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袁氏三国-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斌派人撞开孔府大门,抓住了孔融,孔融跪在地上连声求饶。'霸气 书库  。。' 
袁斌派兵抄了孔融的家,毕竟孔融是名士,圣人后裔,杀其易得绝贤之嗣之名,遂将他赶出青州,把他侵占的土地还给百姓,并将财产收归青州府库,将此事向袁绍禀告。青州之乱,世族大户所剩无几,如今返回的几家也小心翼翼,不敢行吞没土地之举,轻易触犯律法。孔融逃到兖州,投奔曹操去了。而曹操现在虽身为州牧,但没有什么声名,如今孔融这样的士人名流来投,他大喜过望,忙厚待之。而孔融得到曹操的庇护后,公开写文章痛骂袁绍,袁斌。袁绍派人送信给曹操,想让他把孔融杀掉,曹操以孔融为名士,杀之失人心为由,回绝了袁绍。

第一卷 初入三国 第十章

青州的治所在临淄(今山东淄博),原辖平原郡、东莱郡、济南国、乐安国、北海国、齐国等六郡国六十五县,其中大部分的官吏在黄巾之乱时都或死或逃,若大个青州,在任的官员不足百分之三十。而平原、乐安、北海的宗室们也都死于战乱,封国没人继承人,自动废除。因此,青州只有郡,没有国了。而青州又因官吏短缺,造成民政混乱,百姓无人管理。
虽然袁斌临时成立了以王修、刘子惠为首的文官体系,发放种子粮食、农业器具,但是想重新统计各项数据,整顿青州事务,还是缺少人才,而且以赵云、华雄、臧霸为首的武将体系,从青州黄巾降军中挑选整编,训练军队,整体,但势力还是太弱了,自保有余,如果想出兵攻略城池还是差的太远。最重要的是袁斌目前最缺少的就是统筹大局的像诸葛亮、郭嘉、法正般的出色谋士。弄的袁斌只能空自感叹:自己人手太少。现在自己培养,实际情况根本不允许,青州几乎是在重建,所有人都忙的前脚打后脚,根本抽不出来人手,而且就算现在培养也来不及啊。
鉴于这种情况,王修建议袁斌在各郡张贴求贤榜文,招募贤才:“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不出数日,有东莱太史慈(字子义)、管统、东海萧建、沛国刘馥(字元颖)、巨平于禁(字文则)、琅琊徐盛(字文向)、北海孙乾(字公佑)、广陵臧洪(字子源)、徐宣(字宝坚)等前来投奔,袁斌面对自己缺少人才的情况下,只能连考核也没有,就将他们皆委以郡守、县令之职,青州日趋安定,政令才能暂时实行,虽然效果不太好,但也没什么其他办法。袁斌还派人专门打听琅琊郡阳都县诸葛家族的消息,得知其中一支已经迁往江南去了,袁斌猜是诸葛亮一家。其余因家贫而未能远迁的诸葛氏家族仍居本郡。
通过众人的努力,冗繁的种子器具下发,终于告一段落,袁斌带着众人在路上巡视,看着新开垦的大片土地,百姓们正在田地中忙碌着:有牵引耕牛,架着犁辕耕地的;有用耧车翻斗播种……
昔日硝烟四起,骸骨遍地的场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带着干草气息的新村庄以及成片的新开垦出来的,已经播下了种子,承载着生活希望的田地。众人看着自己辛劳的成果心中也欣喜非常。
袁斌微笑着问刘子惠道:“近期新开多少田地?”
刘子惠翻着手中帐册道:“青州新纳百姓十万户,每户授田一顷(50亩),一年约可产粮两百石(音dan4)(1石=100古斤),十万户可产两千万石,其中七成租用官府耕牛,需交五成租税,为七百万石;其余三成自备耕牛,需交四成租税,为两百四十万石,明年总共可收粮九百四十万石。”
袁斌也不知道这九百多万石是多少粮食,直接问道:“这么多粮食可供养多少军队?”
王修接道:“每人每天食粮四升(约为1公斤),则可供十万大军五年之费。但是子惠兄刚才所言,皆以丰年多收为准,若是平年或荒年、灾年,恐怕只有半数,除去各项开支,再加上为军队运粮的民夫路上的消耗,恐怕十万大军不到一年之用。”
袁斌心想:“想不到,十万军队一年就要消耗粮食近一千万石(约为1亿古斤,5千万市斤,2500万公斤,2。5万吨),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再加上古代后勤供应能力极差,如果一旦断粮,后果不堪设想。可笑《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动不动就统领大军八十万,一百万,这么多的人,就算把当时整个地球所产的粮食搬来,也不够大军的消耗。看来有必要减少军队的数量,尽量做到军队以质取胜,不以量取胜。”
想到这里,对王修道:“看来还需裁撤军队,裁撤下来的军队令其进行军屯方可。”
众人皆露出一副迷惑的样子,不明其义,还是侍卫统领的夏侯兰看首先问了出来:“主公,何为军屯?”
