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伐天下-第3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靖康之乱时,秦桧冒死苦谏金军主帅要他们依然立赵家子孙为帝,是由于他认为当时的金军并没有彻底灭掉大宋的决心,还在犹豫不觉之中。如果他这时就卖国求荣,到时候很可能两边不讨好,秦桧不乘这机会向老赵家表表忠心,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而当他们这些北宋大臣交涉失败,一拨人几乎无一遗漏地被掳到北方以后,秦桧便绝望了,他不认为就靠赵构一个人和那点残兵败将能够完成中兴大业,于是他很快便彻底向金人屈服,甚至为了保住自己,连老婆都甘心献上。而当完颜昌将其纵放南归之后,秦桧献上彻底卖国政策“南人归南,北人归北”迅速下马,这才发现此时的南宋已经缓过劲来,并非没有自保之力,于是他的立场再次改变,虽然也会挟虏自重,却一直把握分寸,不会断送南宋的社稷。因为秦桧虽然是个短视的小人,却的确是绝顶聪明,他知道如果南宋灭亡,那么他对于金国便没有了利用价值,就算不死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而如果南宋真的北伐成功,那对秦桧自然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且不说老底将被揭穿,他至少会失去抬高身价的筹码,便再难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了。但是南宋若完全没有进攻能力,金国也未必会多么重视他的价值,所以在绍兴十年南宋的反击前期秦桧并未进行干涉,直到金人被打痛了,主动来找他的时候,秦桧才果断出手,而且这时他也有伤亡数据和钱粮消耗之类的口实来说服赵构,其尺度拿捏之准确,天下罕有。秦桧虽然自己也是卖国贼,但却一直鄙视历史上的后胜、杨松等人,这卖国得对自己有好处才行,卖国把自己的命也卖掉了,那不是蠢才吗?跟随能容得下自己的强者,并从中谋利,这才是秦桧的人生准则啊!

第四百八十七章 离家出走

 秦桧一开始就很厌惧赵抗,但是当他发现连他以为天下最强的金人都拿赵抗没办法,便终于死了这条心。而这时的关键就是赵抗能不能容得下自己,秦桧知道自己罪孽深重,可赵抗偏偏不是个道德观念很浓的人;秦桧也知道赵抗一样很讨厌自己,但是赵抗却很少感情用事;秦桧更知道赵抗是个追求利益的人,不只为他自己,更为他的国家和臣民,而他秦桧恰恰能给出足以打动赵抗的利益。再加上赵抗一向守信,秦桧动起与赵抗交涉的心思,也就理所当然了。

不过,赵抗虽然逐利而行,但也有自己的底线,那就是秦桧本人一定要受到严惩,这样的“聪明人”如果不加以批判,对后世将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不过,赵抗看到秦桧给出的巨大利益后,同意等到秦桧死后再行清算,而秦桧本就不认为自己死了之后还能有什么好名声,便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另外,对于秦党中那些罪大恶极的,赵抗并不提供庇护,他虽然不相信“恶有恶报”,但他始终认为“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老天常常失职,但他不会。但是对于那些没有弄出人命的,赵抗同意只作警告,不予追究,不听话的除外。而对秦家子弟,赵抗同意不处死除已经疯掉的秦熹以外的其他人,但是罚没入官是免不了的,具体到每个人如何处置,赵抗会区别情况予以合理的对待。另外,赵抗也看得出秦桧是真的很疼爱自己的孙女,许诺说即使自己不爱秦莹,也至少会尽到一个丈夫的责任。

秦桧知道赵抗很难作出更大的让步,便老实地将自己手中的势力转交给赵抗,再考虑到吴璘等实力派将领一直对赵抗相当亲近,这使得赵抗即使在南宋,也具有了不逊于皇帝赵昚的权威。他便打算藉此将赵国的“成功经验”逐步推广到整个中国。赵抗却没想到,赵昚权威受到动摇这一事实,不久便产生了赵抗意料不到的影响。。。。。。

秦桧身居高位这么多年,贪腐的程度是出了名的,再加上他本身又是一个理财高手,身家自然异常丰厚,就算比不上南宋首富张浚,几千万贯家产应该还是有的。所以赵抗自然要趁机狠狠宰一下了,要不然等到秦家被抄家的时候,这钱财肯定全被南宋朝廷没收,可就没自己的份了。经过努力的勒索,赵抗将秦家八成以上的现金、六成以上的酒楼店铺和三成左右的宅院庄园收入囊中,堪称是史上最黑的孙女婿了。这一切的动作都是秘密进行的,赵抗可不想在大喜的日子里,因为这件事与赵昚兄弟反目。可是赵抗万万没有想到,不久以后发生的事变,使得赵昚直到身死,都没有机会知道此事了。。。。。。

本来对与秦家结亲很不高兴的赵抗,因为勒索到大笔好处而心花怒放,“婚姻恐惧症”似乎已经不治而愈了。若是还能有类似的机会,赵抗甚至会毫不犹豫地多卖几次身。可就在他心情大爽的时候,却突然得知了一个令他一时手足无措的消息。赵抗的义子辛弃疾竟然失踪了,而那些宫女(赵抗的宫中只有宫女,他的想法是就算不吃,养眼也不错。但由于没有太监,重活一般就只有主人自己来做了,赵抗美其名曰为锻炼身体。。。。。。)一时竟然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等到她们发现时,辛弃疾和他的伙伴们早就不知跑到哪儿去了。赵抗的一儿一女,姐姐到现在还没回来,而弟弟则离家出走,赵抗的婚礼办得再隆重,他恐怕也开心不起来了。

