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侦察兵-第3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见一条大约两张宽的小河边上,一道由木桩和泥土砌成的大坝隐然成形。小河边上,正有七百多平民正在劳作,修筑大坝。而这新来的五六百人也在士卒的驱赶下,加入到了劳动的行列。

几名侦察兵对望一眼,然而悄悄退开,沿着这条小河的下游潜行。

走了四五里路,赫然看见了这小河的尽头,却是汇入到了辽水之中。

虽说这辽水附近,乃是一片平原,然而,在辽河东面,仍旧有不少的小河小溪直接或是间接的汇入到辽水之中。如今初夏多雨,这些小河小溪也是水位暴涨,但和辽水一比,又是小巫见大巫了。所以高丽军才得以拦河筑坝,以蓄河水。

等到唐军渡河之时,再破开大坝放水,定会形成一次大的人造洪峰。

见识到了高丽军的做法,这些侦察兵们深知此事重大,需要迅速回报。可是辽水水流依然很急,暂时过去不了。

继续在这里潜伏了数日,辽水水位终于回复到了正常。趁着夜色,侦察兵们依旧凫水过江。结束了这次渡江侦察。

回到军营之中。张俭见到众人回来,正要以违反军令之由施以军法,重重杖责他们一顿,也好让他们长长记性时,那侦察兵们却拿出了他们在辽水东岸的侦察成果来。这才免去了皮肉之苦。

其实张俭也是舍不得杖责这些侦察兵,毕竟他们个个都是精锐,而且有一部分侦察兵是从幽州暂时调过来的,张俭也要给幽州那边一个面子。如今,这些侦察兵拿出来了侦察情报,也到让张俭找到了台阶下。

不过当张俭看到这情报上所言之事,不由面色一变,急急将这些侦察来的情报加入到军报之中,向李绩发了过去。

虽然发了一份军报,但是张俭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那便是要发动试探性进攻,了解高丽兵战斗实力。

于是,在准备了大量的舟楫和盾牌之后,张俭开始了第一次渡河之战。/

穿着铁甲的士卒在一人高的大盾牌的掩护之下,乘着舟船往辽河对岸行驶而去。霎时间,数百艘舟船同时出发。船夫飞快的划着桨。

高丽那边早就严阵以待了。无数的羽箭从天而降,无数的弩箭平射过来,箭头和盾牌撞击着,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来。

不到一刻钟,那舟船外侧便插着大量的羽箭。河面之上,羽箭随着河水往下游漂去。

在如此密集的箭雨之中,唐军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伤亡,不时可以听见那士卒的叫喊声。

而在唐军控制的辽河西岸,唐军士卒也举起手中弓箭,射出一支支没有箭头的箭簇。这些箭簇的作用,仅仅是挡住那些飞射过来的羽箭,在空中和高丽人的箭支碰撞之后,坠落之时,减小力道。无论是唐军还是高丽军,隔着宽阔的辽河,都无法将箭支射倒对岸。最多射在河中央。

船只终于靠岸了。这些船只大小不一,大的可以装载二十多人,小的仅仅能装载四五人。粗粗算下来,这渡过辽水的唐军有一千五百多人。

冲上对岸,这一千五百多唐军个个如同下山猛虎。毕竟在渡河之时,饱受箭雨摧残,人人心头都憋着一口气。

“杀——”唐军冲入高丽军军阵之中,展开了厮杀。

这些唐军皆是精锐,加上个个身上穿着铁甲,防御力超强,一时间竟然突破高丽军军阵,在里面杀了个来回。

然而,没过多久,便听得阵阵马蹄声传来。却是那高丽人出动了骑兵。

和唐军纠缠的高丽步兵迅速退开,骑兵冲了上来,将唐军士卒往河中驱赶。

根本没有办法面对骑兵的冲击,唐军不由渐渐后退,一直退到河边。而那些高丽弓弩手,又开始发箭了。

面对这种情况,渡过辽水的唐军只好又登上船,往回撤。见到唐军往回撤,高丽军也没有继续追杀的意思,放唐军回到了西岸。

此战,唐军阵亡一百八十六人。

李世民一到达幽州,便受到了这份军报。细细看了之后,不由皱起眉头来。

这宽阔的辽水横亘在营州与辽城之间,确实是一道障碍啊!若是凭舟楫渡河,将会面临高丽军的压制,而若是搭建桥梁,先不说所耗时间甚长,若是那高丽前来破坏,也是一件令人十分头疼的事。

沉吟片刻之后,李世民决定先将此事丢到一边,毕竟要自己亲眼看了之后才能做出决断来。而自己现在还在幽州,看不到实际情况,也就不好做决断了。不过他还是下令记了那些渡过辽河侦察的侦察兵一记大功。

这是表彰他们不顾生死到辽河东岸侦察的事情。不仅画出了这一带的山川地形,而且还侦察到了高丽人筑坝之事。这确实值得表彰。

李世民到达幽州之后,两股大军合并一处,在补充了一次补给,休整三日之后,又开始往营州方向行军了。这时候,整个大军的规模便达到了十万之众。

大军一路行来,逶迤不绝,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其声势之壮,风云色变。

看到唐军的这般军容,那些突厥、奚族、契丹等仆从军首领不由相顾色变。

当大军到达营州城外,那留守营州的长史带着官员出城相迎。

李世民带着一些因赶路而显得疲惫的文官在营州城内歇下,而大军,依旧朝着东面的辽水大营出发。

在营州休息了一日,李世民又带着大臣轻骑追上大队。

到达辽水大营的时候,张俭领着手下将领出营迎接,正要将李世民和众将领迎进大营,李世民却突然对张俭道:“走,诸位爱卿随朕前往辽水一看!张爱卿,前面带路!”

