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翔-第2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下到把杨炎给说的怔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高震也道:“大哥你现在已经有了流苏妹妹,又收了严蕊姑娘,还和公主订了亲,算起来可以有了三房夫人,我们俩可还是光棍一条,你是我们的大哥,可也要为我们的终生大事考虑考虑,这一次去南方,把她们俩带上,其实也是一举两得啊。叛乱平了,我们两人的事也可以解决了。”

杨炎被他们俩说的哭笑不得,不过想想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曹勋,高震,张文珠,韩照静四个人年岁相当,也确实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纪了。而且出身人品,家世也都还算般配。虽然说曹勋和高震的祖上都是大宋的开国功臣,但毕境年代久远,到了他们这一代以经没有什么荫恩了。不过他们两人现在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建功立业的,这么年轻就但任了统制一级的中级武将,在大宋历史上也不多见。

韩照静的祖父是大宋名将韩世忠,父亲韩彦直现在是知枢密院事自不必说,就是张文珠家虽然没有什么人在朝中担任要职,但也是循王张俊的孙女,家世都不一般。不过她们也都算是出身将门,和曹勋,高震两人正好般配得上。而且杨炎也知道在远征黑阳山的时候,四个人其实相处得也还不错。张文珠,韩照静和杨炎也算有些亲戚关系,曹勋,高震也是杨炎多年相交的好弟兄,凭心而论,这两门亲事如果能够做得成,到也是两桩好事。

因此杨炎点点头,道:“好吧,我明天就去惊燕军那边去看看,成与不成到时候再说。”

就在这时,一个差役走进大堂,道:“禀报指挥使大人,现在外面有辛弃疾辛大人,在门外求见大人。”

杨炎一听辛弃疾已经到了临安,十分高兴,因为军队都到齐了,正有一大堆军务事宜需要人处理,这此事情都不是杨炎善长的,因此辛弃疾回来的到真是时候,忙道:“我亲自去门口迎接他。”说着,领着曹勋和高震出来。

来到马军司衙门门口,就看见辛弃疾正和另一个人一起在门口等着。杨炎走上前去施礼道:“辛先生,你总算来了。”

辛弃疾忙道:“杨指挥,怎敢劳大人亲自出门相迎。弃疾参见大人。”说着给杨炎深施一礼。他接到圣旨,知道这一次自己出任广南西路提刑点狱兼静江府制置使司首席参政,其实就是管理军政事务,作杨炎平定南方的副手,而且杨炎现在以经就任了待卫马军司的副都指挥使,他才刚到临安,还没有正式任职,按宋朝官场的规距,杨炎是无须亲自出去接他,因此辛弃疾一见杨炎出来,立刻以下属见上司的礼仪和杨炎相见。

杨炎忙拦住他,道:“辛先生,你太见外了,我们可是老朋友了,如果是公事面上你这样官职称呼就算了,私下里可千万不要这么客气,也不要称什么指挥。”

辛弃疾也是性格直爽之人,见他说得真诚,也不客气,笑道:“即是子昊如此说,那么弃疾就从命了,只是子昊也不要称弃疾什么先生。到也显得见外面。”然后又向曹勋和高震打了个招呼。

杨炎也笑了起来,道:“这些不是说话的地方,请幼安兄进去说话。”

又看了看随辛弃疾一齐来的那人,只见此人年纪也不大,似乎还此辛弃疾小二三岁,作文士打份,中等身材,双目之中透射出异样光芒。显示出才气高迈的样子。想着他和辛弃疾一起来的,想必也不是普通人,便问道:“幼安兄,这位先生是谁?”

辛弃疾看了那年轻文士一眼,微微笑道:“这是在下知己好友,婺州永康人,姓陈名亮,字同甫。”

陈亮也向杨炎施礼,道:“陈亮参见杨指挥大人。”

杨炎忙又拦住道:“陈先生既是幼安兄的好友,那么也就不必客气。来,一齐进来说话吧。”

一行人走进衙门,因为不是办公事,因此杨炎直接把他们带到了后堂落座,差役献上茶来之后,陈亮才道:“这次请幼安兄带我来见大人,其实是我想要向大人表示谢意。”

杨炎怔了一怔,道:“谢我,我好像从未见过陈先生吧?陈先生有什么事情要谢我呢?”

陈亮微微一笑,道:“去年大人南下广南,在路上不是从强盗手中救下了谢元卿的商队,可有此事吗?”

杨炎点点头,道:“有这回事,陈先生也认识谢元卿吗?”