“将裁撤下来的军队,平时进行恳中荒地,训练;而战时则为预备兵源,如此可积攒粮草,以为大军征伐之用。”袁斌笑道。
众人皆附和道:“主公高明。”
袁斌平日就带着谋士们在境内寻视,一方面裁减军队人数,以达到节流的目的,一方面召集有丰富经验的老农来传授种田知识,把粮食的产量提上去,以达到开源的目的。
而赵云等人也遵照袁斌的指示,从投降的五十多万黄巾中,老弱妇孺全都裁掉,发放盘缠,让其归家。再从剩下三十余万人中将超过四十岁,或不足十六岁的,让他们成为预备役,进行屯田。这样,又裁掉十余万。又从剩下的二十余万人中,反复筛选出家世清白,性情朴实的人,大约有十万人,进过训练淘汰其中最优秀的三万人作为青州的正规军,其余七万分到各地戍守。
这些军队都是黄巾出身,袁斌怕他们将来掠夺百姓。反复回忆历史上的军歌,让他们记诵、歌唱:
“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第一扎营不贪懒,莫走人家取门板。莫拆民房搬砖头,莫踹禾苗坏田产。莫打百姓鸡和鸭,莫借百姓锅和碗。莫派民夫来挖壕,莫到民家去打馆。筑墙莫拦街前路,砍柴莫砍坟上树。挑水莫挑有鱼塘,凡事都要让一步。无钱莫喝便宜酒,无钱莫拔道旁菜。更有一句紧要书,切莫掳人当长夫,一个被掳挑担去,一家吓哭不安居,娘哭子来眼也肿,妻哭夫来泪也枯。军士与民如一家,切记不可欺负他。日日唱熟《爱民歌》,天和地和人也和。”(曾国藩湘军的军歌改),让士兵反复诵唱。并让士兵闲暇时,到百姓家去,帮百姓干活,青州百姓对袁斌的军队又是感激又是爱戴。
袁斌将挑选下来的三万人及冀州带来的一万人分成若干队,其中本有的三千轻重骑兵为一队,由赵云统领,徐盛为副;从冀州带来的剩下的七千人,久历战阵,老于行伍,袁斌将其中六千人穿插于各队中,充作骨干,提高军队战斗力。剩下的一千人留为亲卫,分由夏侯兰、太史慈统领;而新召来的三万人分成三队,每队各有一万两千人,第一队由华雄为主将、于禁为副将。第二队由臧霸统领,;第三队由高干统领,韩馥手下降将赵浮、程奂为副将。
骑兵队,都是军队中的精锐,经过严格筛选的,加上赵云、徐盛,将来冲阵破敌袁斌绝对放心,就是人数少点,这也无可奈何,谁让青州自己不产马呢,只有等将来买到马匹再进行扩军了。
赵浮、程奂皆善长弓弩,而在原来的历史中,高干统领弩兵,驻守壶关,挡住曹操的进攻达一年之久,因此,这一万人队在三人的操练下,渐渐演变成了弓弩兵。
而于禁精通兵法战阵,他率领操练的步兵方阵,成了能硬撼骑兵的攻坚部队。
而臧霸率领的部队则变成善于在山林中作战的“山地部队”。
月余后,袁斌与众人议事,商讨目前之形势,王修道:“蒙将军不弃,收为帐下,所待亲善。而修自任以来,未能竭心尽力,出谋划策,修心内惶恐,不敢尸位素餐。今修有一言,望将军听之。”
袁斌道:“叔治何须如此,但言不妨。”
王修道:“泰山乃青州之门户,今曹操在西,陶谦在南,无不对我青州虎视眈眈。当于此山险要处筑一城塞,并广建烽火台,则历城至即丘一线,可固若金汤矣。”
袁斌对于禁道:“我素知文则生性谨慎,今可本部领精兵三千,民夫一万,速去筑城,以防曹操、陶谦。”于禁站起,大声领命。
这时,孙乾上前道:“将军,在青、徐边境上仍有数小股黄巾乱匪活动的迹象,请主公派兵围剿,防止起霍乱。”
袁斌叫过臧霸道:“宣高,你久在青州,熟知地理,可带本部兵马,前去招降他们,如有不从,则将兵伐之。”
臧霸领命去了,月余之后,招得流寇孙康、孙观(康之弟)、吴敦、尹礼、昌豨、管亥六人。
袁斌问道:“汝等可愿舍却旧业,为国出力?”六人道:“愿为将军分忧,助将军成就大业。”袁斌大喜,令孙康、孙观、管亥去助于禁守卫泰山塞,吴敦、尹礼、昌豨为臧霸副将。
一日,袁斌与众人于府中议事,忽闻袁绍派人相招,要其速至邺城,有要事相商。袁斌留赵云督华雄、于禁、臧霸等守青州,自带太史慈、夏侯兰,领五百亲卫,往冀州去了。
袁斌回到邺城,先去见了许攸,得知袁谭以吕旷、吕翔、韩猛为大将,举兵十万,先攻下了壶关,后分兵多路,扫荡诸县,将上党太守张扬赶到了河内,黄巾余部张燕等退守黑山,改称“黑山军”;韩暹等结连匈奴,盘踞在首阳山一代,称“白波军”,侵扰司隶一代,朝廷患之。
经过袁谭的努力经营,并州大部皆平,只有边远小郡仍控制在异族手中。而幽州则是公孙瓒与刘和对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