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也许皇帝陛下压根就不会看我一眼?
怀着这种自欺欺人的想法,伊丽莎白认命地去参加下午茶了。
****
伊丽莎白很不安,又好奇,因为这算是她实际上第一次见到十九世纪的欧洲大国君主。索菲皇太后是个看起来相当严厉的女人,目光凌厉,嘴唇很薄,用力的抿着,下巴坚毅,看起来十分的固执、难以相处。
艾莉泽王后是索菲、卢德薇卡的妹妹,看起来是个稍微年轻一点的索菲。只是面部线条柔和的多。
卡尔·路德维希是个大大咧咧的年轻人,眼睛和鼻孔都很大,看上去脾气不是很好。
然后——是此行的主角:弗兰茨·约瑟夫。
他是一个眼神温和的年轻男人,面庞削瘦,有一双漂亮的眼睛。尽管在伊丽莎白的审美观中,弗兰茨并不算英俊,不过年轻总是能够获得加分。
弗兰茨很是严肃,在这种场合中他总是很严肃。他希望自己是一个让臣民们看起来严肃的可以信赖的君主,他做得很成功。
不过这种情况很快就会被改变。
伊丽莎白天真的想法破产了,弗兰茨果然就是个彻头彻尾的Lolicon。
索菲很失望的发现,弗兰茨根本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海兰妮身上。自始至终他的眼神都停留在青涩的小姑娘伊丽莎白身上。
后来,在写给萨克森的玛丽王后的信中,索菲说:“茜茜的每一举手一投足都显示着妩媚和高雅,她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就使她更为楚楚动人。尽管有点忧郁,但却正好突出了她的谦逊。在那黑色长裙中,她显得格外靓丽。”
看来年轻同样令伊丽莎白获得了加分。
下午茶的气氛比较拘谨,因为人人都知道这次会面的实质。同兄长的无可无不可不同,卡尔·路德维希很希望可以见到伊丽莎白公主。
然而他敏锐的发现,自己的兄长只盯着伊丽莎白看。他不无妒嫉的对母亲索菲说:“皇兄第一眼看到茜茜时,脸上就出现了一种极大的满足,从这一刻起,人们不再怀疑,他的选择已成定局。”
索菲皇太后对此倒没有什么意见,仅仅是有点失望:弗兰茨居然没看上温婉迷人的海兰妮。
对索菲来说,皇帝的新娘只要是位德意志公主便好了,至于是海兰妮还是伊丽莎白,实际上效果是一样的。
而对弗兰茨来说,不选择母亲选定的新娘人选,大概在潜意识里面也是一种平静的反抗。
怀着种种不可解释的心情,弗兰茨对伊丽莎白投去了充满爱意的目光。
索菲提醒皇帝:“你不觉得海兰妮很聪明,身材也更挺秀和漂亮吗?”
“当然,尽管他有点严肃和沉默,她确实可爱。但茜茜——茜茜确实楚楚动人。她那稚气却又甜美的顽皮神态!”皇帝的爱恋毋庸置疑。
而伊丽莎很无辜的想:我什么特别的事情也没有做啊……为什么……
作为理智的世俗的实际上的成年女性,伊丽莎非常不理解弗兰茨的选择。她早就比较过了,海兰妮的教养以及和顺的性情,比自己更适合做皇后。当然,这场婚姻的另一位主角已经贵为奥地利的皇帝,不需要考虑到自己的妻子是否适合做皇后,只需要顺从自己的心意便是了。
10、不可抗拒的婚约
8月17号晚上,举行了一场决定终身的舞会。海兰妮穿了一件白色丝绸长裙,额头束着长春花环,既高雅又浪漫。伊丽莎白则穿着粉红色的长裙,在优雅的姐姐面前显得有些稚气。
这是伊丽莎第一次参加舞会。
虽然在波森霍芬有专门的舞蹈教师教过两位大公主,但是波森霍芬缺乏适合的练习舞伴,巴伐利亚的公主们都还只是理论上的舞蹈者。
索菲皇太后示意弗兰茨的副官维克贝克尔同伊丽莎白公主共舞一曲。
伊丽莎对着被引见来的维克贝克尔说:“我不会跳舞——至少我不知道离开舞蹈教师以后怎么跳舞。”
伊丽莎白公主的腼腆和直率给维克内克尔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庆幸的发现,小公主的乐感很强,尽管舞步生疏,却能够跟得上旋律。
随即,维克贝克尔吃惊的发现,皇帝没有跳舞,而是目不转睛的看着他手臂中翩翩起舞的伊丽莎白公主。
舞曲结束,将伊丽莎白公主送回卢德薇卡夫人身边,维克贝克尔对一位朋友悄悄的说:“看来,我刚刚和未来的皇后跳过舞。”'注6'
随后,皇帝邀请伊丽莎白公主跳了高替洋舞,并且在舞后送给她一束鲜花。这是奥地利皇室的一个传统,表明她已经被选中。当然伊丽莎很明白鲜花的含义。所有在场的人也都明白这个动作的含义。
事到如今,伊丽莎反而不那么紧张了。她只是偶尔看向弗兰茨;而当皇帝炙热的目光不停的看向自己时,伊丽莎不得不把目光调转方向。她很不习惯同他人目光对视。这在索菲眼中,变成了迷人的恰到好处的羞怯。
