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瞒老父台说,治晚是读书不成,功名不就,别样营生又一无所长,万不得已,方才教几句书,混一碗饭吃的。要论学问之道,却是浅薄得很,惹老大人笑话!好在山乡村童,读几句书,认几个字,大都只为写信记账,并不为求取功名、出仕为官。如今塾中有蒙童三十六人,教的乃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和《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几部书。有几个年纪稍大的,读完了四书,已经开笔学做破题了。”
金太爷见他所教的蒙童不过如此,就认定刘福喜只是一个混饭吃的山村学究而已,脸色眼神中,不由得更加目空一切起来,仰面朝天,狂态毕露地说:
“学生来到缙邑,已阅三载。纵观此方人士,朴愿①少文,平素诵习,除制艺之外,举凡经史诸子、古诗文辞,罕见肄业,而且民间藏书极少,既无先哲之教,又缺博览之助,怎么能够扩其器量而广其见闻呢!自从明代以还,制艺兴而经术衰,八股行而骚雅废,有志于仕途者,莫不以制艺八股作为进取之阶。等到春风得意之后,若不是身居翰林清要之职,则又鞅掌②簿书,忙碌终日,无暇他求,斯文不振,由来已久!看起来,也不是缙云一方如此吧?”
……………………
① 朴愿──质朴乡愿。
② 鞅掌──指公事忙碌。语出《诗经·小雅·北山》:“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毛传:“鞅掌,失容也。”指事务繁忙,来不及整理仪容。
刘福喜见金太爷这样看轻缙云人,心里十分不悦,就存心把历代缙云县的文人学士抬了出来气他一气:
“缙云山乡,地处穷乡僻壤,自古民智不开,与诗书无缘。但自从考亭先生③在本县创独峰、美化二书院以后,缙云士林,迭年来人才辈出,于宋明两代出仕为官者颇不乏人。举其要者:宋代有詹骙,字大中,大中祥符元年进士第一名④,官大中大夫翰林学士,本县城南詹山下建有状元坊,至今仍在;詹迥,字明远,庆历间进士,官礼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封少保齐国公;詹度,字世安,宣和中授资政殿学士,建炎间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封信国公;潜说(yuè悦)友,字君高,号赤壁子,南宋淳祐元年进士,官户部尚书,著有《咸淳临安志》一百卷;赵顺孙,字仲和,南宋淳祐十年进士,官吏部尚书,端明殿学士,著有《四书纂要》、《近思录精义》等。到了明代,有李棠,字宗楷,宣德五年进士,官刑部右侍郎,巡抚广西,提督军务,著有《蒙斋集》;周南,字文化,成化十四年进士,官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兼巡抚,赠太子少保,著有《白斋稿》、《盘错集》、《许郢州诗》等;卢勋,字汝立,嘉靖十一年进士,官南京①刑部尚书;樊献科,字文叔,号斗山,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山东布政副使、广西左参政,著有《读史补遗》、《诗韵音释》、《樊山疏议》、《旅游山居吟稿》等;郑汝璧,字邦章,号昆岩,隆庆二年进士,官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军务,著有《延绥镇志》、《由庚堂诗文集》等;李键,字廷守,号铁城,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官四川布政司右参政,著有《五经正义》、《性理明解》、《二十一史汇纂》、《赐养堂集》等;李鋕,字廷新,号旭山,万历二年进士,官刑部尚书兼署都察院左都御史,赠太子太保,著有《三朝奏稿)、《三游诗稿》、《乐泌堂文集》等。除此之外,宋明两代,出身举人、进士,官至知县、知府者,则多如牛毛,数不胜数。著作之未刊者,更是汗牛充栋。老父台何由得出敝乡人朴愿少文的结论,且谓‘斯文不振,由来已久’呢?”
……………………
③ 考亭先生──考亭,地名,在今福建建阳县西南。朱熹六十一岁时从崇安迁居考亭,建竹林精舍,聚徒讲学,因此后人称朱熹为考亭先生。
④ 这里根据当地詹氏宗谱记载,有一本县志记为淳熙二年状元及第,但二者在《宋史》中均无记载。
① 南京──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十八年庚子(1420)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仍设有朝廷及六部九卿等官员,但都是闲职,没有实权。
金太爷没有想到这个其貌不扬的山村塾师,对本县先朝的文人学士竟有如此熟悉,信口道来,如数家珍。只是数来数去,无非宋明两代,本朝人士则一个未曾提起,于是抓住这个话柄,继续揶揄说:
“老先生适才列举宋明两代贵邑的文人学士,学生初来署理之时即已有所耳闻。据老先生所言,缙邑自朱老夫子设学以来, 文人辈出,青史有名,唯独大清朝开国至今二百多年,得中进士者即寥寥可数,其中只有东门李老先生一人当上个侍郎,此外更不见有几多知名之士出仕京师,辅弼圣朝,这种情况,就文士辈出的江浙二省而言,似乎并不多见。据此而论,岂非‘斯文不振,由来已久’也么?”
