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二爷传奇-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武器,现在储备有十个连的标准装备了。但是贾迩冶没有立即装备溃兵。这些投奔而来的溃兵已经达到三千五百余人,他们现在接受的训练只是投手榴弹,只有二百人被挑选出来接受侦察、通讯、狙击和炮兵训练。溃兵们无论以前是官还是兵,现在都是普通士兵。有些人偷偷溜走了,贾迩冶对此的政策是随他自去。

几天后郑不败率领两艘战舰和四艘商船以及附属小船运载四千多移民开往台湾。以后他们还会再来运输难民,但是贾迩冶不允许将船队再开进浏河。留守的当地二十名武装人员以后将投奔来的移民带到浏河口上船。形势危急时这二十名武装人员钻进芦苇荡打游击。

贾迩冶留下了一百名年轻的造船工匠编入工兵连,以后用于维修保养船只。三月下旬,五艘战舰、五艘商船和四十条小帆船,搭载六千四百余人驶出长江口,然后沿着海岸线向北航行。船队装载了大量各种物资,连造船剩余的木料都装船运走了,所有的造船平台全部毁掉。现在领航小组已经发展到四个小组,北上的舰队就拥有两个小组。

本来贾迩冶还想再看看战事的发展,希望朝廷能够稳住阵脚,出现一个相持的局面。但是这时朝廷发生了一件大事,吴公公迫不及待地要求快点走人。大宋殿前指挥使韩震提议朝廷迁都南方,被丞相陈宜中杀了。韩震的部属不服,激发了兵变。叛军攻击嘉会门,射火箭至大内,文臣调兵将叛军镇压驱散了。韩震以殿前指挥使的身份提个迁都的建议应当是个值得考虑的策略,与执掌大权的文臣意见不合就落个被杀的下场,这说明大宋的政治体制问题太大。吴公公担心贾迩冶与朝廷合作会死的不明不白。

借助于东南风,船队四天后到达海州东面的东西连岛。开路的沙河号和茅山号一弹未发就在海峡中捕获了五条二丈多长的战船,俘虏水军四十人。无忌营的一个连登上岛后又俘虏了十名水军。

贾迩冶很纳闷,这里应当是宋军的地盘,怎么得到的报告说俘获的水军是元军呢?当晚旁听了一场对俘虏的审讯之后贾迩冶才搞明白,原来就在上个月元军东进集团占领芜湖至江阴一线之时,元廷出动两万大军先后占领了海州和涟州以及邳州。三地的宋朝知州都是不战而降。至于海州现在还有多少元军这些俘虏也不清楚,他们原来是宋军隶属海州统制的水军。咸淳七年攻击胶州失败后水军就剩这五十名老弱残兵了,由于他们的家眷都在海州,元军不担心他们逃跑,所以他们仍然像以前一样戌守东西连岛,只是变成为元军服务了。

在东西连岛参谋部临时指挥部里贾迩冶有点愣愣地出神。吴公公问道,“迩冶,需要改变计划更改登陆地点吗?”

“这还难说,先等待侦察结果吧。”

“你在担心什么?”

“啊?噢,我是在想元军的军事统帅很有才干,战略上不简单啊。呃,人家是老手,我们是新手啊。”

“能不能说详细点?”

几位参谋也围了过来。贾迩冶说道,“元军沿江东进的集团和徐州的军事力量同时发动进攻,这是战略上的配合。这样大宋在扬州一带的大军受北面的压力,就不能全力支援贾太师组织的阻击大军。现在阻击大军已经不存在了,元军东进集团战领了长江一线,又将攻击矛头指向扬州一带的宋军,淮东宋军遭受南北两面挤压的形式已经形成。邳州、海州和涟州被元军占领后,如果运河沿岸的淮安、宝应、高邮再丢掉。扬州一带的大军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而且无处可退,陷入困境,甚至是绝境。”

项飞说道,“公子,扬州一带隶属沿江制置司的宋军拥有战船接近万艘,如果强行渡江向南突围。只要退到江南,即使损失一半人马,也应当是最好的结果。”

“我赞成这个观点,而且应当搞些动作隐蔽突围行动。这样才能避免在水面上与元军拼掉主力。但是驻军都有守土之责,没有上级的命令很难作出主动放弃防区的决定。所以出现这个结果的可能性很小。我现在最担心的是宋军统帅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急于和元军拼命,那样很可能会把本钱输光。如果又是投降将军,那情况更糟糕。”

吴公公问道,“迩冶,我们能有什么作为?”

“我们本来的打算是在这一带背靠苏北的宋军地盘,向胶东元军力量薄弱的后方渗透发展。现在形式变了,海州和涟州已经被元军占领,宋军的力量我们靠不上了。如果我们向南退,那就离胶东太远。如果我们强行占领海州,我们就会暴露实力,成为元军的重要目标。我们现在的兵力只有一千八百人。占领海州后要面对北面山东沂州元军的重兵和西面邳州和徐州一带元军重兵的进攻。等我们的弹药消耗完了,我们也就完了。”

吴公公有些焦急,“迩冶,那我们不是进退两难吗?我们应当怎么办?”

贾迩冶看看几位参谋,“你们说说我们应当怎么办?”

