所以聚集诸多的小部落,编成一支多达十万人的队伍,便是因为这些小部落比之那些大部落更为松散,首领的权威不彰,容易控制。

在出发前,董卓更是将一大批他视为有危险的各族首领,连带他们的亲族全部杀了个干净,可以说帝**用累累的白骨竖立起了在这支迁队伍中不容置疑的威严。

赏罚分明,是董卓他们治理这支迁徙队伍的唯一手段,一路上控制军队的帝**军官和参谋除了训练带领那些各族混编的士兵,更是教他们识汉字说汉话,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让十多万人的迁徙队伍以汉语为通用语。

游牧民族天生在组织上强于游牧民族,因为他们的社会结构简单,但是这也造成了他们容易受到蛊惑,历史上宗教便是靠游牧民族光大的,无论是毁灭了罗马帝国的日耳曼人,还是建立了伊斯兰世界的阿拉伯人,又或是让佛教在中国广为传播的胡人,都是游牧民族。

而帝**在建立之初,虽然在军制上超越整个时代,但是它的信仰却是宗教式的,每一个军人都是全心全意地信奉刘宏,这个如神般的天子,这其中既有一贯以来的传统,也有刘宏自己的安排。

当帝**的军官和参谋们控制了整支迁徙队伍后,在教导手下的那些士兵汉语和汉字时,更是无时无刻地不在灌输着他们是在为天子而战,要将天子的威严传达整个世界。

偶像崇拜,本就是宗教的开端,刘宏本人在游牧民族中的声望本就威严如狱,当帝**战无不胜地席卷整个草原以后,那些小部落便是连痛恨都不敢,他们或许敢把某个痛恨的帝**将领的名讳写在草扎的人上,以箭射之泄愤,但是却绝不敢写刘宏的名字。

或许从孝武皇帝北击匈奴。帝国确立了对草原地宗主地位。数百年册封匈奴人。早已让天子这个尊号在草原上地大多数人心中神化了。以至于在八王之乱后汉人陷入空前地衰弱前。没有一个胡人有过做皇帝地心思。那是他们想也不敢想地事情。

总之。连刘宏本人也不知道。在那支被他寄予希望地游牧民族地西进队伍里。他被当成了神来崇拜。其实这种结果也不足为奇。被派往这支迁队伍中地帝**将士本就是最狂热地一群军人。其中不乏极端者。

将自己信奉地人神化。是人们一种天生地本性。因为自己弱小。所以需要寄托于偶像。而信仰便是由此而来。对那些远离故土地帝**将士来说。他们需要一个支撑他们地信念。而刘宏无疑便是这信念最好地寄托。

湛蓝地天空下。如同云朵般地牛羊被驱赶着向前缓慢移动。在度过了一个寒冬之后。迁徙队伍里地人们都是衷心感激天子保佑他们安然地活了下来。在过去地那个冬天里。整支队伍里死去地人只有两百多老弱病残。这放在过去几乎是不可想象地数字。

不懂得什么是计划配给制地普通牧民们只能把这一切都归结于帝**将士和那些加入军队地士兵所宣传地天子庇佑地理由中。并且深信不疑。

或许这是很不可思议地一件事情。因为只不过

一年多时间,那些只是靠帝**将士中几个极端的狂参谋想出的这种以天子为唯一崇拜的信仰居然就这么传开了,先是和他们一样的帝**将士,然后是他们控制的游牧士兵,接着便是那些普通牧民。

而董卓,张绣,高览他们这时依然忠心耿耿,对于这种现象不但未加以阻止,甚至大加鼓励,当日后他们成为一方诸侯时,忽然才发觉这种宗教成了他们最大的掣肘,可同时也避免了他们犯下大错,却不知是该庆幸还是后悔。

由于帝**封锁长城,再加上草原上越来越严寒的冬天,最后向着西方迁徙的游牧民族高达近百万,这其中有不少是被那些从长城外迁徙的游牧部落沿途裹挟着向西迁徙,就像是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随着这支庞大的迁徙队伍,整个远东的游牧民族几乎为之一空。

昭武九年,董卓他们带领的迁徙队伍到达了中亚,一路上他们曾接和来自西域都护府的斥候部队联系过,实际上他们作为帝国之鞭,除了要入侵欧洲,消灭尚不强大的日耳曼蛮族意外,同时也等同于帝**的辅助军队,能够在迁徙过程中帮帝**处理一下如乌孙和大宛这些离西域都护府驻地比较远的国家。

西域都护府的帝**一共三个羽林军团,论军力足以踏平大宛和乌孙两国,但是唯一阻止帝**不能将其付诸实施的在于后勤补给线,出动三个羽林军团,起码需要十万人来负责辎重运输,虽然如今西域大半已经处于帝国的统治下,从凉州和敦煌延伸的道路网也让各族物资能以较快的速度运送到龟兹郡一线,但是大宛和乌孙这两处地方,除了丝绸之路的通道,再也没有其他较为好走的道路了。