刘福喜今天接官,一者是村中塾师;二者是旅游向导,职卑言微,本是无缘与县太爷分庭抗礼、纵谈古今的。只为金太爷倨傲过甚,把缙云人说得一文不值,方才负气历数前人,无非是为邑人争光的意思,不料金太爷抓住本朝,继续排揎,刘福喜一时犟脾气发作,反正今天不是在县里而是在仙都,更何况他今天已经入我彀中,受缚在即,不怕他寻衅生事,正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就意在言外地说:
“老父台莅缙三载,当知山野之民,秉性愚鲁而心怀耿介,士子中更多桀骜不驯之众。宋灭以后,明亡以还,敝邑士林之中实不乏佼佼者,然大都隐德不仕,或渔或樵,纵情诗酒,放浪于形骸之外,浪迹于山水之中,不求闻达于诸侯,只求青菜淡饭布衣裳,免至冻馁,即于愿已足。可悲叹者,如今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豺狼当道,群雄并起,几十年来,天下不得一日太平,莘莘学子,虽只求温饱二字,其难不啻上青天!”
金太爷一听,好哇!宋灭以后是元朝,明亡以来是清朝,都是外族入主中原,缙邑士子偏偏在这两个朝代隐于渔樵,纵情诗酒,岂不等于说是不愿向外族称臣吗?金太爷眉毛一皱,正想抓住话柄训斥一番,忽见姽婳夫人嬝嬝婷婷地从里屋走了出来,一手扶着金太爷那瘦削的肩膀,无所顾忌地大声嚷嚷着说:
“嗨,我说呀,快别看不起这三家村小学塾里没有通儒啦!一箪食,一瓢饮,身居陋巷之中,居然还有个当今的颜子在这里哩!不信,你自己过来看!”说着,拉起太爷的衣袖,就往里屋引。
金太爷凭空被夫人兜头揳了一杠子,把话头打了回去,还没有来得及说什么,已经身不由己地跟着夫人走进里屋去了。刘福喜见太爷进了自己的卧室,也不得不跟了进去,以备咨询。
里屋,是塾师的书房兼卧室,紧靠北墙放一张竹榻,挂着漂白粗夏布蚊帐,铺一领已经变成紫红色的旧竹席,叠一床篮底白印花的粗布薄被,被面虽然已经旧得发白,还打着三五块补钉,却浆洗得十分干净。临窗放一张书案,旁边立一个陈旧的硬木书橱,墙上挂几幅字画,布置得颇为雅致,收拾得相当干净,显示出主人既非名士之流,也非庸俗之辈。一边墙上,贴一帧全张宣纸写成的条幅,只是衬托了一下,还没有经过装裱。姽婳夫人引着金太爷走进屋来,就把他拽到了这张条幅面前,指着那一笔风流洒脱的行草叫他看。金太爷站定脚跟,抬眼一望,只见上面写的是一首题为《穷士吟》的七言古风:
穷士生来好奇古, 身受奇穷心愈苦;
苦心不是苦奇穷, 好古多穷固其所。
自从束发从师读, 篇篇诗书精且熟,
五经三传①子史家,细细牙签②信手触。
时乖运蹇人无福, 子承父业坐村塾;
青灯黄卷③二十年,未识圣贤真面目。
圣贤面目竟何如, 古人古道传古书;
汗牛充栋不能践, 搜罗万卷徒空虚。
食古不化空吟哦, 卷帙何须用许多;
博取经腴④变诗鬼,文章锦绣成书魔。
鹑衣百结饥且死, 天生我命合如此,
一箪一瓢陋巷中, 至今俨然有颜子⑤。
丙子仲秋望日仙都穷士自况命笔
……………………
① 五经三传──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三传:指《春秋》的《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② 牙签──古代藏书者系于书函上作为标志以便翻检的牙制签牌。
③ 黄卷──指书籍。古人用辛味、苦味的药物染纸书写以防蛀,纸色发黄,因此统称书籍为黄卷。
④ 经腴──指经典中的菁华。腴,是人腹下的肥肉。
⑤ 颜子──指颜回,孔子的门徒。《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金太爷一看,还未通读全文,对那笔龙飞凤舞柔中有刚的行草先就暗暗称赞了一番,比起自己那一笔春蚕秋蚓来,不但不能同日而语,而且也不得不甘拜下风。及至读完了全诗,对于作者那种不拘泥于一格的诗风、落魄潦倒的身世、精辟独到的见解,尤其是“汗牛充栋不能践,搜罗万卷徒空虚”这两句,完全道出了食古不化者的症结所在,不由得对这个自比颜子的穷士刮目相看起来。只是回头看看这个今日颜子,黑脸黄须,暴睛突额,又不由人不想起落第的钟馗①来。金太爷微微一笑,尽管心中佩服,嘴上仍不屑于恭维,只是稍稍收起一些傲态,轻轻地问:
……………………
① 钟馗──传说中能打鬼的神,生前因面目奇丑,虽有满腹才华,终被逐出考场。
“看来,这当然是老夫子的大手笔了?”
刘福喜不卑不亢地回答:
“不敢当,信笔涂鸦,有污尊目,见笑得紧!”
“你这学的是哪家的书法?”
“哪家也不是,这是治晚融汇诸大家笔法自创的。”
金太爷还在凝神