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后过来见礼,皇帝摆摆手免了。萧妃抬眼一望,突然看到远处婉贞的侧影,本能的露出一丝诧异,因问道:”那便是皇上提到过的李大人吗?“
”是啊,人人都夸他貌似潘安,才比宋玉。可朕看他,却比那些人更多了一分凛然和坚毅。这次出征,他也要去,可不是普通的书生才子。“皇帝意犹未尽的夸赞道。
光看侧影也知道是数一数二的美男子,又听皇上这样夸赞,可是萧妃的心里去对这个人无法产生好感。一种莫名的防范之心顿生,但嘴上却还说着:”真了不起,陛下果然慧眼识人才。“
皇后端坐在皇帝对面,少有的亲切说道:”陛下,郑涛这孩子给我送来几样小玩意,很有趣,陛下要是得闲,臣妾就给陛下送来看看。“郑涛是皇后的弟弟,皇后的两个弟弟郑涛和郑涌都已在军中效力。
皇帝已有耳闻,这次出征郑氏家族很希望能够独揽大权,走了各种门路。因为是世家,不少朝臣也都支持他们。但皇帝心里有些不放心,这两个人,他都见过,郑涌因为那时年纪不大也就算了,这个郑涛虽有侯爷公子的架子,但却没有雷厉风行的大将风度。这次来给皇后送东西想必也是为了求这个统帅的职位。
皇帝笑笑:”朕就不用了。皇后拿去给母后赏玩吧。她老人家一定能喜欢。“
皇后的笑容闪动一下,又问道:”出征的人选陛下已经选定了吧?臣妾也不想见到皇上太过辛劳,龙体要紧啊。“
”皇后的关心朕记住了。这些日子也差不多了,朕自有主张。“皇帝高深莫测的笑笑。话锋一转,聊起了别的。
***
平隆四年,十月末,三万六千大军从京师出发前往幽州援战。先锋营六千人马由新科状元梁振业统领。三万大军随后,主帅是年近七旬的老将左士良,副帅是郑国公之子、世袭侯爵的郑涛,副将、偏将有二等候郑涌、新科进士凌霄、白云鹏、朱槿等人,督军为兵部侍郎魏雁辉,又特设一职:参军幕将,在众将之上,参与战事进退,布局谋划,由枢密都承旨杨中庭担任。代户部侍郎李宛随军前往幽州监察备战。
主帅、副帅一职颇有争议,一部分人认为郑氏世出名将可以信任,另一部分人则认为郑涛军功不丰,资历尚浅,如此重任不易担当。兵部侍郎魏雁辉推荐杨中庭,名家之后,才能卓着可以重用。另有人推荐老将左士良,虽然年事已高,但威风尚在,可以任主帅。然而魏列夫却以左将军曾任梁兴将军的副将,叛逆之行不明为由,反对左将军为帅。众人争论不已,皇帝最后做出这样的决定,使双方各让一步,并且有所牵制。然而是否真能入皇帝所愿,却也很难说清了。
第十三章 千里奔袭
大军一路浩浩荡荡,路上非止一日。婉贞应梁振业之邀,与先锋营一道快马加鞭,十日就到了祁州界,再有两日便可到达幽州府。祁州牧江海桐特意出城相迎,并备下酒席与梁、李二人洗尘。席间,江海桐对婉贞之前定下的计策赞不绝口,并对此次以文臣身份亲临战场深表佩服。江海桐与二人相约,一旦幽州有事,祁州必来救援。次日启程,江海桐又亲自送别,并祝早日凯旋。
一路上虽然旅途疲惫,但婉贞与德云并不觉得怎样辛苦。梁振业的确待她二人如上宾,派人专门服侍、吃饭又要开小灶。婉贞推辞了,道:”我们不是来游玩的,省省吧。“只要了一间单独的帐篷,还说没事别来烦。本来准备了马车,准备给这两个看似弱不禁风的人用。谁知这主仆二人,倒是策马扬鞭地跑在最前面,精神的很。梁振业也不担心了,深知人不可貌相的古训。
这一日终于到了幽州地界,孟昌、韩青、马天赐等人出城十里相迎。两下相见好不热闹。孟昌还是那么古道热肠的,一见面就道辛苦,又吩咐犒劳众将士,忙得不亦乐乎,众人打趣道:”果然是做了州牧的人。“孟昌讪讪地道:”尽地主之仪。“
韩青还是那么沉着持重。与众人寒暄几句,就在旁边帮忙安顿驻扎等事。
倒是马天赐,披挂整齐、气宇轩昂,几日不见已有了几分大将风采,然而一见了梁振业等人的面,孩子气又露了出来。
”大哥,我日盼夜盼,你们可终于来了。“
梁振业拍拍他的肩膀,笑道:”又出息了么。“又转向孟、韩二人道:”左元帅的本营三日后到。“
孟、韩二人答道:”是,已经知道了。“
婉贞带着德云也过来了,孟昌等道:”李兄别来无恙。“
婉贞笑道:”托福。本来在京城好吃好睡,但想到各位在这里辛劳,就被半逼半诱得跟来了。“
梁振业笑而不答。众人知道这里有典故,也顺便打趣几句。
马天赐转身看到德云,惊喜道:”怎么德云也来了?“
德云不服气道:”怎么我就不能来?我跟着我们家公子来的。“
婉贞笑道:”他一定要跟,我也没办法。只好带着了。“
德云瞪了天赐一眼,因为婉贞在身边不好说出来,那神情就是在怨天赐多嘴。