辛弃疾在一边笑道:“岂止是认识,谢元卿的胞妹,元秋姑娘就是同甫的未婚妻子。”

杨炎这才想起来,似乎是听谢元卿说过这件事情。谢元秋他是见过,确实是个**,看陈亮器宇轩昂,人品不俗的样子,和谢元秋到是很般配。

原来这陈亮少负才气,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不到二十岁时,就尝考历代古人用兵成败之迹,著《酌古论》二十篇。即论列往昔,又针对现实,一时引起轰动。

当时婺州太守周葵看到《酌古论》,便以为天下奇才,称陈亮“他日必为国士也”遂引为座上客。隆兴元年,周葵任参知政事时,陈亮曾在周葵家中住过一段时间,每逢一般名公贵卿士大夫拜访周葵时,周葵都极力引介去见陈亮。

第五卷 平南 五 誓师出发3

虽然周葵只做了不到一年的参知政事就被罢职,但陈亮的名声己在临安传开了。后来常与朱熹,辛弃疾,吴儆,韩彦古,周必大,范仲艺,章森,刘过等人结交,往复唱和,相与上下其论。不过当时杨炎还在尚武院里读书,后来又从军戎边,因此并没有听说过陈亮的名字。

而在对金的态度上,陈亮也是力主恢复,因此和辛弃疾关系十分亲密。这一次陈亮本来是出外游学,到建康府去拜望辛弃疾,正好辛弃疾接到圣旨,回临安随杨炎一道去平定广南之乱,恰好陈亮也要回南方和谢元秋完婚,两人便结伴而行,一齐回到临安。而且陈亮也听说过杨炎的事情,对他颇感兴趣。而且杨炎又救过谢元卿一家。就请辛并疾为自己引见,辛弃疾一想今天去见杨炎,只是刚到临安,向他报到也没有什么公事,于是就带着陈亮一起来了。

陈亮道:“所以我自然要多谢大人救了我未婚妻子一家的性命了。”

杨炎摆摆手,道:“都是一些小事,我和谢元卿兄早就相识,也算是朋友,当时只好路过,见朋友有难,那有袖手傍观之理。不足挂齿,不足挂齿。而且后来我在广州的时候,谢兄也帮了我不少的忙,要不然只怕广州也就失守了。”

说到了广州,辛弃疾和陈亮也都十分关心。因为辛弃疾这次是协助杨炎平定南方的,而陈亮是因为谢元卿一家正在广州经商,前不久也听说广州发生激战,因此也十分关注。都向杨炎询问详细的情况。

杨炎也不隐瞒,便又将自已在广南的经过又详细对他们说了一遍,由其是说过守卫广州的经过,胜负几度易手,直到最后方才守住广州。这些都是他亲身经历的事情,说得自然是细节详细,而且惊险万分。

听完之后,辛弃疾也不由感叹道:“子昊,如果不是你恰好去了广南,如今的局面还不知道会坏到什么地步。幸好朝庭这一次是任命你为制置使,总算是用对人了。”

陈亮也点点头道:“实不相瞒,当初我听到由大人出征平定南方的这个消息时,也难以致信,觉得大人实在过于年轻了,未必能够胜任。虽然幼安兄在我面前极力夸赞大人,但却还是有些半信半疑,刚才听了大人在广南的经历,才知道这一次算是朝廷算是知人善任了?”

杨炎对陈亮这样坦白到十分欣赏,道:“陈先生过讲了。”又对辛弃疾道:“幼安兄,你来的正是时候,各路人马都到齐了,我正好有一大堆军务不知怎么处理才好,你来了我就放心了。”

辛弃疾忙道:“有多少军务需要处理?我现在就开始处理。”

杨炎道:“这到也不忙,你们都刚到临安,先休息几天,三天以后我要在校场检阅全部人马,到那时正式开始整军备战。”

杨炎当然不知道,赵月如和赵倩如其实也在商量这一次去广南平乱的事情。赵眘的委任下达了之后,赵倩如也是又惊又喜,虽然不能马上和杨炎成婚,但这一次能和杨炎一起去广南至少也能够朝夕相处,总算不用再经受相思之苦了。赵月如和女兵们知道以后,都向赵倩如打趣。

不过说笑之后,却是商议正事。惊燕军成军至今,也有大半年了,目前总人数有八百三十七人,一百匹战马。韩照静、张文珠乃为正将,副将原先有石鸾英,余秀琳,彭璐三人,又选拔增加了林素虹,黄琼,周纹丽三人一共是六名副将。而幽萍和绵纹改任抒写机与文字,也就是赵月如和赵倩如的亲随人员。帮助她们处理一些私密事务。

当然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赵月如和赵倩如一直都在严格的训练她们,骑马,射箭,格斗,各种阵法等各种战斗技术。其中也有二百多人因为承受不了这种严格的训练而退出。至少现在两名公主认为惊燕军以经具备一定的战斗能力了,只是缺少实际的战斗经验。

赵月如道:“这一次去广南,你把算从惊燕军里带多少人去。”

赵倩如道:“也不用带多,应该也不会轮到我们上阵打仗吧,所以我想只带一二百人就够了。姐姐你看呢?”

赵月如摇了摇头,道:“ 不,太少了。我的意思是这一次你至少要带五百人去。”

赵倩如怔了一怔,道:“五百人?有必要带这么多人去吗?”

赵月如微微一笑,道:“我是这样想的,我们成军大半年了,也训练了大半年,虽然觉得练得是不错,但现在最缺的就是实际作战的经验。真正上过战场的只有我、你、韩照静、张文珠她们几个。这一回调你去给杨炎做监军可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我想让多一些人去战场上看看,我也知道虽然会不大可能让你们出战,但那怕是到前线上去感受一下战场上的气氛也好。而且杨炎也一定会照应你们,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或许还有可能让你们真的上战场去磨励一下。”

赵倩如的脸上微微一红,想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