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曹清一月前哥度和蔡琰提及此事时,蔡琰也有过犹豫。她已经不是妙龄少女,还有过婚姻和子女。即使此时对女子再嫁没有异议,张辽更是平日里没有少发表过有关对女子寻觅自己的幸福、再嫁丈夫的支持。蔡琰心中依然忐忑,她顾及的就是曹家,尤其是曹操的反应。曹操的那点动作在已经对这种官场手段毫不陌生的蔡琰眼中,不过就是提前预防,可是若张辽不但迎娶孙尚香,还同时将自己也娶进门,这个影响就实在太大了。
虽说蔡家算不的豪门,张辽若是真的娶了自己,还会与河东大族卫家产生龌龊。可是卫家自从因卫仲道之死而迁怒与她,便和蔡家断了情分,而蔡邑的名声和蔡家在泰山的姻集羊家却会使曹操对张辽再生疑
。
虽然曹清的大包大揽让蔡琰松了口,可是直到今日,蔡琰的心中也更多的牵挂起张辽来。得知张辽回睢阳,蔡琰心中也如小鹿一般乱跳,今日早起后,心中更是心绪千结。幸好她是不知道昨晚曹府酒宴上的事情,否则一大早估计就要进城去“找”曹清了。
结果好赖不赖的两人在太学里面遇上,就在张辽心中哀叹件霉的当口,蔡琰却以为张辽是特意前来探望自己而心中如小鹿碰撞,似乎又回到了待字闺中时的那种少女心情。
张辽目光敏锐,前世又是个对心理学有过一定研究的,尤其是对女性心理颇下过一番苦功的人,一眼就看出蔡琰如今的心思。如此一来,自诩为“妇女之友”的张辽,自不会让蔡琰伤心,说出那种“我并非前来找你,而是有事要办”的浑话。
“昭姬“昭姬小姐。”张辽自从和蔡琰熟悉了之后,称呼蔡琰就一直是昭姬,一吟却因为两人的关系即将改变张汀反倒是有此患得患唉联不。
因为张辽的提前介入,蔡琰不但早早的回到了中原,还使得流传千年而始终不衰的名作《胡茄十八拍》和《悲愤诗》至今没有出现。倒是在张辽有意无意的提示下,蔡琰将名曲《广陵散》琴谱改编成了琴箫合奏。名字也在蔡琰、曹清数次取名不顺后,被张辽名正言顺的定名为《笑傲江湖》。
但那时候张俩和蔡琰关系也不过是类似朋友,今日却成了正要谈婚论嫁的男女,实在是让张辽难得的有些尴尬。
“文远,昨日才到雄阳。今日怎么就到了太学?”蔡琰毕竟是大家出身,乍一见面有些羞涩,但随即也就恢复了正常。
“有些事想要和幼安兄商量一下”张辽说完,犹豫了一下后接着说道:“也顺便”,顺便看看你在太学过得如何?”
张辽的话让原本才刚有些回复正常的蔡琰的脸颊再一次红了起来,这些话在她听起来。分明是张辽以管宁为借口。特意前来看她的。两左关系虽然尚未公开。可是这样的暧昧,怎么不让蔡琰心中羞涩、喜悦?
“文远”你你也太急了吧?”蔡琰低着头,用比蚊子叫大不了多少的声弃说道。
可是张辽偏偏耳朵好使,听的一清二楚。他当然明白蔡琰是有些误会了,可是张辽也不会傻到主动解释的地步。这样一个可怜、可敬、可爱的女子,张辽那里忍心让她受到伤害?
“呵呵,于是张辽也只能傻兮兮的挠挠头。傻笑两声。“那个。那个昭姬啊。既然你挺好的,我就先走了,,走了”
张辽说着,一步一点头的绕过蔡琰,急急的向太学大门口走去。路上还因为一时不慎,差点被绊了一跤。倒是惹得身后的蔡琰一阵轻笑,让张辽顿觉这个丑倒也没有白出。
这毕竟只是个小插曲,离开太学后的张辽便立刻恢复冷静。骑在马上,张辽并未疾驰。而是控制着坐骑缓步向艘阳城而去,他的脑子里却在思索着和管宁的一番交谈。
张辽原本弄出那一套议会内阁制度,原本只走出于好玩。张辽一直到担任幽州牧之前。都始终想着撺掇这曹操提前登基称帝,自己也好以功臣的名头,享受一下开国元勋的尊荣。所以那份制度中,不但有后世欧美制度的影子,也有中因各种制度的身影,同时还籽合了很多说中政治制度的特点。在张辽眼中,这根本就是一个大杂恰。
当初将其抛出来虽是早有预谋,但就这个时机而言,确实有对曹操举动不满而做出的反应。同时张辽还将这份制度悄悄地命心腹散播出去,因为早在会襄阳之前便做好了谋发曹操根本就没有查出这其中有张辽的手尾。
但是这份东西的出现的后果却让张辽大出意料之外,他虽是知道士人会对这种限制君权、平衡相权,制衡官府权力的东西感兴趣。却低估了从汉武帝以来,越加独裁的皇权让士人的愤懑。也低估了光武帝之后,士人为了各种原因而和皇帝、外戚、宦官争夺权力的那种狂热之心。因为缺少真正的力量军队,士人们除了依附这三家势力之外,根本就形不成自己独立的势力,所以每一次朝堂上权力转移,士人都免不了有人要倒霉。这也是看清楚现实的士人在汉灵帝时借着乱世不停地拨取军权的原因。
然而士人们的想法也不过就是以士族清流取代外戚、贵族、宦官,成为执掌朝政的主力。却根本就没有想到过会有张辽这种复杂却形成了晃晃相扣的相互制衡的政治制度。于是他们在看到这种制度后。基本上都有些疯狂了。
