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先秦倾世美人-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此,山海关就被指定为“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在那里盖起了“孟姜女庙”。这个故事流传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当然“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纯属虚构。因为山海关所存的长城是秦朝以后才修筑起来的,而秦始皇所筑长城距山海关北去数百里。
  
  孟姜女的形象源自春秋时齐国的“杞梁妻”。《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载:周灵王二十二年(齐庄公四年,前550年)秋,齐庄公姜光伐卫、晋,夺取朝歌。前549年,齐庄公从朝歌回师,没有回齐都临淄便突袭莒国。在袭莒的战斗中,齐国将领杞梁、华周英勇战死,为国捐躯。后来齐莒两国讲和罢战,齐人载杞梁尸回临淄。杞梁妻哭迎丈夫的灵柩于郊外的道路。齐庄公派人吊唁。杞梁妻认为自己的丈夫有功于国,齐庄公派人在郊外吊唁吊唁丈夫,仓促草率既缺乏诚意,又不够尊重,便回绝了齐庄公的郊外吊唁。后来,齐庄公亲自到杞梁家中吊唁,并把杞梁安葬在齐都郊外(杞梁墓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郎家村东)。应该说,这段故事明文记载在《左传》中,是真人实事。主要是表现杞梁妻大义凛然的刚烈性格,却无后来“哭夫”、“城崩”、“投水”等情节,。
  
  据学者考证,“哭夫”情节的增加,是在《礼记》“檀弓”里曾子的话。曾子说杞梁妻“哭之哀”;到了战国时期的《孟子》,又引淳于髡的话说“华周杞梁之妻哭其夫而变了国俗”;使《左传》中的史实“杞梁妻拒齐庄公郊外吊唁”变成了“杞梁妻哭夫”,故事的重心发生偏移。 
  “崩城”情节的增加,是在西汉刘向的《说苑》;后《烈女传》中又增加了杞梁的妻子连哭“十日”以后,“赴淄水而死”的细节。,又平添了“投淄水”的情节。杞梁妻的故事到了汉代,哭夫、崩城、投水已成系列。 
  
  到了东汉,王充的《论衡》、邯郸淳的《曹娥碑》进一步演义,说杞梁妻哭崩的是杞城,并且哭崩了五丈。西晋时期崔豹的《古今注》继续夸大,说整个杞城“感之而颓”。到西晋时,杞梁妻的故事已经走出了史实的范围,演变成“三分实七分虚”的文学作品了。 
  
  如果说从春秋到西晋,杞梁妻的故事还是在史实的基础上添枝加叶的话,那么,到了唐代诗僧贯休的诗《杞梁妻》那里,就变得面目全非了。他把春秋时期的事挪到了秦代,把临淄的事搬到了长城内外,把“城”嫁接到“长城”,再把“长城”直接定义为“秦长城”。经过贯休的大幅度调整,杞梁妻的故事开始向“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靠近。 
  
  宋代以后,孟姜女的故事被编成评词话本,谱成歌曲杂弹。从元代起,孟姜女的故事开始搬上舞台。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钟嗣成《录鬼簿》等对此均有记载。在这些戏曲中,杞梁妻转化成孟姜女,杞梁衍生出杞良、范杞良、范希郎、范喜郎、万喜良等名。 
  随着孟姜女故事的流传,到明代中叶,各地盛行为孟姜女立庙之风。“孟姜女庙”里四时香火不断,前来立碑献匾、拜庙赋诗的上至皇帝,下至仕宦,孟姜女随之成为“贞烈女神”,被列入“二十四孝”中的二十一孝,神化成“七仙女下凡”。 
  
  据《孟姜仙女宝卷》,始皇筑长城,太白星降童谣:“姑苏有个万喜良,一人能抵万民亡。后封长城做大王,万里长城永坚刚。”秦皇固城捉喜良,引发出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秦皇允许孟姜三件事等一系列情节的传说。 从杞梁妻故事开始到最后的孟姜女传说,经过不断的改造、加工,流传下来,历经两千余年。它反映了人民对封建□的痛恨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抒发了劳动人民最真实的心声。
  
  

更多小说下载尽在http://。。……霸气 书库 【少龙 】整理
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