以帝**在西域的实力,在不能得到帝国本土的有力支援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只能勉强支持两支羽林军团作战的物资供应,而且如果后勤补给线遇袭或是遭到骚扰,无疑会让出征的帝**处境堪虑。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即使吕布再好战,也只能压抑自己,和袁术一起时不时地去清剿西域境内那些散落的小股马贼,甚至于到了最后,偌大个西域,只要是名义上处于帝**统治下的地方,连半个马贼都没有,任何商队只要进了西域都护府下辖的防区,便是夜晚不设营哨也是毫不打紧。

自从刘宏制定了那个被后世称为‘帝国之鞭’的计划以后,吕布和袁术在西域都护府就是在不停地盼着董卓他们早点到,对于那些被整编的游牧民族士兵他们并不在意,对他们来说只要董卓他们到了,那么他们的后勤补给就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保障。

而董卓他们也知道自己西进的路上,第一个重要的任务便是协助西域都护府攻灭大宛和乌孙这两个西域最后的大国,虽然知道自己手上一路上扩张的近三万部队绝不是两国加起来超过二十万骑兵的对手,可他们还是不甘心就这样给吕布,袁术他们打下手,如高览,张绣,华雄,徐荣他们也有自己的高傲。

只是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吕布和袁术在乌孙边境一带派了不少斥候,他们整支迁徙队伍刚出现,那些斥候便找上了他们,还带来了枢密院的军令。

大帐内,董卓看着那份枢密院的军令,一想起那个杀气滔天的吕奉先,就一阵头大,谁不知道这个家伙是帝**内的杀将,带着骑兵冲起阵来那叫一个凶悍,自己这边华雄,张绣也算是猛将,可也不是他的对手,唯一能跟他抗衡的也就是徐荣指挥骑兵的手段不比他差多少,可惜双方士兵的差距一个在天,一个在地,虽然被他们收编的那些游牧士兵天生就是马背上的好手,可是和西域都护府那些千锤百炼的帝**骑兵相比,只不过是会骑马射箭的小孩子罢了。

薰卓是个有野心的人,攻取大宛和乌孙这么说也是大功一件,他自然不想就这么让给吕布和袁术去取头功,虽然他要西进,最后也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到帝国本土,可是他那留在阳的儿子却可以继承他的军功爵位,他怎么也要为自己的儿子拼上一把。除了董卓这么想,西进军团里其他人也多是和他一样心思,谁都想建功立业,萌荫子孙,尤其是他们这些人,出发前天子说过他们的功劳会一成不减地封赐给他们的子嗣,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样要削去一至三等不等。

两百四十九。以战养战

幅的地图被铺了开来,虽然没有沙盘精准,但是相对7来说,这份地图算是清楚了,至少不会在地利上给乌孙人占了便宜。

“乌孙虽然是大国,可其实也只是个部落联盟,乌孙王能聚集的兵力绝不会超过十五万,而这十五万里真正能战的青壮不会超过八万。”张竹指着地图上乌孙人所占据的地方说道,关于乌孙人的情况,好几年前密谍司早已摸了个大概,尽管他们知道的肯定不如西域都护府多,但也不会差上多少。

“现在我们处于西线,按照乌孙人的消息传递速度,等那些小部落把我们出现的情况送到乌孙王手里,起码是一个月之后的事情,他要调集兵马粮草的话,最快的速度也要十天,而且最多也只是他本部的三万精兵。”张竹身旁的戏志才指着地图上己方所处的位置分析了起来,在西进军团中,他们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官,全都是偏重于军事,以至于整支迁徙队伍成了准军事组织,虽然这样做会让他们在战争上有所好处,但一旦当他们停止西进,没有了可以以战养战的对象以后,这种治理方式便会出大问题,不过这些并不是董卓他们所能想到的,因为他们只是一群只懂得打仗的军人。

“所以如果他要调集全部兵马,赶来这里和我们决战的话,起码要两个月的时间,这两个月的时间里足够我们在这里扎下大营,劫掠方圆千里之内的部落,聚集物资以战养战。”戏志才继续说着,西进军团里他是唯一一个当得上谋士角色的人,但却仍旧长于军事谋划,而短于民政,不过他心中也清楚,这是天子故意为之,整支西进军团里,董卓,徐荣,高览,张绣虽也是智勇兼备,但他们的智只是在战场之上,没有民政方面的文官,他们带领的西进军团和整支迁徙队伍就永远只是一把锋利的刀,不会对大汉产生威胁。

“两个月,足够吕布整军出征了。”董卓皱了皱眉,他倒不是容不得吕布来抢功,可是这一战,西进军团最为幸苦,他实在不想拱手把大功让给吕布。

“若无西域都护府相助,我们赢不了乌孙王的大军。”戏志才看向薰卓,“如今我军虽经过一路上的扩张,已有三万人,可是真正能拿出来一战的不过两万三千人,再加上我们还要留出足够的兵力看护大营里的老弱妇孺,想要靠着一万五千人正面应战,我们只会损失惨重。”

“乌孙王若是对我们置之不理怎么办?”高览忽然开口道,不过话一出口,他也觉得自己这个问题实在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