武小松说道,“先打一下,不行我们就上船撤退。”

项飞说道,“公子,如果海州守军不多,我们就打下来。占领海州后如果敌人来的少,我们就吃掉。如果来的多,我们吃不下就撤走,到别处找敌人薄弱的地方再打。如果海州守军太多也先放着找别的地方打。”

贾迩冶笑道,“好啊,有便宜就打,没便宜就走人。打是为了消耗敌人,另外我们也不能坐吃山空啊。”

这时参谋部勤务班班长萧德江报告侦察部队已经控制了对岸纵深十五里的一个只有二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以后经过三个夜晚的秘密行动,海州城四周的村庄都被部队控制起来,城里的兵力和布防情况也搞清楚了。第四天拂晓,海州城的北门和西门几乎同时被一发八十毫米炮弹击碎,整个战斗过程只用了半个时辰。偷袭海州的行动十分成功。

海州的元军部队只有两千人,其中一千五百人是以前的宋军,另外五百人是蒙古人和色目人。攻城战斗打响时值班守门的元军仅仅来得及发出警报,军营里的元军没有时间组织抵抗,但攻击兵营时遭到的抵抗仍然给攻城部队带来二十多人的死伤。被俘的汉人元兵有一千四百余人,蒙兵和色目兵不足百人,而且多数是负伤被俘的。最令贾迩冶高兴的是缴获了六百多匹战马。

在州衙大堂里知州丁顺跪伏在地上颤抖。贾迩冶欣赏了一会丁顺的姿势说道,“丁顺,丁知州,起来说话。”

“罪臣不敢。”

武小宋喝道,“丁顺,难道你想抗命吗?”

丁顺战战兢兢地站了起来,他看见对面坐着一个公公和一个年轻人,两侧站立着四位皇宫的侍卫官。

吴公公和风细雨般地说道,“丁大人,这位是先皇任命的贾宝玉都督。你和你全家的生死都由贾都督决定。”

“丁顺自知有罪,任凭都督发落。”

“唉”,贾迩冶轻声叹息,“非你之罪,只是不能尽死节而已。丁大人,你知道这几个月来有多少武将战死,文臣自杀吗?”

“丁顺惭愧。”

“唉,这几个月来投降的武将和文臣更多啊。丁大人,知耻近乎勇。丁大人请坐。”

丁顺坐下后贾迩冶问道,“丁大人,上个月元军占领海州和涟州,元军的统帅是谁?”

“回都督,元军统帅是元廷淮东都元帅博鲁欢和副都元帅阿里左,他们都是元廷的行省中书右丞。还有一个副都元帅叫撒吉思。”

“他们麾下有多少人马?”

“以前有两万余步骑。从上个月开始元廷从北面各地调兵向邳州聚集,另外还沿运河调来战船三千艘。本月忽必烈又敕命驻扎山东沂州一带军事重地的大军向邳州聚集归属他们指挥。这里的原来大宋驻军在大队元兵撤走时被调走一千五百,三天前已经得到命令将再调走一千人。各路人马汇聚后将达到十万以上。”

贾迩冶暗暗吃惊,如果这十多万人马在运河一线集结后向南压过去,扬州一带的宋军必定危在旦夕。“丁大人,本都督免你举州投降之罪,但是你得为本都督做件事。”

“丁顺谢都督不杀之恩,但不知都督要丁顺做什么事?”

“本都督要丁大人继续做海州知州。”

“丁顺乃带罪之身,这如何使得?”

吴公公笑道,“贾都督说行就行,不行也行。贾都督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贾迩冶也笑道,“丁大人一定要继续做海州知州。以后我军撤走之时,本都督允许丁大人再次举州投降,很可能再次做元廷的海州知州喔。”

第二卷 武装割据 第二章 占领海州(四)

2—4

在江南收集的溃兵和在海州俘获的汉兵共有四千九百余人,参谋部将主力部队的三个营扩编为三个团,每个团编制为四个营和一个团直属连。每个营辖四个连和一个侦察通讯排,其中侦察通讯排有两个侦察通讯班和一个手枪班,营部包括正副营长和四名勤务兵,满员编制为560人。每个团满员编制为十七个连和四个侦察通讯排,共计2364人,但现在每个团都缺编三百人左右。

连级部队编制仍然为130人,但撤销了其中特勤排里的侦察通讯班,改成手枪班。除了手枪班的战士之外,其他战士和班长不再配备手枪。这样一个连的制式装备是110把钢弩和20把手枪。三个团共有51个连和12个侦察通讯排(相当于三个连的人员),但钢弩的装备量仅22个连略强,手枪装备了45。6个连的手枪班和正副排长以上军官。没有装备钢弩和手枪的人都用缴获的弓弩和其它冷兵器装备,装备手枪的军官和手枪班战士也自选装备缴获的冷兵器。

原来的警卫连和参谋部勤务班没有改变,但刘芒和叶涛都到主力部队当营长去了,现在的连长是吕铁头。五条商船上都配置一门大迫击炮和四门小迫击炮,战斗人员是个十五人的炮班。军官严重缺乏,战舰上的五个战斗班的老战士多数都调换到陆军中担任军官了。工兵连暂停生产望远镜,全力生产钢弩、手枪、弩箭和弹药,但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