“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这句话不过是一个说辞,即便士人清流能够独立秉政,但以汉武帝为例,他依然可以凭借皇权将那些意气风发的大臣打落地下。所谓共治天下不过是一句戏言。然而张辽抛出来的这份制度却让这句戏言有了成为现实的基础,而刘姓皇权的没落和天下诸侯割据的现实也使得这份制度有了实施的基础。
于是,这段时间内,虽然明面上波澜不惊,但是维阳城暗地里却是暗潮汹涌。每一个世家、每一个豪门、每一个军政要员的家都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中心就是这份制度草稿。
张辽从心底里能够理解士人们的那种急切心情,或许这百年来的朝争中。士人中有不少心思不正的主儿,可是更多的却是那些以天下为己任,一心报效国家的男儿。如今的曹操,逝去的袁绍、袁术、刘表,还有当年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他们年轻时哪一个不是热血男儿。只不过现实的艰难。岁月的磨砺,这些人有的沉寂了,有的则选择了另一条路。
从士人到士族。从士族到门阀,再由学阀转变为军阀,这就是汉末士人精英们选择的道路。然后大浪淘沙,诸侯相互攻伐,最终的胜利者将成为实现这些前辈们共同理想的人。
可是拥有理想却没有实力的人更多。出于力最强者曹操的目的也好,想暗中盗取曹操胜利果实傲册洲也罢,在他们看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东西后,他们的眼光终于放开了。
制衡!原本只是帝王用来对付臣子的手段,原本只是世家间平衡地方势力的手段,如今却被张辽堂而县之的搬上了中央舞台并丝毫不加掩饰的在各种制度中体现出来。
终于,各怀心思的人们有了一个坐到一起的基础。终于,相互敌对的势力有了一个可以无需流血而和平谈判的基础。
但是,这也是让张辽最为吃惊的。当管宁告诉张辽,维阳城竟然有人提出以此制度基础,召集天下诸侯共商国策,共同建立起一个一方独大(曹操)。各方相互制衡(孙权、刘备、韩遂、刘璋、士族、皇族)的内阁政府时。张辽的下巴差一点被吓得掉下来。
张辽可是从没有想过和孙权、刘备等人妥协,在他的计划中,即便是要实现议会内阁制度,也要在扫平江东、巴蜀、西凉等割据势力之后,再慢慢实施。所以乍一听管宁之言,张辽根本就没有在意,甚至还想讥笑那提议之人有纵容分裂之嫌,再给他按一个孙、刘势力的代言人在此施展缓兵之计的帽子。
可适当张辽看到管宁不言芶笑的表情,张辽立刻收敛起原本的想法。以管宁的智慧。他若是没有立刻反对,其中势必有让他赞同的原因。
张辽也没有多费心思,脑筋稍加转动,便立刻想到了这个建议被管宁认同的合理之处。
原因还在于制衡。曹军的实力太强,平定荆州之后,步军主力六十万,水军近十万。七十万大军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了其余五家诸侯兵力的总和。若是任由曹操扫平天下诸侯,将割据势力全部消灭,那掌控着百万大军的曹操。又怎么可能是那些士族能够制衡得了的?
所以在曹操还没有再次发动攻击之前,士人们需要将这些能够制衡曹操的势力保全下来。于是,有了那种说法也就不让人感到奇怪了。
当张辽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差点没给自己一巴掌。他原本不过是想小小的报复一下曹操,哪知道却引发了曹操后院的动荡。幸好他泄露消息的事情无人知晓,否则的话,好一点曹操估计会将他直接留在身边,差一点则会干脆的削去他的军职,然后软禁起来。
想到这一点的张辽不禁后背冒出一身冷汗。他当初确实没有想得这么深远,更不会料到士人们竟然会将此当做一份救命的稻草,而且还将它和割据的诸侯们牵扯起来。
最让张辽感到后怕的是这东西造成如今的结局,难免不让曹操怀疑张辽的用心。也就是说,张辽和曹操的蜜月期已经走到了末尾,张辽必须要做出真正的提防措施了。
而且这种情况曹操不会不知道,换言之,曹昂也同样不会不知道。那曹操在襄阳的无动于衷,曹昂在酒宴上一如既往的热情,这让张辽都有了一种雾里看花的虚幻感觉。
脑子里一旦有了这种想法,在想将其驱逐便已经不可能了。张辽此时的警惕心已经提到了最高处,除了家人之外。他已经不再相信任何外人。
“军权啊!虽然明面上的军权我无法完全掌控。但是家族的实力也到了该在扩张一番的时候了。原本还觉着如今无须加强家族军备,将多余的财产全都用来务实基础。如今看来,除了流动资金和修筑棱堡的费用,还是要挤出一部分钱财用于武备。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