李世民带着三十多名将领和长孙无忌等文官在张俭的带领之下,来到了辽水边,望着滔滔辽水,李世民默默不语。

“此处便是上下游百里之内最适合渡江之处!但是,对面有近五万高丽士卒把守着。这些人乃是渊盖苏文之死忠心腹,战斗力也是不差!”看着李世民望着辽水对岸,张俭连忙解释道。

默默的观察了半日之后,李世民一挥手中马鞭:“走,回营商量一下如何过这辽水!”

正文 第四百一十六章 破坏水坝

 大帐之内,李世民坐于上座,其余将领分坐两边。

“张爱卿,你是这营州的都督,还是你先来介绍一下辽水的情况吧!”李世民看着张俭说道。

张俭站起身来,先向李世民和众人行了一礼,沉声说道:“辽河上下游百里之内,末将皆已派人探察。为此处水流较缓而河面较窄,最适宜渡河作战。当然,末将所言之渡河,乃是指以舟楫渡河。若是要架设桥梁,从此处往下游走二十余里。那里大部分河床皆是浅滩,深水处不过两三丈宽,最是适宜架设桥梁。!”

刚刚说完这些,那李绩便出言问道:“张都督,那高丽军如何防守者辽水一线?”

张俭笑了一笑:“这正是末将将要说的。凡是我们能想到的最好的渡河地点,那些高丽人同样想到了。所以,整个辽水一线,凡是能进行强渡攻势与建桥作业的地方,都有高丽人把守。少则数千,多则两三万。比如我们对面,便有两万步兵。除却这些兵力之外,还有一支骑兵作为机动。”说道这里,张俭忽然想起了什么,补充道,“对了,他们还拦下不少的小河小溪,估计是准备在我大军渡河之时开闸放水!”

李绩一听,不由吃惊的说道:“这般说来,那整个辽水一线便有数万大军?”

张俭点点头:“不错,据侦察兵的粗略估计,这辽水一线总兵力在五万左右!唉,毕竟有此天险以为屏障,当然得重兵把守了!”

待张俭介绍完毕,李世民便说道:“若是我军同时从数个方向强行渡河,张爱卿,不知可否?”

“当然可以!”张俭当下点头道,“我大军尽数集中此处,只需要派出数万大军,欲各个适合强渡之处展开强渡攻势,以高句丽的军队,是挡不住我大唐精锐的。不过那些高丽人正是惧怕我军同时渡河,这才于上游支流之中,筑坝堵水,待大军全线进攻的时候,开闸放水,以冲击我军。”

李世民见自己的意见得到认可,不由暗自得意,朕这十多年虽享极荣华,但这行军打仗的本事也没丢下嘛!

见到李世民这表情,众人又是一通马匹送上去,直将李世民哄得呵呵直笑。

得意了一下,李世民继续说起正事来。

“这般说来,只要能在渡河之前将那些水坝一一破坏,届时我大军强渡出击,便可无忧!”李世民说道。

张俭重重的点点头:“末将正是这个意思!可是这破坏水坝的任务可不是那般轻易便能完成的!”

此言一出,众将不由安静下来。确实如此,这破坏水坝之事,不能大张旗鼓的进行,只能组织小股力量,悄悄地渡过辽水去,然后神不知鬼不觉的将水坝挖开。这个任务当真有些难度,要知道,高丽人在辽水东岸可有五万左右的大军啊!而且谁也不知道那水坝附近有多少高丽士卒把守。

李世民沉默片刻,确实轻笑一声:“朕怎么忘了,允文不是最擅长做这类型的事么?叫他出马便是!”

“呵呵,微臣也是这般想的!”李世民话音一落,附和之声顿时响起。众人的目光尽皆集中在张允文身上。

张允文上前两步,走进场中,沉声道:“此事的确不难!那些高丽人既然是想以积水形成洪峰,冲击大军,定然在大坝之上设了能快速拆除的机关,比如横梁什么的,只要将这些东西拔出掉,就能很快拆除大坝!但是,水坝拆除之后,必定形成洪峰,而高丽军中不乏聪明之人,定然会想到大坝被毁之事。这时候,我们将面临高丽军的围剿。所以微臣建议,洪峰一过,大军即刻发动进攻。一来这水坝被毁,高丽军心必定动摇,此乃是攻击之最佳时机。二来,高丽军定会出动骑兵搜查我等,调走部分骑兵,也分担了战士渡江时的压力!”

众大臣听着这话,不由齐齐点头。

李世民沉默片刻,忽然喊道:“来人啊,去将李淳风李道长叫来!”

众人不解,将李淳风叫过来干什么?

没过多久,穿着一身青黑色道袍的李淳风便出现在大帐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