在索菲皇太后看来,伊丽莎白的神态可爱极了:“小丫头在同皇帝跳舞时,她的姿态是那么妩媚,那么朴实,那么无暇,那么动人,甚至充满谦恭。当她在高替洋舞中,屈身于皇帝身边时,她就像是一枝玫瑰花蕊,在阳光照耀下绽放。在我看来,她是那么令人神往,那么稚气朴实,但在皇帝面前却又是那么无拘无束。只是在场的人太多,才使得她有些胆怯。”这封写给萨克森王后玛丽的信中详细地描写了索菲皇太后的真实想法。
随即,皇帝弗兰茨挽着未婚妻伊丽莎白公主来到了阳台上,观看了对岸极为绚烂的焰火表演。
伊丽莎终于放弃逃跑的念头,心里迅速规划起奥地利皇后的未来。
不是不忐忑的。已经在十九世纪生活了半年,语言方面口语已经相当流利,家庭方面跟马克思公爵一家人也已经相处甚欢,十分享受姊妹之情,也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有了一定的了解,基本上来说伊丽莎已经安于现状;之所以之前总想着“如果是海兰妮嫁给了弗兰茨会怎样”,很大程度也是出于不想改变这种生活状态的原因。
不过,本着朴素的“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既然历史已经决定伊丽莎白终究会嫁给弗兰茨·约瑟夫,那么,就让这位皇后的生活变得更适合自己生存吧。
****
第二天,皇帝的生日8月18号,弗兰茨请他的母亲索菲同他一起去见伊丽莎白的母亲。
“我想知道,茜茜是否愿意。希望您和亲爱的卢德薇卡姨妈不要给她施加压力。她太年轻。而且,我的处境很严峻,上帝知道,和我同甘共苦并非乐事。”
索菲看着自己的长子,“不要这样说,我的孩子,你怎么知道,一个女人如果有幸用她的妩媚和欢快减轻你的压力,会不感到特别幸福呢?”只有在与儿子单独在一起的时候,索菲才会流露出温柔的表情。多年的宫廷生活、奥地利第一夫人的尊贵身份,都使得她的不苟言笑成为理所当然。
奥地利皇帝、皇太后非常正式的拜访了卢德薇卡夫人,并正式而尊重的询问了卢德薇卡夫人。自己的女儿能够成为未来的奥地利皇后,卢德薇卡非常激动。
“对奥地利皇帝的求婚是不可拒绝的。”这一天稍晚时候,卢德薇卡夫人这么对索菲说。
皇帝生日当天的晚宴上,伊丽莎白便坐在了弗兰茨的身边。弗兰茨胃口很好,伊丽莎却因为第一次跟这么多皇室成员一起进餐感到很是不安。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在她身上,十数道目光如透视一般在她身上扫来扫去,能完全不管不顾的好好吃饭才是奇怪。伊丽莎有生以来第一次知道什么是“食不知味”,面对难得的美食不能大快朵颐,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伊丽莎试图当那些赤裸裸的目光不存在,企图说服自己“就当在波森霍芬的家里好了”。
而弗兰茨的眼光也只放在她身上,情意绵绵,见她吃得不多,关切地问:“怎么?不好吃吗?”
“啊……不是,很好吃。”
“看你,几乎都没吃。”弗兰茨示意她看看自己面前的餐盘。
伊丽莎勉强一笑。
弗兰茨爱怜的看着她:“你要多吃点。”
传统德意志食物并不适合伊丽莎的胃口,尽管她有一个适应西式食谱的胃,可是感情上当然是中餐最好。在波森霍芬倒是可以写了菜谱给厨子偶尔做点自己喜欢吃的,然而此刻的奥地利皇帝却不会知道她的喜好。
伊丽莎对皇帝在公开场合表现出来的深情款款颇为不适。倒不是对弗兰茨的爱情有什么怀疑,而是对着一个番邦蛮夷……还须克服心理障碍。
索菲皇太后对这桩婚事很满意,尽管儿子选择了伊丽莎白而不是海兰妮令这事有点小小瑕疵。
8月19日上午11点,奥地利皇帝和他的未婚妻前往教堂。索菲皇太后在教堂入口退后一步,让她的外甥女先进去,这表示了今后她的地位已经高于皇太后。伊丽莎明白这个姿态的意思,微微颔首,跟随皇帝之后进入了教堂。
神甫用圣水迎接了皇帝和他的未婚妻,唱诗班开始唱起了奥地利国歌。伊舍尔的居民倾城而出,前往教堂围观。这也是非常令伊丽莎不安的。实际上她还远远没有做好成为一个皇后的准备。
虽然马克思公爵一家都是天主教徒,但是在波森霍芬,公爵一家从来没有去过教堂,夏宫中的小礼拜室的使用者只有公爵夫人而已。对伊丽莎来说,欧洲的教堂只存在于以前看的旅游图书之中以及各种电视旅游节目中。进入教堂不是作为游客而是成为众人关注的中心……这个经验非常罕有。
这门课程可是二十一世纪怎么也没有机会学习的。
神甫赐福之后,各位皇室成员以及贵族们都纷纷前来道贺。伊丽莎不知该如何应对,便不停的看向卢德薇卡夫人。卢德薇卡夫人十分激动,完全没有注意到女儿惶惑的眼神。
皇帝发表了简短的演讲,最后伊丽莎终于可以流畅的说出话来:“伊舍尔的空气非常甜美,我在这里感到十分幸福。”人们都非常激动,未来的皇后如此天真的表达了她的感觉,这比任何完美的制式回答更让伊舍尔的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