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李四自己的话说,就是:这些大户的银钱粮米不能留给闯贼或者鞑子,咱们不抢迟早要落入敌人手中……
可现如今是在舒城,是在自己的地盘上,再这么干肯定是闹的离心离德民怨沸腾。
历朝历代,士绅阶层都是最重要的实力派,就算是强硬如太祖洪武皇帝者,也不敢触动士绅利益的分毫。
当众人听说李四又要搞这一套的时候,即便是杨廷麟这个比较亲近赴死军的监军,也吓的汗毛倒立,赶紧找李四。
“李指挥,我听说你又在整理地籍户档,这是要……”
李四叼着个烟锅子,“吧嗒吧嗒”抽的正在兴头上,青白色烟雾缭绕开来,呛人的烟味能顶人个筋斗。
在李四身后埋首于各种文案堆中的书生正是周文远,或许是已经习惯了这股烟草的味道,仅仅是抬头看了杨廷麟一眼,立刻再次低头工作。
这个周文远能写会算,在李四手里算是个宝贝。赴死军中多是能杀敢死的雄壮汉子,这样的宝贝可不多见,好几万人里头也挑不出十几二十个来。
正是这二十来个能写会算的人才在做整理地籍户档的事情,而周文远已经被李四任命总文案。
虽然周文远从来也没有听说过总文案这样的职务,更不清楚这样在大明朝从来也没有出现过的官职到底是几品,还是很乐意接受。
自从加入李四的这个整体之后,不劳作不得食就是最基本的规则,以前还要和乡民一起辛苦劳动,现在有了这个文案的营生做着,清闲了许多先不去说,更重要的这才是读书人应做之事嘛。
“杨大人不是一直在太子那里忙活的么?我才开始动手你就听说了,好快的消息。”李四根本就没有打算在这件事情上打什么掩护,直接就承认了。
“太子那边这事情都嚷嚷遍了,我这耳朵里早灌的满满,想不听说都不行。”杨廷麟尽量让语气更轻松,故作随意的拉把坐器坐的安稳了,这才说道:“要是说在以往,咱们赴死军如此明目张胆的抢掠民财还算是有情可原,可如今正是太子争取民心的关键当口,李指挥再这么做……就不怕闹的民怨沸腾?”
“沸腾?我看谁敢给我沸腾。”李四似乎也意识到话语之中的杀气太过明显,有些生硬把的腔调转了回来:“以前骂咱们的士绅地主还少?大不了一绳子吊起来而已。”
“如今年在舒城立足未稳,就大肆得罪士绅,就算是有赴死军的强力弹压,终究是不妥。想必李指挥也知道,千百年来这天下就是士绅的天下。没有了士绅地主,光凭哪些穷苦百姓如何能成大事?”
这也算是很掏心窝子的话了。
受大环境的限制,当时的贫苦阶层还远未到达觉醒的程度,在很大程度还是依附着士绅阶层,这就是近代以前的社会现实。
“光是凭借穷苦百姓肯定是不行。“李四首次承认士绅阶层的统治地位:“自然还是要借士绅地主的力道。”
看来李四也不光是能打能杀的莽夫,起码能够看到士绅的重要。杨廷麟终于舒一口气:“如此甚好,李指挥既知其中利害,当小心维护士绅利益,这天下不能没有士绅的呐……”
“嗯,你说的对,”李四点点头说道:“所以这回赴死军下手一定要重,要狠,要彻底把赴死军地盘上的士绅打扫干净,让他们永远没有没有翻身的机会。”
杨廷麟惊的嘴巴都合不拢,想不到李四会有这大的转变。
刚才还承认士绅地主阶层的重要性,忽然之间就要对其下重手,始终让杨廷麟无所适从。
李四再装上一锅烟,却不燃火,只是把烟锅在手中把玩,好像那是一个很精巧的玩意儿:“天下士绅的势力已经太大,他们已然会自己寻找更好的出路。天下士绅为了保全自身的既得利益,闯来投闯满来降满。不论是谁只要能够继续维护他们的利益,他们才不管是贼寇还是鞑子,立刻就会投靠过去……”
虎卧龙藏隐爪牙
第九十一章 不大破咋大立?