“我真是太大意了!都怪这该死的婚事,把我弄昏了头!当初他说要带几个同学跟我们一起到临安玩玩,却连那些马匹都带上了,我就应该想到的,这臭小子整天就想着上战场,可他还没满十三岁啊!要是出了事,我怎么对得起他死去的爷爷,还有大哥(辛弃疾若有了儿子得跟孙磐姓孙的)的在天之灵?”,不过赵抗并不是个喜欢自怨自艾的人,很快他就想出了补救措施,下令各地官吏对关卡严格管制,毕竟一群骑乘骏马的少年,在南宋的地盘上实在是太显眼了。但赵抗还是小看了他亲手培养出来的义子,辛弃疾等人竟然混入了南宋的某支军队,并跟着他们离开了国境,事情还要从辛弃疾他们离开台湾前说起。。。。。。

辛弃疾对义父赵抗相当了解,知道他虽然从小就培养自己的独立性,但他绝不会允许还不到十三岁的自己奔赴战场,更别说现在赵国暂时无仗可打了。所以,辛弃疾深知这次随赵抗前往临安乃是难得的机会,只需要找到机会开溜,然后想办法穿过宋金边界,那时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而如果没把握好的话,就算成功溜出赵国(赵国虽然国土广大,但是在防范居民流出上却很成功,因为安全的航线就那么多,赵国海军又非常强大,轻易便能堵截住那些小船了。所以在赵国,想偷渡出境,难度要比南宋大得多。),还得从南宋的一头穿到另一头,这简直是不可能的。。。。。。

就在辛弃疾踌躇满志地召集他的那批死党,并从中挑选精英随自己同行的时候,却发现其中多了一个自己不太熟悉的少年。这名少年其实在轩辕学院非常有名,但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男生们都对他敬而远之,所以大多是“只闻其名”而已。

这名少年名叫李堂,虽然现在不过才十五岁出头,但却已经靠着军事课程优异的成绩进入了轩辕学院,那时他才十四岁,要不是辛弃疾的连续跳级,这一低龄纪录恐怕还无人打破,而因为来年轩辕学院的军校部分就将分离出去,辛弃疾创下的十二岁进入轩辕学院军事分部的纪录实际上再也没人能超越了。说起来,李堂对此一直不服,认为辛弃疾是靠着身为赵抗义子的优势,才能提前入学的。不过,由于辛弃疾进入轩辕学院后大部分时间都忙于训练他的“私军”,所以很少有工夫去学院,直到今天两人才有机会见面。

李堂相貌秀丽,体型瘦小,乍一看还以为是一位二八少女,不过由于有自己的义父作为先例,辛弃疾并没有怎么大惊小怪。可是李堂在学院里出了名的孤僻古怪,怎么会跑到这里来呢?辛弃疾以为他是想过来与自己一较高低的,马上就下了逐客令,“我们今天有要事相商,请学长你回避一下,等此事一了,在下随时恭候大驾。”

第四百八十八章 绝 活

 “有什么大事?无非是想要溜到北方杀金兵去,以为能瞒得了我吗?”,李堂“妩媚”地一笑,看得众人一阵鸡皮疙瘩。

辛弃疾虽然承受力较强,但知道自己的计划竟然已经泄密,心中一急,喝道,“你怎么知道的?”。这也难怪,要是这个消息走漏的话,他不知还得等到多久才能再有空子可钻。

“殿下以为这很难猜吗?这次圣上迎亲的机会大可借机开溜,错过的话便不知得等到什么时候了。当然,十八岁以后您可以直接去参军,但以您那急功近利(指的是辛弃疾才十二岁就要上大学的做法)的性格,恐怕等不了吧?”,李堂毫不客气地分析道。

辛弃疾的脸上一阵青一阵白,李堂分析得合情合理,只是他都能想得到,赵抗岂会想不到?现在他是被诸事所烦,才无暇顾及,但他总会发现的,那时该怎么办?难道准备了这么久,就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计划功亏一篑吗?辛弃疾的眉头微蹙,有些犯愁起来,一时忘记自己原本要将李堂赶走的事了。

“只要殿下这次将在下也带上,在下自然有办法让圣上不会很快察觉。”,李堂终于道出了他的来意。

辛弃疾暗松一口气的同时,又开始犯愁道,“可是我们此去金国,到处都是敌人,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必须作为战士参加战斗,带上你这样一个没什么战斗力的,只怕会有危险。。。。。。”。辛弃疾的意思很明白,就是他认为李堂军事课程虽然学得很好,但就看他那宛若女子的文弱外表,和他那瘦小的体型,实战能力怎么也不可能强到哪儿去,他可不愿带上这样一个“累赘”。

“我承认,由于体型的原因,我的力量是比不上你们这些人,可是我能用技巧和头脑来弥补这一不足。”,李堂说着说着,那对桃花眼中突然寒光一闪,“拿弓给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