天赐不好意思了,笑道:”不怕,大不了我护着你。这回好了,又能吃到德云小兄弟的拿手好菜了。我这些日子就惦记这个来的。“
德云皱皱鼻子,白了他一眼:”你也没比我大多少吧?懒得理你。“
众人大笑。梁振业对天赐道:”原来这些日子你就惦记着吃来的。“
***
用完晚宴,众人到议会厅商议战事。韩青在长木桌上展开地图,详细解说战况。目前,颉利王屯兵边关重镇雁门关外已经二十多天。雁门关守军八千多人奋力守关,终于令突厥兵马不能越雷池一步。三天前接到线报,颉利王退兵三十里,似乎在考虑转变战略。
”这样看,目前形势对我们有利,等大军一到就可以合围突厥人马。“梁振业说道,”但是……“
”有几个疑点,“婉贞接到,”一是突厥突然退兵三十里,二是攻城的人马数量。“
”对,我们也注意到了。“韩青答道,”雁门关已经被围二十余日,但突厥攻城的人马似乎有所减少,这个时候又退兵,很奇怪。颉利王是凭一己之力前来进犯,并不涉及到国内供给粮草的问题,那么为什么退兵?相反是我们这边要一直要派救援过去,再过五天左右的时间就又必须派一批粮草过去了,这个时候突厥为什么退兵呢?“
天赐问道:”难道说是另有打算?雁门关太难打了,另寻他径?“
”他径?“众人疑惑,察看地图,”但是并没有其他的路吧?再北边有长城,南边有昆仑山,想他们也不能越过雪山吧?“
婉贞突然说道:”所有人都认为突厥要进犯,必然通过雁门关,但不是绝对的吧?战场上哪来那么多的一定?“
众人望着婉贞,梁振业问道:”看出了什么?快说吧。“
婉贞手指一指,说道:”云州。“
云州的确与突厥有一条窄窄的交界处,在昆仑山的掩护下其踪影几乎看不见。”只有一个叫洞泽的小城守在那里,虽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难保守城将士麻痹大意,突厥趁虚而入。不过,这只是我瞎猜的,“婉贞笑了笑,”也许另有原因。“
韩青道:”虽然如此,还是知会一下云州吧。以防万一。现在虽然三州都戒严了,只怕也有疏忽大意的地方。我去送信。“
梁振业奇道:”何劳韩兄亲自送信?“
孟昌笑道:”是信鸽。我们相州的学子都是用信鸽联系的,又快又方便。韩兄只要拟好信函就可以了。“
”这样啊。倒也希奇。“梁振业又问道:”现在幽州城内有多少人马可以调动?有些事在左元帅来之前也要小心。“
”嗯,守城人马五千,但不到万一不能动,外加新募来兵士,可以上战场的有四千左右吧。韩将军和马将军负责操练的。“孟昌解释道。
天赐忙接到:”已经训练两个多月了,差不多可以上阵了。而且是把新兵和老兵混在一起,容易上手。“
梁振业点头。
婉贞又指着图上一点问道:”这个西平郡怎么回事?雁门关的援兵都是从幽州送过去的吗?为什么不让西平郡派兵?“
孟昌解释道:”西平郡是幽州的屏障。郡内大概有守军四千人,为保幽州无恙,不敢轻易从中调兵。不过从幽州走的援兵和粮草都在西平郡中转一下。西平郡可以说是咽喉。“
婉贞却自言自语道:”如果把本营设在西平郡,倒能省很多麻烦。“
韩青正好回到厅中,听到此话眉头微皱、沉思片刻道:”不错。与其期望西平郡成为屏障,不如直接变成重镇。派兵和粮草都省了很多时间。我们只是在幽州里观战,料想若是西平郡失守,幽州处境不是更难?相反,我们压到西平去,身后还有幽州助阵,等于有两个重镇。不错,是我疏忽了。“
”韩兄,在下信口直言,不过乱想,您不用在意。“
梁振业拍了拍她肩膀:”不必在意。我说过,你不会被这些束缚住,看事情也多了几分旁观者清的味道。要知道,水无常势,兵无常态,这才是战场制胜的法宝。有什么尽管说出来吧。“
婉贞笑道:”你即使这样说,我也只能看出这些了。还想我这个外行人说出什么高招来?“
韩青也笑道:”刚才就是高招啊。嗯,不过还需我们要好好商议一下,不知现在准备还来不来得及。“
天赐道:”等左元帅来可能就用不到了,直接挥兵去解雁门之围,在一鼓作气把突厥赶回老家,不就结了。“
众人都笑道:”不错不错。“”是啊,那样就好了。“接着又谈了些兵力部署的事情。夜深了,众人回去休息。梁振业回到营中,婉贞与德云就留在了留守府休息。
***
行军以来,婉贞一直住得帐篷,总不太踏实。终于在房里休息了,与德云二人洗漱后歇下,睡得格外香甜。不知过了多久,突然传来急促的敲门声。
婉贞惊醒,忙穿好衣服,德云已经起来询问,就听到有人问道:”李大人起了吗?前线传来紧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