士绅阶层这个盘根错节的庞然巨兽已经有了思维,将自身的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之上。只要不触动他们的既得利益,根本就不管天下谁属。
正是这种凌驾于国家民族利益之上的观念,让整个士绅阶层几乎毫无保留的倒向满清怀抱,因为大明朝已经再也给不了他们什么了。
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有奶就是娘。
大明朝这个亲娘已经没有奶了,这些龟孙子们立刻就翻脸抄家伙捅了亲娘的后心。
“如今咱们自保尚且不足,如何能够照顾到士绅的利益?没有利益他们会跟我等志同道合?”李四看着面色青红不定的杨廷麟,知道这个老学究内心在经历天翻地覆的思想斗争,根本就不给他理解的机会:“为了壮大自身,就要夺取一切有可能为外敌所用的资材,这是国战,容不得半点温情。”
“可是……可是……”杨廷麟也知道眼下事态的严重,理解了李四话中之意,却总感觉哪里不对,好像李四说的那些道理完全就是似是而非,却又说不出究竟是哪里不对:“可是这天下是离不开士绅的……”
“哈哈,确实很难离得开士绅,就是因为这一点,近三十年来,他们不怕逼的天下皆反,他们不怕外贼入寇,他们更不怕江山易主,因为谁也不能离开他们,因为无论是谁坐了江山,他们都是最有用的。”李四拿出佛家当头棒喝的架势来:“我们已经拿不出什么东西给士绅了,还能指望他们效忠么?只有大破才能大立,我们可以砸烂固有的士绅体系,再建立一个崭新的、效忠于我们的士绅体系。”
建立一个完全依附于赴死军,并且可以支撑赴死军走的更远的士绅阶层。
新士绅阶层将捆绑在赴死军的战车上,如果赴死军的势力消褪,他们就会打回原形,由士绅再次转变成贫苦之民。
若是一直贫苦下去,或许还可以忍受。一旦晋身士绅,又有那个贫民肯回到从前?世间人多是如此,如果从来没有拥有过,那也就罢了。一旦曾经到手过,就再也不想放弃,并且会竭尽全力的想要保住。
天下财富十有八九聚集在士绅手中,赴死军要发展必然是要触动他们的利益,双方是一种天然的敌对关系,不存在任何回旋余地。
在这个时代,士绅的作用确实很大。但李四已经拿不出什么具有诱惑力的东西来喂饱士绅阶层让他们效忠,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肥的流油的士绅阶层连根拔起,然后再造一个崭新的士绅体系。
新士绅们很自然的要从赴死军家属当中选出,然后才是各种亲近赴死军的人等。
他们作为崭新的一个阶层,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必然竭尽所能的维护赴死军的利益。
因为赴死军就是他们利益的保证,一旦赴死军战败,他们就会回到“解放前”。
打造一个全新的、利益于赴死军捆绑的士绅体系,李四可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实在打实的说干就干,根本就没有理会太子是不是同意。
这一回不再是抢劫和绑架,而是更直接的以武力破除一个个士绅大户。
真是应了那句话: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士绅屁股底下没有一个是干净的,真要想寻他们的不是,罪名不用搜罗就有很多,“夺取民田”“兼并田产”甚至连“与民争利”这样荒唐可笑的罪名都罗织出来。
士绅地主要是不“与民争利”,他们还怎么活?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什么罪名,甚至是有没有罪名已经不那么重要,问题的核心就是李四要把士绅这棵千年巨树放倒。
本着“宁可杀错不可放过”的原则,那些大户全都被控制起来,一个挨一个的过堂审讯。
对那些嚣张跋扈又自认有些势力的大户,赴死军更缺乏足够的耐心,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拿绳子解决问题。
只几天的功夫,就有四十多个被吊在城头。
往日里这些风光体会的大老爷们,被绳子套住颈项的时候也会吓的尿裤子,一脚踹下去,也挣扎不了几下就死的不能再死。
即便是那些给吓的服服帖帖的地主大户,经过几天的审讯,人不人鬼不鬼的回到家之后,悬梁投缳者也不在少数。
因为赴死军已经查没了他们的家产,抄走了他们的田产地契,几代人留下的产业被赴死军拿的干干净净。
这根本就是把人往死路上逼嘛。
很多人受不了这样的打击,而走上自尽的道路。偶尔出个悍勇之辈,提了刀子去找赴死军拼命,结果城头上就又多一具悬尸。
生存下来的都是没有胆子自尽,更没有胆量找赴死军拼命的怯弱之辈。这些人没有人势力背景,最多也就是个土地主而已,对于赴死军明火执仗的抢掠,只能默默忍受。
这批人反而得到比较好的待遇,事后还能分到四十亩好田,依然算是最小的那种地主。(当时地主和自耕农的分界线是20亩)
如此血腥的雷霆手段,眨眼功夫就把舒城的士绅大户清扫干净,快的让人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只不过二十多天的功夫,李四就把士绅势力一扫而光,接手的资材田产无数。除少部分用来安抚亲近赴死军的本地势力之外,一个铜板也不留立刻的分了下去。
这些堆积如山的资材银钱,虽然已经分到了乡亲们的手中,可大伙都知道这是赴死军作战所必须的物资,只要赴死军打仗,肯定还是要拿出来的。
可分到的田地无论如何也是实实在在,这些田产是谁也拿不走的死物。
舒城一战,准备的说是没有发生任何战斗,赴死军就下了舒城。大伙儿只不过是在战前鼓噪一阵子而已,并没有出多少力气,忽然之间就摇身一变从泥腿子成为拥有田产的地主,这样天大的好处让许多人还不敢相信。
可手里的地契是千真万确真的不能再真,这些从北方迁徙过来的乡亲们世世代代都是贫农佃户,有一块可耕只田是几辈子人的梦想。忽然之间,这个梦想就实现了。
美好突然将领的时候,很多人还在掐大腿,掐的越疼心里愈是欢喜,这他娘不是在做梦,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